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剛到仁智宮避暑,有人告密說太子李建成謀反!李淵:李世民你怎麼...

2021-01-11 騰訊網

武德七年六月,李淵帶李世民、李元吉及群臣到仁智宮避暑。這日深夜李淵和張婕妤剛就寢,宮外忽然有喧譁聲把他驚醒。馬上有衛士進來說:「陛下,東宮有臣子求見說有驚天大事,太子李建成反叛攻打仁智宮謀害陛下!」

李淵一聽大驚失色,一把推開張婕妤自己急忙穿好衣服,對衛士說道:「把東宮之人帶到正殿,朕親自詢問。另外把秦王、齊王及群臣叫來!」

來到大殿李淵就坐,此時群臣都已趕到。臺階下站著兩個告密之人。

李淵問道:「是你二人說太子謀反?」

兩人說道:「臣爾朱煥(喬東山)參見陛下。陛下,臣兩人都是太子屬官,前日太子讓我們押運一批武器盔甲給慶州都督楊文幹,同時協助楊文幹發兵攻打仁智宮,說是親君側。臣等惶恐不安,故而向陛下告發,以免連累妻兒。現在軍械都在外面,上面都有東宮標識。請陛下明察!」

李淵一聽大怒,沒想到平日看上去濃眉大眼忠厚老實的大兒子也會起這樣的心思。他當即下詔讓太子李建成到仁智宮,同時讓宇文潁飛馬前往慶州讓楊文幹單騎到仁智宮見駕。

唐高祖李淵劇照

使者回到京城見到李建成,李建成聽聞後大驚失色。他問計於東宮屬下該如何處理?有人勸他說:「此去危險,殿下乾脆佔據長安,再聯合楊文幹。最後...」

但是此舉遭到很多人的反對,李建成也對此不贊成。最後趙弘智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自貶車駕,前往謝罪。

他說道:「殿下,如今皇上是因為一時聽從奸人的挑撥而發怒,您如果前往說明情況後,再加上宰相裴寂、後宮張婕妤都與您交好。肯定會從中周旋,陛下就算一時生氣也只會臭罵您一頓而不會把您如何的。但是您如果驚慌失措倉促舉兵。能夠成功嗎?秦王久經戰陣,手下猛將甚多。只怕他巴不得您舉兵,他好帶兵平叛。這樣一來太子之位可就是他的啦!」

李建成一想有道理,他就微服只身前往。他一見到李淵,就投身叩頭請罪,痛哭流涕的說自己冤枉。李淵將其痛斥一番,令左右將他監禁起來。

但是此時,字文穎來到慶州,因為和楊文幹相好,便把實情告訴了他,楊文幹心裡大驚,他知道謀反可是死罪。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立刻舉兵。消息傳回仁智宮,李淵命問計於李世民該如何處理啊!

李世民說道:「楊文幹只有一州之地,也敢謀反?地方官吏如不能剿滅,但派一軍討伐即可踏平慶州。」

但是李淵擔心宮內還有人策應他,便對李世民說:「楊文幹牽連到太子,只怕戰事膠著恐怕宮內生變啊!還是麻煩二郎前往速戰速決,平叛之後當立你為太子!至於大郎嗎,也是我的兒子,我不忍心下手殺他就貶為蜀王。如果日後他肯臣服於你,你就放他一條生路如何?」

李世民大喜,他表示立馬出兵踏平慶州。李世民走後,李淵害怕禍起蕭牆,便帶領侍衛走出宮內,在外面呆了一夜才回到宮內。

太子李建成劇照

他召集群臣商議如何處理李建成,但是齊王李元吉和大臣裴寂都替李建成說好話,認為他只是識人不明被人構陷而已。這讓李淵有點猶豫不決,回到後宮張婕妤等也為李建成說好話。張婕妤為何也是如此?

原來李建成平日對她多有交集,經常入宮之時帶給她許多財物。而李世民卻從來對后妃不假辭色,她想著日後李建成登基為帝自己也好有個依靠。於是便拼命的為李建成說好話。

李淵原本年老,耳朵根軟。經過大臣和后妃的一再哀求,他把李建成責備一頓,父子兩人抱頭痛哭。然後又派李建成回京師留守。只是怪罪於太子左右官員不明是非,把他們流放了事。

這邊李世民率軍至慶州擊潰叛軍,楊文幹被殺,抓到了宇文穎以洩露機密的罪名斬首示眾。

李世民興高採烈的回到宮內,發現李淵這種各打五十大板的作法心中憤懣不已,從此太子齊王一派和秦王一派就徹底決裂,直到最後在玄武門才決出勝負。

慶州之變在歷史上存在著一些爭議。爭議的焦點就是是不是李建成指使的楊文幹謀反,突襲仁智宮。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上都是說李建成指使的,目的是除去自己的心腹大患秦王李世民。

但是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此次告變是李世民暗中操作的,爾朱煥和喬東山實際上是被李世民收買了,借著押運軍械到慶州的機會誣陷李建成和楊文幹,然後自己好兵不血刃的登上太子之位。

秦王李世民劇照

理由之一是如果李建成存心要如此的話,怎麼會把如此機密之事告知兩個地位低下的小官員?他不怕洩露嗎?李建成肯定會派自己的親信單獨去慶州。

理由之二就是李建成本來就是太子,而且一直都被李淵信任。何必兵行險著的冒險兵變?李建成以前有機會除去李世民,比如齊王有一次在臥室埋伏甲兵,就是要等李世民到來之時殺害他,但是被李建成阻攔讓李世民逃出升天。如今怎麼會連父親都要一鍋端掉?而且唐書這段歷史都是根據唐太宗實錄編纂的,其中有沒有什麼別的蹊蹺?

總而言之,這次事變到底是不是李建成主使的,已經成為歷史的迷案。但是重要的是李淵這種模稜兩可,兩頭承諾的做法沒有解決事情的關鍵。讓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心懷不滿,結果最後釀成大禍!看來當皇帝的最心煩的就是兒子們都優秀,自己左挑右選最後不僅挑花了眼,還讓兒子們都不滿意!

參考資料《舊唐書》

相關焦點

  • 李世民被李建成偷偷下毒,李淵得知後,做出個危及社稷的決定
    李淵當初在太原起兵時,過於倚重二兒子李世民,並親口做出許諾,將來事成後,立他為太子:「若事成,則天下皆汝所致,當以汝為太子。」(《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一》)當時李世民的反應是極力推辭。其實,對此事當時誰都沒有放在心上。為何這麼說?因為當時是群雄四起,逐鹿中原。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之所以取得勝利,背後竟離不開李淵女人的幫忙?
    在玄武門之變前,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已經你來我往過了好幾招了,太子用擺鴻門宴對李世民下毒、把秦王府的骨幹成員抽調到其他地方做刺史等方法削弱李世民的勢力;而李世民方面則予以反擊,首先是向李淵示弱博取同情,並利用楊文幹事件誣陷李建成謀反,雙方算是鬥了個旗鼓相當。
  • 李世民戰功顯赫,李淵為啥不早點提拔他當太子?不僅僅是長幼有序
    立李建成為接班人,對李淵而言其實是合情合理的選擇;而最終導致這個選擇變得「不合理」的,則是李世民太過於優秀,以至於到了兄弟倆的關係走到「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地步。李淵力李建成為世子/太子,是在李世民立下戰功之前早在公元616年的時候,李淵被隋煬帝楊廣任命為太原留守,負責防禦突厥人、鎮壓當地的農民起義。
  • 他秘報驚天預言,唐高祖李淵聽了非常震驚,反覆打量李世民
    有些人成功是自己奮鬥的結果,也有人是被人逼著走向成功。  隋朝天下大亂時,李淵沒想過自己能當皇帝。他是被自己兒子李世民推著走向成功,當上了唐朝開國皇帝。  李淵和李世民在晉陽起兵,能不能成功呢?李淵心中也沒譜。李世民有著超強的遠見,他意識到一個新時代即將來臨,就千方百計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創業。
  • 李世民後宮佳麗三千,為何還要把齊王妃楊氏納為己有?
    李淵在建立大唐王朝前,曾許諾過事成之後將把太子之位給軍功最大的李世民,但最終卻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為了在李建成與李世民之間搞平衡,李淵不但封李世民為秦王,同時還冊封他為「天策上將」,位列王公之上,只比皇帝以及太子的地位低。李世民的威望以及權勢越來越盛這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忌憚,因此他聯合三弟李元吉一起來對付李世民。
  • 玄武門之變,「超男皇帝」李世民的「黑歷史」
    李世民的功勞越大,就有人越緊張。2最緊張的人,當屬太子李建成。按理來說,李建成作為太子,理應為諸皇子之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當然也就應該具備一些其他皇子所沒有的特權。但當李世民得到「天策上將」這個頭銜之後,李建成驚奇地發現:李世民在朝堂上的身份、權力、地位以及話語權,幾乎都已漸漸與自己平起平坐。
  • 玄武門事變後,李淵曾向李世民講述一典故,這才避免父子相殘!
    當然也有不少人在謀權篡位之後,人們對他的印象還非常的好,這一點最明顯的便是李世民。李世民當時並不是指定的唐王朝的繼承者,不過他通過玄武門政變之後,將自己的哥哥給殺掉之後,便成為東宮太子。不過當時的太子李建成當皇帝是綽綽可餘的,只不過他的弟弟李世民實在是太厲害,手中的權利並不比自己小。這就讓李建成產生很大的危急感,在加上朝堂當中的流言蜚語,使得李建成對自己的弟弟更加的忌憚。
  •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如何保住一條老命?皆因他機智地說了十個字
    ,貞觀之治名垂青史,然而說到他的上位史卻不怎麼光彩。    李淵  我們都知道,李淵當初冊封的太子,是嫡長子李建成,換言之,如無意外,帝國一統天下後,李建成將接過父親的權柄,成為新一代的大唐天子    太子李建成與李元吉(左)  玄武門一場激戰,自然驚動了唐高祖李淵,當李世民身披鎧甲出現了自己面前時,李淵忽然長嘆一聲,表示:「
  • 李承乾謀反——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侯君集就是這樣的人,他根本就沒有領會到李世民的意思。出獄之後,一心就想著謀反了。但是,侯君集又屬於有賊心沒賊膽的老頭,和李承乾結成同黨之後,天天害怕事情洩露,整宿整宿的睡不著。為了給自己壯膽,他又決定把時任太子詹事的張亮也拉下水。張亮是誰?當年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讓他去洛陽招兵買馬,但半路上被李建成搞進了監獄百般折磨,這人竟然死不鬆口,沒有透露半點秘密。
  • 唐朝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跟隨他的人,下場是什麼呢?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背負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罵名,成為他一生中的汙點。隋朝末年,隋煬帝昏庸無道,搞得民不聊生,引起農民起義,遍布全國。史書中記載到,當時遍布都是大大小小的起義軍,而李淵和李世民團夥就是其中一支。
  • 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的兒子被盡數殺害,他的妻女下場又是如何?
    畢竟李世民不僅將太子李建成以及李元吉殺害,對於李建成的五個兒子,李世民也是一個都沒有留下。但是話又說話回來,李世民將李建成的兒子全部殺害後,李建成的妻女又是如何的下場?眾所皆知,由於太子李建成忌憚李世民戰績輝煌,所以逐漸地就與之離了心。李建成曾借毒酒毒殺李世民,但是並沒有成功。齊王李元吉對於李世民也有殺心,所以這兩兄弟聯合李淵後宮的妃嬪,不斷在高祖李淵面前詆毀李世民。
  • 假如太子死了,太子的庶子和同母弟誰更有法理上的繼承權?
    如果太子和太子的嫡長子都去世,太子的嫡庶兄弟都沒有了,這個時候才輪到太子的嫡次子,如果這時候太子嫡次子、嫡子也沒有了,那麼這個時候才由太子的庶子繼承。嫡長子繼承制的關鍵就在於嫡和長,嫡長子繼承優先權高於一切嫡子和庶子,嫡長子早逝並不代表嫡次子就完全等於嫡長子。
  • 《西遊記》中,為何閻王見了李世民要行禮,李淵卻流落街頭?
    《西遊記》中,為何閻王見了李世民要行禮,李淵卻流落街頭? 《西遊記》講的是一部佛教東傳的故事,當時大唐高度發達,李世民是一代明主。佛教想要在唐朝傳揚,李世民這一關他們必須過,所以就有了後來的唐王走陰間這一事件。
  • 李世民故意設計李淵,用宮女迫其造反?仔細想想:他爹才是老戲骨
    在他爹李淵不知情的狀況下,讓晉陽宮監裴寂選兩個宮女,趁李淵酒醉之機送到床榻之上。當時,隋煬帝楊廣在千裡之外的江都,而晉陽宮卻是皇帝的行宮,所以李世民的設計是故意讓李淵犯欺君罔上的大罪。  待第二天酒醒,李淵發現後大怒,李世民與晉陽宮監等人勸其造反。開始李淵堅決不同意,還說:「這是大逆不道,我想去報官抓你。」可是過了一會,李淵又說:「你是我心愛的兒子,我怎麼忍心呢。」
  • 李世民低調做人,為何能登基帝位?
    唐高祖李淵建立唐王朝後,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勾結,多次迫害立有戰功的秦王李世民,兄弟間一場生死拼殺勢及難免。李世民身邊的文臣武將屢次進言,勸李世民早做打算,搶先動手。「 我們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弟,縱是他們的不對,我又怎麼忍心呢,還是委屈一下吧,時日一長,他們也許會知錯而改,一切煙消雲散。」別人都十分著急,深怪他心存仁念,坐失良機。
  • 毛主席對歷代開國皇帝都很推崇,但對李淵,只說了五個字
    隋末到處起兵,楊廣也是無人可用,考察來考察去,還是看著李淵可用,於是就派李淵到太原去當留守兼晉陽宮監,主要負責鎮壓起義。 當時已經是烽煙四起,幾股企圖推翻隋朝的勢力都已經開始行動了,李世民也按捺不住了,就找到父親李淵,勸他起兵,爭奪天下。但是,李淵猶豫不決,還斥責李世民大逆不道。
  • 李世民到底有多強?
    虎牢關大戰之後的李世民早已是天下第一人,功高蓋世,李建成可以和當時的「天下第一人」相提並論嗎?在這個基礎上,玄武門之變就是必然,不是因為他和李建成誰對誰錯,誰好誰壞,而是太子和天策上將根本不能共存,李世民不殺兄弟,兄弟就要殺李世民。
  • 他身為李世民的大哥,奢靡一生活了82歲,胸無大志或大智若愚
    閒散王爺不僅享盡榮華富貴,還不會受到皇帝的猜忌,可謂是皇室成員最理想的狀態;在唐朝確實有這樣一位王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哥哥,名叫李博乂;李建成是李世民的唯一親哥哥,但是李世民還有數位堂兄弟
  • 甘肅發現一碑文,揭開玄武門之變的真相,學者:李世民心機太重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兵變,並親手射死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接著讓父親李淵「禪位」於他,就此,李世民登上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