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大才疏的詩人皇帝

2021-01-09 張剛說歷史

紹興和議後,宋金兩國保持了大約二十年的虛假和平,但隨著金國一位志大才疏的皇帝登上帝位,這種和平就再也維持不住了。

完顏亮,字元功,女真名迪古乃,金太祖庶長子斡本次子,生於宣和四年(金天輔六年,1122年),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詩人。完顏亮憑藉其卓越才華和深厚表演功底,在金國朝廷中突飛猛進,28歲拜太保,領三省事兼都元帥,年不足而立就位極人臣。而金熙宗其實是父輩爭權的一個妥協產物,權勢並不穩固,他本身也不善於處世,和很多人結仇。野心勃勃的完顏亮趁機聯絡了許多與金熙宗有仇的人,於紹興十九年金皇統九年,1149年)在寢殿內弒殺金熙宗,自立為帝。完顏亮崩後諡號煬帝,無廟號,《金史》稱海陵王金熙宗時代金國已經有明顯漢化傾向,完顏亮篡位後又展開了一場大規模改革,加快了這一進程。

完顏亮遷都至中都,並以開封府為南京,原中京大定府為北京,將很多東北女真部族強行遷入華北。完顏亮廢除了許多金國傳統編制,尤其是改都元帥府為樞密院,收攏軍權,企圖從根本上削弱部族政體的色彩。完顏亮又大量起用漢、契丹、奚、渤海人為官,恢復賜姓完顏者的原姓,將女真貴族的勢力壓制到最低點。這個過程中鎮壓了大量女真貴族,其中包括金太宗、粘罕、兀朮的子孫數以百計,其中包括未死的名將撒離喝。紹興二十五年(金正隆元年,1156年),完顏亮頒布「正隆官制」,是一套基本仿宋帝國的官制,標誌著金國從形式上轉化為一個規範帝國。當然,這只是從形式上而已,金國的部落貴族基礎仍在,甚至還存在金國國內民族不平等,離實質上的漢式宋國尚有很大差距。

據《鶴林玉露》記載,完顏亮讀到柳永的一首《望海潮》: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完顏亮見後心曠神怡,當即對江南產生了極大嚮往,立志要將其納入自己的版圖,和詩一首以明志:萬裡車書盡混同,東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當然,這應該是文人演義式的想像,撕毀和約開戰可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但已經深度漢化而且志向高遠的完顏亮始終夢想一統南北卻是不爭的事實。正隆官制形成後,完顏亮致力於戰備,從紹興二十九年起,違背和約,關閉榷場,將25~50歲的男丁全部籤發入軍,預徵五年稅賦,又大興徭役,各族人民苦不堪言。自金國南侵以來,契丹等族人民的起義就始終不斷,到此時更是達到高潮。

完顏亮一邊鎮壓這些起義,一邊繼續籌備侵宋。金人對宋作戰最大的優勢在於機動騎兵,但江南潮熱,極不適宜北方人馬作戰,於是完顏亮又大造艦船,並在鎮壓起義的戰鬥中試演水軍。紹興三十一年中秋完顏亮在賞月時久候明月不見,脾氣大發,作《鵲橋仙》一首:停杯不舉,停歌不發,等候銀蟾出海。不知何處片雲來,做許大,通天障礙。虯髯捻斷,星眸睜裂,唯恨劍鋒不快。一揮截斷紫雲腰,仔細看,嫦娥體態。候月本是一件雅事,完顏亮這首詩卻是殺氣騰騰,實則並非候月,而是急不可待的想要南侵了。

相關焦點

  • 志大才疏,成功無望
    志大才疏,成功無望三國時,有名士孔融,此人年少成名,因「孔融讓梨」一事而名聲鵲起。"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便是他一生的寫照,也應了陳韙對他的箴言。如《後漢書·孔融傳》對他的評價:「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 唐代一位詩人因太輕狂傲慢,當皇帝面吟誦一首詩,徹底斷送了仕途
    說起因一首詩而斷送了仕途的詩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便會是柳永,柳永因科舉落第,一氣之下寫了一首《鶴沖天·黃金榜上》,因裡面的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得罪了宋仁宗,於是仁宗大筆一揮「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這樣就徹底了斷絕了柳永通過科舉上升的通道。
  • 唐代的第一個詩人是誰,你知道嗎?
    這是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唐代的第一個詩人是誰,有什麼代表作?........前言不知道這是誰提出的問題,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因為不存在唐代的第一個詩人這種說法。唐朝早期的人當然都是隋朝的臣民,詩人們寫詩可不管什麼朝代,沒有哪個人在隋朝不寫詩,到了唐朝就突然變成了詩人。
  • 志大才疏的典範,心狠手辣篡位的皇帝,終將一場空
    好了言歸正傳,今天要說的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趙光義。他得到皇位是因為殺了自己的哥哥趙匡胤具體的內容小編寫的《宋太祖趙匡胤死亡之謎》做了詳細說明,在此不在說明。
  • 中國各統一王朝末代皇帝的結局
    第三位,相信沒什麼人聽說,晉朝(那時是東晉)末代皇帝晉恭帝司馬德文,被權臣劉裕(就是建立南朝宋的那個皇帝)逼迫禪讓。第五位,這個應該也沒有什麼人知道,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宗李柷。十三歲就被朱溫「扶」上了帝位,完全成為了朱溫的「傀儡」。
  • 詩人皇帝李煜的詩詞佳句賞析
    2021-01-01 09:21:39 來源: 河馬侃歷史 舉報   詩人皇帝李煜的詩詞佳句賞析
  • 志大才疏,沙特王儲與普京互鬥兩敗俱傷,反覆無常難有突破
    小薩勒曼是一個志大才疏的王儲,他成為王儲之後主導的聯軍打擊葉門胡塞武裝讓世界看到了沙特軍隊的羸弱,如果不是聘請巴基斯坦軍人保護沙特,胡塞武裝甚至有反攻的機會,這也讓小薩勒曼的能力被進一步看衰,可以說沙特王室之中反對他的聲音很多,不僅僅是因為他破壞了兄死弟及的規矩,還在於他個人實力難以服眾,我們都認可他的手段毒辣,自視甚高,在沙特王室之中擁有一定的優勢,但是這位紈絝子弟在世界各國面前卻有些稚嫩
  •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春夏秋冬一直都是古代詩詩詞的熱門話題,當多愁善感的詩人遇到了變化多端的四季,就會綻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詩詞魅力。傷春、悲秋、苦夏、傲冬,都成為了詩人寄託情感的最佳載體。當季節與詩人的情感融為一體之後,就幻化成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詩詞作品。
  • 白居易: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這首詩,一方面體現了詩人對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的同情,更主要的是通過這段歷史,讓後人知道國君荒廢國政的下場,並引以為戒。 元和二年(807)秋,白居易被召回長安,做了翰林學士(負責為皇帝起草詔書)。次年五月間,改任左拾遺。從而開啟了他三年的諫官生涯。拾遺是諫官,職位雖然不高,卻有批評朝政,向皇帝陳述己見的權利和機會。
  • 唐代很多詩人為什麼大部分都是當官的呢?
    科舉制度在隋朝建立,唐朝時將其發揚光大,但是與明清相比,仍有不科學和不合理的地方,很多次的科舉制度漏洞很大,有的僅憑皇親貴族或官員推薦就可以及第,但是在唐朝的科舉制度中,有一項是靠詩詞和歌賦的,這就造成了很多學子在詩歌上下了很大功夫,而且唐朝的各個皇帝對詩歌也有著特殊的偏好,如果做的好,也可以獲得皇帝的垂青。
  • 李白當官趣聞:我想「濟蒼生,安社稷」,你卻讓我當職業詩人?
    翰林是皇帝的文學侍從官,這個官說大就大說小就小。說它大,是因為可以經常見到皇帝,說它小,是因為這個官不直接處理政務,只為皇帝起草一些文件,或者回答皇帝的一些諮詢,再就是給皇帝作些詩文,陪伴皇帝宴請出遊等等。但是沒有真才實學是進不了翰林院的。因此,翰林待詔也是相當令人羨慕的角色。
  • 荊軻——志大才疏的刺客
    其實當時秦國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大勢已然形成,太子丹當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像鞠武所說的聯合其他諸侯與北方的匈奴,組成抗秦聯盟,慢慢的等待局勢的變化,但他卻心急火燎的想出了刺殺這個昏招,而且最後委派志大才疏的荊軻去執行刺殺任務,加速了燕國的滅亡速度。
  • 唐朝詩人中的敗類,賣友求榮殺人奪詩
    在唐朝眾多詩人中,有一個人今天被大家稱為「人渣詩人」,他喜歡溜須拍馬,不僅賣友求榮害死了幫助他的朋友,更是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外甥,僅僅是為了搶奪外甥的一句詩。這個詩人叫宋之問。龍門奪錦袍宋之問出身於一個小官僚家庭,他的父親曾做過一些地方的小官。在父親的教導下,宋之問從小喜歡讀書,詩寫得不錯。二十多歲就考中了進士。
  • 劉禹錫:他是一位豪放隱忍,卻又灑脫自由的詩人
    大家都知道,在唐代有很多的既著名又有才氣的大詩人。如被稱為「詩仙」的李白、被譽為「詩聖」的大詩人杜甫以及號稱「詩佛」的王維。可是今天小編想跟大家一起了解的並不是這些聞名中外大詩人中的一個,而是另外一位很有才能,很有魄力的一位的大詩人,劉禹錫。
  • 新詩人與老詩人:餘秀華與食指
    對不起,詩人,我把你們的名字放在一起,看上去好像情侶一樣。怪我嘴笨筆拙,但我沒辦法,誰叫你們掐架掐得厲害。食指爬到餘秀華頭上,餘秀華大喊:這次又被食指強姦了一次!餘秀華用了一個「又」,我還疑惑食指怎忒無奈了,居然「二次」強姦餘,後來我查資料,才知道餘的「又」是指之前被詩人王家新強姦過一次。王家新是怎麼強姦的,我不清楚。是不是踩在人家頭去了?如是,這是不對的,不能老詩人欺侮新詩人。食指那次的確有點自持成名老詩人的味道,說教的意味很濃。食指強調詩人要對歷史負責。本人愚鈍,不太明白其意。
  • 李白《將進酒》與白居易《琵琶行》:故事背後都是詩人的自我療傷
    兩段故事的背後,都是詩人自我療傷的方式。01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道士吳人筠推薦,由唐玄宗招進京,為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後,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洩胸中的鬱積。
  • 宋之問:唐朝最有才華,最無恥的詩人
    唐朝最有才華,最無恥的詩人 文稿丨仲秋「木蘭書香」主編 提起宋之問,人們馬上就會聯想到他的那首家喻戶曉的名詩詩人寥寥幾筆,把遊子歸鄉時的心情刻畫的入木三分,實乃令人拍案叫絕! 如果就這首詩來評價宋之問其人,兩個字:有才;但如果發掘這首詩背後的作者經歷和歷史文化背景,再來評價問之問其人,那就相差十萬八千裡,也是兩個字:無德。
  • 中國各朝代皇帝的壽命有多長?
    ,後來還成了皇帝的代稱。超過三分之二的皇帝壽命不過五十歲,七十歲以上的只有三國的吳大帝孫權(七十歲)、南朝的梁武帝蕭衍(八十五歲)、唐朝的武則天(八十一歲)、唐玄宗李隆基(七十七歲)、宋高宗趙構(八十歲)、元世祖忽必烈(七十九歲)、明太祖朱元璋(七十歲)、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即乾隆皇帝,八十八歲)。二百零九個皇帝的平均壽命是39.2歲。清朝皇帝的平均壽命在各朝代中是最長的,也只有52.4歲。
  • 他是唐代最有趣的詩人,給自己寫墓志銘,還是「寵妻狂魔」
    唐代,詩人輩出,古典詩歌發展到了頂峰,這一時期,湧現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的詩人,誕生了五萬餘首詩歌。在群星璀璨的唐代,有這樣一位詩人,他雖然不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人聞名,但是,他的一生頗有傳奇色彩。
  • 你和皇帝同一生肖?盤點十二生肖歷史名人之一
    其代表作為《莊子》,其中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作品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第二位生肖鼠的歷史名人 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42歲繼位,他的主要成就呢是編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佔領安南,五徵漠北,他在位二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