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華夏大一統的王朝,很多人不願意去提的朝代應該就是宋朝,究其原因還是疆域太小,對異族的政策是,誰打我我就給誰送錢,對外徵戰也是一敗再敗。感覺和我們有些像,我們是誰欺負我們,我們就強烈譴責,美國不服氣,我就大筆買進你的國債,我就不信你欺負完我我還要掙你的錢,準備用譴責和多花錢的姿態戰勝敵國。
好了言歸正傳,今天要說的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趙光義。他得到皇位是因為殺了自己的哥哥趙匡胤具體的內容小編寫的《宋太祖趙匡胤死亡之謎》做了詳細說明,在此不在說明。
因為是殺了自己的哥哥,他自己知道得位不正,為了證明自己確實是為了大宋江山而殺哥哥,減少心裡的負罪感,他開啟了勤奮工作超越哥哥的模式。他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但是北漢早就被宋軍打的差不多了不足以體現。
於是他準備收服收復燕雲十六州,趙光義親臨戰場,結果受傷中箭,自己乘驢車倉皇跑了700裡,北伐失敗。986年恢復元氣的趙光義派遣潘美、楊業、田重、曹彬、崔彥進五位大將分東中西三路,他用了一招遙控指揮,畫圖遙控指揮,結果東路軍大敗,大家熟悉的楊業戰死。此後熄滅了北伐的小火苗。
趙光義看到哥哥黃袍加身加之自身軍事能力不足,擴大科舉的取士人數,他在位時期,第一次科舉就比宋太祖時代最多的數字猛增了兩倍多。通過重文抑武,武人地位一瀉千裡,同理戰鬥力也因為指揮團隊的垃圾,宋軍的戰績也很差,我要說的是宋軍的軍官、指揮系統不行,宋軍是不缺乏勇猛、有血性的戰士,看嶽家軍、楊家將。這位宋朝的滅亡開啟的倒計時。
因為得位不正,他整出了金匱之盟以顯示自己是位置是哥哥給的,但是金匱之盟需要把他的皇位後來轉給他的弟弟,為此他以各種名義殺了哥哥的兩個兒子了,逼死了了弟弟趙廷美。
趙光義的長子趙元佐自幼聰明機警,長得又像趙光義。趙元佐有武藝,善騎射,還曾經隨趙光義出徵過太原、幽薊。本是最合適的皇儲。不料趙元佐卻因叔父趙廷美冤死而發瘋。沒有辦法只能傳位給二兒子趙元佑,立儲之事正在按部就班地進行。不想在淳化三年(992年)農曆十一月,覺得身體不適,不久便去世了,最後只能傳位給三子。
只能說贏得了皇位,輸掉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