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行業25家新銳公司:近三年一半爆款都出自他們之手

2021-01-08 虎嗅APP


提到電影公司,自然少不了萬達、華誼、博納、光線、樂視五大民營公司。在整個電影行業,五大不管是在作品的產出和口碑,以及公司的個體影響力上,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儘管如此,但不可否認的是,五大目前的生存現狀都開始有了不同程度地變化。


與此相對的,近來電影行業卻接連爆發出很多新銳公司,像嘉映影業、和和影業、真樂道等等。雖然這些公司在產出量和影響力上不及五大,但它們均出現過至少一部的高口碑爆款作品,實力不容小覷。


對此,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通過這三年國內電影市場出現的爆款作品,盤點出隱藏在其中的25家新銳電影公司。據統計,在2016年至今的111部過億國產片中,由這25家新銳公司參與主出品的影片就有53部。而這25家公司,大體也可以分為以下五類。





導演型:讓位法定代表人,掌握實際主動權


在上述統計的25家公司中,有11家公司都屬於導演型公司。其中,橙子映像的鄧超,真樂道的徐崢,騁亞影視的陳思誠屬於由演員轉型為導演,繼而創建自己影視公司的一類。剩下的,像七印象的管虎、壞猴子的寧浩,東陽美拉的馮小剛等則都是實實在在的導演。


通過表格信息也可以看到,這11家公司雖然都是導演的公司,但大部分公司的實際法定代表人卻另有其人。


像鄧超橙子映像的代表人是錢瑞,徐崢真樂道的代表人是其經紀人劉瑞芳,管虎七印象的代表是其妻子梁靜,寧浩壞猴子的代表人是王易冰,陳國富工夫影業的代表人是陶昆,田羽生新聖堂以及馮小剛東陽美拉的代表人都是其大股東華誼的創始人王中磊,陳思誠騁亞影視的代表人則是其大股東萬達的總裁曾茂軍。


▲鄧超


雖然讓位法定代表人,但可以明顯看到,這些法定代表人和公司的關係尤其密切,而且基本上都是股東身份。另外,「讓位」也可以使明星導演不分心於公司管理,而是專注於內容把控和創作,掌握真正的主動權。


拿壞猴子來說,寧浩在公司的職位是藝術總監,王易冰則是CEO。寧浩曾在採訪中提到,「我只懂創作,不懂宣傳,得找個人來幫我」,而王易冰就是寧浩需要的這個人。在具體的公司事務上,任何與內容相關聯的都由寧浩把關,但真正的決策者還是對市場和宣發更加了解的王易冰。


▲寧浩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8家公司,剩下3家,韓寒的亭東影業,董成鵬的他城影業,以及閆非因創作《西虹市首富》而順勢創建的西虹市影視,則都是導演自己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公司。


在作品上,上述11家公司,除了西虹市影視目前只出品過一部《西虹市首富》外,其餘都出品過多部作品,而且不乏爆款。


橙子映像最早的一部作品是鄧超和楊冪主演的《分手大師》,公司以往參與的影片類型也都是以這樣的喜劇愛情為主。近年來,《戰狼2》《心理罪之城市之光》這些「硬片」也都開始有著橙子映像的身影。



2012年,《泰囧》的一炮而紅,讓真樂道出現在業內視野。今年,《幕後玩家》《超時空同居》《我不是藥神》《風語咒》等4部爆款作品的接連出現,更讓真樂道賺足了聲望。這也可以看出徐崢抓項目的獨到眼光。


此外,今夏最火爆的《我不是藥神》是壞猴子影業操盤完成的,最近剛上映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則是工夫影業的作品。亭東影業的《乘風破浪》和他城影業的《煎餅俠》也都是爆款之作。



以上提到的這些公司除了自家項目外,還參與出品一些其他項目,而像七印象、東陽美拉、新聖堂、騁亞影視,目前出品過的作品都是自家項目,即都是自己導演的作品。


七印象最近的一部爆款作品是2015年由馮小剛主演的《老炮兒》,新項目《八佰》目前也已經正式殺青,進入後續階段。去年引起全民觀影嘲的《芳華》是東陽美拉的作品,年末大火的《前任3》則是導演田羽生公司新聖堂的作品。轉到今年,騁亞影視的《唐人街探案2》更是拿下了春節檔冠軍。



捆綁人才型:入高層、分股份


導演自己開公司,首先不用發愁的就是內容資源,因為導演本身就是生產者。但對於真正的新銳公司來講,內容創作就是首先擺在面前的一道坎兒。捆綁人才便是新公司為解決內容創作難題而想出的應對措施。在上述25個新銳公司中,宸銘影業、嘉映影業、和和影業以及黑螞蟻影業都屬於這一類型。


宸銘影業成立於2011年,《南極之戀》《絕世高手》都是出自宸銘之手。而且這兩部影片的導演吳有音和盧正雨也都是宸銘綁定的人才。2016年,文章執導的《陸垚知馬俐》同樣是宸銘主出品的項目。


嘉映影業的創始人是有著「華語電影金牌製片人」之稱的覃宏。一直以來,嘉映影業與一些港臺導演保持著密切合作關係,像陳可辛、許鞍華等。


因此,翻開嘉映影業的履歷可以看到,其作品也大多以有著港臺元素的作品居多。像《親愛的》《七月與安生》《喜歡你》《黃金時代》。雖然這些影片並未取得太高的票房成績,但仍稱得上是各自類型體量裡的小爆款了。這也讓成立僅有6年的嘉映成長為當下電影行業的佼佼者。

和和影業董事長是原本任職於五礦國際信託副總經理的楊巍。正如之前楊巍在接受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專訪時說到,自己不是一個專業的電影人,所以在公司發展上,楊巍帶領和和影業更多的是選擇綁定有內容產出能力的專業電影人。比如,曹保平、忻鈺坤、郝傑等。


以忻鈺坤為代表的青年導演與和和影業更多是一種項目合作的關係,而像曹保平、郝傑,包括陳坤等則一邊是和和的內容創作者,一邊是以和和影業股東的身份存在著。這樣雙層關係的存在,其實是更加牢固和有利於公司發展的。


因此,自從2016年因《美人魚》一炮而紅到現在,和和影業又持續產出《邪不壓正》《暴裂無聲》《西遊伏妖篇》等爆款之作,成功在業內佔據一席之地。



除了曹保平、陳坤等,和和影業還有一個股東叫劉博。他也正是黑螞蟻影業的董事長。實際上,和和影業與黑螞蟻影業也有著剪不斷的聯繫——劉博持有和和影業的股份同時,和和影業也持有黑螞蟻影片的股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歐豪也是黑螞蟻影業的一大股東。而背靠和和影業和歐豪,成立3年的時間裡,黑螞蟻影業也產出了像《追兇者也》《暴裂無聲》《青禾男高》等作品。



IP孵化型:依託文學大IP,孵化電影新產品


綁定人才是緊抓內容環節的一類,此外,依託熱門的文學IP孵化電影項目也是新銳電影公司針對內容端形成的一類。這一類公司有南派泛娛、磨鐵娛樂、中匯影視三家公司。


南派泛娛是由作家南派三叔及其合伙人葉方倉、葉在飛、陳戴閣共同創立。南派三叔自身其實就是一個內容生產者,其筆下的《盜墓筆記》系列、《怒江之戰》系列、《沙海》系列等都是網友熱捧的文學IP。如今,已經改編成電影的《盜墓筆記》也斬獲10億票房,成為當年的爆款電影。



磨鐵娛樂雖成立於2015年,但其母公司是成立於2007年的磨鐵圖書。磨鐵圖書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大眾類圖書民營出版公司之一。像《明朝那些事》《誅仙》《後宮甄嬛傳》《後宮如懿傳》《暗黑者》等都是磨鐵娛樂旗下的暢銷書籍。而2016年大熱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便是磨鐵娛樂在電影行業的一部爆款作品。



中匯影視同樣是一家主打版權孵化的影視公司,其創始人是26歲坐上新浪副總編,33歲出任盛大文學CEO的侯小強。去年清明檔小爆的《嫌疑人x的獻身》便是出自中匯影視之手。而接下來馬上要上映的《快把我哥帶走》也是中匯影視的作品。



平臺型:背靠大樹好乘涼


在25家新銳電影公司當中,還有一類特殊的存在,它就是以百度、阿里、騰訊三大網際網路平臺為基礎建立的公司。


其中,百度旗下的愛奇藝在2014年成立愛奇藝影業。同年,阿里旗下優酷也成立了自己的合一影業,但目前,合一影業已歸入阿里影業旗下。2015年,騰訊也先後成立企鵝影業(後在2016年更名為企鵝影視)和騰訊影業,布局電影行業。


相比於從零起家的新公司,依託網際網路平臺強大的流量和宣傳資源,這些平臺型公司在進行電影項目的開發和運作時也便有了更多的天然優勢。


到目前為止,愛奇藝影業已經參與了十多部電影,像《芳華》《妖貓傳》等都是口碑之作。《喜歡你》《殺破狼·貪狼》則出自阿里影業之手,《機器之血》《戰狼2》中也有著之前合一影業的身影。剛剛上映的《西虹市首富》的出品方和發行方也都是阿里影業。騰訊影業則出品有《動物世界》《熊出沒·變形記》等作品。另外,像《金剛·骷髏島》《神奇女俠》等國外大片也都有騰訊影業的參與。



目前,在背後強大資源的加持下,平臺型公司也逐漸向集製作、營銷、發行、票務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式模式靠攏。如此,較於傳統五大偏向發行的發展模式,趨於「全能」的平臺型公司最終也或許會成其強勁對手。



其它:穩紮穩打,部部爆款


除了以上提到的公司,剩下的極客影業、嘲風影業、拾谷影業三家公司,都不能準確劃分到上述三類裡。而且,雖然這三家公司知名度略低,產出的作品數量也偏少,但每一部都稱得上是實打實的爆款。


極客影業是2016年大火的《七月與安生》的操盤者。2013年,極客影業創始人陳樂買下《七月與安生》的電影版權,並開始了長達三年的創作。最後,影片兩位女主角周冬雨和馬思純也憑藉此片獲得第53屆金馬獎雙影后,影片也在多個電影節中提名最佳影片。《七月與安生》是極客影業操盤的第一部作品,也是目前的唯一一部作品。



嘲風影業則是目前華語電影第一《戰狼2》背後的製作方和出品方之一。在《戰狼》的創作過程中,嘲風就曾以聯合出品方的身份出現過,不過,當時的嘲風,還是「華宇嘲風」。


從數量上看,拾谷影業目前的業績是略高的。2016年的《微微一笑很傾城》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都有著拾谷的參與,今年清明檔大爆的《後來的我們》也是出自拾谷之手。



對比傳統的五大民營公司,可以看到,這些新銳公司的實力同樣不容小覷。像工夫影業、和和影業、亭東影業、真樂道等,目前也都已經晉升為第一梯隊,成為國內電影市場持續不斷的優質內容產出供應者。而在未來的時間裡,這些新銳公司也說不定會像演員界層出不窮的「新四大花旦一樣」,醞釀出下一個新五大民營公司。


相關焦點

  • 30家新銳微短劇製作公司,開啟2021「諸神之戰」 |新銳勢力榜
    對中腰部影視公司和獨立影視人來說,微短劇是一個證明自身製作實力、盤活公司資源的好機會。而對MCN機構來說,微短劇也是一個培養達人的有效渠道。 娛樂資本論作為行業媒體,從微短劇(特指10分鐘以內的劇)中挖掘出了30家新銳製作公司,推出新銳勢力榜之微短劇製作榜TOP30,代表了當前行業最強的製作能力和最優質的劇情創意。
  • 日本最古老公司:公元500年前便已存在,大阪城就是出自他們之手
    日本最古老公司:公元500年前便已存在,大阪城就是出自他們之手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後放開了對市場經濟的掌控,就在這時,一些私營企業像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不過隨著近些年企業數量增加同行之間的競爭也變得多起來,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會促進行業的增長,但一定程度上也迫使了一些不符合市場規則的企業消亡。我國近些年湧現了許多新興經濟體比如共享單車等,但共享單車的一部分品牌已經停止運營。據統計,我國從古至今一直發展下去的企業只有五家,那就是同仁堂,王老吉,陳李濟六必居。而在日本卻擁有著許多超過百年歷史的企業。
  • 中國加入RCEP,對電影行業有什麼影響?
    而作為電影行業媒體,RCEP的成功籤訂也讓我們好奇,這個協定是否會對電影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為受到政策衝擊極大的產業之一,RCEP的籤訂,對電影行業都會帶來哪些利好呢?中國電影產業在RCEP中又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當電影遇上新秩序 中國電影市場近20年的發展與進步,與中國不斷與外籤訂的相關外交貿易政策密不可分。
  • 電影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疫情下的電影行業
    1、疫情下的中國電影市場:黑天鵝事件或將加速行業出清新冠肺炎對於電影行業的影響主要在:電影院放映停擺,在拍電影的拍攝工作延 期,已定檔影片推遲上映,加劇後續檔期競爭程度。 1) 院線行業:隨著疫情升級,以省/市為單位相繼發布通知暫停開放包括電影院在內的 人員聚集場所。
  • 永遠的腕錶大師,這些表都出自他之手
    簡而言之,有了天馬行空的設計,也要有能與之相匹配的機械結構和功能設計,因此,設計師在創作時,機械的基本功也要非常紮實,這直接關係到設計的可行性。 由於是獨立設計師,尊達可以接來自各家品牌的訂單,因此我們才能在不同的品牌中找到尊達的作品,其中,不乏如今的爆款。
  • 中科飛測榮獲2021中國IC風雲榜「年度新銳公司獎」
    集微網消息,1月16日,2021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年會暨中國IC 風雲榜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辦,深圳中科飛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飛測」)榮獲2021中國IC風雲榜「年度新銳公司」。「2021中國IC 風雲榜」評選由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129家會員單位及400多位半導體行業CEO共同擔任評選評委,經過2個月的獎項報名徵集和候選企業評選得以選出。
  • 2018年中國電影:行業淨化後,電影人的春天不遠
    新導演執導的低成本影片《無名之輩》卻成為票房黑馬。很有可能,2018年中國電影全年總票房會停留在600億元左右。從2012年的171億元增至今年的600億元,全國銀幕數從2012年1.3萬塊增至如今的5.87萬塊,中國電影市場仍然是全球發展最迅速和活躍的地方。
  • 我們和十來家 VC 一起,為你梳理出這 50 個最具價值的新銳公司
    本文選取了六大領域領域,與十餘家主流 VC 共同挖掘這些領域中能帶來新可能性的 50 家新銳公司。其中排名不分先後。移動網際網路正在退潮。智慧型手機過去五年帶來的增量市場開始變為存量市場,大環境開始趨於保守。當投資人都在喊冬天來了,整個創投的風向開始從狂飆突進的浪漫主義轉為謹慎樂觀的現實主義。
  • 《哪吒》衝40億背後:54歲老闆奔走21年為中國電影「改命」
    《哪吒之魔童降世》自上映以來,89分鐘票房過億刷新動畫電影最快破億元紀錄;豆瓣評分8.7,是近十餘年國產動畫電影的最高分;上映5日票房破13億元,成為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冠軍。目前根據貓眼電影給出的電影票房預測,《哪吒》最終的票房或將超過40億人民幣。
  • 江蘇網際網路新銳榜新科狀元——天馬集團孫穎
    江蘇網際網路年度評選由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主辦,已連續舉辦五年,持續見證了全省網際網路新生力量的不斷崛起,獲評的蘇寧銀行等網際網路企業目前都成為我省網際網路行業的領軍企業。孫穎作為現場唯一女選手,在全場20位候選人中以最高分77.25分入選江蘇2019年度網際網路十大新銳人物。
  • 獨角獸企業是什麼意思_中國的獨角獸公司都分布在哪些行業呢?
    美國著名CowboyVenture投資人Aileen Lee在2013年將私募和公開市場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做出分類,並將這些公司稱為「獨角獸」。 13家來自於杭州的獨角獸企業總估值反超上海的28家獨角獸企業;而北京獨角獸企業仍以接近1.4萬億元人民幣的總估值成為大中華區獨角獸企業總體規模最大的城市,總估值規模佔整個大中華區近半數。
  • 新銳勢力榜之短劇TOP10:精品短劇走出隱秘的角落
    按照劇集質量、熱度和市場期待值等維度,我們梳理了今年播出的和明年較受期待的短劇項目(以12集為主),並篩選出了在短劇賽道表現較為亮眼的20家公司。這些公司裡,有已在長劇集領域取得領先地位的傳統劇集公司,如正午陽光、檸萌影業等;有此前主要在電影領域深耕的電影公司,如萬達旗下的騁亞影視、管虎和梁靜創辦的七印象;有誕生於網劇興起之年,在某一類型上長板突出的新銳廠牌,如五元文化、萬年影業等;還有平臺自己的原創劇集工作室,如愛奇藝芝麻莢工作室。
  • 600億電影票房之後,我們對2019年謹慎樂觀
    ,一些小的影企和他們背後的夢想,可能就此終結於2018……這些波折與危機的背後,是中國電影觀眾的迅速成熟,《歐洲攻略》等包含流量明星爛片往往會影院一日遊,在極短的時間裡退出競爭。2017年後,原本很多人都以為傳媒板塊的下跌即將觸底,但沒想到2018年下跌仍在持續:毒眸統計顯示,2018年主要上市影企的股價都在下跌,多家跌幅在30%以上;「崔永元事件」則加劇了這樣的下跌,有部分影企的股價在6月後跌幅超過了50%;Wind數據指出,截至12月25日,2018年傳媒行業累計下跌37.64%,板塊PE已經降至除2008年金融危機外十年來最低值,僅有31倍。
  • 要麼成為爆款,要麼被爆款消滅
    你家的產品為什麼不能成為爆款? 蘋果品牌幾款產品撐起世界第一的市值;茅臺一款白酒打遍天下無敵手,股價也是一飛沖天。他們的成功,用流行語闡述都是「爆款思維」。 萊紳通靈很早就在產品設計裡運用爆款思維。
  • 江蘇網際網路十大新銳榜發布 天馬集團董事長孫穎第一名入榜
    綜合專家評審、大眾評審、公眾投票三項得分,天馬集團董事長孫穎以最高分獲得江蘇2019年度網際網路十大新銳人物。江蘇網際網路年度評選由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主辦,已連續舉辦五年,持續見證了全省網際網路新生力量的不斷崛起,獲評的蘇寧銀行等網際網路企業目前都成為我省網際網路行業的領軍企業。
  • 2018熱門綜藝製作公司盤點:這些爆款網綜原來都是他們做的
    2018熱門綜藝製作公司盤點:這些爆款網綜原來都是他們做的 提起2018年的熱門網綜,時下觀眾恐怕都耳熟能詳,但大多數人卻對一個關鍵的群體選擇了忽視,這個群體就是綜藝節目製作公司及其團隊。
  • 爆款之後,意外缺失的2019年國產電影
    這次的好萊塢大片《復仇者聯盟4》居然捨棄美國本土,將首映地點設置為中國,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在爆款現身之後,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卻意外的缺失了很多影片。例如在平時片商必爭的2019五一檔期,前幾年早幾個月就開始如火如荼的首映宣傳了。
  • IP催化遊戲行業 未來十年是大文娛黃金年份
    11月24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7第六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將關注點投向文創領域,當天下午舉辦的「2017 中國文創產業論壇」就是一場關於泛娛樂文創的前瞻性頭腦風暴。論壇集中「以打造爆款為核心的影視新生態」「以遊戲IP為核心的泛娛樂產業如何布局」兩個主題,來自電影、電視劇、遊戲、網際網路等文創領域的20多位嘉賓帶來了精彩分享。
  • 年終盤點:12家影視產業生態新崛起公司,下個爆款花落誰家?_發現...
    影視公司也紛紛轉變思路主動出擊,對行業生態進行更合理更有機的布局,不少新興公司由此進入成長的加速賽道,並且漸漸嶄露頭角。   危機與機遇並存,誰能率先摸索出爆款密碼,創造被觀眾認可的優秀作品?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把目光投向12家國內影視行業新崛起的公司,透過作品看它們如何逆風而行,別開生面。
  • 中國電影重啟:上海國際電影節7月25日開幕,觀眾盼進影院
    中國電影重啟:上海國際電影節7月25日開幕,觀眾盼進影院 澎湃新聞記者 吳怡 2020-07-17 14:29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