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文殊菩薩只是為了孩子學業?這其實是極大的偏見和謗佛

2021-01-08 紅塵若鏡

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

文殊菩薩,我國的四大菩薩之首,道場在山西五臺山,也有著大智文殊的尊稱。

但是去過五臺山或者其餘有文殊殿的廟宇的師兄,一定聽當地的導遊或者一些師兄滔滔不絕的介紹過拜文殊菩薩的利益——那就是幫助孩子學業順利,甚至高考金榜題名等等。

這個對嗎?我們不能說是錯的,文殊菩薩確實是以「般若智慧」布施大眾,但是這個佛法的般若智慧絕不是我們世俗中的小聰明小智慧,讀個書考個試什麼的,這實在是太大材小用了,等於是殺雞用牛刀。

如果非用現實中的例子來說明的話,那就相當於是您得了個普通感冒卻掛了鍾南山院士的專家門診,鍾老作為全國呼吸科的北鬥泰山能夠治療感冒嗎?當然是可以的,但您讓鍾老做這個豈不是大材小用呢?

而且鍾老光是掛號費據說就要三千塊,還根本排不上隊,到時候您又要抱怨這個太貴,豈不是給自己造業?

再比如說莫言老師是拿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大文豪,您請他給自己孩子教拼音可以嗎?當然沒有問題,可您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只是為了讓孩子學個拼音,這是普通小學老師都能做到的事情,讓莫大作家做這個不浪費嗎?

而且莫言老師還未必有小學老師那麼擅長教導孩子,到時候您錢花了,人情也用了,效果卻沒有,肯定會埋怨莫老師,這又等於是在造業。

所以說為孩子的課業拜文殊也是一樣的道理,甚至猶有過之,要知道文殊菩薩的弟子都是菩薩甚至佛陀,您的孩子有這麼大的福報嗎?難道只為了您的那一點點供奉或者僅僅幾炷香嗎,這真的是極大的偏見甚至謗佛謗法了。

當然了,我們也能理解當地導遊或者有關人員的這些介紹,畢竟父母們又有哪個不希望孩子功課好呢,尤其是為此操碎了心的老母親們,這個需求正好符合她們的期望,也能為當地帶來人氣和收入,雙方也算是「雙贏」吧。

這對於剛剛開始接觸佛法甚至說是「佛教」的師兄們來說也正常,但對我們這些學佛已經有了一定的時間,也有了一些基礎,希望能得到更多更真實的利益的人就不夠了,這一篇我們就來仔細的聊聊文殊菩薩。

看完之後您就會明白他為何被稱為七佛之師,諸菩薩之母了,換句話說,這哪裡是大菩薩,根本就是佛的老師啊。

01曼殊室利菩薩

文殊菩薩,梵語是Manjusri,又稱曼殊室利,妙德,妙吉祥菩薩,乃是諸菩薩之首,有著法王子的美譽。

在上世紀有位很出名的詩僧叫做蘇曼殊,他的這個號其實就等於是借鑑了文殊菩薩的名號,某種程度上也算得到文殊大智加持吧,所以詩才寫的這麼好,還如此有禪意。

其實文殊菩薩乃是和釋迦佛同一個時代的人,而且他還是更高種姓的婆羅門出身,出生的時候有著十大瑞兆,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和佛一模一樣。

「此文殊師利有大慈悲,生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其生之時,家內屋宅化如蓮華,從母右肋出,身紫金色,墮地能語如天童子,有七寶蓋隨覆其上。」

其實釋迦佛曾經親口讚嘆過文殊菩薩為七佛之師,包括他在前世也曾得到過文殊菩薩的指點,那時候文殊其實已經成佛了,而釋迦佛還在因地,是菩薩身。

那麼為何文殊菩薩又要來這個娑婆世界呢?就是因為這裡是五濁惡世,「眾生剛強難化」,修行中進一步退兩步,業障深重,是非常難以度化的。

而釋迦牟尼佛當時就是發下大願,專門在此五濁惡世中來度化眾生,等於是自己挑了一副最重的擔子,但憑他一個人就算能力再強也是遠遠不夠的,畢竟很多人都是和佛無緣,所以肯定需要幫手才行。

因此文殊菩薩才特意發願來此輔助,用南懷瑾老師的話說就是弟子在另外一個地方開了一個道場,做老師的肯定要去幫幫場子,只不過一佛一世界,這個娑婆世界釋迦佛才是教主和主角,文殊菩薩就只能現菩薩身了,不過也是等覺的大菩薩,遠非其餘的十地菩薩所能比擬。

文殊菩薩的常見形象一般都是身紫金色,形如童子,頭戴佛冠,右手持慧劍,可以斬一切煩惱,左手拿一卷佛經,表示佛法的無上智慧,坐騎是青獅子,代表獅子吼,破所有外道邪魔。

在寺廟裡面,一般文殊塑像要麼是獨立的文殊殿,要麼就是居於釋迦牟尼佛的左側,和右側的普賢菩薩一起好成為「華嚴三聖」。

02和世間的種種緣分

上面也說過了,文殊菩薩也是乘願而來,專門來我們這個世界度眾生的,因為他確實也和這個世界很有緣。

佛經中記載文殊菩薩和他的一萬多眷屬長居大清涼山(也就是山西五臺山),經常在這裡召開法會,所以後世也把這裡當做了他的道場,建造了許多文殊菩薩的像。

這裡面尤其數五臺山五座峰頂的五位文殊像最為殊勝,分別是聰明文殊,智慧文殊,童子文殊,獅子文殊和無垢文殊,只不過這五座山都很高,而且常年積雪,只有夏天可以登山,所以想要全部拜齊這五位文殊也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我們常說難能可貴,這越難自然也越殊勝,在五臺山拜文殊有兩種傳統,一種叫做小朝臺,就是去五臺山的寺廟裡面朝聖,還有一種叫做大朝臺,意思是要登上全部的五座山峰,拜遍五位文殊像,能夠做到這個的才是真正的文殊菩薩和佛的弟子。

像是虛雲老和尚當年曾經為了替父母祈福並做懺悔,三步一拜的硬是從浙江普陀山拜到了山西五臺山,等於是從大悲觀音的道場一直拜到了大智文殊的道場。

在一路上極其艱難,當時時局動蕩,危險很多,虛老也是幾次遇險,都是一個叫文吉的僧人幫助他的,對方說自己是五臺山的一個和尚,但是等到虛老終於去了五臺山之後,屢次打聽大家都沒聽到過這樣一個人,最後他才感悟到這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因為他的願力很真誠,菩薩自然加持。

此外經常讀佛經的師兄應該經常會看到文殊菩薩登場,而且往往都是以釋迦佛的「助教」的身份,比如說在三藏十二部所有佛經中曾經評選過最殊勝的十三經,以方便眾弟子們學習。

當時一共有三方面的來源,都是高僧或者大德,其中有五部經文最殊勝,同時名列三家榜單——分別是金剛經,維摩詰經,法華經,楞嚴經和楞伽經。

換句話說,如果您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讀太多佛經的話,那就只選這五部就足夠了,甚至其中的一部,而除了金剛經以外,文殊菩薩在其餘四部經中都擔當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由此也可見他的地位之高,以及和我們這個世界眾生的緣分之深。

所以說多拜文殊菩薩的利益是非常大的,這個毫無疑問。

相關焦點

  • 中高考前拜文殊菩薩 只為考試順利
    本報訊 「本寺為全國各地中高考考生加持祈福,得到佛力,金榜題名,學業有成。」在武昌卓刀泉寺門前,掛著一條紅色條幅。昨日,記者走訪漢陽歸元寺、武昌卓刀泉寺發現,不少家長和考生熱衷於燒香拜佛以求考試順利,而代表聰明智慧的文殊菩薩,尤其受到青睞。
  • 恭迎文殊菩薩聖誕——為什麼學業有成要祈求文殊菩薩?
    《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五《菩薩住處品》云:「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故世界各地佛教徒不遠萬裡朝拜五臺山,希望能得到文殊菩薩的加持,賜與智慧和福德,歷史上也有很多文殊菩薩在五臺山顯現應化的記載。七佛之師 一切菩薩之母十方諸佛皆由般若智慧所生,非般若智慧不能成就佛道。
  • 文殊菩薩管升學?家長考生"抱佛腳"為求金榜題名
    文殊菩薩管升學?」香、拜主管智慧的文殊菩薩、求保佑升學的掛飾……高考、中考在即,學生和家長成了雍和宮、潭柘寺等地香客的「主力軍」。  菩薩也有升學「主管」  「你家孩子要高考,那就應該去第四個殿拜文殊菩薩,他是主管智慧的佛。」「要燒這種專門的『學業有成』香,拜完了還應該買一個專門保佑升學的掛件……」  昨天,記者在雍和宮門口專營香火的商店觀察了半個小時,發現不少商販向前來燒香的學生、家長介紹起拜佛經來頭頭是道,相當「專業」,聽了頗讓家有考生的人心動。
  • 佛說:如何在2020金榜題名,成就學業,請一心稱念文殊菩薩名號!
    文殊菩薩,在梵語中叫日曼殊師利。師利,就是智慧之意,因文殊菩薩具無上智慧。欲助孩子成就學業的父母,請一心稱頌文殊菩薩名號,與智慧菩薩相應,智慧自然開啟。要想給孩子開智慧,就一定要念文殊菩薩名號,請文殊菩薩加持。
  • 中高考應該拜什麼菩薩?在文殊菩薩下祈福保佑孩子考試大捷
    這些天,家長們紛紛拿著香燭,去神殿廟宇,祈求神靈保佑自己的孩子能夠考試大捷,勇奪6A,考上重點高中。其實,個人認為,中考對於高考而言,更加的重要,某種程度,中考的成績絕對了未來三年高考的成績如何。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公辦高中錄取的人數比例不高目前來說,公辦高中學校錄取的人數遠遠不足以覆蓋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的人數。
  • 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求智慧找這位菩薩
    其中最常見的版本分別是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臧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妙吉祥菩薩、除益障菩薩、地藏菩薩。但即便如此,中國人依然認為繁瑣,佛教傳到中國再次得以簡化,從這八大菩薩中揀擇出了觀音、文殊、普賢、地藏四位菩薩,確定了不同的分工,成為極具中國特色的「四大菩薩」。中國人怕麻煩,喜歡把一些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減少由於職權交叉帶來的不確定性。
  • 虛雲老和尚發願三步一拜五臺山,中途遇見文殊菩薩的事跡
    老陽按:今天和大家說一個虛雲老和尚的故事,他老人家朝拜五臺山遇見文殊菩薩,這件事情由宣化上人講述,出自《妙法蓮華經淺釋》,在此也希望能和大家結個法緣。中國近代的高僧,有位上虛下雲老和尚,他曾經發願朝拜五臺山,就是拜這位菩薩。
  • 虛雲老和尚朝拜五臺山,三步一拜感動文殊菩薩前來接引
    為了取暖,他便蜷伏茅棚一角。大雪紛飛,和尚饑寒交迫,雖奄奄一息,仍不忘提起正念。一連三日,飄雪不止,和尚漸漸限入昏迷狀態。初六之後,雪止天晴,和尚已口不能言。初七那天來一乞丐,見和尚臥雪之中,知道是寒冷所致,乞丐隨即將雪撥開以圍棚草烤火煮黃米粥。送和尚吃,和尚得暖氣得以復生。
  • 文殊菩薩和文昌帝君到底誰管高考? 家長眉毛鬍子一把抓
    在某高考家長論壇,首頁最火的兩個帖子就是「網上拜菩薩」。其中一個題為「這一招應該靈」的帖子,點開之後是一張文殊菩薩的畫像,畫像配有一副對聯,上聯:提升考運;下聯:金榜題名,橫批:有求必應。畫像下面有一句解釋:文殊菩薩,高考歸他管,拜一拜吧。   在網上膜拜的家長還真不少。「求您保佑**高考1A1專業志願成功!叩首!」「求菩薩保佑我孩子高考一志願一專業錄取,叩首!」
  • 去寺廟拜佛時,這四尊菩薩一定要拜,好運自然來!
    寺廟裡的佛菩薩,有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很多人去寺廟拜佛時,見到各種各樣的佛菩薩,都不知該如何選擇,到底應該拜哪一尊菩薩?如果你也不知道應該拜哪一尊佛菩薩,去寺廟拜佛時,可以拜一拜這四尊菩薩,這四尊菩薩是佛教的四大菩薩,經常拜這四尊菩薩,好運不請自來。
  • 學佛者必知:去寺院這四大菩薩一定要拜,非常靈驗!
    而且拜一拜佛、燒一燒香,還能為自己培培福報,能讓自己福慧增長,這是何樂而不為的事情呢?那麼,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去寺院一定要拜的四位菩薩吧!這四位菩薩可是非常靈驗的!一、觀世音菩薩正所謂:「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通過這兩句話就不難看出,觀音菩薩很「靈驗」。
  •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但為何香火最旺的卻是五爺廟?
    清涼勝境牌樓既然來到五臺山,就需要從五臺山求學業最負盛名的殊像寺講起,殊像寺位於五臺山臺懷鎮西南0.5千米處,因寺內供奉著文殊菩薩而得名。創建於東晉初年,唐代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又予重建,後毀於大火。
  • 朝聖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
    朝聖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文殊菩薩是大智慧的象徵,能開發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幫助小孩學業有成!機緣巧合讓我有機會在五臺山顯通寺住了7天6晚,顯通寺是五臺山的心臟,是中國最早的寺廟,有2000多年的歷史。
  • 文殊菩薩心咒助你考入理想高校!
    如果你想讓孩子開智慧,發菩提心,口才好,能誦經文,甚至想讓他們英語過六級,那你看到我的文章就對了。現在就為大家講能夠大開智慧的殊勝法門,那就是文殊菩薩心咒。那我們持誦此咒的功效到底是什麼呢。《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中記載,佛陀說,這陀羅尼能大利益,憐憫一切有情眾生的緣故,能斷除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能為一切作法,如佛在世間沒有區別。這是文殊師利菩薩自身,為利益種種眾生的緣故。
  • 文殊菩薩聖誕,美妙佛音《文殊菩薩心咒》,念誦轉發功德無量
    文殊菩薩的心咒能幫助持誦者開啟智慧,諸事心平氣和,祝孩子高考順利,學習進步,家庭充滿和諧智慧,萬事順心,生意興隆!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菩薩是大智慧的象徵文殊菩薩是佛陀怙恃之一。
  • 拜了那麼多菩薩,你知道哪個地方的菩薩最靈嗎?
    很多人都有去寺廟拜菩薩燒香的習慣,我們到寺廟會看到很多菩薩,比如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還有地藏王菩薩和觀音菩薩,還有更多更多的菩薩,比如大勢至菩薩、彌勒菩薩,我們還會看到很多佛或者羅漢。當你面對這些佛菩薩時,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到底哪個菩薩最靈?哪個地方的菩薩最靈?
  • 文殊菩薩,妙吉祥,美妙、莊嚴的大菩薩
    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是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菩薩,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致、可愛;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是非常受尊崇的大菩薩。文殊菩薩在道教中稱文殊廣法天尊。
  • 佛教聖地-文殊菩薩道場,五臺山顯通寺,你不知道的恢弘斑斕
    今天的目標是朝拜坐落於山西五臺山的顯通寺,這是座與白馬寺齊名的中國佛教古寺!顯通寺建於東漢年間,到現在也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那時的佛教才開始流傳於中國。作為五臺山最大的佛教寺院群落,其佔地有4萬餘平方米,數百間房屋,很多都是保存完整的古建築。顯通寺主體殿堂有7座,雖然不多,但作為佛教的皇家寺院之一,許多建築都具有宮廷特色,同時擁有極大的佛教文化研究價值。
  • 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好多人都是來給孩子求學業、聰慧等。初一、十五人也特別多,香火最旺的該數五爺廟了,好多人都是凌晨三四點鐘都在門外排隊,要燒頭柱香!這個主要是求財運官運的!
  • 燒香拜佛時,這三尊菩薩一定要拜,功德無量,福報自來!
    有的人,則喜歡到寺院中燒香拜佛,與菩薩「訴說」自己的心事。很多人不了解佛教,只聽說寺院中的菩薩很靈驗,自己也想試一試。並且,寺院中屬於清淨地,去那裡散一散心,也很不錯。於是,很多人懷著不同的目的,到寺院中燒香拜佛。可是進了寺院之後,有的人看著滿寺院的佛像,不知道該拜哪一尊。作為普通人來說,「無事不登三寶殿」,如果你有了不同的心事,可以拜不同的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