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會不會是一顆顆「定時炸彈」?什麼樣的痣會癌變?把痣點掉就萬無一失了嗎?
痣通常指色素細胞異常聚集於皮膚表面,形成肉眼可見的瘤狀結構。通常為小的暗褐色斑點,長期光照後變黑色。
百分之一的人出生時就有痣(通常稱為胎記),大多數痣是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長出來。
關於長痣的原因,一般認為可能與遺傳因素、光照和激素水平相關,懷孕期間痣出現機率加大。
痣本身就是色素細胞異常生長的結果,但這種生長通常是受到限制的,絕大多數不會癌變。
但在特殊情況下,如過度的紫外線照射、先天的DNA損傷修復能力不足等,可導致色素細胞基因突變而引發生長失控,最終發展為黑色素瘤。
數據顯示,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病率佔皮膚惡性腫瘤的5%左右。
相對其他惡性腫瘤而言,黑色素瘤其實更容易早發現,它用肉眼就能看到。
絕大多數人身上的絕大多數痣均為良性痣,目前判斷痣具有潛在癌變的標準是「ABCDE」法則:
A:皮損不對稱;色素斑的一半與另一半看起來不對稱;
B:邊緣不規則;不像正常痣那麼光滑,邊緣不整;
C:顏色不均勻;表現為顏色不單一,混合色;
D:直徑5毫米以上;直徑大於1釐米最好做活檢評估;
E:隆起:擴大或結節狀生長,皮損退行性改變。
當出現1到2個特徵時,就有必要及時就診,以確定是良性痣還是惡性瘤了。
絕大多數痣都不會癌變,所以通常情況下它們是無害的,根本不需要點掉。
針對已經癌變或具有潛在癌變風險的痣,需要及時切除,但一定要去正規醫院就診。
雖然良性的痣,那麼怎麼點都不會癌變;但如果痣已經癌變了還清除不徹底,反而會促進癌轉移!
我國的黑色素瘤發病率比較低(發病率高的是歐美),所以不必過於恐慌,定期皮膚自檢、經常關注痣的變化是預防黑色素瘤的有效方法。
身體任何部位的痣都有發展為黑色素瘤的機會。但亞洲人原發於肢端的黑色素瘤約佔50%,多見於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及甲下等部位;
發於黏膜的黑色素瘤佔20%到30%,多見於直腸、肛門、外陰、眼、口鼻咽等部位。
女性黑色素瘤常發部位是胳膊和腿;男性黑色素瘤常發部位是背部、軀幹、頭部和頸部。
大部分早期黑色素瘤可以被手術治癒,所以早期發現很關鍵。
如果成年後新痣突然出現,或發現身上的痣無故變大 ,邊緣不清, 顏色或形狀發生改變,表面隆起,色素痣出現瘙癢、疼痛、破潰、出血,指甲開裂或是周圍出現新的黑點,應及時就醫。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freepik,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電話96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