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農村,一年會過兩個端午節,即小端午節和大端午節。小端午節是指農曆的五月初五;大端午節是指農曆的五月十五。
正宗的端午節應該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因為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有歷史記載的。比如,在《荊楚歲時記》中就把五月初五記載為「端陽節」,而在更早的時候,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就把五月初五作為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節日,後來,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抱石跳入汨羅江中自盡,又把這一天當成了紀念屈原的日子,再後來,國務院將五月初五端午節列入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同時,又把這一日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通過種種信息表明:農曆的五月初五才是真正的端午節。
至於說五月十五日被有些地區稱為「大端午節」,並無什麼來歷,也查不出歷史根據,應該屬於地方風俗而已。因此,不能稱之為正宗的端午節。
不管是「小端午節」也好,還是「大端午節」也罷。在江南地區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採茶制涼茶、賽龍舟、掛艾條、懸蒜頭、打馬球、寫符念咒、射柳、驅五毒、鬥草等。而在我們這裡,卻什麼活動都不會舉辦。我們這裡的端午節與普通日子並沒有太大區別,了不起就是改善一下夥食罷了。因此,如果讓我說我們這裡的端午節習俗,我還真的說不出來呢!
俗話說,十裡不同俗。作為我們國家來說,國土面積實在是太大了。因此,會有各種各樣的風俗習慣。但在我的印象當中,似乎我們這裡還沒有什麼很特別的風俗習慣,也沒有什麼很特別的節日,更沒有什麼很特別的活動。所以,我們這裡老百姓的日子都過得特別簡單,也沒有太多的精神負累。
好啦!不囉嗦了。總而言之,按照史料記載來講,只有五月初五這一個端午節。至於說有些地區把五月十五作為「大端午節」,應該屬於地方風俗,是不被大多數地區所認可的。因此,許多人都會把五月初五當成正宗的端午節,並在這一天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