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擔憂「同名」小程序侵犯個人隱私,回應:數據均來自網絡

2021-01-10 澎湃新聞
網友擔憂「同名」小程序侵犯個人隱私,回應:數據均來自網絡

實習生 王曉蕾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2018-11-23 17:51 來源:澎湃新聞

廣州觸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將「同名」小程序下架。

刷爆朋友圈的「同名」小程序被指可能涉及侵犯個人隱私,開發該小程序的公司最近將這款微信小程序下架處理。

日前,北京的黃女士(化名)向澎湃新聞質量報告投訴平臺(www.thepaper.cn/consumersComplaint.jsp)反映,微信「同名」小程序可以很容易獲取同名人的性別、地區等信息,擔心其他的個人信息也很容易被他人獲取,侵犯個人隱私。

11月21日,黃女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前幾天,看到朋友圈都在轉「同名」小程序,自己也測試了一下,發現該程序提供了同名人的地區、性別、人數等相關信息。

查詢界面顯示,「同名」小程序提供了與黃女士同名的13個省份同名人數和性別信息。

此前,騰訊公司公關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同名」小程序由廣州觸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此前因存在誘導分享到朋友圈的違規行為,於10月19日被封禁相關能力。微信平臺不存在相關人名與人數的數據接口,更未向該小程序提供任何相應能力,該小程序使用的數據源未知。

22日,廣州觸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一名股東向澎湃新聞稱,「同名」小程序是由該公司合作的第三方開發,公司現已告知了第三方,第三方表示數據均來自網絡,程序代用戶去十幾個網站查詢,然後把數據放在一起在小程序內展示給用戶。該股東表示,如果小程序侵權,公司會與第三方研究,決定是否將小程序下架。

截至發稿時,廣州觸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將「同名」小程序下架。

界面名稱為「新生兒重名查詢」的網站,是該股東提供的「同名」查詢數據收集來源網站之一。該網站功能是為新生兒家長提供查詢上海市戶籍人員同名同姓人數服務。澎湃新聞記者通過該網站查詢同名信息,結果顯示2018年11月22日,上海市戶籍人口中共有93個記者的重名信息,與「同名」小程序的查詢結果一致。

此外,據澎湃新聞了解,部分省市公安部門為方便家長為新生兒取名,開通了新生兒取名重名查詢服務。公開報導顯示,瀋陽公安在2013年就開通了該項查詢服務;西安公安部門的微信戶籍服務頁面,也設置有新生兒重名查詢服務。

律師丁金坤表示,個人信息必須有明確地指向到個人,小程序界面僅顯示省份、人數、性別等信息,還沒有涉及到個人信息,很難認定是侵犯個人信息。如果小程序提供的信息虛假,則涉嫌不正當競爭,如果真實,則要求數據來源合法。對於官方網站公開的信息,丁律師補充道,公開不等於授權,如果是公共政府信息,可以獲取,如果是別人辛苦採集的信息,需要獲得授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微信小程序 「同名」 個人隱私

相關推薦

評論(18)

相關焦點

  • 網站收費可查身份證信息被指涉嫌侵犯隱私
    東方網5月13日消息: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只需要扣除5元錢話費,就可以通過網絡暗中調查驗證身份證信息,而這個過程不需要任何手續。市民為此感到擔憂,律師稱涉嫌侵犯隱私。  近日,有市民反映說,網絡上有大量查詢身份證信息的網站。只要輸入身份證號碼,就能免費解讀出該號碼的所在地址和戶主生日、性別等信息。
  • 網上5元錢能調出身份照片 律師稱涉嫌侵犯隱私
    圖為:網上查詢顯示的身份證頭像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或許在不知不覺中,有人已經通過網絡暗中調查驗證了你的身份證信息;而這個過程不需要任何手續,只需要扣除5元錢話費即可!昨日,記者網上驗證了此事,律師稱網站「賣照片」涉嫌侵犯隱私。
  • 顧理平:整合型隱私: 大數據時代隱私的新類型
    隱形性的特點加上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邊界的消失,往往讓隱私主體對自己的隱私無法保護。數位化時代,人們已經處在「數位化生存」狀態,一切都離不開數據,即使社交行為也是「數位化交往」,因此,關於個人的海量數據到底在什麼時候被什麼人以何種方式加以整合,當事人一無所知,也無法防護,這就令隱私權受損的概率大增。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隱形性和隱私追求的「不為人知」是有本質差異的。
  • 用戶福音:微信小程序與公眾號現可同名
    IT之家為了向開發者闡述新規則下的小程序以及公眾號的命名規則,微信官方今天發布了新文章,詳細闡述了在新規則下開發者應該如何命名自己的小程序以及公眾號。具體規則如下:1、同一個主體的小程序和公眾號可以同名如果你的公眾號、小程序在微信公眾平臺上的名稱是唯一的,且屬於同一主體下,那麼它們可以同名了。
  • 罕見同名同姓的人結婚?一對夫妻甜爆網絡,網友:幾世修的緣分
    原因是,他們竟然同名同姓,都叫「李秋怡」,男孩來自上海,女孩來自河南。二人於今年10月10日登記結婚,因為同名同姓,連辦證的工作人員都仔細看了好幾遍,還以為自己看錯了呢。 這真是罕見的同名同姓的人結婚啊,這對夫妻甜爆網絡,網友紛紛感慨:幾世修的緣分。確實,夫妻同姓或同名的或許有很多,但是既同姓又同名,太罕見了。
  • 明星防疫小程序照片被售賣,身份信息洩露是源頭
    近日,「明星防疫小程序照片被洩露」事件引發網友熱議。有媒體報導稱,明星代拍群中,有人大量售賣明星防疫小程序照片與查詢方法:「1元購買北京防疫小程序查詢方式」「2元70多位藝人防疫小程序照片」「1元1000多位藝人身份證號」……事發後,北京市有關方面迅速做出了反應:北京市經信局第一時間回應,正在對此事核實;北京市公安局也快速介入調查。
  • 個人數據隱私保護,全球資訊,9月10號
    黑莓推出了專門的歐盟數據中心,以遵守GDPR黑莓已經宣布推出專門的歐盟數據中心,以遵守新的和現有的GDPR法規。位於荷蘭和法國的新數據中心將增加黑莓在英國現有的基礎設施,並將幫助該公司提供其關鍵事件管理平臺AtHoc的專用歐盟實例。根據一項新的歐盟規定,到2022年,所有成員國必須建立一個重大事件公開預警系統,以保護公民。
  • 北大光華教授孟涓涓:數據時代,從3個層面看個人隱私問題
    正文:在人工智慧時代,數據給我們帶來的價值和隱私保護的矛盾日益凸顯。解決這個問題要求我們深入理解數據價值是什麼,也要求我們深入理解人們對隱私的態度究竟是什麼。上一個議題談論了數據,接下來我們談論隱私保護的問題。人們在隱私方面在乎什麼,他們擔憂的到底是什麼,在不同文化和國家的跨文化環境中,隱私態度有什麼差異。
  • 微信小程序現掃碼測面相:一張照片測試結果不同,還能招代理
    本文圖片均來自北京青年報面相測試「運程報告」需付費近日,一種「面相測試」在網上引發不少關注,網友稱在掃碼進入應用界面後,可以上傳個人照片並進行面相測試,有不少人還在微博和朋友圈等曬出了自己的測試結果。但同時,也有不少網友轉發稱,「不要進行掃碼面相測試,用戶面部識別信息可能會被盜用」。
  • 對抗蘋果隱私新規?iOS應用1個月沒更新 谷歌回應了
    1月6日消息,自2020年12月初以來,谷歌始終在更新其安卓版應用程式,卻沒有更新iOS版應用,這可能是為了繞過蘋果應用商店要求提供應用「隱私標籤」的新規定。隨後谷歌發言人證實,該公司正計劃在其應用程式目錄中添加隱私標籤。這些標籤預計最快將於本周或下周開始推出,儘管具體日期尚不清楚。
  • 掃碼「面相測試」朋友圈刷屏 專家:存個人信息洩露風險
    應用方則表示,數據有專業運維工程師維護不會洩露。專家認為,生物信息是個人信息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建議用戶儘量不要上傳個人照片。 事件:面相測試引網友擔憂隱私洩露風險,同一張照片不同手機測試結果不同
  • 起底AI看手相行業:小心個人隱私洩露!
    在微博上,有網友貼出算命結果直呼「準得可怕!」,也有微博大V@面相吧表示「還智能AI看相?老鐵你都多大了長點腦子吧!」知乎網上有網友提出理性問題:AI看相的項目方表示不會披露個人信息,但用戶又稱這不是在看面相而是在盜取你的面部相片。
  • 【中領館回應李娜退出中國國籍:與知名運動員同名,已在韓國結婚...
    文 / 夏洛特2021-01-05 00:58:43來源:FX168 【中領館回應李娜退出中國國籍:與知名運動員同名,已在韓國結婚定居多年】中國駐釜山總領事館微信公眾號發布《關於微博熱搜 「李娜退出中國國籍
  • 人工智慧這算侵犯個人隱私嗎?
    人工智慧,簡稱AI,可以通過已有數據總結經驗,從而對未知事情做出把握判斷。現在的人工智慧,真的是越來越全能,別說什麼寫詩、畫畫、確診疾病了,據悉,通過一張照片,就能判斷出此人的性取向。再通過較多的數據進行學習,然後將結果應用在樣本的判斷當中。AI 系統發現:和直男相比,男同性戀者通常頜骨較窄,鼻子較長,前額較大,即看起來更偏清秀的「瓜子臉」;與直女相比,女同性戀者的下顎較大,前額較小,看起來更「俊朗」。下面用圖來說明:左邊是異性戀者臉部圖,右邊則是同性戀者臉部圖。
  • 網際網路法治研究中心:中國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報告 | 網際網路...
    更讓人驚訝的是公安部門在此事件之後發布的相關數據。2016年7月20日,公安部官網以《公安機關打擊整治網絡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成效顯著》為題報導了公安部門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努力。內容顯示,自2012年起,公安部就多次部署全國各地公安機關開展集中打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行動且收穫頗豐。
  • 大數據時代該如何保護面部隱私?
    近日有媒體報導,一些網絡黑產從業者利用電商平臺,批量倒賣非法獲取的人臉等身份信息和「照片活化」網絡工具及教程,人臉數據0.5元一份、修改軟體35元一套。
  • 個人電話號碼被「批發」 360手機衛士起底「隱私黑產」
    電視劇《陳情令》的熱播,讓飾演藍忘機的王一博火爆全網,這位新晉走紅的小鮮肉,最近卻因個人信息洩露,短短數小時內竟接到194個騷擾電話,掉進全網騷擾的漩渦,最終無奈更博發聲,甚至因此上了新華網社會版。在這騷擾與抵制騷擾的浪潮下,有網友開始疑惑,買明星個人信息這麼容易嗎?
  • 小程序將終結App? 微信回應稱小程序和App存在關聯 新榜情報
    據悉,本輪資金將用於智能佔星的數據開發及新媒體視頻內容的團隊擴充和布局。科技媒體「矽谷密探」於近日宣布獲得近千萬人民幣 PreA 輪融資,估值5千萬元。投資方為黑洞資本和雲起資本。上一輪為中科院旗下的中科創星領投,集結號資本跟投的3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 規則再鬆動微信小程序可與公眾號同名
    【中關村在線新聞資訊】4月25日消息:微信小程序最近調整不斷,就在前不久剛確認小程序可以關聯公眾號後,微信團隊又在今天確認,小程序可以與公眾號同名了。在微信小程序上線之初,為了區別與公眾號的名稱,並不允許程序名與公眾號同名,但是現在這個規定已經取消。
  • 浙江對洩露個人隱私零容忍
    浙江省第六十一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疫情防控期間收集和使用的個人隱私信息,我省落實主體責任到位,明確「誰主管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對個人隱私洩露的情況零容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省積極運用「大數據+網格化」等技術手段,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精密智控機制,在實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