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因為特斯拉的落戶,一舉奠定了其在汽車產業轉型中的引領者位置,成為中國高端新能源車產業的佼佼者,連合肥都迅速圈定了蔚來和大眾這兩位智能電動車的「大戶」,謀求在高端產業轉型的北京當然不甘落後。
文|郭文靜
圖|來源網絡
新造車項目廣汽蔚來要落地北京的消息瘋傳,雖然此蔚來非彼蔚來,但能夠感受到北京對於打造高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執著。
近日,關於北京擬投資廣汽蔚來的消息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消息稱,如果雙方談判過程順利,廣汽蔚來總部或新的生產基地有望搬遷至北京。對於這一消息,廣汽蔚來並沒有否認,而是表示現階段不允許透露過多詳情,下個月會有正式披露。
此前,極星汽車也與隸屬于于亦莊開發區亦莊國投傳出緋聞,早在今年5月份,《車壹條》就獲悉了極星汽車與亦莊國投合作將落戶北京的消息,而雙方更是早在去年11月份就籤署了相關的合作協議,因此有未經證實的猜測認為:彼時蔚來沒能落戶北京很有可能是被極星截了胡。
左手極星,右手廣汽蔚來,中間還有北汽新能源ARCFOX,北京的新能源高端產業布局已經顯出雛形。然而丟了蔚來選擇了極星和廣汽蔚來,這番操作難免被外界解讀為「揀了芝麻丟了西瓜」,不過壹姐倒是能理解北京的「亡羊補牢」,誰能拒絕去培育一個中國「特斯拉」的天賜良機呢?
據壹姐了解,最早特斯拉在中國尋覓工廠落地地點的時候,不是沒有考慮過北京,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落地,最終特斯拉超級工廠落戶上海臨港,對於特斯拉來說,這堪稱是其事業轉折的裡程碑式事件,落戶上海後,其一舉解決了資金、產能、市場幾大問題,銷量猛增,股價猛漲,企業由困難重重直接走向了風光無限。
說中國市場救了特斯拉並不為過,而特斯拉也為上海市政府帶來了超出預期的收益,除了其超級工廠落戶臨港帶來的產業鏈相關企業落戶、就業崗位、稅收等好處外,隨著特斯拉的發展,它在上海的投資也不斷增加。
近日特斯拉上海辦公室就對外表示,特斯拉確認計劃在上海投資4200萬元人民幣,建設一座超級充電樁工廠,還將在上海超級工廠建立全新的研發中心,圍繞整車開發、能源產品、充電設備等原創開發工作,全面推進特斯拉中國本土化戰略。
本就是汽車產業強省的上海,一舉奠定了其在汽車產業轉型中的引領者位置,成為中國高端新能源車產業的佼佼者,這顯然也讓同樣有產業轉型需求的北京觸動不小。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因為前期錯過了蔚來的戰略投資,亦莊國投內部的項目牽頭人還被上級點名批評。
北京並非沒有在產業轉型上發力,早在2017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把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一個重要發力點,並在同年開啟北汽新能源落戶亦莊的活動,同年底北汽新能源正式入駐亦莊;2018年3月,北京市政府又在亦莊設立了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國創中心」),而這是繼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之後誕生的第二個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
這一國家級創新中心的申報單位是北京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北汽新能源、北汽集團和亦莊國投都是股東,國創中心由北汽新能源牽頭建設,首批聯合共建方包括北汽集團、吉利汽車、比亞迪、寧德時代、百度等21家企業和科研機構。
由此不難看出,北京一直希望打造一個龐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所以才會有北京當初與蔚來的緋聞,只不過從結果倒推來看:在蔚來和極星之間,北京選擇了後者。而在目前的一眾造車新勢力中,符合高端定位且具有一定基礎的可選項並不多,所以近期接洽廣汽蔚來也在情理之中。
很多人或許覺得錯過了蔚來,如果選極星和廣汽蔚來並非最優選項。但實際上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北京也有自己的考量,在蔚來和極星之間做選擇時,蔚來正是最艱難的時刻,未來還存在很多未知,而反觀極星,無論是背靠沃爾沃和吉利的出身,還是已經自建的工廠和已經量產的產品,看起來的確比隨時要「輸血續命」的蔚來更靠譜、風險更小。
至於是否真正牽手廣汽蔚來,或許確實可以看做是「亡羊補牢」的備份方案,以現在蔚來的發展勢頭,北京選擇以另外一種方式與其建立聯繫,未必能再造一個蔚來,但如果能打造出另一種造車模式,也是個不錯的嘗試。但有必要說清楚的是,廣汽蔚來跟蔚來並不是一回事,甚至可以說完全是兩碼事。
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日前在海口的一次媒體溝通會上,與媒體交流互動時的表態很耐人尋味。秦力洪說,對於廣汽蔚來和長安蔚來而言,雖然蔚來仍然是大股東並且有出資,但扮演的角色更像投資人而非介入真正運營層面的股東。在廣汽蔚來有望牽手北京的檔口,蔚來高層這樣的表態耐人尋味且富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