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自然是和李世民、李建成都有關係,至於最終誰挑起的,歷史悠悠,已經難以有人說清楚,但是我們可以分析一下來龍去脈,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撥雲見日。
1.秦王跟太子喝酒,結果秦王突然出現了中毒症狀;過後眾說紛紜,認為是李建成設計下毒的有之,認為李世民自己喝毒後想嫁禍於人的有之,高祖知道此事後,他態度也不明朗,只是叮囑以後兄弟兩都不要喝酒了,這是和稀泥,後來甚至有人認為這事直接與他有關。
2.李淵決定讓李世民去洛陽,也就是分土地給秦王了,足智多謀的太子懂得秦王到了洛陽,無異放虎歸山,到時天高皇帝遠,再也沒辦法程控他了,一旦他日益坐大,高祖駕鶴西去後,秦王一定會犯上作亂;太子靈機一動,向李淵不深不淺地說:秦王的部下聽說要去洛陽了都非常開心,高祖就此打消了這個計劃,足以看出高祖的心有所猜和心有所向。
3.當時的太史官報告說:「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說的是太白金星本來的位置在西方,現在太白星在秦的分野出現,而秦又恰好發源於西方,太白金星與秦有一一對應的關係,這預示著秦王要君臨天下了,李淵對此事高度重視,內心強烈不甘,後來伴隨著局勢的風雲變幻,也成為玄武門之變的誘因之一。
那麼這些是真的嗎?正史中並沒有具體記載,但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爭鬥確實存在,而且隨著李淵的年邁,日趨白熱化。
如果真的要說玄武門事變的原因,倒不如說是李淵造成了。
李建成絕非人們想像的那樣懦弱無能,雖然在軍事能力方面,和李世民相比略有不濟,但是在經略後方的方面,較之李世民並無多少差距。因為在李淵起兵之後,和群雄一起逐鹿天下,後方一直是交給李建成的。而且,李建成也用自己的成績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將後方打理的井井有條。
本來,作為李淵的嫡長子,繼承皇位無可厚非。再加上他在經略後方期間,籠絡了一大批人圍繞在自己身邊,為自己出謀劃策,基本上算是確定了自己繼承人的地位。
但是,問題就出在他有一個不靠譜的老爹身上。
李淵為了激勵李世民,便三番五次暗示,如果他能建功立業,那麼未來的太子的位置很大可能就是他的。雖然他語焉不詳,但是許諾的味道必然非常濃厚。不然李世民也不會因此打雞血一樣的去戰鬥。然而,最終李淵雖然封了他一個秦王的稱號,並給了他組建天策府的權利,但是卻始終不願意立他為太子。這讓李世民心灰意冷的同時,也心中存在了諸多怨恨。
問題就出在這個天策府上,既然已經決定不讓李世民繼位了,又何必再給予他成立天策府的權利呢?這不是存心給李建成找堵嗎?
所以,玄武門之變的始作俑者其實是李淵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