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其一,樓船簫鼓,峨冠盛筵,燈火優傒,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樓,名娃閨秀,攜及童孌,笑啼雜之,環坐露臺,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閒僧,淺斟低唱,弱管輕絲,竹肉相發,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入人叢,昭慶、斷橋,嘄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輕幌,淨幾暖爐,茶鐺旋煮,素瓷靜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裡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譯文:
西湖的七月半,沒有什麼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五類來看:其中一類,坐在飾有樓閣的華貴遊船上,弦吹之聲喧鬧,帶著高帽,(參加)盛大的筵席,優伶、燈火明亮,僕從相隨,樂聲與燈光相錯雜,名義上是來看月,而事實上並未看見月亮的人,我就看看他們;
其中一類,也坐在船上,也有裝飾的閣樓,著名的美女、大戶人家的姑娘,帶著美貌侍童,嘻笑中夾著打趣的啼哭,環坐在樓船的平臺,左顧右盼,置身月下而事實上並不看月的人,我就看看他們;其中一類,也坐著船,也有音樂和歌聲,名妓、清閒僧人一起,慢慢喝酒,輕聲歌唱,簫笛低吹,琴瑟輕彈,絲竹聲與歌聲相伴合,也置身月下,也看月而又希望別人看他們看月,(這樣的人)我就看看他們;其中一類,不坐船不乘車,不穿長衫不戴頭巾(形容衣冠不整,不修邊幅),喝足了酒吃飽了飯,叫上三五個人,成群結隊地擠入人叢,在昭慶寺、斷橋一帶,大聲叫嚷喧鬧,假裝喝醉,唱不成腔調的歌曲,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實際上什麼也沒有看見的人,我就看看他們;其中一類,船上掛著細薄的幃幔,潔淨的茶几,溫暖的茶爐,煮茶用的三足小鍋立刻把水燒開,白色瓷杯恬淡地傳遞,約了好友美女,邀月亮同坐,有的藏身在樹蔭之下,有的去西湖逃避喧鬧,人們看不到他們看月的樣子,他們自己也不刻意看月,(這樣的人)我就看看他們。
其一,樓船蕭鼓,峨冠盛筵——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達官貴人。
其二,名娃閨秀,攜及童孌——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名門閨秀。
其三,名妓閒僧,亦船亦聲歌——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妓女和尚。
其四,不舟不車,不衫不幘——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無賴子弟。
其五,好友佳人,邀月同坐——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看月者——風雅文士。
作者從這五類人的身份地位、情態格調上予以概括描述,生動潑辣,好惡明確,抒發了作者鄙視庸俗的情懷。
相關推薦:2014年自考大學語文文言文翻譯複習指導—馬伶傳
2014年自考大學語文文言文翻譯複習指導—先妣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