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電影:行業淨化後,電影人的春天不遠

2021-01-15 央廣網

《我不是藥神》讓抗癌藥成為了社會話題。

新導演執導的低成本影片《無名之輩》卻成為票房黑馬。

很有可能,2018年中國電影全年總票房會停留在600億元左右。從2012年的171億元增至今年的600億元,全國銀幕數從2012年1.3萬塊增至如今的5.87萬塊,中國電影市場仍然是全球發展最迅速和活躍的地方。

這一年,現實主義題材爆了,新導演火了,儘管影視寒冬的影響仍然存在,但當資本退潮、行業淨化後,一個更健康、規範的電影業即將到來,電影人的春天也即將來臨。

現實主義題材扛起社會擔當

2018年,現實主義題材終於迎來大爆發。不論是描摹當代中國人的生存狀態和心理渴求,還是針對社會問題提出反思,中國電影人紛紛將鏡頭對準當下,扛起藝術創作者的社會擔當。

年度現象級作品《我不是藥神》就是這類作品裡最閃光的代表。31億元總票房和好評、獲獎無數的成績固然值得大書特書,然而該片更大的意義在於其成為大眾熱議的社會話題,真真切切地推進了抗癌藥的降價保供。曾幾何時,網友們還在哀嘆: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拍出像韓國《熔爐》、印度《摔跤吧!爸爸》這樣推動社會進步的電影呀?現在,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有「藥神」。

今年的幾部熱門國產片,幾乎都以現實題材做底子:年度票房冠軍《紅海行動》改編自真實事件,用火爆的戰爭場面展現中國軍人的風姿;愛情片《後來的我們》《前任3》單以藝術質量而言並不算上乘,但講述愛情裡的錯過與遺憾,卻戳中了飲食男女的淚點;開心麻花喜劇《西虹市首富》則以荒誕風格拷問觀眾:和真愛相比,金錢在你的人生裡究竟佔有多大的分量?但凡大爆的影片,幾乎都切中了時代的命脈或者觀眾的某個痛點,這也啟示創作者要多觀察生活,好題材、好點子說不定就在身邊。當然,作品中傳遞的價值觀也非常重要,同樣來自開心麻花、以金錢為主題的《李茶的姑媽》,便因宣揚拜金而招致眾怒。

與現實題材的風生水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青春片、古裝片的萎靡不振。前者仍舊耽於矯情造作的為賦新詞強說愁,後者作為華語電影的一個強類型,在持續繁榮了十幾年後終於因為缺乏創新而止步不前。至於動畫片,則在2016年的巔峰後迎來了一腳急剎車。根據貓眼數據統計,2018年動畫電影的總票房剛過40億元,對票房的貢獻率達到近7年歷史新低。

老導演失手,新導演上位

這一年,金庸、貝納爾多·貝託魯奇、斯坦·李等大師相繼謝幕,與此同時,幾位大導演的新作或徹底翻車或持續啞火,令人感慨。顧長衛的《遇見你真好》乏善可陳,讓人難以相信這和拍出《孔雀》《立春》的導演是同一個人;姜文說《邪不壓正》是「為了這醋,包了一頓餃子」,然而其失控的自戀表達無疑是在用實際行動趕客;徐克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和張藝謀的《影》,除了在視覺畫面上極盡講究,似乎再沒有值得稱道的優點了。

好在江山代有才人出,一批華語新導演正在用更新銳的電影語言和更鮮明的個人風格為這一行業更新血液。其中,韓延的《動物世界》、黃渤的《一齣好戲》、忻鈺坤的《暴裂無聲》、鵬飛的《米花之味》都交上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新導演之所以如此令人矚目,也與觀眾不再唯名氣論英雄有著極大的關係。隨著中國電影市場這幾年的高速發展,觀眾的觀影品味也隨之水漲船高。以前,觀眾到影院買票看電影,問得最多的是「誰導的」「有沒有明星」,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觀眾會藉助各種渠道了解對比正在上映的影片,更多依據口碑高低而不是主創陣容去買票。這也給小眾紀錄片、藝術片帶來了爆發的好時機。《無名之輩》成本3000萬元,沒有大明星大製作,卻獲得近8億元票房,用事實證明:好演員、好電影也有春天。

不過,酒香也怕巷子深,藝術片也必須在宣發營銷上下足功夫。《找到你》主打女性題材,最終收穫2.85億元票房;奧斯卡熱門影片《三塊廣告牌》走藝術片專線長線發行,6000多萬元票房放在小眾進口片中已經很可觀;更令人欣喜的是《地球最後的夜晚》,這部藝術片將在跨年夜上映,片方打出「一吻跨年」口號,光是預售票房都已經破億。相比之下,賈樟柯《江湖兒女》最終票房不到7000萬元,著實令人扼腕,也從反面說明了營銷的重要性。當然,宣發一定得走正道,《愛情公寓》掛羊頭賣狗肉、《後來的我們》涉嫌退票等今年爆出的宣發醜聞,都在呼籲建立更規範的市場秩序。

國產片票房佔比首超六成

凜冬將至,可能是影視行業從業者今年最切身的感受。

春節過後,整個股市進入了下行階段,影視行業也無法倖免。到了6月,許多上市影視公司的股價縮水50%以上,某些公司跌幅甚至達到70%至80%。陰陽合同、偷稅漏稅引發社會熱議,讓影視行業的公眾形象雪上加霜,也直接導致有關部門對一系列違法違規行為的徹查。星美影院閉店潮、欠薪潮,也給競爭白熱化的內地院線敲響了一記警鐘。

受行業大環境、資本市場監管加強等因素的影響,影視寒冬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還是那句老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許多電影人都樂觀表示,「寒冬」其實是資本退潮、行業自淨的一個過程,當泡沫被擠得差不多的時候,一個更加健康、規範的電影行業即將到來。今年9月,票補取消的消息就是一例,沒了票補,各類影片將在一個更加公平的環境內展開競爭,比的是品質,而不是誰錢多。

另一個好消息是,在與好萊塢搶地盤的較量中,國產片絲毫不落下風。今年國產片的票房佔比在十年來首次超過六成。票房前十名的影片中,有6部是國產片,比去年多出1部。票房前三十名的影片中,國產片有18.5部(合拍片算0.5部),好萊塢有10.5部。面對「好萊虎」,國產片不再像以前那樣害怕,而是有了足夠的底氣,依靠更本土的敘事和接地氣的表達贏得市場。

此外,今年的中國觀眾在影院裡看到了國別更多樣、題材更豐富的進口片,而不僅僅是充滿各種特效的好萊塢大片。《三塊廣告牌》《水形物語》《小偷家族》讓觀眾感受到,原來我們也能離奧斯卡、坎城這麼近;《犬之島》《大壞狐狸的故事》則是風格各異的進口動畫片;頻繁引進的印度片,甚至讓有的觀眾覺得有點看膩了……總之,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相關焦點

  • 電影行業2019年回顧與2020年展望:疫情下的電影行業
    1、疫情下的中國電影市場:黑天鵝事件或將加速行業出清新冠肺炎對於電影行業的影響主要在:電影院放映停擺,在拍電影的拍攝工作延 期,已定檔影片推遲上映,加劇後續檔期競爭程度。 1) 院線行業:隨著疫情升級,以省/市為單位相繼發布通知暫停開放包括電影院在內的 人員聚集場所。
  • 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整體數據回顧
    2019年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因此中國創作了如《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烈火英雄》等優秀國產影片,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電影產業持續穩步發展,電影市場體系以及監管機制越來越完善,中國電影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 中國電影這十年
    資本進入影視行業後,火熱是有目共睹的。2010年之前,中國銀幕數量每年增加100-626塊不等,2010年,銀幕暴增1500塊,2015年,新增銀幕8035塊,銀幕總數達31627塊。銀幕數越多,意味著源源不斷的票房。2000年,全國總票房是8億元;2010年,全國總票房是100億元;2015年,全國總票房超440億元。
  • 中國加入RCEP,對電影行業有什麼影響?
    而作為電影行業媒體,RCEP的成功籤訂也讓我們好奇,這個協定是否會對電影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為受到政策衝擊極大的產業之一,RCEP的籤訂,對電影行業都會帶來哪些利好呢?中國電影產業在RCEP中又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當電影遇上新秩序 中國電影市場近20年的發展與進步,與中國不斷與外籤訂的相關外交貿易政策密不可分。
  • 2020年中國電影:主流故事傳遞中國精神
    【文藝觀潮】  2020年對於中國和中國電影而言,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影院停工半年之久,給電影行業帶來困擾和壓力。
  • 吳京的成功再難複製,2019年電影市場陣痛之後,2020年何去何從
    可以看得出來,2019年的電影市場充滿了實驗、改革、驚喜,如果說這場自我淨化一樣的革命可以將國內電影行業排毒,那麼這樣改革前的陣痛是有必要的。驚喜與寒冬提起2019年電影市場,用的最多的詞語便是寒冬。首先就是大量影片因各種各樣的問題撤檔,諸如《八佰》《少年的你》《刀背藏身》等。《少年的你》最終無聲許久之後悄然上映,可這也是少數。
  • 「回顧2019」中國電影都發生了什麼?!
    2019年,影視行業寒冬依舊。逃稅危機的餘波依然影響著影視行業,制宣發這一鏈條上的諸多影視公司紛紛倒閉。對於所有從業者來說,2019年並不好過。12月6日,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突破600億,比2018年提前了24天。提前完成票房目標,並不代表著影視行業在短期內回暖。截止今日,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642.66億,同比增長5.4%。
  • 2018年中秋節有哪些好看的電影 中秋節上映的電影一覽
    2018年中秋節放假調休三天,不想出遠門,可以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大片。中秋節上映的電影有哪些?中秋節好看的電影?  類型: 愛情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 法國 / 日本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8-09-21(中國大陸) / 2018-05-11(坎城電影節)  片長: 141分鐘 / 137分鐘(中國大陸)  又名: 金錢與愛情 / 灰燼是最潔白的 / Ash is Purest White
  • 2020中國電影:主流故事傳遞中國精神
    來源:光明日報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海報 資料圖片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海報 資料圖片【文藝觀潮】2020年對於中國和中國電影而言,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影院停工半年之久,給電影行業帶來困擾和壓力。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後,在主管部門的統籌安排下,電影院開始分階段逐步開放。
  • 國家電影局: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首次突破600億元
    Bianews 12月31日消息,今日晚間,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同比增長9.06%,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16億,同比增長5.93%;國產電影總票房為378.97億元,同比增長25.89%,市場佔比為62.15%,比去年提高了8.31個百分點,市場主體地位更加穩固。
  • 2018年豆瓣八分以上的華語電影:第三部「禁播」五年後終於上映
    2018年即將過去,對於即將過去的2018,最重要的關鍵詞可能還是「告別」,前前後後演藝界許多的前輩都離開了我們。回首2018的國產電影,喜憂參半。爛片還是大行其道圈走不少票房,不過對於觀影經歷越來越豐富的中國觀眾,也開始正用自己的票錢去支持好電影,今天我們只聊「喜」,看一看豆瓣8分以上的國產華語電影。1、《我不是藥神》 豆瓣9.0分《我不是藥神》的票房成績是近30億票房,其實比起票房數字,電影對於現實的觀察和思考才是華語電影值得學習的地方。
  • 2019年,中國電影的主旋律年
    可以說,主旋律的崛起,是結出的那顆果實,而中國電影的市場化和整體產業的發展,是果實成長的土壤和基礎。我們回望了一路走來主旋律所經歷的三個過程,可以肯定的是,主旋律商業片的變化和發展還遠沒有結束,這種獨有類型的前景依然廣闊。
  • 2019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642.66億元 IP類電影數量佔比提升(圖)
    2019年新增銀幕9708塊,全國銀幕總數達到69787塊。銀幕總數全球領先的地位更加鞏固。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電影票房市場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觀影人次從2012年的4.4億,增長2018年的17.16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5.5%。國內電影票房從2012年的170.7億元增長到2019年642.7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0.85%。
  • 10部豆瓣2018年度各榜單評分最高的電影,你看過哪幾部?
    2018年度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2018年度最受關注的院線電影、2018年度評分最高的喜劇片《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是由壞猴子影業出品,文牧野執導,徐崢、王傳君、周一圍等主演的電影,於2018年7月5日上映。該片由真實社會事件改編,講述了一位藥店店主從印度代購治療慢粒白血病的藥獲得極大利潤,開始販藥斂財之道後良心發現的故事。
  • 後疫情時代,中國影視業如何重整旗鼓
    電影行業,更是遭受了幾乎停擺式的重創——影院關閉、影片堆積、拍攝停滯、資金緊縮、產業鏈熔斷等問題,嚴重影響著中國電影行業的疫後重建。在疫情陰影籠罩下的「至暗時刻」,中國電影能否度過「寒冬」、重整旗鼓,乘風破浪並再創輝煌?
  • 2018年賀歲檔電影列表最新一覽 2018年春節賀歲電影哪些值得看?
    春節就要來了,大家都在假期那麼春節休閒娛樂的最好選擇不外乎是邀上好友觀看春節賀歲電影啦,2018年到底有哪些賀歲電影會上映呢?小編來一一盤點,除了有幾部電影推出了賀歲檔【有哪些電影退出了賀歲檔?】,但是仍然有不少電影可供選擇,而且每一部都取得不俗的預售成績,這幾部電影將會給春節檔的票房帶來怎樣的成績呢?
  • 中國電影,愚人節快樂!
    1.第一季度總票房再創新高在經歷了2017年春節檔的萎靡,2018年的小爆發,2019年的原地踏步之後,2020年春節檔終於又給我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大年初一17.5億,除夕到初六春節假期65億,總票房120億的成績,再次刷新了春節檔票房新高。絢麗的春節檔票房成績,也給整個第一季度帶來了耀眼的光輝。
  •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電影做了四件大事
    中國電影何以要改革開放?為了尋找答案,就必須回溯40年前,看看當初,剛剛從「文革」中蹣跚走出的中國電影究竟是怎麼的一番光景。1977年,全國共有故事片廠7家,從業人數不到1萬人,固定資產1.4億元,年產故事片21部。而在此之前的1966-1972年,全國故事片產量為0,除了8部樣板戲和若干新聞紀錄片,整個行業基本陷於癱瘓。
  • 中國電影2019:怒放,不敗
    這一年,華語電影從年初的春節檔,中經暑期檔和國慶檔,直至年末的賀歲檔,一路不可阻擋。最終用47部破億影片和全年票房前10名豪取8席的赫赫戰績,叫響了名號,擦亮了招牌,為中國電影的固化形象添加了活性劑。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表達的更多可能性,也看到了電影裡的中國式表達更具親合力的範式輸出。這一年,中國電影人將「幹就完了」四個字貫徹到底。
  • 誰是2019年最「騷」的電影?
    看到題目,你肯定會想,過去的一年裡什麼樣的電影,能和「騷」掛鈎?豆瓣評分2.2,每天頂著輿論壓力堅持「包場」的《豬八戒傳說》?賤死人不償命的《死侍2》?還是當年上映後退票幾千萬的《後來的我們》才能算得上「騷」?這些電影各有各的騷,但是師老師心目中2019年的答案是《地球最後的夜晚》。為什麼它是去年整整一年幾百部電影裡的最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