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廿四氣詩·雨水正月中》
[唐]·元稹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見龍。
祭魚盈浦嶼,歸雁過山峰。
雲色輕還重,風光淡又濃。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起源地黃河流域,更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
"二十四節氣"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其中"雨水"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個節氣,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20日),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
春雨過後大部分地區溫度回升到0度以上,雨水前後,油菜、冬麥普遍返青生長,對水分的要求較高。固有"春雨貴如油"之說,這時適宜的降水對作物的生長特別重要。
雨水季節天氣變化不定,更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的天氣對已萌動和返青生長的作物、林、果等生長及人們的健康危害很大。在注意做好農作物、大棚蔬菜以及工交部門防寒防凍工作的同時,仍要注意個人的保健工作,以防止冬末春初感冒等流行疾病的發生。
更有諺語根據雨水來預測天氣,"冷雨水、暖驚蟄"、"暖雨水,冷驚蟄"。還有根據風來預測後期天氣的,如"雨水東風起,伏天必有雨"等等。
民間習俗:
1、 雨水這天在民間有一項特具風趣的活動叫"拉保保"。(保保則是乾爹)雨水節拉乾爹,意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可千萬不要想歪了
2、 雨水節的另一個主要習俗則是女婿,女婿去給嶽父嶽母送節。有的地方也叫"接壽"。
3、 川西民間稱為"撞拜寄"。
4、 "回娘屋"流行於川西一帶的一項風俗。民間到了雨水節,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
民間諺語:
春雨貴如油。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寬。
七九八九雨水節,種田老漢不能歇。
雨水到來地解凍,化一層來耙一層。
麥田返漿,抓緊松耪。
麥潤苗,桑潤條。
種地別誇嘴,全憑肥和水。
糞大水勤,不用問人。
有收無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
水滿塘,糧滿倉,塘中無水倉無糧。
水是莊稼血,肥是莊稼糧。
水是莊稼血,沒有了不得。
水是金湯玉漿,灌滿糧囤穀倉。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
種地不上糞,等於瞎胡混。
人靠地養,地靠糞養。
會耕會耪,無糞不長。
春天糞筐滿,秋天糧倉滿。
春天比糞堆,秋後比糧堆。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此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雨水文》
萬年如意好音來,
百事鹹宜笑口開。
雨水正逢元旦日,
黃金杯重壓銀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