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玄武門政變:李建成已的兄弟伏兵的密報,為何仍無防備?

2021-01-10 日史說

唐太宗對我們來說算十分熟悉了,那麼與他相提並論的莫過於他的貞觀之治。在唐太宗各種政策的實施下,使得唐朝在初期呈現空前繁榮的景象。首先唐太宗會時常與大臣們談論各個朝代興衰的原因,從而以此為戒。其次唐太宗能夠選賢任能,他十分重視賢才,當然貞觀之治還不僅如此,唐太宗除了廣用賢才、注意納諫之外,還十分關注百姓們的生活。他十分注重發展生產,並且減輕賦稅徭役。這讓老百姓們在生活上有了一個很大的提高。並且唐太宗還十分注重民族融合,採取「和親」的方式來發展民族之間的關係。在這些政策的支持下當時的唐朝可謂是一片盛世,可以說在這個時期的唐朝給我們呈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不可否認的是貞觀之治為唐朝的盛世奠定的基礎,同時也不能否認這確實是因為唐太宗所帶來的影響。

當然,離不開唐太宗的話題還有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發生於唐武德四年,六月初四的清晨。(公元626年7月2日)因為貞觀之治讓很多人忽視了唐太宗真正坐上皇位時候的血雨腥風。談到這件事就還要從之前說起,在李淵還未當上皇帝的時候,二人相互配合,在晉陽起兵之時,兩人的看法也算是相同,配合也算默契。但是當李淵當上皇帝後,與之而來的是李建成與李世民兩個人之間就逐漸產生分歧。

皇太子李建成更多的留守在長安,處理政事,而李世民則常年在外徵戰,人生軌跡的不同讓兩人之間不同以往的默契,同時為為之後的爆發也埋下了一個隱患。唐高祖武德九年,李世民開始了他的玄武門之變,他帶領了眾人潛伏在玄武門,在這等著李建成和李元吉趕來。之後兩人趕向玄武門,但還未到兩人察覺到不對,立即掉頭往東宮走,但是李世民在後面緊緊逼近,李元吉一聽當即拿出弓箭對李世民連發三箭,並沒有中箭的李世民轉頭將弓箭對準了李建成,李建成中箭後摔下了馬,之後斷了氣。最終李元吉也被趕來的尉遲敬德所射殺。隨後唐高祖得知了此事然後派人結束了這場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以兄弟三人兩人倒在血泊中結束,而後唐高祖被迫讓位,李世民便當上了皇帝,也就輸我們熟知的唐太宗,但這其中還有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趕到宣武門之時他早已得知李世民伏兵於此,那他為何還如此沒有防備,以至於最後倒在了李世民的一箭之下。原本屬於李建成手下的常和在這是其實已被收買到了李世民的手下,李建成沒有預料到這一點,在這最後的防線都瓦解的情況下,最終李建成還是以悲劇收場。

其實我們能夠看到李世民的智慧和謀略,玄武門之變也並不是臨時起意,這一切必定是有預謀的。只不過鬧得誅殺兄弟也算是開創了歷史的先河,而不可否認的是李世民在位時也確實創造的唐朝的盛世,所以如看待呢也只留得我們後人去評說了。

相關焦點

  •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如何保住一條老命?皆因他機智地說了十個字
    一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害了兩名兄弟,還逼得老父李淵退位,這樣的心狠手辣,比起歷史上任何一位暴君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淵  我們都知道,李淵當初冊封的太子,是嫡長子李建成,換言之,如無意外,帝國一統天下後,李建成將接過父親的權柄,成為新一代的大唐天子
  •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的兒子被盡數殺害,他的妻女下場又是如何?
    談及唐朝歷史上最為驚心動魄的一次政變,相信大家都毫不猶豫地會選擇玄武門之變。畢竟李世民不僅將太子李建成以及李元吉殺害,對於李建成的五個兒子,李世民也是一個都沒有留下。但是話又說話回來,李世民將李建成的兒子全部殺害後,李建成的妻女又是如何的下場?
  •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猶豫不定,幸虧此人一段話讓他下定決心
    探討的內容,自然是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矛盾。張公瑾見李世民與自己直言不諱,深感受到了器重,於是,他便傾自己畢生所學,給李世民出了不少主意。事關儲君之位,此次長談的內容讓兩人被捆綁到同一條利益鏈上。在玄武門事變前夕,李世民下定決心,打算誅殺兄長取而代之。然而,李建成在京中勢力極大,李世民不敢輕舉妄動。為了求心安,李世民請來不少方士,請他們為自己的行動卜卦。
  • 甘肅發現一碑文,揭開玄武門之變的真相,學者:李世民心機太重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兵變,並親手射死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接著讓父親李淵「禪位」於他,就此,李世民登上帝位,
  • 玄武門之變,「超男皇帝」李世民的「黑歷史」
    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李淵在太原起兵,在當時,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他的得力助手,兩人既是兄弟,又是戰友,在反隋的戰鬥中無間合作、屢立功勳。李淵攻入長安,建立唐朝後,按勞分配,李建成作為嫡長子,理所當然地被立為儲君。李世民也受封秦王,以皇子身份出將入相,並參與平定周邊勢力叛亂的戰鬥,繼續為穩定這個新生政權的根基而努力。
  • 李世民低調做人,為何能登基帝位?
    但是,賈誼畢竟太年輕,成功之時看不到周圍的巨大威脅,也不知道少而舉高已成眾矢之的,不僅不預設保護,反更強求,致使自己力盡而寡助,落得少年悲哀。唐高祖李淵建立唐王朝後,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勾結,多次迫害立有戰功的秦王李世民,兄弟間一場生死拼殺勢及難免。李世民身邊的文臣武將屢次進言,勸李世民早做打算,搶先動手。
  • 玄武門事變後,李淵曾向李世民講述一典故,這才避免父子相殘!
    李世民當時並不是指定的唐王朝的繼承者,不過他通過玄武門政變之後,將自己的哥哥給殺掉之後,便成為東宮太子。不過當時的太子李建成當皇帝是綽綽可餘的,只不過他的弟弟李世民實在是太厲害,手中的權利並不比自己小。這就讓李建成產生很大的危急感,在加上朝堂當中的流言蜚語,使得李建成對自己的弟弟更加的忌憚。在史書當中的記載,李世民之所以要殺自己的兄長,是因為兩人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 唐朝的政變為什麼都發生在玄武門?「玄武」是什麼意思?
    唐朝之門(之三)玄武門政變中,有大批的將士,既不是李世民的人馬,也不同情皇太子和齊王,但一直參加纏鬥。這些人就是屬於南衙和北門的皇家衛士,本篇就說一說這些衛士。《新唐書·兵志》記載,唐朝宮廷的守衛分為兩個部分,稱為「南衙」和「北衙」。其中的南衙主要是各地的府兵,輪番進京,擔任京城的守衛,而北衙才算是專門的宮廷禁衛軍。
  • 唐朝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跟隨他的人,下場是什麼呢?
    因此,李世民率領十人埋伏在玄武門,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李淵退位。起義圖李世民1.長孫無忌,自殺長孫無忌河南洛陽人,他是李世民的髮妻長孫皇后的胞兄,長孫無忌很有謀略。李淵起兵以後,長孫無忌追隨李世民,成為李世民最得力的謀臣。在李建成多次多次陷害李世民之後,謀臣們很擔心,提醒李世民不如先下手為強。
  • 同室操戈,骨肉相殘,看玄武門之變前太子宮與秦王府的力量對比
    唐朝早期歷史上最嚴重的汙點莫過於玄武門之變,兄弟手足同室操戈,朝堂秩序瞬間大亂。這場由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引發的皇位之爭,最終延燒成為了兩個陣營水火不容,相互對立的政壇大戰。可以說玄武門之變的慘烈早在兩大陣營正式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已經埋下了隱患,這既是李唐皇室的悲哀也是大唐帝國的悲哀。在這場曠日持久的黨爭之中,太子宮和秦王府各有自己的朝堂勢力,官員各選陣營,皇帝李淵態度也十分曖昧。
  • 玄武門之變背後真正的策劃人,他才是這場慘劇的始作俑者
    玄武門之變自然是和李世民、李建成都有關係,至於最終誰挑起的,歷史悠悠,已經難以有人說清楚,但是我們可以分析一下來龍去脈,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撥雲見日。1.秦王跟太子喝酒,結果秦王突然出現了中毒症狀;過後眾說紛紜,認為是李建成設計下毒的有之,認為李世民自己喝毒後想嫁禍於人的有之,高祖知道此事後,他態度也不明朗,只是叮囑以後兄弟兩都不要喝酒了,這是和稀泥,後來甚至有人認為這事直接與他有關。
  •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猶豫不決,這個人幫助李世民堅定了想法
    文/寫寫歷史那些事兒【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歡迎大家來收看今天的文章,咱們今天的文章主題就是來看一看在唐朝初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的小故事,故事是非常的有意思。李世民在發動兵變之前猶豫不決,始終狠不下心來,沒想到手下的這個人幾句話就幫助李世民堅定了想法,最終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也是成功的當上了皇帝,那麼他是誰那?不用著急,現在咱們就一起來看看他是誰。
  • 姬發是嫡次子,姬昌為何傳位於他,學者:或發生了唐版玄武門之變
    既然如此,為何周文王不是傳位伯邑考,而是傳位嫡次子姬發呢?我們先來看一看史書上記載周文王為何傳位周武王的。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司馬遷還提到了一點,就是伯邑考死於周文王之前。因此,既然姬發、姬旦比伯邑考更有才華,且伯邑考又早已去世,所以周文王只能傳位嫡次子姬發。 伯邑考到底如何死的呢?
  • 為什麼會發生玄武門政變,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此人的優柔寡斷
    在公元六二六年七月份的第二天,唐朝迎來第二位皇帝的即將到來,也就是這天,被陷害好多次,由於身邊能人比較多的李世民帶領著下面的人,在首都長安的一個進入宮中的玄武門周邊布置了很多士兵在那裡準備發動一場流血的政變,見到太子等人到達後,立馬殺向了他們,把他們全部殺死,並且也得到了當時皇帝手中的虎符。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之所以取得勝利,背後竟離不開李淵女人的幫忙?
    這場玄武門之變,咱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兄弟相殘,李世民和李建成兩兄弟為了這皇位打的頭破血流,最後世民先下手為強,在玄武門把老哥李建成和老弟李元吉都給收拾了,再威逼老爹退位,繼位成為唐太宗。
  • 玄武門之變功勞最大的五個人結局是怎樣的
    參與玄武門之變的人可謂非常多,有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可以說參與這場政變一是為了自己的領導人上位,二也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逼迫李淵讓位給李世民。而他們也都走上了飛黃騰達的道路。
  • 李淵剛到仁智宮避暑,有人告密說太子李建成謀反!李淵:李世民你怎麼...
    馬上有衛士進來說:「陛下,東宮有臣子求見說有驚天大事,太子李建成反叛攻打仁智宮謀害陛下!」 李淵一聽大驚失色,一把推開張婕妤自己急忙穿好衣服,對衛士說道:「把東宮之人帶到正殿,朕親自詢問。另外把秦王、齊王及群臣叫來!」 來到大殿李淵就坐,此時群臣都已趕到。臺階下站著兩個告密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