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七年六月,李淵帶李世民、李元吉及群臣到仁智宮避暑。這日深夜李淵和張婕妤剛就寢,宮外忽然有喧譁聲把他驚醒。馬上有衛士進來說:「陛下,東宮有臣子求見說有驚天大事,太子李建成反叛攻打仁智宮謀害陛下!」
李淵一聽大驚失色,一把推開張婕妤自己急忙穿好衣服,對衛士說道:「把東宮之人帶到正殿,朕親自詢問。另外把秦王、齊王及群臣叫來!」
來到大殿李淵就坐,此時群臣都已趕到。臺階下站著兩個告密之人。
李淵問道:「是你二人說太子謀反?」
兩人說道:「臣爾朱煥(喬東山)參見陛下。陛下,臣兩人都是太子屬官,前日太子讓我們押運一批武器盔甲給慶州都督楊文幹,同時協助楊文幹發兵攻打仁智宮,說是親君側。臣等惶恐不安,故而向陛下告發,以免連累妻兒。現在軍械都在外面,上面都有東宮標識。請陛下明察!」
李淵一聽大怒,沒想到平日看上去濃眉大眼忠厚老實的大兒子也會起這樣的心思。他當即下詔讓太子李建成到仁智宮,同時讓宇文潁飛馬前往慶州讓楊文幹單騎到仁智宮見駕。
唐高祖李淵劇照
使者回到京城見到李建成,李建成聽聞後大驚失色。他問計於東宮屬下該如何處理?有人勸他說:「此去危險,殿下乾脆佔據長安,再聯合楊文幹。最後...」
但是此舉遭到很多人的反對,李建成也對此不贊成。最後趙弘智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自貶車駕,前往謝罪。
他說道:「殿下,如今皇上是因為一時聽從奸人的挑撥而發怒,您如果前往說明情況後,再加上宰相裴寂、後宮張婕妤都與您交好。肯定會從中周旋,陛下就算一時生氣也只會臭罵您一頓而不會把您如何的。但是您如果驚慌失措倉促舉兵。能夠成功嗎?秦王久經戰陣,手下猛將甚多。只怕他巴不得您舉兵,他好帶兵平叛。這樣一來太子之位可就是他的啦!」
李建成一想有道理,他就微服只身前往。他一見到李淵,就投身叩頭請罪,痛哭流涕的說自己冤枉。李淵將其痛斥一番,令左右將他監禁起來。
但是此時,字文穎來到慶州,因為和楊文幹相好,便把實情告訴了他,楊文幹心裡大驚,他知道謀反可是死罪。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立刻舉兵。消息傳回仁智宮,李淵命問計於李世民該如何處理啊!
李世民說道:「楊文幹只有一州之地,也敢謀反?地方官吏如不能剿滅,但派一軍討伐即可踏平慶州。」
但是李淵擔心宮內還有人策應他,便對李世民說:「楊文幹牽連到太子,只怕戰事膠著恐怕宮內生變啊!還是麻煩二郎前往速戰速決,平叛之後當立你為太子!至於大郎嗎,也是我的兒子,我不忍心下手殺他就貶為蜀王。如果日後他肯臣服於你,你就放他一條生路如何?」
李世民大喜,他表示立馬出兵踏平慶州。李世民走後,李淵害怕禍起蕭牆,便帶領侍衛走出宮內,在外面呆了一夜才回到宮內。
太子李建成劇照
他召集群臣商議如何處理李建成,但是齊王李元吉和大臣裴寂都替李建成說好話,認為他只是識人不明被人構陷而已。這讓李淵有點猶豫不決,回到後宮張婕妤等也為李建成說好話。張婕妤為何也是如此?
原來李建成平日對她多有交集,經常入宮之時帶給她許多財物。而李世民卻從來對后妃不假辭色,她想著日後李建成登基為帝自己也好有個依靠。於是便拼命的為李建成說好話。
李淵原本年老,耳朵根軟。經過大臣和后妃的一再哀求,他把李建成責備一頓,父子兩人抱頭痛哭。然後又派李建成回京師留守。只是怪罪於太子左右官員不明是非,把他們流放了事。
這邊李世民率軍至慶州擊潰叛軍,楊文幹被殺,抓到了宇文穎以洩露機密的罪名斬首示眾。
李世民興高採烈的回到宮內,發現李淵這種各打五十大板的作法心中憤懣不已,從此太子齊王一派和秦王一派就徹底決裂,直到最後在玄武門才決出勝負。
慶州之變在歷史上存在著一些爭議。爭議的焦點就是是不是李建成指使的楊文幹謀反,突襲仁智宮。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上都是說李建成指使的,目的是除去自己的心腹大患秦王李世民。
但是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此次告變是李世民暗中操作的,爾朱煥和喬東山實際上是被李世民收買了,借著押運軍械到慶州的機會誣陷李建成和楊文幹,然後自己好兵不血刃的登上太子之位。
秦王李世民劇照
理由之一是如果李建成存心要如此的話,怎麼會把如此機密之事告知兩個地位低下的小官員?他不怕洩露嗎?李建成肯定會派自己的親信單獨去慶州。
理由之二就是李建成本來就是太子,而且一直都被李淵信任。何必兵行險著的冒險兵變?李建成以前有機會除去李世民,比如齊王有一次在臥室埋伏甲兵,就是要等李世民到來之時殺害他,但是被李建成阻攔讓李世民逃出升天。如今怎麼會連父親都要一鍋端掉?而且唐書這段歷史都是根據唐太宗實錄編纂的,其中有沒有什麼別的蹊蹺?
總而言之,這次事變到底是不是李建成主使的,已經成為歷史的迷案。但是重要的是李淵這種模稜兩可,兩頭承諾的做法沒有解決事情的關鍵。讓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心懷不滿,結果最後釀成大禍!看來當皇帝的最心煩的就是兒子們都優秀,自己左挑右選最後不僅挑花了眼,還讓兒子們都不滿意!
參考資料《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