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崗起義開的第一槍,辛亥革命的領袖,被稱為民族英雄

2021-01-10 惠東文化

說起辛亥革命這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革命,他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而這次革命也讓中國展開了新的篇章。而談起辛亥革命,很多人都知道孫中山,而其除了孫中山還有一名偉大的人,這個人就是—黃興。

當時孫中山和黃興被外人稱為"孫黃",這兩人是辛亥革命的先驅和領袖。正是因為這兩人辛亥革命才能取得成功。孫中山主要靠用語言來鼓舞人心激勵人,而黃興則主要靠打仗,兩人一文一武推翻了封建統治。

黃興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中其父親是晚清的秀才,黃興從小就深受家庭的影響,十分喜愛讀書,而當時黃興的學習十分要好,成為了日本動靜宏文學院的留學生,而正是有了這次留學經歷,黃興心中產生了濃烈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其後他回國後,大力宣傳民主革命和民租獨立。

而其在日本認識孫中山兩人志同道合,而當時孫中山正組織革命組織同盟會,黃興則大力支持並且在當時成為了革命會中僅此孫中山的革命領袖。。之後隨著人員壯大,則成立了中國同盟會,當時孫中山任總理而黃興則為協理成為了繼孫中山後第二大領袖。之後隨著盟會的建立,則開展了多次起義,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黃花崗起義,當時在廣州由黃興率領的敢死隊100多人攻打其總督衙門。但是遭到了猛烈的反擊,最終隊伍只剩黃興一人。而最終找回72具屍體將其葬在黃花崗,則這次起義稱為黃花崗起義。

雖然這次起義失敗了,但是黃興並沒有放棄,之後從新建立根據地,不斷擴大隊伍,最終武昌起義爆發,而黃興在這次戰役做出巨大貢獻。之後隨著戰爭的勝利,成立了南京臨時政府,黃興任陸軍總長。但是之後隨著袁世凱稱帝,黃興逐漸被奪取了兵權,隨後黃興則辭去職位。而孫中山則主張興師討袁,黃興則有開始跟隨孫中山,成為了江蘇討袁總司令。之後隨著討袁勝利,孫中山成為了中華民國的總理,但是黃興卻因常年奔波導致其患病,最終因病去世,去世時僅42歲。而孫中山則親自主持了這次葬禮活動。

有人曾評價孫中山和黃興,稱孫中山是思想家而黃興則是實幹家,很多戰役都是由黃興親自帶兵發動,這也是他因病離世的主要原因。

相關焦點

  • 辛亥革命先驅趙聲紀錄片在江蘇鎮江首映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10月9日電(記者顧燁)在海內外隆重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紀錄片《詩心劍膽――辛亥革命先驅趙伯先》9日在江蘇鎮江首映,以緬懷廣州黃花崗起義總指揮趙聲烈士。該紀錄片由鎮江市史志辦公室、鎮江新區黨工委和鎮江文廣集團聯合錄製,總時長為30分鐘,它以翔實的史料、客觀的視角、豐富的素材,首次披露了趙聲作為廣州黃花崗起義總指揮若干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真實描述了民主革命先驅趙聲短暫而又波瀾壯闊的一生。趙聲原名毓聲,字伯先,1881年生於鎮江丹徒大港(今鎮江新區),自幼練武習文。
  • 黃花崗起義前:林覺民寄書"與妻" 方聲洞"稟父"
    歷史上,很少會有一次結局失敗的革命或戰役,能在後世評述中達到如黃花崗起義般的高度。在那個充滿黑暗、絕望和死亡的年代裡,英雄們是用飛蛾撲火般的失敗,尋喚著光明、希望與重生……世人皆知黃花崗起義,記者亦如是。
  • 他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半個世紀後溥儀誠請一見,稱他蓋世英雄
    107年前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辛亥革命,首先在湖北武昌爆發,而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的,正是熊秉坤。熊秉坤生於1885年,湖北江夏人,早年喪父。他少時當過商店學徒、碼頭搬運工,後入湖北新軍第八鎮工程第八營當兵,1909年加入革命團體日知會。
  • 袁偉時:辛亥革命的起因
    但從歷史進程看,辛亥革命,黃花崗起義,作用都被誇大了。應該如實把辛亥革命看成是多種因素匯合的產物。1911年11月15日出版的《東方雜誌》發表了該刊主編杜亞泉用高勞的筆名發表的《革命戰爭記》,對剛剛發生的革命,分析就比較全面:「當時下有鼓吹革命之黨人,而上復有製造革命之官吏;立憲其名,專制其實;商路則收歸國有;外債則任意大借;代表則遞解回籍;內閣則專任親貴。
  • 歐豪年題詞 紀念辛亥革命書畫展將在穗舉辦
    陳志雄、黎藝豪、蘇寶源在黃花崗公園(資料圖)。陳志雄 供圖中新網廣州1月5日電 (程景偉 陳一言)「筆隨盛世新時代,毋忘先烈夢中華——紀念辛亥革命暨廣州黃花崗起義110周年海內外華人書畫聯展」將於2021年在廣州舉辦。
  • 紀念辛亥革命書畫展在廣州黃花崗線上線下啟動
    原標題:紀念辛亥革命書畫展在廣州黃花崗線上線下啟動  筆隨盛世新時代,毋忘先烈夢中華——紀念辛亥革命暨廣州黃花崗起義110周年海內外華人書畫聯展創作啟動儀式,1月12日在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廣州市黃花崗公園)舉行。
  • 「紅羊劫運日相催 要把乾坤扭轉來」——辛亥革命106年
    1895到1910年,革命黨人發動了多次起義。1910年底,孫中山再次召集同盟會在廣州發動起義,但因寡不敵眾告負,同盟會收葬共72具烈士遺體於廣州城外黃花崗。之後清廷又一次的喪權辱國引發了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四川尤其激烈。
  • 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的原因
    中國同盟會成立後,孫中山一直致力於在華南發動起義,但辛亥革命卻首先在武昌爆發,然後成燎原之勢。究其原因,從全局而言,武昌起義是全國革命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具體到湖北和武昌,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這是革命黨人對其革命實踐反思的結果。從1907年到1911年,孫中山多次領導在華南發動起義,但均遭失敗,如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
  • 紀念辛亥革命書畫展開鑼 30多名書畫家潑墨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子垤 通訊員 唐貴新 邱曉婉)1月12日上午,「筆隨盛世新時代,毋忘先烈夢中華——紀念辛亥革命暨廣州黃花崗起義110周年海內外華人書畫聯展創作啟動儀式」在黃花崗公園舉行,廣州30多名書畫家現場為展覽活動開筆創作。
  • 高考歷史複習:辛亥革命歷史背景、經過以及影響
    中國民主革命有了比較完備的民主革命綱領,有了一個公認的革命領袖,並由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來領導。  2、武裝起義  萍瀏醴起義,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  三、辛亥革命的高潮  1、武昌起義  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發動武裝起義。
  • 辛亥革命那一年
    辛亥大事記一九一一年一月 同盟會在香港成立統籌部,負責籌劃和組織廣州起義。四月二十七日 黃興等發動廣州(黃花崗)起義。七月三十一日宋教仁、譚人鳳等在上海成立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九月二十四日湖北革命黨文學社和共進會聯合大會在武昌召開,討論通過「起義計劃」。
  • 戰史今日10月10日:武昌起義 辛亥革命爆發
    1911年10月10日(夏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義一聲槍響,標誌著辛亥革命的全面爆發,譜寫了資產階級革命奪取全國勝利的新篇章。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宣傳革命理論,組織革命政黨,先後發動過十次武裝起義,雖然遭到了失敗,但每次起義都起到了宣傳革命、振奮人心的作用。湖北位居長江腹地,武漢素稱「九省通衢」,是水陸交通中心。帝國主義各國早就在這裡闢租界,開商埠,辦工廠,掠奪原料,傾銷商品,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城鄉各個角落。這就阻礙了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促使農村經濟破產,人民被迫走上革命的道路。
  • 辛亥革命:在歷史上起了什麼作用?
    闡說歷史發展的脈絡通常涉及原因、過程和結果三個要素,釐清個中原委才能明晰辛亥革命之所以爆發的原因。1911年註定是中國近代史上翻天覆地的歷史節點,這一切則以黃花崗起義的爆發為起點。時年4月27日下午5時黃興率領120餘名革命義士,臂纏白巾,手執槍械,吹響海螺,直撲督署。革命軍與清軍激戰連夜,逐漸式微,期間黃興右手中食被打斷,革命軍寡不敵眾,潰退出城,起義失敗後,犧牲的革命黨人遺骸達72具,史稱「黃花崗72烈士」。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1911年由孫中山領導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2000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民主革命運動。攝政王載灃採取集權措施,積極推行由皇族獨攬國家大權的政策,滿洲親貴和漢族官僚之間的矛盾加深,1910年,國會請願同志會在北京連續發起國會請願運動,要求清政府速開國會。1911年5月(宣統三年四月),清政府發布內閣官制,成立以慶親王奕為總理的皇族內閣。立憲派分享政權的希望完全落空,少數人拋棄立憲的幻想,對革命活動開始表示同情。革命的形勢愈益成熟。
  • 辛亥革命10年,巨額經費從哪來?原來都靠這名「推銷員」
    正如唐德剛所說,「辛亥革命」在廣義上涵蓋了清末民初我國革命的全過程,實際上持續了10多年。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麼長的時間裡,這些巨大的革命資金從何而來?靠革命黨人繳納會費支撐是的,革命除了需要獻身還要付出金錢。根據研究,據1905年同聯盟通過的《同盟會章程》,所有入盟申請人必須支付至少1元日幣的會費和年費。這筆錢主要用於支付當時設在東京同盟會的日常開支。
  • 我寫電視劇《辛亥革命》
    四十三集電視劇《辛亥革命》是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寫的。      去年,中央主管部門的領導兩次和我約談,希望我寫一部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電視連續劇。由此,他們得出如下的結論:假設沒有鴉片戰爭、沒有太平天國起義、沒有中法馬江之戰、沒有甲午戰爭、沒有維新變法、沒有義和團運動、沒有辛亥革命……沒有解放戰爭等等,中國將會如何強大。換言之,一切志士仁人發動的歷次革命活動是錯誤的;孫中山為推翻帝制、創建共和而建立的同盟會、國民黨是錯誤的;中國共產黨人發動的前赴後繼的革命則更是錯誤的!結論:中國近代貧窮、落後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有了上述一個接一個的革命。
  • 辛亥革命廣東大事記
    2.興中會廣州分會:1895年2月興中會香港總部成立後,為籌劃第一次廣州起義,在雙門底王氏書舍設興中會廣州分會,發展會員數百人入會。   3.乙未首義: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乙未)孫中山在廣州領導第一次反清武裝起義失敗,清朝政府大肆捕殺革命黨人,陸皓東、朱貴全、丘四等被殺。
  • 外媒關注紀念辛亥革命百年
    新華社記者劉建生攝  肯定辛亥革命歷史意義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0月9日報導】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今天在中國北京的人民大會堂舉行。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說,100年前,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發動了震驚世界的辛亥革命,開啟了中國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