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回到來到思航趣探索,和小編一起繼續聊一聊有關星空的故事。
接上期
前三期我們結束了秋夜星空,今天我們開始聊冬季星空的第一個星座——英仙座。
恬靜的冬夜,爭相輝映的繁星鑲嵌在深遠無邊的天幕上,吸引著成千上萬不懼嚴寒的星空愛好者們凝神仰望。許多著名的亮星都出現在冬季的星空裡。抬頭向北望去,仙后座偏向西北方,它的南邊是英仙座。
英仙座中的星排列成一個反寫的人字,人字的一捺中有顆著名的變星,它就是英仙座β星(中名大陵五),它是最早被發現的食變星(食雙星),又有 300 多年的研究史。英仙座β星的主星是 B 型星,質量是太陽質量的 3.7 倍,半徑為太陽半徑的 3 倍;伴星是 G 型星,質量為太陽質量的 0.8 倍,但半徑比主星稍大,是太陽半徑的 3.4 倍,兩子星角距離為 1′22″。雙星的軌道面和視線方向一致,從觀測者看來,當伴星掩食主星時,英仙β的亮度就下降到 3.4 等,當掩食過後,星光又恢復到 2.2 等;當主星掩食伴星,亮度減弱 0.06 等。從亮度極小到下一次極小的時間為 2.867 天。以英仙β為典型的食雙星叫作大陵型食雙星或大陵型食變星。1908 年發現英仙β星還有第三顆恆星存在,所以英仙β實際是三合星。第三顆星光譜型為 A 型,質量為太陽質量的 1.7 倍,半徑為 1.5 倍。英仙β距離我們 104 光年。1975 年,探測到英仙β發時 X 射線,輻射功率為 1024 瓦。
加州出現的英仙座流星
英仙座η星位於人字一撇的頂上, 它也是雙星,在望遠鏡視場裡一子星發淡黃色(3.9 等),另一發淡藍色(8.6 等),兩子星相距 28″.4。英仙座ε位於人字一撇的另一端,又是一個雙星(2.9 等、9.4 等,12″.9)。英仙座ξ也是雙星。英仙座ρ是一半規則變星,亮度變化於 3.3 等和 4.2 等之間,變光周期也在變化(33~55 天)。
M34
英仙座裡的 M34 是疏散星團,亮度為 5.5 等,肉眼剛能看到。英仙座人字頂端西北有兩個美麗的疏散星團(英仙 h、英仙 X),視直徑各為 45′,肉眼也能看到。
好啦,今天小編就陪你看到這裡吧,明天開始讓小編帶你繼續去看冬夜星空的御夫座,歡迎大家繼續關注哦!明天繼續小編陪你一起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