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習俗,賽龍舟包粽子,是在表達什麼?其中另有隱情!

2021-01-10 布衣小秀才

端午節將至,只道一聲:端午安康!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說起端午節的習俗,人都會想起包粽子、賽龍舟。但是過了這麼多年的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習俗究竟是在暗示什麼的,它想表達什麼呢,我們有仔細想過嗎?

傳說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首先大家想過為什麼要賽龍舟,真的只是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嗎?細想一下,寄託哀思有很多種方式,划龍舟好像不是太貼切,賽龍舟都是競技類的活動,怎麼會和寄託哀思能聯繫上呢!顯然牽強附會。

再說像江裡投粽子,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魚吃粽子嗎?為什麼不投別的?非要這麼麻煩包粽子扔到河裡餵魚呢?顯然不是這麼簡單!

其實,賽龍舟和包粽子的目的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是古代的先民在講述一個故事,但是又不敢用言語來說明,怕引來殺身之禍,所以用這些動作來暗示一場驚天大案。

首先賽龍舟,你追我趕,是在表達屈原乘坐的小船,被很多殺手追趕,所以雙方都拼命划船,演變成了賽龍舟。為什麼是龍舟,而不是其他的船,其中也是有隱情的。

再說投粽子,是在表達殺手將屈原捉住之後,屈原被麻袋和繩索捆綁起來,然後扔到河裡,所以演變成包粽子投河裡。

很多人看到了當時的過程,有不敢說出實情,所以變相地模仿,向後人暗示屈原真正的結局!

端午安康!

相關焦點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
    並與農耕生活相適應,形成一系列民俗習慣,如包粽子、掛菖蒲、賽龍舟等。中國地大物博,南北氣候民俗活動差異,飲食各有不同。除了傳統的吃粽子,賽龍舟。盤點一下端午節的其他一些民俗活動飲食文化。1,吃艾草煮雞蛋一般來說,印象中是南方吃粽子,以江浙福建一帶,湖北湖南等區域為主。北方山東,河北,河南等省份大多是在端午節用艾草艾葉煮雞蛋用來食用。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等,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端午節傳統民俗有吃粽子、龍舟競渡、喝雄黃酒等風俗,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五月五過端午,這一天都有什麼講究,端午節的習俗你了解多少?
    五月五過端午,這一天都有什麼講究?端午節的習俗你了解多少端午將至,想必家家戶戶都在為迎接端午做準備吧!每當過節的時候,我們都能感受到熱鬧的氛圍,家人朋友們相聚在一起品嘗美食,感受節日特有的風採,延續祖先們建立的習俗。但是在端午眾多的習俗當中,又有多少被大家所了解呢?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為什麼還要採艾草
    五月初五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定是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沉澱在其中。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其風俗的形成是南北方融合的產物。端午節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你還知道哪些傳統風俗?
    關於端午節有很多歷史傳說,最為 的就是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設立的.     但實際上,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早在屈原所處時代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     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
  • 端午節習俗大賞
    正午時分,用水果、粽子拜家神,燒艾草薰屋角,稱「驅蚊蟲邪魔」。用雄黃酒調硃砂,在孩子的額上、胸口、手心上點一紅點,以示避邪;以及浸泡「龍舟水」、「新抱手藝」、「送災難」的習俗。2海南海南每逢端午,除了包粽子、吃粽子外,還有著洗龍舟水、賽龍舟、祛五毒、祭祀祖先等傳統習俗。
  • 端午節為何賽龍舟、吃粽子?民俗專家這麼說
    端午佳節臨近,「我們的節日——海上暢談·話端午」日前在浦東三林塘舉辦,划龍舟、包粽子、點雄黃等民俗民風都在現場一一展示。這些浸潤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獨特智慧和文化底蘊的節日風俗,讓現場觀眾充分感受到傳統節日的「味道」。 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吃粽子,為什麼要在孩子們的額頭上點雄黃?
  • 端午節習俗背後,原來還有這些含義
    本文轉自【新華視點】;今天是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點雄黃、佩香囊……端午節很多傳統習俗,不僅富有文化傳承,還與衛生防疫和身體健康相關,因此有人說端午節是我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在這個特殊的端午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習俗背後的含義吧!
  • 一年一度端午節,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那賽龍舟是怎麼來的?
    說到這,不免又有些小心酸,那麼有多少小夥伴,端午節依然還在堅守崗位呢? 別的不說,必須先為這些不放假的「勞模」點個讚。 既然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那麼就會有相應的風俗,你們那裡端午節都有什麼風俗習慣呢,雖然各地都有差別,但有兩個習俗,是端午節的標誌。
  • 日本人也過「端午節」?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特色習俗?
    五月仲夏之時,國內迎來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這裡小編先祝大家端午節安康!端午節是我們華人吃粽子、賽龍舟的傳統節日,進入農曆五月,人們會紛紛在門前掛上菖蒲、艾葉,以此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提到五月初五,很多人會想到,日本公曆五月五日也有一個節日,但有人會說這不是「端午節」,而是「兒童節」。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節日有什麼聯繫?
  • 2020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導讀】6月已經來臨,馬上就到端午節了,那麼,今年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端午節習俗有哪些?今年的端午節放假一共是三天時間,端午節放假的具體安排如下: 2020端午節什麼時候放假?
  • 包粽子、縫香囊 德州這裡的孕媽媽們樂趣多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徐付彪 通訊員 張紅 德州報導艾草青青,葦葉飄香,吃粽子,佩香囊,賽龍舟……品味舊時的味道,交融祥和的溫情。6月25日端午佳節之際,德州江山月子會所舉辦的「粽子、香囊DIY活動」在一片歡笑聲中開啟,為市民增添了濃濃的節日樂趣。
  • 端午節,那些流傳於民間的故事和習俗
    從春秋戰國至今,端午節已在民間傳承兩千多年.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包粽子、划龍船是普遍習俗. 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午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早年崇武在端午節也有賽龍舟,但與外地有所不同,主要是於颱風季節即將到來之前在海上舉行的祝神驅魔活動。崇武的賽龍舟、遊龍舟和「採蓮」習俗一樣,都是民間信仰中龍崇拜的一種形式,即要借龍王之神威,避惡消災保一方平安。
  • 【雲賞端午】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端午習俗 端午節從南到北,由西到東都有多彩的節日特色,賽龍舟,觀海潮,祭蛇神,驅毒荼,燒五毒,包粽子,蒸米飯,喝雄黃酒,戴香包……在全國各地端午過得都紅火多彩。1.吃粽子 粽子是中國傳統的節慶食物,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作為祭祀祖先、神靈的祭品出現,到了金朝的時候才成為了端午節的節慶食物。
  •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分別代表什麼樣的寓意
    漁夫們在江上划船來回打撈他的身體;還有人將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為的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不去咬屈原的身體;甚至有老醫師將雄黃酒倒進江裡來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它們傷害屈原……此後,這些習俗便慢慢流傳了下來,如人們用樹葉包起來投入江中的飯糰,現在已經演變成了粽子。粽子,最初是用菰(gū)葉把黍(shǔ)米紮成尖角形狀的食物,所以原名為「角黍」,是端午節必備的食物,也是饋(kuì)贈佳品。
  • 傳統四大節日中「端午節」的習俗由來,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等,其中端陽節和龍舟節的叫法尤為突出,是民間傳承已久的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其中賽龍舟與吃粽子這端午節兩大的習俗一直傳承至今,每年端午節都必吃粽子,也必舉行賽龍舟等等活動。在一些地方還會在大門柱子上掛上艾草和、菖蒲用於驅病、防蚊、闢邪的習俗。
  • 粽子、香囊、五彩繩……這些文創IP「點亮」端午消費
    吃粽子、賽龍舟、系手繩、佩香囊……在古代,人們過端午節講究許多習俗,寄託著美好的寓意。但隨著時代變遷,不少習俗漸漸被人們淡忘。今年端午節,除了老字號紛紛推出花樣繁多的粽子產品外,故宮、頤和園等文博類IP也通過開發節日產品,讓人們在「方寸之間」了解傳統文化,為節日消費增添了一抹亮色。
  • 馬上就評|端午節意義習俗都很多,防疫更是題中應有之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評論員馬純瀟端午佳節到來,先給大家道一聲端午快樂,或者端午安康?記得曾經有人說,端午節不能互道快樂,如果祝福的話只能說安康,因為端午是祭祀先人的日子,互道快樂顯得很沒文化。但是後來又有學者撰文說,不讓說端午快樂純屬沒事找事,因為端午節早在屈子投江之前就有了,而且古人一直是說端午快樂的,並舉唐玄宗和杜甫的詩為例。到底該說端午快樂還是安康?這恐怕跟粽子該吃甜的還是鹹的一樣,一時半會兒掰扯不清。掰扯不清咱就不掰扯了。但是咱們要說,快樂很重要,安康更重要。同時提醒大家,防疫本來就是端午佳節題中應有之義。
  • 我國華南西南各地區端午節特色習俗
    關於過端午節的起源,較為普遍的說法是紀念屈原或伍子胥,但不少習俗在屈原之前已經存在。而端午節的習俗中又有惡日禁忌、龍圖騰等相關內容,因此歷代流傳的端午習俗可能是多種起源互相融合而成。端午節不少習俗都有禳毒驅疫的意義,是始於對「惡日」的禁忌。傳統上認為時值仲夏、疫厲流行的五月是「惡月」,人們在五月為了預防疫病,自上古即有不少清潔禳毒的措施。
  • 泉州端午習俗唆囉蓮 踩街隊伍走街串巷入戶祈福(上)
    本月25日就是端午節,端午節期間除了傳統的中不乏精彩的龍舟賽、包粽子、做香囊等活動。你還了解哪些特色習俗呢?在泉州端午節屬較為隆重的節日,慶祝的活動方式也是五花八門。每年端午都將舉行豐富多彩的傳統特色民俗文化活動,市民、遊客共慶傳統佳節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