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這十年

2021-01-20 澎湃新聞

原創 王不易 商業人物 收錄於話題#博納影業2#中國電影十年1#華誼兄弟1#北京文化1

作者:王不易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資本」,2010年至2020年中國電影發展的關鍵詞。

之前,包括華誼在內的所有民營影視公司,名氣和積累雖然有了,但幹活都是作坊式的,四處湊錢,湊齊了就拍。王中磊甚至連A輪、B輪都不太懂。王中磊說,以前拍電影,常和香港的影視公司合作,因為香港老闆有錢,「我們需要大老闆」。[1]

2009年10月,創業板開啟。10月30日, 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開盤,其中漲幅最大的是華誼兄弟。王氏兄弟敲鐘的那一下和馮小剛收穫2億的快樂,讓人們的目光投向民營影視。

創業板首批公司在深圳舉行敲鐘上市儀式。圖為華誼董事長王中軍

圖源:視覺中國

王中磊說,敲鐘的那天,他感受到了資本和影視的對接。

那不是一聲簡單的鐘聲。

2010年底,博納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第二年,光線傳媒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民營影視企業插上資本的翅膀,飛入黃金期。

有人在微博上發問:為什麼感覺2009年之後,精品影視作品越來越少。編劇汪海林回答:2009年創業板開啟,影視資本化。

汪海林有一段很著名的演講——《懷念煤老闆做投資人的日子》。他在演講中說,剛入行時,大量投資人都是煤老闆、房地產商,後來網際網路企業進來了。他對比了兩種資本,「肯定」了前者:「他們除了要求找女演員以外,沒有別的任何要求,他根本就不幹預我們的創作。」否定了後者:「他有很多他的想法,大數據啊、各種流量、大IP啊,越來越離譜。」

圖為視頻截圖

搞創作的好像天然警惕資本。

資本進入影視行業後,火熱是有目共睹的。

2010年之前,中國銀幕數量每年增加100-626塊不等,2010年,銀幕暴增1500塊,2015年,新增銀幕8035塊,銀幕總數達31627塊。銀幕數越多,意味著源源不斷的票房。2000年,全國總票房是8億元;2010年,全國總票房是100億元;2015年,全國總票房超440億元。

中國電影票房的上一次大漲,是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以3000萬美元投資、1000萬元宣傳費開啟了大片時代。當時許多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人說:」我已經好多年沒有進過電影院了。」《英雄》調動了人們的電影消費欲望。

電影《英雄》劇照

張藝謀沒想把《英雄》做得這麼大,香港影視公司老闆江志強堅持這麼做。張藝謀很緊張:「我們花了這麼多錢,中國又沒有市場,這些錢能賺回來嗎?」江志強回憶起這段往事時說:「我從來沒有遇過這麼關心老闆的導演,因為他覺得拍電影沒有老闆不行,老闆死掉我還怎麼拍電影?」[2]

張藝謀的思維和王中磊很相似。那畢竟是2002年。離王中磊遇到馬雲還差4年。

2001年,國產片票房冠軍是華誼的《大腕》,4300萬元。2002年,《英雄》的國內票房是2.5億元,全球票房14億元——《英雄》推高了中國票房,也更新了影視行業的玩法。在那之後,過億國產片頻繁出現,大製作、高片酬成為時代現象,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三大導演紛紛躋身億元俱樂部,第五代地位穩固。民營影視企業也在這十年中紛紛打下江山,「民營五大」格局初現:華誼、光線、博納、小馬奔騰、星美各佔一方。2010年,國產片票房57.34億元,「民營五大」票房總和超過30億元。

如果說開啟中國電影上一個十年的是《英雄》,那麼這一個十年,資本是絕對的主角。

「中國電影票房達到10億元的時候,我在做生意,發展自己的企業;當票房達到100億元的時候,我在觀察;當票房達到300億元的時候,我要出手了。」

說這句話的是快鹿集團前主席施建祥。

快鹿集團原來是做電纜、房地產的,後來搞金融。2011年,施建祥開始涉足影視圈,投資過《忠烈楊家將》《八星抱喜》《葉問》。最終令他聲名大噪的是《葉問3》。施建祥對《葉問3》的票房期望是30億元,希望憑藉《葉問3》創造中國影史奇蹟。但最終《葉問3》留在影史上的關鍵詞是「幽靈場」「票房注水」,而《葉問3》的風波最終導致了快鹿集團陷入兌付危機,施建祥的「網際網路+電影+金融」夢碎了。

電影《葉問3》劇照

他手上還殘留著一個比《葉問3》還大的項目,投資高達7億元——《大轟炸》,範冰冰特別出演。至今未有上映的消息。

施建祥的資本軌跡,很多人重複。這種重複最終在2014年掀起了一個小高潮。易凱資本CEO王冉在微博上調侃:「中國養豬的、做乳製品的、開餐館的、做金屬管材的、賣五金的、放煙花的企業有什麼共同點?答案:都變成了影視公司。」

2010年至2015年,是資本最青睞影視行業的幾年,是民營影視的黃金五年。

《泰囧》將國產片帶入十億時代。這幾年,中國票房連年增長,2015年比2014年大漲48%。內地票房排名前十的影企中,有八家是民企。資本爭相搶入這片熱土。

中南重工改名中南文化,北京旅遊改名北京文化,通靈珠寶成立鑽石影業,熊貓煙花計劃收購影視公司……如果說煤老闆搞影視是最不可思議的跨界,這些和影視完全不搭邊的企業一腳踩入影視圈,才是真正的令人大跌眼鏡。它們忙著搶佔資源,希望像華誼和樂視一樣將明星和導演緊密團結在資本周圍。

2015年,共發生了88起影視業的重組併購,涉及金額高達435億,文化傳媒上市公司光增發募資就達到865億元。2015年,華誼市值最高峰達894億元。

博納於冬很後悔,當年美股上市後,博納5年的融資總額不到一億美元。於冬很不服氣:「我問過王長田,也問過王中磊,你們覺得博納和華誼、光線的差距真的能有十幾倍嗎?」

博納影業創始人於冬。圖源:視覺中國

2015年年中,博納宣布私有化。即便是失去了這5年,博納依舊得到了資本的支持。最終博納的私有化買家包括:阿里、騰訊、中信證券、復星國際、紅杉、軟銀賽富。可謂豪華。6個月後,博納完成25億元A輪融資。

「未來內容產業將給BAT打工」還言猶在耳,於冬已經牽手網際網路資本,博納終於和華誼、光線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剎車也來得猝不及防。

2016年,中國電影市場遭遇十年來增速最緩慢的一年,同比增長3.73%,而上一年的增速是48.7%。接下來崔永元事件,影視圈遭受暴擊,還未從暴擊中緩過來,2020疫情來襲。

中國電影這十年最後的榮光落在了一家新公司上——北京文化。

北京文化的董事長宋歌是典型的新勢力。在民營五大座次重排、甚至淘汰的歷史進程中,他從完美影視跳到萬達影視,後來又自己開了公司,最終被一個由旅遊轉型影視的公司——北京文化收購。

北京文化近些年是當之無愧的爆款製造機:《戰狼2》《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背後都有它的加持。

圖源:視覺中國

而宋歌像一個中心,連結著其他的新勢力——吳京《戰狼》第一部就找過他,徐崢《泰囧》找過他,寧浩《心花路放》是他操盤,郭帆稱呼他為「宋大大」,《流浪地球》之前,宋歌已經幫他操盤過《同桌的你》……

這股新勢力正衝擊著新的「民營五大」。樂視、萬達掉隊,華誼靠著《八佰》緩過一口氣,博納靠著主旋律片堅守位置,光線靠《哪吒》扳回一城,可王長田明白:「沒有耐心,別做動畫。」

另一個中心是歡喜傳媒的董平。董平是影視圈老炮兒,第五代導演的崛起離不開他的資本支持,2014年,他把文化中國按104億港元的估值賣給了馬雲,後來文化中國改名為阿里影業。董平籤下了張藝謀、陳可辛、王家衛、顧長衛、張一白,吸納徐崢、寧浩為大股東。

這兩個中心所形成的漩渦,攪動著最後的風雲。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600億。

狂歡背後是2018年票房增速9.1%的事實。

「商業人物」2017年曾採訪過宋歌,提出了一個問題:「國內電影產業未來會是怎樣的發展狀態?」宋歌回答:「我覺得電影市場應該慢慢地止步不前了,基本上快到頭了。」

2018年,光線上市以來首次營收下滑,淨利潤為-2.84億元。華誼也在這一年迎來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淨利潤為-10.93億元。2018年傳媒行業總淨利潤為-282億,所有行業倒數第一。

回國搞上市的於冬很倒黴。剛回來就遇上證監會收緊影視類資產的併購和上市,資本退出。3年了,於冬仍在堅持:「博納不借殼,不走捷徑,就老老實實排隊IPO。」

2014年蹚入影視圈的那些資本,更加灰頭土臉。中南文化被ST,2018年文娛淨利潤為-21億元,同比下降817%,市值縮水超90%。其他轉型而來的企業都在2018年遭遇滑鐵盧。

北京文化也在高光過後開始走下坡路。2019年,淨利潤-23.1億元,同比下降1943.12%,《流浪地球》也救不了。不知道投資13億元、3部連拍的《封神》三部曲,能不能救北京文化於水火之中。

去年的金雞電影節上,王長田開始懷念資本:過去幾年並非是資本綁架了電影,而是很多電影公司沒有善待資本、在糟蹋資本。花了很多不該花的錢、不遵守契約精神,這也加速了資本的退潮……我們對不起資本。

2020年,受疫情影響,中國全年票房204.17億元。熱度褪去,做夢的才會醒,故事才真正開始。

參考資料:

[1].《兄弟:王中軍、王中磊和他們的「國王班底」》,作者:遲宇宙。

[2].《南都專訪江志強:大製片家的秘密是順其自然》,南方都市報。

*題圖為視頻截圖

原標題:《馬雲對華誼說的一句話,開啟了中國電影這十年》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這可能是中國精彩的國內恐怖電影:只有2分鐘長
    由於其視覺和感官衝擊力,電影極大地滿足了精神上。看電影逐漸成為最流行的方式之一。其中,有很多類型的電影,最常見的是喜劇,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喜劇片上映,人們的審美觀逐漸疲憊,他們轉向另一種類型的電影:恐怖片。自從中國娛樂業開始發展以來,國家廣電總局已經禁止製作或發行任何真正的恐怖片,這一舉措導致了中國少有令人興奮和激動人心的恐怖電影,其中大部分是「掛羊頭賣狗肉」電影。
  • 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宣傳片正式上線 《我和我的電影》在廈多個...
    日前,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宣傳片《我和我的電影
  • 中國電影,愚人節快樂!
    過去的這三個月,中國乃至全球電影圈發生了無數的大事件,我們也總結整理了第一季度電影市場發生的幾大新聞,與各位一同盤點回望,在這對於中國電影最關鍵的三個月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中資收購迪士尼過去十年,雖然萬達、阿里、騰訊、博納、完美世界等內地民營電影公司都有深度參與多個好萊塢電影項目甚至參投好萊塢公司,但是並沒有出現像上世紀索尼收購哥倫比亞那樣的外資收購案誕生。
  •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電影做了四件大事
    照李俊的話說,這個劇本「壓了十年箱底」,今天總算重見了天日。這似乎在暗示,改革開放之初,中國電影一度表現出向五六十年代傳統「回歸」的態勢。這並非取決於創作者的個人趣味,很大程度上,是體制的慣性使然。不僅表現在生產管理、題材規劃上,甚至也表現在創作構思、製片生產、乃至發行放映的每一環節。唯一的例外,是在創作手法和視聽語言上,創新的趨勢如雨後春筍一樣快速滋長起來。這一年,謝晉拍攝了《啊!
  • 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 「面朝大海」的電影盛會
    著名演員張國立深有感觸地表示:「參加過很多屆電影節,這屆人心最齊,最隆重。」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閆少非說,本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是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剛剛過去、舉國振奮的情緒還未褪去的氣氛中召開的。70年來,一代代中國電影人用手中的攝影機拍攝時代旋律、書寫人民情感、記錄社會變遷。
  • 第11屆中國電影金掃帚獎與青年電影手冊華語電影十佳名單揭曉
    11個年頭,據青年電影手冊主編,金掃帚獎創辦人程青松介紹,青年電影手冊與華語電影同呼吸共命運,在新的十年開始之際,青年電影手冊十佳增設了青年電影手冊年度商業片、年度紀錄片、年度動畫片、年度非職業表演、年度音樂、年度傑出表演等單項獎,特別鼓勵在2019年中國電影在類型化道路上具有特別意義的電影。
  • 2019年,中國電影的主旋律年
    在剛剛迎來市場改革,國產電影乏人問津,好萊塢電影長驅而入的90年代,沒有人能想到,主旋律商業片這種中國特有的類型,有朝一日可以席捲本土,成為跟《復仇者聯盟》這樣的好萊塢大片相抗衡的國民類型。回看過去的20多年,主旋律商業片這一類型的變遷,背後是中國電影逐步市場化和崛起的過程。
  • 君聯資本王俊峰:未來十年是中國創新藥的黃金十年
    「未來的十年是中國創新藥的黃金十年。這點我很堅信。」近日,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王俊峰接受澎湃新聞的採訪,就中國創新藥的發展和醫療健康領域的發展趨勢及投資邏輯分享了看法。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  王俊峰「未來的十年是中國創新藥的黃金十年。這點我很堅信。」
  • 電影《魔獸》中國區上映時間定為6月8日
    【TechWeb報導】5月4日消息,電影《魔獸》官方團隊宣布,中國區上映時間為2016年6月8日。在此之前,這部電影的上映時間出現多次推遲。魔獸電影官網微博截圖電影《魔獸》官方微博今日發布消息,稱等待十年的電影魔獸終於來了,這次不再跳票,「6月8日,大戰在即,等你加入」。
  • 海南周刊十年·年曆丨2008-2018 我們這十年
    今天,我們以「十年·年曆」為回顧主題,從7504個版面中精選出20個精華版面以饗讀者。11月26日出版的海南周刊T03版面圖↑11月26日出版的海南周刊T04版面圖 ↑11月26日出版的海南周刊T05版面圖 ↑我們這十年2008-2018
  • 2018年中國電影:行業淨化後,電影人的春天不遠
    很有可能,2018年中國電影全年總票房會停留在600億元左右。從2012年的171億元增至今年的600億元,全國銀幕數從2012年1.3萬塊增至如今的5.87萬塊,中國電影市場仍然是全球發展最迅速和活躍的地方。這一年,現實主義題材爆了,新導演火了,儘管影視寒冬的影響仍然存在,但當資本退潮、行業淨化後,一個更健康、規範的電影業即將到來,電影人的春天也即將來臨。
  • 從《家有喜事》到《囧媽》,中國家庭喜劇電影的沒落之路
    這是最囧的時代,也是最不囧的時代。在《囧媽》上映了之後,源於2007年流行語的「囧時代「,也是再此落下了帷幕。七年之癢,十年之囧自2010年上映的《人在囧途》開始,圍繞在「囧系列」的內部核心線索之一的,始終都是婚姻關係當中的「七年之癢」。一癢就癢四個人,一囧就囧了十年。
  • 「老獸」說這都是中國電影!
    品道塗們:「我們都是改革開放受益者 大家拍的都是中國電影」 時長:10:04 來源:電影網
  • 2020中國電影:主流故事傳遞中國精神
    來源:光明日報電影《我和我的家鄉》海報 資料圖片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海報 資料圖片【文藝觀潮】2020年對於中國和中國電影而言,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影院停工半年之久,給電影行業帶來困擾和壓力。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後,在主管部門的統籌安排下,電影院開始分階段逐步開放。
  • 「十年十佳」後,法國《電影手冊》公布2019十佳電影!
    今日法國權威電影雜誌《電影手冊》(Cahiers du Cinéma)公布2019年度十佳片單,囊括了歐洲三大電影節最佳影片,坎城金棕櫚《寄生蟲》、威尼斯金獅獎《小丑》和柏林金熊獎《同義詞》。《寄生蟲》作為唯一亞洲電影入圍榜單。
  • 策劃:金馬十年史話 臺灣電影從尷尬到自信
    此外,吳孟達還入圍了最佳男配,不過這兩個獎項最後都輸給了李安的《喜宴》。但私下裡,朱延平和侯孝賢卻是好友,常在一起吃飯聊天。從2000年開始,朱延平出任臺灣導演協會會長的職務,07年卸任後交由侯孝賢接棒至今。09年,兩人終於在金馬獎這個平臺上「順利會師」——侯孝賢上任金馬獎執委會主席、朱延平擔任臺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即金馬獎的老闆(金馬獎由該基金會籌辦)。
  • 2019年那些電影見證了中國電影的大事件
    ) 票 房 46.55億元(中國內地)6.998億美元(全球) 主要獎項 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錄音獎 貓眼評分:9.2 豆瓣評分:7.9 《地久天長》
  • 追尋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今年年初,《流浪地球》爆紅,雖然它與好萊塢近年上映的《降臨》《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等科幻電影的水準依然有差距。但在中國本土硬科幻幾乎一片荒蕪的情況下,它引發了觀眾對中國本土科幻電影的空前關注。很多人甚至因該片的出現,稱2019年是「中國科幻元年」。實際上,雖然近20年來中國科幻電影幾乎一片空白,但更早的時候,科幻片在中國其實有過漫長而曲折的歷史。
  • 日籍演員:在中國,我可以實現國際電影夢
    放棄美國,去中國於是澀谷天馬開始學習表演,並從參加話劇演出開始,開啟了他的演員之路。 「就這樣十年過去了,卻一直都沒有去海外的機會。也就是說,我從小的夢想一直沒有實現,就有些著急了。要不就去海外看看吧。能不能成名不重要,先找找機會,因為我本來想做的事情就是這個。」 可是,去哪裡呢? 「去美國好萊塢?
  • 2020年中國電影:主流故事傳遞中國精神
    【文藝觀潮】  2020年對於中國和中國電影而言,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影院停工半年之久,給電影行業帶來困擾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