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國的三次「洋相」——記者美國體驗車生活

2021-01-21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08月29日訊今年,美國對中國籤證放開,去美國的中國遊客迅速激增。在美期間,為了遊得更自由更暢快一些,自己租輛車在美國開,已成為越來越多中國遊客的選擇。上月底本月初,我們有機會在美國東西部遊覽,行車裡程達到6000多公裡,幾乎跑遍了美國東西部的主要景點,對這個汽車王國的交通也就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我們發現,在美國開車,越守規矩越簡單,否則容易出「洋相」。

  高速輕易不變道——變了幾次道,結果開過了頭

  美國地廣人稀,交通狀況良好,而且公路上少有三輪車、農用車以及低速的貨車,所以在美國開車比較暢快,是一個相對享受的過程。老美通常以超速10~15%的速度行駛,這與國內的規矩差不多,一般限速60mile/小時的路,開到70也沒關係,不會有警察管,但紅綠燈上多有攝像頭。

  美國的高速公路路網高效發達,通常兩個大城市之間不止一條高速,一般是單向3至5個車道,有些臨近大城市的路段,單向甚至達到8至10車道。但美國的高速公路車道多半要比國內狹窄一些。可能是在國內變道習以為常了,在波士頓的郊外,我們多變了兩三次車道,沒想到美國的高速出口距離都很短,眼看就到出口,但我們卻需要繞過滾滾車流,結果被逼開過頭。後來我們也學老美少變道,反而開得很輕鬆。高速公路的限速都是55~75mile/小時,即限速88~120公裡/小時。在寬大繁忙的高速路上,我們多是跟隨車流駕駛,這樣不會面臨超速的危險,而且更為安全。有不少高速公路在最裡面設有carpool車道,只允許載有兩人以上的車輛通行,我們的車通常滿員,自然當仁不讓選擇這個寬敞而又車少的特殊車道行駛,也就特別暢快和安全。

  國道和鄉鎮道路的限速,往往是根據路況來設置,都較為科學,因此嚴格根據車速來行駛更為安全。有時遇到前面車速很慢需要超車,你也只能耐心等待時機,一般在道路視野好時,才會設有兩個車道供你超車。在美國東部,超大型組合的立交橋比較多,這些立交橋四通八達,如果不小心,很容易開錯道,因此最好有副駕提前看好導航指路。

  輔路要讓主路——記者一疏意,結果招來白眼

  美國車輛眾多,但馬路上行車卻都很有序,其中一個重要的規則就是輔路的車輛要讓主路,不需要紅燈,只需要一塊STOP的路牌。

  每輛車行駛到STOP前,都需要停下來,三四秒後,確認不影響主路車輛行駛的情況下才能前行。前面的車通過之後,後面的車跟上來,也是繼續停下等待。有時不分主輔道路,那就相互交替等待通行,不需交警,一切全憑司機自律。即使路上一個人都沒有也要停下來。剛開始時,我們還真不習慣,有次忘記了,害得主路上的老美氣得直瞪眼,後來我們互相提醒,再也沒有發生過。同樣,郊區道路岔路車也要無條件讓主路。我們的車輛在黃石公園時就常常遇有這種情況,有時要等候五六分鐘才有機會上主路,後面車也不催,大家早已習慣了這樣的規則。

  還要無條件禮讓行人,距離行人至少要5米遠,不能鳴笛不能晃遠光燈,即使行人不遵守交規。我們有次因要趕飛機,在行人道前沒有禮讓行人,正好被一位警察發現,當即就把我們的車輛攔下,後來看在我們是遊客的份上,沒有罰款,教育我們幾句後放行了。同樣,在郊區和國家公園裡行車還要特別小心過馬路的動物。要是撞傷動物,被警察發現,你也會被罰款。

  停車有點小麻煩——臨時停車拍照,結果引來警車

  美國地大人少,一般城市停車都不要錢,如百貨中心都配套有大片的停車場。但在一些大城市的鬧市區停車,就會有些小麻煩。通常會有咪錶,有的可以塞硬幣,多少錢一小時,有的會標最多多長時間,如果你超時,旁邊就會有人過來給你貼罰單,就意味著你需要支付大筆的罰金。這時要注意不能超時,還要注意有提示牌說什麼時間可以停。

  我們每次停車,總是要小糾結一下,首先要看清是否允許停車,再看可以停多長時間,最後是收費多少。有時路面實在沒有停車位,只好找停車場、自動停車樓和停車庫等。

  如果馬路牙子上塗有紅色、黃色或白色,那絕對不可停車。但只要找到沒有標記的停車位,就不需要任何停車費。還要注意停車時不要佔用藍底色畫輪椅標誌且位置最好的殘疾人車位,違者會被罰款幾百或上千美元。

  在舊金山時,我們有次要看一個著名景點,但周圍都不允許停車,開了一圈又一圈的我們最後決定選擇臨時下客位停車,正當大家下來幾分鐘拍照的當兒,一輛警車飛駛而至,同行的朋友驚呼:「警車!」,一邊向車輛飛奔。警車見狀迅即開走了,讓我們虛驚了一場,此後我們再也不敢亂停車了。

  大城市或大景點周邊停車都非常貴,有時一小時要三四十美元。因此,在紐約,我們棄車坐地鐵和公共汽車和的士。但在華盛頓,我們入住的酒店離市中心實在很遠,我們只好開車進城。誰知到了市中心,我們意外地發現,白宮和國會大廈附近的停車位竟然有很多,而且都是2小時免費停車,非常人性化,讓我們大為驚喜。

相關焦點

  • 阿波羅登月計劃:美國人6次登月實錄,我選擇相信
    人類歷史上第4次登月:阿波羅15號,首次使用月球車1971年7月31日,艾爾文在使用月球車第3次登月,新的嘗試和實驗不多,像是彌補阿波羅13號登月失敗的遺憾,也像是為了提振士氣而進行的登月計劃。它與同時期已經準備好的阿波羅15號發射任務緊湊的安排到前後腳。
  • 阿波羅登月計劃:美國人6次登月實錄,請別再質疑美國登月
    阿波羅1號殘骸  阿波羅計劃中包括11次載人任務,阿波羅1號任務,本是美國第一次由三名航天員執行的航天任務。  1971年7月31日,艾爾文在使用月球車  同年7月,阿波羅15號成功載人登月——與前幾次登月相比在月球上停留更久,進行三次較長的月表行走,科學研究的比例也更大。
  • 9月22日,反美記者遭暗殺:曾捅破美國謊言,直言不怕死亡
    當地時間9月22日,美籍戰地記者安德烈·伏爾切克在土耳其旅行時突然死在車中,其好友安吉洛·朱利亞諾在社交媒體上透露,伏爾切克很可能是遭美國CIA暗殺。因伏爾切克曾多次報導美國以及西方國家在世界各地幹預其他國家內政的報導,並前往包括中國香港、非洲地區等地進行紀實報導,其新聞報導風格與傳統西方記者並不相同。伏爾切克生前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曾經有20次面臨生命威脅。其中很有可能早就收到美國有關部門發出的死亡威脅,最終在土耳其遭遇不測。
  • 燕京啤酒「美國零重力體驗之旅」啟航升空
    你是否曾經夢想,擺脫重力的束縛,像超人一樣空中飛行,或者化身哈利波特上演懸浮魔法……近日,燕京啤酒「太空我鮮行」活動美國零重力體驗團進入美國宇航局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實驗基地,參加了終身難忘的太空失重體驗。體驗團團友在零重力狀態下大秀創意,各種懸浮「魔法」層出不窮。
  • 美國大媽的中國廣場舞生活:想把廣場舞帶回美國
    近日,一位美國大媽榮黛佳和中國大媽一起跳廣場舞的視頻引發社會關注和熱議。五年前,美國人榮黛佳來到中國,由於語言不通和飲食差別等種種不適曾給她帶來了極大的生活挑戰,但很快她找到了另一種融入上海這座城市的方式——跳廣場舞。作為一名外教,榮黛佳已經習慣了乘地鐵穿越大半個上海到原來的廣場上找她的姐妹們跳舞。
  • 1961年,我目睹美國入侵古巴(組圖)
    圖為1961年4月,被古巴軍隊俘虜的美國僱傭兵。編者按:龐炳庵曾任新華社副社長,中國著名新聞工作者。1959—1965年,龐炳庵在新華社駐哈瓦那分社工作期間,親歷了1961年美國僱傭軍入侵古巴的「豬灣事件」。日前,他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回憶起那些驚心動魄的日子。為在古巴建立新華社分社和開展新聞報導工作,記者孔邁和我於1959年4月13日到達古巴首都哈瓦那。
  • 培智學校生活老師的酸甜苦辣(記者體驗)
    7月20日是「全國特奧日」,記者來到老城區培智學校,體驗了生活老師的酸甜苦辣……  酸 「我的工作很瑣碎」  19日上午,記者來到老城區培智學校,見到了該校的馬留平老師。馬老師說,學校有兩位生活老師,共照顧三四十個住校的孩子。由於放暑假,學校的孩子少了,所以,單留她一人照顧孩子們的生活。
  • 我的家鄉:從美國夢到美國噩夢
    我老家在俄亥俄州的柯林頓港,共6050名居民。本市算得上是美國夢的典型代表。不論父輩是銀行家或工人,每個人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可半個世紀之後的今天,柯林頓港高級中學的停車場上,有錢人家的孩子開著BMW敞篷跑車,無家可歸的同學則只能睡在破車裡面。美國夢已經變異為各行其道的美國夢魘。這座小城的故事以及孩子們的命運,令人感慨地成為美國歷史的象徵。
  • 美國一周內日均新冠死亡超3300例 記者直播中哽咽落淚
    當地時間12日,美國單日新增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數再創新高,達到4327例。過去一周,美國平均日增死亡病例超過3300例,是去年11月中旬時的三倍以上。一周死亡病例數超流感季病亡總數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一周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數已經超過了流感季幾個月的總死亡人數。
  • 1948年美國記者鏡頭下被圍困的孤城太原
    1948年11月,美國《生活》雜誌記者Jack Birns來到重重包圍中的孤城太原,眼前的景象讓他感到震憾。
  • 格鬥、飆車、槍戰結合的三部美國動作電影
    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歲月的名義人,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三部美國動作片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帶來三部優質的美國動作電影,這三部電影都是能讓觀眾看得直呼過癮的動作大片,通過炫酷的打鬥場景給觀眾帶來最驚險的觀看體驗。瘋狂的麥克斯前三部的拍攝時間在1979年到1985年,獲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可能很多小夥伴就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第四部間隔這麼長呢,其實早在2003年其實就有計劃拍攝。但是當時選的地址是在中東地區的沙漠,因為當時伊拉克戰爭的開始而不得不暫停了這個計劃後來又遇到一些問題導致這部影片在2015年才上映。
  • 你女兒為何加入美國籍?面對記者的質問,郎平做出霸氣解釋
    當時正好趕上了出國潮,郎平也選擇前往美國留學,丈夫白帆也隨之一同前去,畢業之後的郎平轉型成為了一名排球教練,無論在義大利排球俱樂部與美國女排任教,任職期間都帶隊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迅速在國際上獲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在美國期間,郎平與白帆生下了女兒白浪,不過白浪的出生並沒有阻止兩人婚姻的破裂,郎平為了事業需要,選擇了與白帆離婚,白帆便選擇在美國定居,而郎平獨自回到中國執教。
  • 美國佛州居民開戰車兜風,鄰居議論紛紛
    美國南佛州一處向來寧靜的社區近日發生居民光天化日之下開戰車上街兜風,儘管此舉沒有違反法律,鄰居們仍舊議論紛紛。有人就認為當下時機敏感,把戰車開上街只會讓人擔心害怕。CBSMiami報導,此事發生在邁阿密達德郡的棕櫚灣村(Palmetto Bay, FL)。
  • 美國最囂張的殺手
    黃道十二宮殺手可以說是美國最囂張的殺手之一,不僅連續殺害了多名受害人,而且還寄送了許多封信給媒體,聲稱裡面有自己的身份,然而這些被加密的信件,卻沒有被美國官方解開,導致如今黃道十二宮殺手的身份依舊沒有被找出來,被害人也無法被伸冤。
  • 神奇股市大數據預測美國大選:過去76年19次中16次算準,揭曉後如何...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麻曉超 陳鋒 北京報導川普與拜登,誰會成為下一個四年的美國總統?臨近揭曉日,懸念依然很大。當地時間2020年11月3日,美國迎來「選舉日」,各州選民可現場投票。近幾日美國各種民調、預測層出不窮。《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一項在美國投資界小有名氣的「大選預測指標」(presidential predictor)正式出爐。在該指標規律下,過去76年的19次美國大選,16次結果命中。
  • 記者深山體驗「馬幫」生活 趕馬人辛苦卻心態平和
    □記者 朱長振 文圖核心提示|2017年的第一天,大河報記者深入豫西魯山深山區,體驗堯山趕騾馬人的別樣人生。聽說記者要跟著他體驗趕騾馬,魏軍剛開始不太願意:「太危險,萬一滾坡(滾下懸崖)了,可了不得。」無奈,記者搬出他幹活的景區董事長石信昌做說客,並保證能把他和馬上到網上。「我就急著上網,現在生意越來越不好了,找不到活幹,你要是能把我和馬弄上網,我情願給你1000塊錢。」魏軍說。魏軍趕騾馬馱貨的地方,是該景區正在建設的玻璃棧道。
  • 記者體驗海口5路車:車輛「短小」精悍 市民點讚出行方便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月6日消息(記者 王康景 實習生 孟躍)近日,記者體驗搭乘海口5號線公交車,發現雖為小型公交,但車內環境潔淨,有乘客感嘆乘車環境變好,乘客素質有所提升,不在車內亂扔垃圾。
  • 這個美國人一天擼完 14 次後崩潰了,建立了美國版 「戒色吧」
    這個美國人一天擼完 14 次後崩潰了,建立了美國版 「戒色吧」 一句土氣的話說:科技是一把雙刃劍。但確實如此,科技進步的同時有些人就深陷在數字時代下的網絡色情泥潭中。
  • 96歲老太體驗京滬高鐵 90年前坐火車需50小時
    昨日下午4:07,上海發出的G2次高鐵列車到達南京南站,這也是來到南京南站的第一趟列車,本報記者和眾多乘客登上列車,一路呼嘯來到北京,體驗了正式運營後的高鐵列車,並幸運地等到了兩趟首發列車G1、G2次大會車。5小時看盡景色、天氣變換與飛機不同,高鐵旅程可以把沿途的每一處風景用眼睛丈量。
  • 「中車製造」 美國波士頓紅線地鐵正式上線運營
    該車輛具有我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沿用了中車長客出口美國波士頓的橙線地鐵設計理念,不僅滿足車輛控制安全、質量管理體系等120餘項美國標準,同時滿足美國殘疾人協會標準、美國環境署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