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曾稱這輩子和哪位領導人關係最親近?

2021-01-08 中國網

鄧小平 資料圖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鄧榕,原題:鄧小平與李富春、蔡暢的深厚情誼

李富春伯伯、蔡暢媽媽和我父母的關係非同一般,他們之間有幾十年的戰友之誼和如家人般的親情。而我們從小也有幸和李伯伯、蔡媽媽有過親密接觸,點點滴滴,令人不能忘懷。

我父親與李伯伯、蔡媽媽的革命友情始於20世紀20年代初留法勤工儉學。李伯伯於1919年10月赴法勤工儉學,蔡媽媽於1920年1月赴法勤工儉學,我父親於1920年10月赴法勤工儉學。

在赴法之前,李伯伯已是有覺悟的熱血青年。到法國後,李伯伯深入考察法國社會和工人運動,與李維漢等發起組織勤工儉學勵進會,積極組織和參加留法勤工儉學學生的多次政治鬥爭,在結識了蔡和森、向警予、蔡暢等馬克思主義者之後,迅速走上革命道路並成長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1922年,李伯伯與趙世炎、周恩來參與發起建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李伯伯擔任諾門地方支部書記,並參與編輯少共機關刊物《少年》。1923年,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更名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李伯伯擔任執行委員。蔡媽媽赴法前在湖南時受到兄長蔡和森和毛澤東的很大的影響。蔡媽媽到法國後,由趙世炎和劉伯堅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1923年轉為中共黨員。

1920年10月,我父親到達法國,在求學理想破滅後,勤工也屢受挫折,他說:「從自己的勞動生活中,在先進同學的影響和幫助下,在法國工人運動的影響下」,思想開始變化,有了參加組織的要求和願望,終於在1923年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並於1924年轉為中共黨員。

我父親提到的先進同學有趙世炎、周恩來、劉伯堅、王若飛,也有李伯伯和蔡媽媽。我父親加入旅法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一直與李伯伯、蔡媽媽在一起。我父親回憶,他是和蔡媽媽一起在巴黎進行的入團宣誓,每個人還進行了自我宣誓。他們當時激動的心情,幾十年後仍難忘記。我父親在加入革命隊伍的過程中,在法國從事黨團工作期間,與李伯伯、蔡媽媽相當親近。李伯伯、蔡媽媽長我父親四歲,我父親親切地稱他們為大哥、大姐。由於我父親年紀最小,李伯伯、蔡媽媽親切地稱他為小弟弟。李伯伯和蔡媽媽在法國相愛並結為終身伴侶,我父親是他們愛情的見證人。

1923年後,我父親到巴黎,開始了職業革命家的生活,與李伯伯等一起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工作。少共機關與其機關刊物《少年》一起設在巴黎戈德魯瓦街17號一個旅館的小房間裡。蔡媽媽曾回憶:刊物《少年》是輪流編輯,鄧小平、李大章刻蠟版,李富春發行。後來該刊物改名為《赤光》,社址在巴黎義大利廣場S街5號,一個咖啡館的樓上。鄧小平、李富春是白天做工,晚上搞黨的工作,而周恩來則全部脫產。蔡媽媽的回憶生動地描述了這些年輕的中國共產主義戰士的生活。他們身居陋室,條件艱苦,白天做工餬口,晚上通宵苦幹。他們擠在周恩來住的小房間裡開會,床上、桌子旁都坐滿了人。他們吃的是麵包,喝的是白水,有時連蔬菜都吃不上。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努力工作,頑強鬥爭,煥發著青春的活力,保持著樂觀向上的革命熱情。

在巴黎期間,我父親曾同李伯伯、蔡媽媽住在一起。我父親經常提到,他常吃蔡媽媽煮的麵條。回憶起那時的生活,蔡媽媽曾笑著對我們說:「你爸爸最小,我們都親切地叫他小弟弟、小胖子。他可愛吃我煮的麵條了。」在巴黎的革命歲月和艱苦生活中,他們是為理想而奮鬥的年輕革命家,是親密無間的戰友,也是情濃於血的親人。

1925年,李伯伯、蔡媽媽赴蘇聯學習。1926年,我父親也離開法國赴蘇聯學習。後來他們在不同的時間應國內革命形勢的需要相繼回國,投身於如火如荼的國內革命鬥爭。他們在不同的時期分別在不同的崗位戰鬥,經歷了各種光榮歷程、艱難困苦,甚至生離死別。在關鍵時刻和危難時刻,他們仍然互相關注、互相關心、互相幫助。1933年,我父親在江西中央蘇區遭受「左」傾路線的錯誤批判,在被批鬥和處分的最困難的時候,李伯伯在政治上一如既往地關心他,蔡媽媽看見他生活艱苦還給他送飯吃。1934年長徵時,由於我父親剛剛受過批判,一開始參加轉移的名單中沒有他,最後還是時任總政治部代主任的李伯伯特意把我父親加進了長徵的隊伍中。1939年,我的父親和母親在延安結婚。9月的一天,在楊家嶺毛主席的窯洞前,為祝賀鄧小平和卓琳、孔原和許明兩對夫婦新婚,老戰友們在一起聚餐。毛澤東夫婦、劉少奇、張聞天夫婦、李富春夫婦等,當時在延安的高級領導人,能來的都來了。在黃土窯洞外面,木板搭成的桌子上擺放著金黃色的小米飯,來者均著布衣布履的八路軍軍服,這是延安才特有的簡樸而親切的婚宴。席間都是叱吒風雲的人物,都是未來新中國的中流砥柱。當晚,也不乏好事之人。那些革命老戰士,居然童心大發,捉弄起新郎官。孔原被灌醉了,而鄧小平有敬必飲卻毫無醉意。後來張聞天告訴他的夫人劉英,原來是李富春和鄧發弄了一瓶白水充酒,掩護了老戰友鄧小平。

1954年9月,李伯伯和我父親同時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1957年,我們家搬進中南海,住在慶雲堂三院。恰巧的是,李伯伯和蔡媽媽就住在前面的一院。比鄰而居,使我們兩家人的關係更加親密。我父母經常帶著我們去李伯伯、蔡媽媽家玩。李伯伯用濃重的湖南口音,總是把我弟弟飛飛叫成「灰灰」。我和飛飛小時候很愛到李伯伯家,因為蔡媽媽總是拿糖給我們吃。我母親對蔡媽媽非常尊重,有事常常向蔡媽媽請教。而蔡媽媽對我母親也非常親切。李伯伯非常簡樸,他的中山裝已穿得非常舊了,蔡媽媽要給他新做一套,特意讓我母親幫她一起去選料做衣。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政治氣氛比較健康和輕鬆,中央政治局開會時,在難得的休息的時候,幾位叔叔伯伯有時會聚在一起打麻將,有鄧小平、李富春、陶鑄、柯慶施、李井泉等。如果在北京,地點往往在李伯伯家。因為李伯伯、蔡媽媽非常好客。平時,他們自己省吃儉用,但遇有客人來時,蔡媽媽就會為大家做點兒夜宵,比如稀飯、餛飩。他們打牌都很認真,每次要以記分分勝負。本次會議結束了,下次開會打牌還會接著上次繼續記。記分這個工作往往由李伯伯擔任,記分記錄也都保留在李伯伯那裡。我和飛飛因為小,有時會跑到一院李伯伯家看大人打牌,還會跟著吃頓夜宵。去李伯伯家,我們從來不感到陌生和害怕。

由於工作關係,我父親和李伯伯常常一起出差,他們一起去東北、去西北、去西南、去華東。他們經常在一起深談,而談話時都是我父親去李伯伯家。在工作上,他們配合默契。對於政治上和工作上的問題,他們有許多共同的認識和看法,相知甚深。以至於在20世紀60年代曾被批評為兩個獨立王國:一個書記處,一個計委。「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我父親被批判、被軟禁,孩子們被強令趕出中南海。李伯伯也因為被誣為「二月逆流」受到批判。當時是暴風驟雨從天而降,人人自身難保。慶雲堂四個院子,李富春、譚震林、鄧小平、陳毅四個副總理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批判。有一天,在空蕩蕩的胡同裡,李伯伯的警衛員小孔拿了兩包煙,悄悄塞在我們家一位老公務員手中,說了一句:「就說是富春同志送的。」被隔離軟禁中的我父母收到這兩包煙時,真是百感交集。1974年,我父親被重新啟用回到北京,他去探望了重病中同樣渡盡劫波的老戰友李富春。1975年,我父親為他親如兄長的老戰友主持追悼會並致悼詞,為李富春的一生獻上了高度的評價。1977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我們隨父母一起去看望蔡媽媽,此時蔡媽媽身體已很不好,但她對我父母說:「如果富春看見『四人幫』被打倒,他會非常高興。」我父母緊緊地、長時間地拉著他們親愛的大姐的手。這個場景感動著周圍所有的人。1980年5月,蔡媽媽80歲大壽,我父母帶著我們全家祖孫四代,去給蔡媽媽祝壽。我父親給他親愛的大姐獻上一束鮮花。近60年的歲月過去了,他們的親情,仍如在法國時期一樣深厚。我問我父親:「這一輩子,您和誰的關係最親近?」我父親說:「周總理。當然,還有你李伯伯、聶伯伯。」

我們紀念李伯伯和蔡媽媽,也是紀念我們的父輩們。他們是不可複製的一代人,他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他們是我們後代的光輝榜樣,是我們永遠銘記和愛戴的人。我們深深地懷念他們。(作者是鄧小平之女)

相關焦點

  • 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去世 鄧小平曾對他說:中國永遠歡迎你
    美國前總統喬治·布希在鄧小平百年誕辰之際接受了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  他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變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鄧小平,鄧小平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美國歷任總統中,對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變化最有切身體會的,無疑是曾在1974年至1975年間擔任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的前總統喬治·布希。
  • 張國燾晚景悽涼:曾預言鄧小平終將復出(圖)
    他曾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昔日紅四方面軍和鄂豫皖蘇區的最高領袖,也是中共歷史上最有名的叛徒之一。他既有過投身革命的英雄人生,也有過為人不齒的叛徒生涯,更有著令人唏噓的悽涼晚景。那麼,張國燾為什麼跑到香港?又為什麼跟美國方面發生了關係?他在這次採訪中又說了些什麼?
  • 79年春節鄧小平訪問美國 向卡特暗示要懲罰越南
    在中美關係中最關鍵,最敏感的臺灣問題上,美國方面表示,「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人民將同臺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它非官方關係。」根據以上協議原則,1979年2月28日,美國政府正式宣布,原美國在臺灣的「大使館」全體人員將於3月1日零時起停止辦公,大使館也將正式關閉。3月1日,中美兩國互相在對方首都正式建立大使館。
  • 他跟周恩來和鄧小平都有交往,最早訪問新中國的美國首富昨天去世了
    1932年,戴維進入哈佛大學,之後前往倫敦經濟學院和芝加哥大學進修,先後獲得了哲學博士和經濟學博士學位。就讀期間,他曾師從著名經濟學家哈耶克和熊彼特,後來聞名於世的經濟學家薩繆爾森也是他的同學。  大學期間,戴維顯露出對政治的興趣,有志追隨二哥納爾遜·洛克菲勒步入政壇。這幾乎輕而易舉:在羅斯福總統的內政部長哈羅德·伊克斯舉薦下,1940年,他進入紐約市政廳工作。
  • 盤點領導人的英語水平:周總理最警覺,毛主席發明了一個英文詞
    大家都知道,早期的國家領導人大多都有過出國留學的經歷。例如周總理年輕時分別到過日本、法國、英國、德國學習;朱德36歲赴德國留學;鄧小平曾在法國勤工儉學長達5年之久。所以,他們都有較高的外語水平。朱德曾在德國學習軍事,還與德國教官討論過遊擊戰問題,他的德語講得相當流暢。而鄧小平在法國勤工儉學多年,法語不但說得很好,還能用法語原汁原味地唱《國際歌》。說到這裡,我們來看幾個有趣的例子,回顧一下開國元勳們的風採。
  • 鄧小平91年分析局勢:稱有一件事決定中國命運
    鄧小平強調,「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現在世界發生大轉折,就是個機遇」,「要把什麼叫社會主義搞清楚,把怎麼樣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搞清楚。」④蘇東劇變後,黨內有人「驚慌失措」(鄧小平語),提出反「和平演變」與發展經濟兩個中心的觀點。與此同時,中國正面臨可能稍縱即逝的發展機遇。尚處在治理整頓中的中國往何處去?
  • 誰「洩露」了習近平和李克強的生日?領導人如何過生日?
    這是李克強生日在媒體上的第一次曝光。如果不是這條微博,很多人都不知道,李克強的生日是7月1日。   「政事兒」獨家獲悉,今天正在法國訪問的李克強在經合組織演講時,也接到了來自法方的「生日祝福」。   「政事兒」小編查閱現任國家領導人及各級黨政官員的簡歷發現,出生信息都只公開到年月,不見具體的日期。黨政官員的生日對外界來說是一個「秘密」。
  • 殯儀館員工和馬拉度納遺體合影后道歉:曾和他很親近,無意冒犯
    當地時間27日,照片中出現的其中一名殯葬工克勞迪奧·費爾南德斯為此事致歉,請求人們的原諒,並稱自己曾和馬拉度納很親近,並沒有不尊重這位球星。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和《每日郵報》報導,費爾南德斯對阿根廷一家電臺表示,拍攝和馬拉度納的合影決定是「瞬間做出的」,而照片中的其中一個人是自己18歲的兒子。「我的兒子像其他的年輕人一樣,他豎起了大拇指被拍下了照片。
  • 【史話】1981年鄧小平會見金庸都說了啥?
    鄧小平的護士郭勤英曾說:鄧小平喜歡看的武俠小說,基本都是港臺作家寫的,像金庸、古龍和梁羽生的作品,鄧小平都看過,看得較多的是《射鵰英雄傳》。鄧小平習慣利用中午和晚上睡前的半小時,津津有味地看一會金庸的武俠小說。即使是出差到外地,他也會帶上武俠小說。鄧小平睡前愛看武俠小說,是貪它不用動腦筋,看得輕鬆、不累,看著看著就睡著了。
  • 周恩來逝世悼念群眾為何曾憤怒地堵住送葬車隊
    從1975年12月到1976年9月短短一年內,中國有4位高層領導人離開了人世。先是康生,他曾是中共安全部門的領導人,在他的手中有數百名被控背叛革命的幹部遇害,他於1975年12月去世。接著是總理周恩來,他死於1976年1月8日凌晨。紅軍的締造者和早期軍隊領袖朱德死於1976年7月。
  • 「五馬進京」之後的鄧小平和習仲勳:共同處理新疆問題
    編者按:《紅巖春秋》發表文章《鄧小平和習仲勳在廣東改革開放前後》。文中記述中共中央為了大規模經濟建設和加強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需要,決定調各大行政區主要領導人到中央工作,即當時盛傳一時的「五馬進京」,包括鄧小平、習仲勳、高崗、饒漱石和鄧子恢。
  • 「以人際關係推動國際關係」(下)
    在開幕式上,卡特精闢地說:「我任總統期間所說的最重要的一句話是,『只有一個中國,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當然,卡特執政時期,他和鄧小平的私人關係也因美國國會通過所謂《與臺灣關係法》受到過影響。1981年1月4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客人時談到了這一點:「在卡特總統任內,中美關係有了新的發展,但在他任期的後一階段,有一個《與臺灣關係法》。」
  • 張靜:鄧小平與中美科技合作的開展(1977~1979年)
    就職之初,美國總統卡特對兩國貿易的關注超過了關係正常化,而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則始終堅持優先與建交國家發展貿易。1978年,隨著中國大舉引進西方技術和設備,將中美貿易同政治關係「掛鈎」的策略作用顯現:受科技合作潛藏的商貿利潤刺激,卡特最終決定,在兩國建交談判的同時開展科技合作。
  • 鄧小平:人民之子平實話語
    說什麼話,怎麼說話,不光是一個人的語言藝術和語言風格問題,更是他的思想內涵、知識結構和性格特點的體現。拜讀鄧小平文章,聆聽他在電視裡說話,我感到他確實堪稱底蘊渾厚、見識高遠、思維縝密、能大破大立,而語言樸素平實得像普通老百姓一樣的一位偉人。無產先哲馬列均是議論滔滔的大家;鄧不這樣,所以他是無產偉人之獨特者。
  • 高幹子弟因犯流氓罪被判死刑 鄧小平:判得好
    1981年至1984年間,他們經常糾合在一起,以跳舞(按,據《文匯報》上稱是指「黑燈舞」,「貼面舞」)、幫助調動工作等名義,誘騙婦女至陳小蒙、陳冰郎和陳丹廣等人家中,結夥或單獨進行犯罪活動,陳小蒙輪姦婦女兩名,強姦婦女兩名(其中一名未遂),幫助胡曉陽強姦婦女一名(未遂),並以流氓手段姦淫婦女十三名,猥褻婦女五名。
  • 1997年2月19日 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鄧小平逝世
    ,首都天安門廣場降半旗誌哀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護送鄧小平同志遺體去八寶山火化鄧小平和劉伯承、陳毅等在淮海前線研究戰略方案中日兩國世世代代友好下去鄧小平和美國總統卡特在白宮揮手致意1984年,與孫子萌萌和孫女羊羊,還有玩具小猴子們
  • 鄧小平生平簡介
    鄧小平(1904~1997)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
  • 巨蟹座這輩子做的最對的一件事,就是和金牛座在一起
    尤其是巨蟹座,在她們的心裡,這輩子做的最對的一件事,就是和金牛座在一起!巨蟹座是一個很溫柔的星座,很多事情她們就算不太高興,甚至於生氣,也不會很明顯地表現出來,而是把它默默地埋在心裡。這也和巨蟹座的性格有關係,她們不願意麻煩到別人,同樣也不想因為自己的各種情緒而影響到身邊的朋友,巨蟹座堅持認為,喜怒哀樂都是自己的事情,和別人是沒有關係的!
  • 鄧小平1973年在鷹潭
    考慮到鄧小平年歲已高,卓琳身體不好,還有老人、小孩,人員多,要儘量減少轉車帶來的折騰,綜合這些因素,最後確定從有華東交通樞紐之稱的鷹潭乘福州至北京的特快列車回京。 鷹潭鎮中午在交際處設宴款待鄧小平一家。席間,鄧小平不怎麼說話。他平時說話就很少,大多時間是沉默。好像別人說話他沒有什麼反應。但他表達感情的方式特別細膩。為了保密,中午的宴會安排在東樓二樓會議室。
  • 揭秘國家領導人翻譯:女性佔七成 外形要端莊
    要求  文字功底強 還能兼任禮賓工作  「外交部翻譯室都是擔任最重要的翻譯、最難的翻譯,比如總理每年開完兩會後的記者招待會。」外交部翻譯室前主任過家鼎說。外交部的翻譯都是怎麼選的?翻譯人員具備什麼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