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位皇帝先後被弒殺後,權臣把控朝政的局面越來越嚴重,北魏的政局變得越來越不穩定。被擁立的一眾新皇也不過是權臣的牽線木偶罷了。北魏永平二年(509年),元曄出生於河南洛陽。性輕躁,有膂力。
武泰三年(530年),北魏王朝在野心家爾朱榮等人的折騰下,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這時,孝莊帝元子攸,不甘北魏大權旁落爾朱氏手中,於是詐稱皇太子出生,召爾朱榮入朝,殺死了爾朱榮。同時被殺的還有元天穆、爾朱榮的兒子爾朱菩提。汾州刺史爾朱兆為替死去的叔父爾朱榮報仇,自晉陽發兵進攻京師洛陽,擁立太原太守、行并州刺史長廣王元曄為主。元曄就這樣被爾朱兆擁立登上了帝位,年號建明。
即位後,冊封爾朱兆為大將軍,並進為王爵。徐州刺史爾朱仲遠響應,率眾前來洛陽投奔爾朱兆。十二月甲辰,爾朱兆、爾朱度律自富平津上,率騎涉渡,以襲京城。事出倉卒,禁衛不守,元子攸被俘。孝莊帝出雲龍門,爾朱兆逼孝莊帝去永寧寺,殺戮皇子,汙辱嬪妃,並殺司徒公、臨淮王元彧,左僕射、範陽王元誨等宗室成員和朝廷官員。這樣,北魏的大權仍為爾朱氏把持。戊申,元曄大赦天下。爾朱度律自鎮京師。甲寅,爾朱兆遷孝莊帝於晉陽。十天後,在城內三級佛寺害死孝莊帝及陳留王元寬。孝莊帝元子攸死後,北魏建明二年(531年)春二月,一直覬覦北魏王朝大權的爾朱世隆,以元曄與孝莊帝關係疏遠且無威望為由,欲廢黜元曄,而另立廣陵惠王元羽之子元恭。從此,北魏朝政被「五胡王」爾朱氏集團及北方六鎮高歡勢力集團所控制。三月癸酉,被迫交出帝位的元曄降封為東海王。
元恭,廣陵惠王元羽之子,太和二十二年(498年)生於河南郡洛陽。年幼時端莊謹慎,有志向氣度。長大後喜愛學習,侍奉祖母、嫡母以孝順聞名。正始年間(504年—508年),繼承其父廣陵王的爵位。延昌年間(512年—515年),被任命為通直散騎常侍。神龜年間(518年—520年),升任兼散騎常侍。正光二年(521年),任正常侍,兼領給事黃門侍郎。元恭因京兆王元叉專擅朝政,就稱說有病不任職。過了很久,藉機會託稱啞病。正光五年(524年),授任金紫光祿大夫,加授散騎常侍。建義元年(528年),授任儀同三司。繼承帝位。永安三年(530年,建明元年)十二月,孝莊帝元子攸被廢弒,爾朱世隆等人考慮到爾朱氏擁立的傀儡皇帝元曄在宗室中族屬疏遠,又不是人們願望所推舉,因元恭沉潛藏匿,有超過常人的器量,打算再行廢立,又擔心元恭真的不會說話,就派親信表達意向,而且語帶脅迫。元恭於是回答說:「天哪會說話呢?」爾朱世隆等人大喜。於是,廢黜元曄,擁立元恭為帝。即位後改元「普泰」,改國號「魏」為「大魏」。
普泰元年(531年)六月,高歡起兵於信都。普泰二年(532年)閏二月,高歡敗爾朱天光等於韓陵。夏四月辛巳,高歡至芒山,派魏蘭根慰喻洛邑,且觀元恭之為人。魏蘭根忌元恭雅德,回到高歡那裡後就詆毀誹謗元恭,高歡最後聽從崔陵建議,廢元恭於崇訓佛寺,而立平陽王元修,是為孝武帝(出帝)。太昌元年(532年)五月,高歡毒死節閔帝;十一月,高歡以東海王元曄、安定王元朗與爾朱氏有牽連,同日將二人賜死。
孝武帝元修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孫,廣平武穆王元懷第三子,母親是李氏。幼年時期的元修博學多才,喜好武事,性格沉穩且厚重。孝莊帝永安三年(530年),封為平陽王。節閔帝元恭普泰初年,轉任侍中、鎮東將軍、儀同三司、兼為尚書右僕射,後又改加侍中、尚書左僕射。被權臣擁立。普泰元年(531年)六月,晉州刺史高歡在信都起兵反抗爾朱氏,翌年逼近洛陽,政局動蕩。北魏皇族諸王大多各自逃生。元修逃亡民間,隱為鄉農。高歡欲立北魏孝文帝之子、汝南王元悅為帝,因無法服眾,只得退而選擇元修。斛斯椿從元修的心腹好友王思政輾轉尋到元修,元修道:「這該不是把我出賣了吧?」高歡遂親自前來陳誠,泣下沾襟。元修方才入京。四月二十五日(6月13日)即位於洛陽東郭之外,儀式上採用鮮卑古制(代都舊制),由高歡等七人身蒙黑氈,元修在氈上西向拜天,然後入城。
元修即位後,與高歡的長女結婚,夫妻彼此都沒有感情。元修與三個堂姊妹姘居,將她們都封為公主。其中,他最喜歡公主元明月。永熙三年(534年),元修與高歡決裂,高歡帶兵從晉陽南下。
永熙三年(534年)秋七月丁未,孝武帝元修招還前線督領御林軍的心腹侍中、儀同開府斛斯椿,繼而率京中各人馬由宮中發動。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波折後,永熙三年(534年)十月十七日(11月8日),高歡以元修棄國逃跑為由,遙廢其帝號,另立元善見為帝,十日後遷都鄴。永熙三年(534年)閏十二月十五日(535年2月),宇文泰以元修淫及從姊妹有傷大雅為由,把元明月和元修都給殺死,改立元寶炬為帝。北魏從此正式分裂成東西魏。嗚呼哀哉,亂世之中,貴為皇帝的天子尚且不能苟活,更不要說無數的平民百姓的生活狀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