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之所以取得勝利,背後竟離不開李淵女人的幫忙?

2021-01-16 騰訊網

這場玄武門之變,咱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兄弟相殘,李世民和李建成兩兄弟為了這皇位打的頭破血流,最後世民先下手為強,在玄武門把老哥李建成和老弟李元吉都給收拾了,再威逼老爹退位,繼位成為唐太宗。

那麼在這場初唐年間的兄弟鬩牆除了男人們在賣力表現外是否還有女子插手呢?

還真有,大至李淵的後宮,小至李世民、李建成的妻妾,為了皇位不但男人們鬥的是不亦樂乎,就連小小女子也不甘人後,一個個為了皇位可以說是豁出去了。

咱們細細來分析。

在玄武門之變前,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已經你來我往過了好幾招了,太子用擺鴻門宴對李世民下毒、把秦王府的骨幹成員抽調到其他地方做刺史等方法削弱李世民的勢力;而李世民方面則予以反擊,首先是向李淵示弱博取同情,並利用楊文幹事件誣陷李建成謀反,雙方算是鬥了個旗鼓相當。

李淵當然知道兄弟倆為了皇位早已經撕破臉了,但建成是他欽定的太子以後肯定是要繼承帝位的,而世民為了大唐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滿朝文武毋能出其右者,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李淵是做了和事佬,兄弟雙方各打五十大板。

於是這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場除了兄弟倆面對面撕逼外,背地裡的小團體和小手段也就通通使出來了。

首先李建成方面勾搭上了李淵晚年最喜歡的兩個妃子:張婕妤和尹德妃。俗話說枕頭風最厲害,一吹就著,有了這兩位妃子的傾情加盟,太子方面實力有了明顯增長。

這兩位寵妃為什麼會傾向太子呢?那還得從秦王李世民開始說起,首先咱們說說李世民與張婕妤的矛盾由來。

由於秦王功大,所以李淵允許世民能夠自由支配戰利品,而世民為了拉攏人心則將一塊上等的好田賜給了自己的叔叔淮安王李神通,不過與此同時張婕妤的老爸也看上了這塊肥田,於是想走女兒的後門要過來。李神通說你把我當傻逼呢?秦王早就賜給我了,這可是老子的田,誰來也不好使!於是堅決不肯讓。

而張婕妤沒辦法,於是去找李淵哭訴,說秦王膽大妄為,把您賞賜的田都私分給王爺了(等於是惡人先告狀,把先後次序給完全顛倒了)。

李淵雖然給了世民隨意支配的權利,但這件事兒算是讓老皇帝大大的丟了面子,於是把世民喊了過來臭罵一頓,說朕的詔書難道還抵不過你秦王的命令嘛!同時還感嘆:二郎長期在外打仗,已經不再是自己當初的這個兒子了。

不再是當初的兒子,那是怎樣的兒子呢?無非就是被權力蒙蔽了雙眼。

張婕妤算是得罪了個徹徹底底,那尹德妃又是什麼個情況呢?這個和杜如晦有關。據說秦王府的謀士杜如晦經過尹德妃家門口時大搖大擺的騎馬而過,也不避讓,結果把尹德妃的老爹氣得半死,於是喊上家丁打手把杜如晦拖下馬來好是一番痛打!據說連老杜的手指都打斷了一根。

不管是舊唐書還是新唐書還是資治通鑑都這件事兒的描述不一,有說是杜如晦對尹德妃不尊敬的,有說是尹德妃的老爹尹阿鼠(這是個什麼名字?聽這個名字也就知道這貨不是啥好鳥)本來就不是啥好玩意,仗著自己的女兒被皇帝寵愛所以不可一世,正好杜如晦騎馬經過被尹阿鼠給暴揍一頓。不過不管怎麼說,秦王府的文臣武將們對這些個寵妃外戚估計都不怎麼看得上,也不打算和他們搞好關係。

尹阿鼠把杜如晦給揍了一頓,尹德妃就開始惡人先告狀,她向李淵哭訴說李世民的隨從仗著秦王的功勞驕橫不法,竟敢打自己的父親!

得,李淵一聽又上了頭,差點沒犯心臟病,覺得世民這個小王八蛋怎麼最近一直在給我找事兒?當然下場都不用說,直接又把世民喊過來噴的他狗血淋頭。

在這兩個妃子持續不斷的枕頭風攻擊下,李世民在李淵心中「繇是見疏」,也就是說父子關係開始疏遠,而李淵對李世民也越來越不滿。

張婕妤和尹德妃還拉著一波姐妹一起向李淵哭訴世民無禮,說太子仁厚,只有把我們託付給太子大家才能存活。好傢夥,這是組團忽悠李淵來了啊!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張婕妤和尹德妃要這麼賣力的給李建成說好話呢?李世民這夥人認為他們有不正常的男女關係,還向李淵告狀說李建成與張婕妤和尹德妃私通淫亂。這當然是往人家腦袋上扣屎盆子,兄弟相爭到了白熱化的階段,李建成怎麼可能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無非是世民這夥人栽贓陷害而已。不過李淵無皇后,所以等到他老人家嗝屁了這些先帝妃嬪子女們的命運都將由太子這個帝國未來之主一手掌控,所以雙方可謂一拍即合。你在老爺子面前給我說好話,我繼位後保證你和你們家族的榮華富貴。而李世民呢?常年徵戰在外,對這些仗勢欺人的外戚也不怎麼親近,所以張婕妤等人自然是拼命的拉一個踩一個。

在李建成發動了後宮攻勢並取得一定戰果的情況下李世民集團該怎麼辦?

長孫氏(也就是未來的長孫皇后)出馬了。

在父子關係緊張的情況下李世民不適合再出面,而這時長孫氏利用自己兒媳的身份以恭順謙卑的態度孝順李淵,試圖在李淵面前為李世民爭取一些好感,這一點,後世的朱高煦夫人也完美的複製。

除了對李淵很孝順外,長孫氏還特別注意到了後宮的能量,所以在這些後宮的妃嬪之間噓寒問暖,送禮說好話,為的就是在後宮中也能爭取到一些「盟友」來對抗張婕妤的「枕頭風」。

史書上對此沒有提,那麼我們可以大膽地猜想一下哪位妃嬪可能成為長孫氏拉攏的對象呢?

很可能是萬貴妃。

您可別誤會,這個萬貴妃不是明朝成化年間那個,李淵也有一個萬貴妃。您別看萬貴妃在這段歷史中不顯眼,性格也恭順聽話,但李淵對這個萬貴妃可是非常器重,後宮裡頭有啥情況也多數由萬貴妃拍板決定(可見萬貴妃雖然不起眼,但卻是李淵後宮中一個隱藏的boss,您別看尹德妃和張婕妤受寵,但後宮的日常工作則是由萬貴妃主持,可見雙方段數就不在一個量級上。)

那有人問了如果萬貴妃真有這麼大的能量為啥建成不去巴結她,反而和張婕妤她們拉近關係呢?其實李建成倒是想,只不過壓根就沒機會。

為啥?建成把萬貴妃的兒子給害死了......

這事兒還得從李淵未起兵時說起,萬貴妃曾經為李淵生下一個兒子李智雲,這孩子從小擅長騎射、書法和圍棋,是個全面發展的好青年。結果李淵起兵那會兒李智雲還和大哥李建成在河東呢,李建成一聽老爹起兵生怕官兵追捕,於是趕忙打包逃跑,估計當時兵荒馬亂的也沒多少時間去照顧這個小弟(當然我們也可以陰謀論一番,作為庶子的李智雲被無情的拋棄),結果李智雲被抓,最後被隋朝將領陰世師殺死。

我們完全可以想像萬貴妃知道愛子喪命時是不是感覺天都塌了,而要是有心她也可以了解到逃難的很多細節。李建成總不可能是單槍匹馬逃回來的吧?既然你都能帶著隨從回來,那我兒子怎麼死的!

可見這事兒雖然不是李建成的鍋,但萬貴妃一定對他沒啥好感,甚至心中帶著深深地恨意,要是李建成當了太子對萬貴妃有好處麼?一點好處都沒有。

有了這些恩怨情仇,在長孫氏拉攏李淵後宮時萬貴妃都不太可能袖手旁觀,當然她是擼起袖子親自上呢還是在幕後遙控指揮呢?可惜史書上沒有記載。

不過每當李元吉和李建成在李淵面前搞點小動作時,這些本該屬於絕密的情報總能在第一時間就送到秦王府,而李世民等人則根據情報做好應付準備(實際上玄武門事變世民也提前知道了建成和元吉要發動總攻,所以早早地就做好了準備),您要說這其中沒有萬貴妃在其中這我是不信的。

李建成把握住了李淵的寵妃們,在她們的美言下保證了自己在父皇心中良好的形象,而李世民則頗有一副「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的沉穩,萬貴妃從後宮給出的消息也能讓他後發制人。在如此瞬息萬變的緊要關頭,信息的重要性毋庸多說,可見萬貴妃對於李世民集團的重要性。

有人說你這說的信誓旦旦好像真的一樣,怎麼得出證據萬貴妃與李世民集團有消息往來啊?

還真有證據,李智雲不是慘死麼,總得有個人給他繼承香火啊,您猜猜這個給李智雲當兒子的是誰?李世民的二兒子李寬.......也就是說李寬得喊親爹李世民為伯伯,喊萬貴妃為奶奶。雖然愛子慘死,但現在起碼有了名義上的子嗣,要是李世民繼位肯定對這個名為侄兒實為兒子的李寬多加照顧,真要是李建成繼位了,李寬還能討著好?更何況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李淵的其他兒子們也有不少兒子,為啥偏偏要世民的兒子來過繼?

要說這兩人沒有來往誰信哪!

相關焦點

  •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如何保住一條老命?皆因他機智地說了十個字
    一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害了兩名兄弟,還逼得老父李淵退位,這樣的心狠手辣,比起歷史上任何一位暴君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種情況下,李建成一旦稱帝,李世民必將成為臥榻之側,再無安枕之日!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李世民一聽,立刻雙膝跪地,痛哭不止。
  • 玄武門之變,「超男皇帝」李世民的「黑歷史」
    逮乎鬻繒博徒,監門廝養,一技可稱,一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嘗雲倦。故得士庶之心,無不至者。」歷史學家陳寅恪也稱讚他「亦為才智之人」。以李建成的水平,幾乎無論當上哪一個皇帝的太子,都可以毫無爭議地順利接班。但很不幸,他偏偏是李淵的兒子,底下有李世民這個強力的競爭對手。此時的李建成,除了「嫡長子」這個身份,其他方面跟幾乎為大唐打下大半個江山的李世民相比,已經全面落後了。
  • 玄武門事變後,李淵曾向李世民講述一典故,這才避免父子相殘!
    當然也有不少人在謀權篡位之後,人們對他的印象還非常的好,這一點最明顯的便是李世民。李世民當時並不是指定的唐王朝的繼承者,不過他通過玄武門政變之後,將自己的哥哥給殺掉之後,便成為東宮太子。不過當時的太子李建成當皇帝是綽綽可餘的,只不過他的弟弟李世民實在是太厲害,手中的權利並不比自己小。這就讓李建成產生很大的危急感,在加上朝堂當中的流言蜚語,使得李建成對自己的弟弟更加的忌憚。
  • 甘肅發現一碑文,揭開玄武門之變的真相,學者:李世民心機太重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兵變,並親手射死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接著讓父親李淵「禪位」於他,就此,李世民登上帝位,
  • 唐朝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跟隨他的人,下場是什麼呢?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背負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罵名,成為他一生中的汙點。隋朝末年,隋煬帝昏庸無道,搞得民不聊生,引起農民起義,遍布全國。史書中記載到,當時遍布都是大大小小的起義軍,而李淵和李世民團夥就是其中一支。
  • 玄武門之變背後真正的策劃人,他才是這場慘劇的始作俑者
    玄武門之變自然是和李世民、李建成都有關係,至於最終誰挑起的,歷史悠悠,已經難以有人說清楚,但是我們可以分析一下來龍去脈,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撥雲見日。2.李淵決定讓李世民去洛陽,也就是分土地給秦王了,足智多謀的太子懂得秦王到了洛陽,無異放虎歸山,到時天高皇帝遠,再也沒辦法程控他了,一旦他日益坐大,高祖駕鶴西去後,秦王一定會犯上作亂;太子靈機一動,向李淵不深不淺地說:秦王的部下聽說要去洛陽了都非常開心,高祖就此打消了這個計劃,足以看出高祖的心有所猜和心有所向。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何要「吸吮父乳」,還痛哭不止呢?
    我們都知道,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處決掉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自己的弟弟李元吉之後,李世民隨即便逼迫了自己的父親李淵退位,自己當上了皇帝,史稱「唐太宗」。但是在事變之後不久,卻發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李世民和李淵父子之間為了捐釋前嫌做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舉動。
  •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猶豫不決,這個人幫助李世民堅定了想法
    文/寫寫歷史那些事兒【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歡迎大家來收看今天的文章,咱們今天的文章主題就是來看一看在唐朝初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時候的小故事,故事是非常的有意思。李世民在發動兵變之前猶豫不決,始終狠不下心來,沒想到手下的這個人幾句話就幫助李世民堅定了想法,最終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也是成功的當上了皇帝,那麼他是誰那?不用著急,現在咱們就一起來看看他是誰。
  • 同室操戈,骨肉相殘,看玄武門之變前太子宮與秦王府的力量對比
    唐朝早期歷史上最嚴重的汙點莫過於玄武門之變,兄弟手足同室操戈,朝堂秩序瞬間大亂。這場由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引發的皇位之爭,最終延燒成為了兩個陣營水火不容,相互對立的政壇大戰。可以說玄武門之變的慘烈早在兩大陣營正式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已經埋下了隱患,這既是李唐皇室的悲哀也是大唐帝國的悲哀。在這場曠日持久的黨爭之中,太子宮和秦王府各有自己的朝堂勢力,官員各選陣營,皇帝李淵態度也十分曖昧。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父子怎麼迅速化解危機?活用了兩個文學典故
    據史料記載,李世民在玄武門殺掉兄長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後,不得不面臨最尷尬的場景:與父親李淵會面。但出乎我們意料的是,面對這一人倫慘劇,李淵一句「投杼之惑」後,李世民立即「跪而吮上乳」,父子倆竟然迅速相安無事了。兩人的動作各有什麼含義?背後其實都大有典故,作為受到良好教育的貴族文化人,李氏父子巧妙的互相給了個臺階下,為史上最慘烈的宮廷慘劇順利的收了個尾。
  • 他秘報驚天預言,唐高祖李淵聽了非常震驚,反覆打量李世民
    隋朝天下大亂時,李淵沒想過自己能當皇帝。他是被自己兒子李世民推著走向成功,當上了唐朝開國皇帝。  李淵和李世民在晉陽起兵,能不能成功呢?李淵心中也沒譜。李世民有著超強的遠見,他意識到一個新時代即將來臨,就千方百計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創業。李淵就如同壓寶一樣造反,他對李世民說:如果真能建功立業擁有天下,那都是因為你,要立你為太子。  前句話成真了,唐朝建立,李淵成為唐高祖。
  • 玄武門之變功勞最大的五個人結局是怎樣的
    參與玄武門之變的人可謂非常多,有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可以說參與這場政變一是為了自己的領導人上位,二也是為了自己的前途,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逼迫李淵讓位給李世民。而他們也都走上了飛黃騰達的道路。
  • 玄武門事變之後,大唐名將秦瓊之所以很少出頭露面另有原因
    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之前,曾與他的心腹長孫無忌,房玄齡,程咬金,尉遲恭,秦瓊等人一起商議如何除掉他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房玄齡與尉遲恭等人非常踴躍,個個摩拳擦掌,獻計獻策,可唯獨秦瓊一直保持沉默。
  •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猶豫不定,幸虧此人一段話讓他下定決心
    因為這件事,張公瑾的名聲鵲起,被李世民注意。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公瑾被邀請到秦王府中。李世民是個愛才之人,在攀談中他認為張公瑾是個可用之才,於是,便與他進行了一番探討。探討的內容,自然是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矛盾。張公瑾見李世民與自己直言不諱,深感受到了器重,於是,他便傾自己畢生所學,給李世民出了不少主意。事關儲君之位,此次長談的內容讓兩人被捆綁到同一條利益鏈上。
  • 詳解玄武門政變:李建成已的兄弟伏兵的密報,為何仍無防備?
    不可否認的是貞觀之治為唐朝的盛世奠定的基礎,同時也不能否認這確實是因為唐太宗所帶來的影響。當然,離不開唐太宗的話題還有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發生於唐武德四年,六月初四的清晨。(公元626年7月2日)因為貞觀之治讓很多人忽視了唐太宗真正坐上皇位時候的血雨腥風。談到這件事就還要從之前說起,在李淵還未當上皇帝的時候,二人相互配合,在晉陽起兵之時,兩人的看法也算是相同,配合也算默契。
  •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的兒子被盡數殺害,他的妻女下場又是如何?
    談及唐朝歷史上最為驚心動魄的一次政變,相信大家都毫不猶豫地會選擇玄武門之變。畢竟李世民不僅將太子李建成以及李元吉殺害,對於李建成的五個兒子,李世民也是一個都沒有留下。但是話又說話回來,李世民將李建成的兒子全部殺害後,李建成的妻女又是如何的下場?
  • 評說唐高祖——李淵
    大唐「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隴西成紀人,祖籍邢州堯山 ,唐朝開國皇帝。義寧二年(公元618年)農曆五月,李淵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禪讓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在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禪位於兒子李世民,自己稱太上皇,李淵在位八年。
  • 李淵:李世民你怎麼...
    李淵一聽大驚失色,一把推開張婕妤自己急忙穿好衣服,對衛士說道:「把東宮之人帶到正殿,朕親自詢問。另外把秦王、齊王及群臣叫來!」 來到大殿李淵就坐,此時群臣都已趕到。臺階下站著兩個告密之人。 李淵問道:「是你二人說太子謀反?」
  • 李世民到底有多強?
    虎牢關大戰之後的李世民早已是天下第一人,功高蓋世,李建成可以和當時的「天下第一人」相提並論嗎?在這個基礎上,玄武門之變就是必然,不是因為他和李建成誰對誰錯,誰好誰壞,而是太子和天策上將根本不能共存,李世民不殺兄弟,兄弟就要殺李世民。
  • 李世民後宮佳麗三千,為何還要把齊王妃楊氏納為己有?
    李淵在建立大唐王朝前,曾許諾過事成之後將把太子之位給軍功最大的李世民,但最終卻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為了在李建成與李世民之間搞平衡,李淵不但封李世民為秦王,同時還冊封他為「天策上將」,位列王公之上,只比皇帝以及太子的地位低。李世民的威望以及權勢越來越盛這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忌憚,因此他聯合三弟李元吉一起來對付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