19年除夕當天立春,俗話「寡婦年,倒春寒」,春節走親戚穿啥好?
文章素材來源於網絡,內容為小編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白駒過隙,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厚厚的一疊日曆也被斯的沒剩幾張了。從新曆上講2018還剩至最後的十幾天,從農曆上看,我們也只有一個多月就可以迎來新年放假了。春節作為我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闔家團圓,每一個家庭都會團團圓圓,開開心心的。
除了團圓之外,春節期間的另外一項重要活動就是走親戚了。相信大家也會很關心出門走親戚的時候,天氣會怎樣?會不會特別冷?雖然小編不能提前一個多月告訴大家過年氣溫會怎樣。但是今年卻是「寡婦年,倒春寒」的一年。今天小編就想和大家看看這句俗語能不能用科學印證。
要想看看這就能不能用科學解釋,首先我們就要看看立春是怎麼回事?立春作為24節氣的第一個節氣,在有些地方習俗中,這一天比過年還重要。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立春宣告嚴冷不利於勞作的冬天結束和萬物復興的春天的到來。對於舊時代農民來說,立春就代表可以勞動,能為家裡添糧食。
了解了立春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明年的日曆,你可以發現明年的日曆沒有立春!原來19年的立春藏在了今年的日曆除夕上。在農村的俗話中,他們將沒有立春的年份稱為「寡婦年」,有些地方還將它叫做「啞年」。在某些地方,「寡婦年」還是不宜結婚的年份。「寡婦年」是怎麼來的?這可以用科學解釋嗎?
大家都知道中國人有兩個日曆,一個是陽曆和農曆。農曆,根據月亮的盈缺情況劃分,陽曆,根據地球繞太陽的一周的時間定了24節氣。前者通過閏月表達自然的變化,後者能清晰的表示四季。我們平時忽略的日曆表裡面其實有大學問呢!
「寡婦」年形成的原因就是因為閏月。陽曆中立春一般就在2月4日,但是陰曆卻有很大的變化區間。看完「寡婦年」的解釋,相信大家更關心的是過年期間的溫度情況和「寡婦年」到底能不能對農民的勞作產生影響。倒春寒一般在3月和4月之間,這個時候的天氣還是很寒冷的,也會對農作物產生很大的影響!
但是說到2019的具體情況,大家都不確定倒春寒會不會發生。但是春節氣溫可以參考一下「東至在月中,天寒也無霜」,今年春節應該會是比較暖和的,但是具體情況也要看當時天氣預報,小編希望大家都能關注天氣狀況,注意穿衣,提前祝福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