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在歷史上起了什麼作用?

2021-01-21 史家煙雲

歷史愛好幾乎是人類的共性,據說這是因為歷史指涉「我們從哪裡來」這一終極問題。也就是說,歷史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過去的事兒」,而是與現實及未來相互作用彼此交錯的時空存在。不過中國人對歷史的熱情卻頗為獨特,一方面是人類共性使然,另一方面是中國歷代修史都是根據勝王敗寇的原則進行的,信史難得,懸疑太多。一如CCTV10的口頭禪:「隱藏著一個驚天的秘密」,遍布其中。而且據說中國人是「擅長遺忘」的,不要說古遠的事兒了,三十多年前的文革現在能大致了解的人已經不多了,更別說它的真相。

闡說歷史發展的脈絡通常涉及原因、過程和結果三個要素,釐清個中原委才能明晰辛亥革命之所以爆發的原因。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國進入半殖民半封建狀態,外強林立內政腐敗,岌岌可危的境況下各方力量試圖用自己的方式改革漏弊,其中當朝派主張推行洋務運動以期「師夷之長以制夷」,用「中體西用」思想來改革腐朽的清王朝,可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清廷的昏庸早已深入骨髓,執政的慈禧太后妄用北洋海師的軍費來操辦大壽,此舉直接導致了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的失利,凋敝頹殘的敗局也宣告了洋務運動的末路。此時另一些期望救國圖強的義士發出了針砭時弊的吶喊,以康有為、梁啓超為代表的維新派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們寄希望於羸弱的光緒皇帝,主張學習英國鼓吹君主立憲制。彼時,鄰國日本已通過「明治維新」逐漸走上強國道路,深受啟發的光緒皇帝決心改革,但是1898年那場歷時103天戊戌變法終因慈禧的幹預而草草收場,此後光緒本人也一直被囚困瀛臺,一次又一次半途而廢的改革,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倒讓清廷與民眾間的矛盾日趨激烈。1894年以孫中山建立興中會為起點標誌著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開啟,革命派倚借孫先生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開展了一系列為推翻清朝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為目標的革命運動。1900年華北爆發義和團運動,八國侵華後《辛丑條約》的籤訂讓中國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人們漸漸意識到唯有徹底革命才能救中國於水火,1903年以黃興為代表的12人在長沙成立興中會,旨在倡導中國內地革命之先聲。

1905年,黃興和孫中山合作,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同盟會先後策劃了九次武裝起義,清政府便在這種朝不保夕中風雨飄搖,直到1911年的到來。1911年註定是中國近代史上翻天覆地的歷史節點,這一切則以黃花崗起義的爆發為起點。時年4月27日下午5時黃興率領120餘名革命義士,臂纏白巾,手執槍械,吹響海螺,直撲督署。革命軍與清軍激戰連夜,逐漸式微,期間黃興右手中食被打斷,革命軍寡不敵眾,潰退出城,起義失敗後,犧牲的革命黨人遺骸達72具,史稱「黃花崗72烈士」。電影[辛亥革命]的開場便是這番聲勢浩大的廣州起義, 1911年10月10日,革命軍分三路進攻武昌總督署和第八鎮司令部,繼而突破敵人防線,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為引,蛇山與中和門附近的炮兵向光處轟擊,經過反覆進攻,終於在天亮前佔領了要害,清軍首領張彪退出武昌,起義初戰告捷。

1911是一方鍘刀,絞落了中國人腦後的辮子,也斬斷綿延二千年來舊式帝制的冗餘。如果說歷史上的事情都有它因果緣由的解釋,那辛亥革命的爆發則歸結為眾多因素的合力,從洋務運動到變法維新,國人不曾放棄尋求救國救民的希望,而這一切直到武昌起義覆滅帝制才塵埃落定。1911是一扇閘門,轉動的歷史轍輪開啟民主共和的新政。直到今天人們對這場革命的解讀仍各執一詞,總體來看,主要分為兩條。

第一,使中國反動統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

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頂端,就是皇帝,是大權獨攬的絕對權威,是反動統治秩序賴以保持穩定的重心所在。辛亥革命突然把這個頂砍掉了,整個反動統治就亂了套了。這以後,從袁世凱到蔣介石,像走馬燈似的一個接著一個登場,卻始終建立不起一個統一的穩定的統治秩序來。更不用說人民革命的浪潮一浪接著一浪,就是他們自己陣營內部也無法保持穩定了。這自然有很多原因,而辛亥革命在這裡所起的巨大作用是無法忽略的,它的確為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開闢了道路。

第二,使中國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

皇帝,該算是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了,但是如今皇帝都可以被推翻,那麼,還有什麼東西不可以懷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潮流一經盛行,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不可阻擋了。儘管辛亥革命後,一時看來政治形勢還十分險惡,但人們又大膽地尋求新的救中國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聲一響和中國工人階級力量的發展,不久便迎來了五四運動,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沒有辛亥革命,就沒有五四運動。

現在該是時候了!辛亥革命離我們已經有一百年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也已被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推倒了。我們完全應該也可以按照歷史的本來面目,對辛亥革命的歷史地位作出更加實事求是的評價來!

相關焦點

  • 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是一場由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是一場又成功又失敗的革命。失敗是因為由於當時中國缺乏強大的資產階級等眾多原因,這場革命最終失敗,成功是因為革命雖然最後失敗,卻為中國乃至歷史創下了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發生在1911年。
  • 何廣:歷史上對「辛亥革命」的紀念和解讀
    歷史上對「辛亥革命」的紀念和解讀  何 廣    「辛亥革命」如今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個詞,一般理解為「1911年爆發的中國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圍繞辛亥革命,中國現當代還出現了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辛亥革命紀念,從民國始迄於今,未嘗稍斬。  「辛亥革命」一詞從誕生之日起,其含義就不斷演變。
  • 歷史上對「辛亥革命」的紀念和解讀(圖)
    民國時期,各政治派別對辛亥革命的紀念與解讀民國時期,辛亥革命不僅是剛過去的歷史,而且是民國立國不可缺少的歷程,因而對辛亥革命的解說,就不僅僅是學術意義上的探討,也是影響到各政治力量的現實地位的政治宣言了。歷史上關於辛亥革命的紀念與解讀,不同時期的政府,不同的政治派別可謂眾說紛紜。
  • 辛亥革命:歷史與現實的意義
    辛亥革命具有世界性意義。辛亥革命的發生是國際環境下內外情勢共同作用的結果,受到世界形勢的重大影響。辛亥革命是世界尤其是亞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體系和侵略勢力,鼓舞了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尤其是周邊國家的民族獨立和解放鬥爭。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世界大同、天下為公等思想,對亞洲乃至世界各國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 高二歷史教案:《辛亥革命》教學設計
    (據賈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根據材料概括1912年四川小學課程指導思想的突出變化,並分析其積極作用。(6分)  2.(2010年高考江蘇歷史22題)  近代以來,辛亥革命在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具有某種標誌性的意義,其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人們對它的認識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現多種說法。
  • 百年前,歷史上的人是如何評價辛亥革命的?
    百家原創作者:小菊道歷史歡迎來到百家號小菊道歷史,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和前近代的分水嶺。正如教科書中記述的那樣,辛亥革命是「中國的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它「推翻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建立了民國」,是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革命。那麼,在百年前是如何評價辛亥革命的呢?
  •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的偉大歷史意義
    中廣網北京9月8日消息(記者劉樂 焦瑩)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一個世紀之前爆發的辛亥革命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專題報導:辛亥革命的偉大歷史意義。11-09-08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辛亥革命是一次劃時代的革命運動。
  • 高考歷史複習:辛亥革命歷史背景、經過以及影響
    四、辛亥革命的失敗:袁世凱竊取勝利果實  正當革命形勢蓬勃發展之時,在華擁有巨大利益的帝國主義列強,以中立作為幌子,積極物色新的代理人來取代清王朝,他們看中具有軍事實力的野心家袁世凱,一致要求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凱。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袁世凱復出,加緊了篡奪革命果實的活動。
  • 電影《辛亥革命》:凸顯歷史的精神本質
    電影《辛亥革命》截取了封建中國在1911年至1912年初那一時段發生的歷史事件,從「血染黃花崗」到「武昌城首義」,從「陽夏保衛戰」再到「創建共和制」,由表及裡的歷史重現了辛亥革命的過程,書寫了一群熱血青年用自己的生命叩擊愚昧的封建國體,用自己的熱血呼喚青春中國的壯舉。
  • #歷史上的今天# 19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紀念日。
    (原標題:#歷史上的今天# 19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紀念日。) #歷史上的今天# 19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紀念日。當天,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等人率領起義軍攻佔鳳凰山並控制武昌,湖北軍政府成立。武昌起義勝利後,各省紛紛響應,全國24個省有14個先後獨立。
  • 辛亥革命中世界影響及歷史價值
    一百年前的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270多年的清朝封建統治,使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終結,建立起共和國;同時也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侵略勢力及其代理人;促使新興民族資本主義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階級利益重新分化組合;新的生產力代表者———產業工人隊伍開始形成並逐漸壯大,出現在世界舞臺上。
  • 辛亥革命讓中國進入亂世,老百姓生活更窮困,為何是歷史進步
    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巨大進步,這一點是已經有歷史定論的。不過,這個歷史定論也有很多讓人不理解的地方,因為辛亥革命後,中國當時的現實並不如人意。三是中國陷入了近40年的分裂和戰爭之中,就像歷史上的任何一個亂世一樣,老百姓朝不保夕,窮困不堪。
  • 辛亥革命從何時算起?史家並無定論
    王朝柱   四十三集電視劇《辛亥革命》是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寫的。  近些年來,一個在學術上的偽命題「告別革命論」大行其道,並影響到文學——尤其是電視劇的創作。  細心的讀者、觀眾一定會發現,某些受「告別革命論」影響的作家、劇作者站在所謂反傳統的立場上,為沒落、腐朽的清朝末年代表人物慈禧太后唱輓歌,為自稱是大清王朝裱糊匠的李鴻章唱頌歌,為用權謀、實力推翻帝制又重登九五之尊的袁世凱唱讚歌,好像這三個人物就真的成了清末民初天字第一號的大英雄。
  • 2021年初中歷史知識點:辛亥革命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歷史知識點:辛亥革命,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孫中山的主要活動,a、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興中會。興中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初步形成。b、1905年,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於8月在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
  • 2019年是辛亥革命多少周年 辛亥革命紀念日的來歷
    我們都知道「雙十一」是一個購物狂歡的日子,那麼知道「雙十節」是什麼日子嗎?  「雙十節」是什麼?  每年的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紀念日,民國政府稱「雙十節」, 是中華民國的誕生日,紀念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2019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8周年。
  • 時間「刻」在紙幣上,歷史「藏」在細節中:辛亥革命時期的黃帝紀元...
    時間「刻」在紙幣上,歷史「藏」在細節中:辛亥革命時期的黃帝紀元年號 2020-12-26 1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我寫電視劇《辛亥革命》
    同時,還明確指示:一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告別革命論」,二要寫出參加辛亥革命那一代知識分子的兩面性,即革命沒有知識分子是不行的,但他們在革命中的言行和功過又是十分複雜的。我接受了這項寫作任務。      近些年來,一個在學術上的偽命題「告別革命論」大行其道,並影響到文學——尤其是電視劇的創作。世人皆知,歷史有著自身發展的規律。
  • 2021考研政治史綱衝刺複習: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1)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2) 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3) 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 《辛亥革命》央視重播 津產電視劇活躍螢屏
    天津頻道 由中共天津市委宣傳部、天津電視臺聯合出品的大型史詩電視連續劇《辛亥革命》將於12日起每天9:01在央視八套四集連播。該劇自央視一套黃金檔首播以來,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社會影響,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積累了寶貴經驗,這也是該劇第三次在央視播出。   《辛亥革命》播出後,引發社會各階層的強烈反響。
  • 對辛亥革命這部電影的見解
    在對待辛亥革命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上,就尤其不應該迴避民族革命方面的內容了,這不僅僅是為了還原一個完整的史實,更加是因為,無論在革命黨人最初的革命理論體系裡,還是在辛亥革命真實的歷史功績中,民族革命部分所佔的份額都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