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這一天即將到來時,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都會舉辦各種宣傳活動,吸引更多的人主動了解博物館,提到「博物館」,大家會想到哪座博物館呢?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中收藏一把「特殊」的斑紋鉞,我們用肉眼看,會認為它只是普通的銅鉞,但用放大鏡觀察鉞身後,你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讓眾多遊客感到吃驚: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位於東四十條立交橋西南角,是我國首家國有企業參與辦的藝術類博物館,而館中收藏的文物以青銅器為主。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成立之後,積極搶救和保護我國流散在海外的珍貴文物,並讓它們重回國內。
很多遊客去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是想看牛首、猴首、虎首等珍貴文物,當大家將主要的注意力放在生肖銅像身上,會忽略掉部分文物。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的文物展臺,遊客們可以看到一件「斑紋鉞」。
我國古代是冷兵器時代,將士們上戰殺敵必定手握兵器,常見的兵器是:矛和盾。除了矛和盾外,鉞也是一種常見的武器。
根據《史記》的記載 :「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這種兵器主要以青銅或鐵製成。在商周時期,鉞不僅僅是兵器,它還是重要的禮器,象徵著權力,經常會出現在重大場合。
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的「斑紋鉞」,它的形狀有些特殊,前段有一個較大的圓刀,上、下、左都有刀刃,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斑紋鉞,有更多的攻擊性,不僅可以前刺,更可以倒鉤,讓敵人防不勝防。
大家也許會非常好奇,同樣是「鉞」,為何「斑紋鉞」能被收藏在博物館,差距怎麼會這麼大。
「斑紋鉞」有著十分傳奇的經歷,它是我國古代工匠製造出來的兵器,被收藏在頤和園,可是卻在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流失了,幸運的是,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的努力下,這件文物才能重新回到國內。
在研究「斑紋鉞」時,部分專家們被它身上的白色小斑點吸引住了,最開始專家們認為鉞自身發生了化學反應,當他們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後,才發現這些小斑點真的不一般。
古代的工匠為商朝貴族製作器物時,講究的是精美,所以器物上面會精心雕刻圖案,而斑紋鉞上的白斑是一個個「蠍子」圖案。專家翻閱相關資料,他們認為斑紋鉞上的蠍子圖案,來源於古代二十八星宿中的天蠍。古時候的統治者們是十分迷信的,將二十八星宿轉變成圖案,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此時,卻發生一件奇怪的事情。
「斑紋鉞」上的蠍子圖案,古代的工匠是如何製作出來的。通過專業的分析,專家們發現「斑紋鉞」上的圖案,成分是銅錫合金,這直接證明,「蠍子」圖案不是鑲嵌進去的,不是雕刻上去的,更不是鑄造時直接完成的。
古代社會的工匠們,是如何在鉞身上,製成了「蠍子」圖案的裝飾品,雖然這個謎團暫時無解,但小編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這個無法破解的謎題,終有一天會被揭開。
中華五千年文化光輝燦爛,留下的文物千千萬萬,但這件「斑紋鉞」,絕對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件,如果各位讀者感興趣,可以去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看一看,並近距離感受一下「斑紋鉞」,獨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