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國家大多是都是開國皇帝建立後,先是安定統治下的百姓能夠得到土地,然後安心住在原有的土地上進行開始新的生活。其實對百姓來說,對於是哪個朝代或者哪個皇帝來執政,他們沒有太大的要求,就是能夠安全的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當然在任的皇帝都想把自己在位期間國家能夠得到長時間的發展,以及百姓安心的生活。按照古代傳下來禮儀,基本上都是皇帝的大兒子成為後一任皇帝的繼承人。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會有例外發生,比如我們熟知的唐朝就是一個很特別的例子。繼位的皇帝不是太子,也不會死皇上指定的繼承人,而是經過搶位而得來的,但是在他的引導下,國家的實力得到快速的發展。說到這裡,都知道這是哪個朝代,發生在誰的身上。
在公元六二六年七月份的第二天,唐朝迎來第二位皇帝的即將到來,也就是這天,被陷害好多次,由於身邊能人比較多的李世民帶領著下面的人,在首都長安的一個進入宮中的玄武門周邊布置了很多士兵在那裡準備發動一場流血的政變,見到太子等人到達後,立馬殺向了他們,把他們全部殺死,並且也得到了當時皇帝手中的虎符。
而這次的政變的結果就是他當上皇帝,他的哥哥和弟弟被殺死,而他的父皇在不久的時候把位置讓給了他。
坐上皇位的李世民,靠著自己的能力以及下面大臣的幫助,成就了一番事業。而在他的帶領下,當時的唐代快速發展,各方面都是在當時的世界上都是很有名的,也給後世人去了解這段歷史以及經濟的發展留下了一筆珍貴的歷史文獻。但同時這種方式得到的皇位,也給後面的皇帝留下了不好的影響。當然,每個人的看角度不一樣,那思考出的結果也會不同的。有的認為太子是值得可憐的,本事皇帝命,最後卻成了短命鬼。但也有人認為李世民也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命,不那樣做,那死的就是他,甚至跟隨著他的將士也不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這件事若是從另一方面來看的話,這件事中忘掉了一個人,那就是當時的皇帝李淵。作為皇帝的李淵,在當時也是一個受害者,若是我們深入的了解一下,就會發現這件事的根源在李淵身上。兩個人在鬥爭的時候,作為皇帝的他沒有及時的制止,而導致了事件的發生。
李淵在位的時候,二兒子是一個善於打仗的皇子,加上手下有著一批大將,這個時候的對外戰爭基本上都是有李世民帶領著下面的大將在戰爭,所以當時李世民已經沒有什麼位置來提拔他了,只好重新立了一個新的職位來進行封賞。而這個職位軍事權都掌握在他手裡,他的地位就只在皇上和太子之下。所以導致了當時的皇帝對李世民很是看重,但是沒有辦法的是李世民不是大兒子。李淵本身就是一個很傳統的人,不會因為二兒子的功勞多會把他立為太子。但是當時的太子也不被他喜歡,雖然是太子,但是沒有給他一定的權力,也就是只有名字沒有實際的權力。從而兄弟兩人之間的矛盾也日漸變大。
在政變前的時候,雙方之間的戰爭已經發生了很多次,作為皇帝能不知道嗎。而他卻沒有阻止,導致了事件的持續發展惡化。最終發展到了兄弟之間的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