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清朝政府腐敗無能,1911年孫中山先生發動了辛亥革命,從此封建王朝逝去,華夏迎來了民國時期,雖然打破了封建王朝,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軍閥混戰,外敵入侵,神州上下一片黑暗。
民國初年,冷兵器時代早已淘汰,各路軍閥為了爭奪地盤,維護主權,便開始組建自己的軍隊,從舊時的冷兵器全部換成了熱武器,不過當時他們並沒有自己的軍工廠,也沒有先進的科技,所以一切都需要大量從國外進購,那麼當時一位軍閥組建一支自己的部隊得花多少錢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一看。
首先當時軍閥都是自立為王,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模式,這也造成了要像拉隊伍,就得自己想辦法,而且每個地區不同,導致所花的錢也就不一樣了。
比如比較大的閻錫山和張作霖,在後期都已經有自己比較完備的兵工廠,很多武器都可以做到量產。而像四川各軍閥就不太理想了,省裡面沒有錢,自己地盤又小,還沒有兵工廠自給自足,所以川軍裝備各種被鄙視。
那麼像這種自力更生的軍閥,組建一支萬人隊伍得花費多少錢呢?首先士兵配備方面主要是一桿老套筒,一桿下來就得13塊大洋,軍官等配備手槍以毛瑟槍為主,價格要比老套筒稍貴一點,也就15塊大洋,這樣下來大概就需要將近20萬大洋,這還不包括子彈。
而當時子彈的價格則是500發20塊大洋,按標準一個士兵500發子彈,那就得20萬,這樣下來一個萬人隊伍就得40萬大洋購置軍火。
軍火有了,肯定是要配備軍裝的。一身軍裝是兩塊大洋,這就又是2萬塊大洋。這還不包括地域問題,北方總是要有棉衣吧?就算是南方,總不能一件穿四季吧?這還只是最基本的裝備,要想打勝仗還得有其他的裝備。
這樣一個隊伍也就算組建成了,但是只靠輕武器想爭地盤那就有點異想天開了,所以重武器是必不可少的,不過由於外國對中國重武器禁運,所以要搞點坦克、軍艦、榴彈炮啥的不太現實,但是重機槍,輕機槍還是可以有的。
當時一挺機槍要1000塊大洋,如果按一個師二十挺機槍來算的話,就是2萬大洋。如果富裕點的,來個100挺機槍的話,那又是十萬大洋出去了。
當時軍閥部隊,一個士兵每月20塊大洋,軍官50塊大洋。這樣一算,又是70萬的大洋,從軍火到軍裝再到軍餉,一個萬人隊伍就得100多萬,這還是相比較弱一點的,而像一些實力雄厚,兵源多的軍閥,恐怕得兩三百萬。
實際上除了這些還要配備手榴彈、迫擊炮等武器。這些很多都是消耗品。所以,當時很多大軍閥要麼買斷外國一條軍工生產線,要麼就自己想辦法生產。但是由於技術水平所限,大部分兵工廠只能生產子彈和手榴彈這些簡單的裝備。所以當時軍閥們也不容易,不然也不會有孫殿英盜慈禧太后的東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