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有的學生剛畢業就走上企業基層管理崗位,有的成技術能手
□本報記者 柯美傑 張衡 通訊員 劉合強
湖北姑娘劉婉,是江蘇南京一服飾店店長助理,負責協助店長管理店鋪、銷售、人員等工作。這位20歲出頭的姑娘,看似稚嫩,工作起來卻穩重幹練。劉婉是今年7月才走出大學象牙塔的畢業生,她的穩重幹練不僅源於她的勤奮,還與她作為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現代學徒制試點班學生,在校期間師傅帶徒弟手把手的教有很大關係。
2015年,教育部公布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兩年過去了,首批試點單位進行了哪些探索,又取得了哪些經驗?為此,長江商報記者走進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深入了解其在此方面探索的做法和經驗。
學生當學徒 成企業準員工
9月25日中午12時,在江蘇南京一服飾店擔任店長助理的劉婉正忙著吃午飯,她需要在下午13點30分趕到店鋪,與同事換班,開始一天的工作。雖然劉婉今年才走出大學校門,但其作為現代學徒制試點班的畢業生,相較於和她同批進入都市麗人公司的大學生而言,她卻直接越過了磨合期和培訓期,走上了管理崗位。
劉婉說,她從去年3月底來到門店跟崗實習,開始還不適應,經師傅一對一的指導後,慢慢成長起來,頂崗實習期間每個月薪酬在4000元左右。「我們看中的不僅是工資,更重要的是公司對試點班學生更看重、要求更嚴格,未來晉升空間更大。」劉婉說。
劉婉無疑是幸運的,她搭上了我國現代學徒制試點的首趟列車,成為最早的受益者。2015年,教育部公布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湖北省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等4所高職院校入選,其中武職光電子、酒店管理、服裝設計、景觀設計、電子商務5個專業入選全國現代學徒制試點建設專業。隨後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與都市麗人集團共建都市麗人服裝學院,並試行現代學徒制。這一年,讀大二的劉婉從原服裝設計專業調整進入試點班。
看好這種師傅帶徒弟方式的不僅劉婉一人,當年一共35人選擇了試點班,成為企業的「準員工」,享受實習補貼等待遇,畢業後即進入企業工作,成為正式員工。
2016年8月,即將進入大三的劉婉依然是學徒,她從導購做起,慢慢地成長為店長助理,走上管理崗位。同時,該班35人都已經成長起來且得到企業看重。「首屆試點班中許多人已成長為店長助理,不少人正在申請做店長。」都市麗人集團董事長助理陳聰說,他們非常看好合作前景,該模式培養的人才比從社會招聘的人才上手快、潛力大,未來上升空間更大。此外,不少設計方向的學生將會走上技術崗位。
校企聯合培養人才
成為技術能手或一線管理崗位並非一步登天,他們在學生時代已經修完相關課程,併到企業頂崗實習,這是他們今天領先同齡人的基礎。現代學徒制,就是學校和企業參與準員工培養的全過程。
武職紡織服裝學院分黨委書記陳衡介紹,都市麗人服裝學院現代學徒制試點班走的是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模式。學生第一年在校學習且企業參與授課,第二年就會安排校內實習及企業實習,第三年則頂崗實習。「但這並不意味學生學的理論少了,而是理論與實踐結合得更加緊密。」陳衡說,為此學校投入600多萬元用於教學及條件建設,企業也投入了200多萬元建校內實訓店以及用於實習補貼等。
在都市麗人服裝學院,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及崗位標準、企業師傅標準、質量監控標準、教學實施及考核測評方案等,並共同協商制定《學徒管理辦法》《校企協同育人管理辦法》等,制定《雙導師管理辦法》,從企業選拔優秀高技能人才擔任師傅,以保障學徒的基本權益,並根據人才培養需要,科學安排學徒崗位,分配工作任務與合理報酬,保障和完善校企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能夠成功,關鍵在於制度體系的設計和保障。」武職紡織服裝學院院長溫振華說。
在一份武職學生實習追蹤表上,可看到每個人的實習情況,學生每周的學習目標、學習情況、自評、師傅評價都記錄在案。「師傅教導我,對待客戶一定要熱情、耐心。我每天要對上千個人微笑,在這個過程中,我練就了銷售人員的必備能力。」劉婉認為課程安排務實,始終如一的現代企業管理讓人印象深刻。她的師傅黃美是都市麗人蘇州一門店負責人,她說:「劉婉這樣好學的學生,我們願意帶」。為了鼓勵學生認真學、師傅真正教學生,都市麗人服裝學院評選優秀學員、優秀師傅並給予獎勵。
實際上,武職5個試點專業都在進行探索。該校旅遊與航空服務學院院長郭沙介紹,酒店管理專業與華住集團一起成立「華住班」,將訂單班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和延伸,試點現代學徒制。「華住班」大二學生嚴維康介紹,平常課程中會有企業店長、人力資源方面的企業專家來上課,僅大一期間,每周有三分之一課程由企業專家擔任。「招生即招工、上課即上崗、畢業即就業,這是現代學徒制的特點。」郭沙說,「華住班」在招生中讓企業參與進來,其中面試環節考題則由華住酒店提供,面試評委包括校內教師和企業專家評委。
為了做好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還成立了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現代學徒制研究中心。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李洪渠教授說,現代學徒制試點是構建具有武職特色的校企協同育人長效機制,建立並不斷改進招生招工一體化制度,探索政府引導、行業參與、社會支持,企業和職業院校雙主體育人的現代學徒制。
該校的探索得到相關方面認可,並作為典型案例在教育部職教研究所校企合作雙主體辦學案例研討會、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交流活動等18個全國重要會議上發言。
「校熱企冷」問題急需破解
武職現代學徒制研究中心負責人彭振宇認為,在校企合作方面,儘管出臺了諸多鼓勵政策,對於破解「校熱企冷」激發企業熱情效果方面還有待觀察。此外,制度缺失、區域差距大等問題也日益顯現出來。
「現代學徒制歸根到底是一個校企合作的問題,校企共贏是現代學徒制能夠有效運轉的基礎保障。從職業的角度看,現代學徒制有利於發揮企業辦學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校企雙主體育人。但是,大部分企業並沒有發揮好育人主體的作用,或者發揮得不夠。」教育部職成司高職發展處處長林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相關數據顯示,163家獲得備案的試點單位中,有102家試點合作企業沒有經費投入,企業積極性顯然還不高。「『校熱企冷』其根源在於企業利益難保障、責權利不清晰。」湖北工業大學長期從事職業教育研究的胡茂波博士認為,這需要從立法、財政保障等多方面逐步完善。
武職教務處處長盧洪勝教授認為只有保證企業的利益,才能激發企業熱情,從目前各地的試點來看,混合所有制模式得到企業認可。未來,學校在現代學徒制試點中,將不追求人才規模化培養,而是注重精細化、小班化教學,真正做到加強技術技能傳承,校企融合發展。
「現代學徒制試點是國家面對產業結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需求,打通和拓寬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通道。」胡茂波認為,這需政府、學校、企業共同參與,政府在其中起引導作用,引導學校、企業如何去更好地開展。
都市麗人實訓店內,學生當起了導購,正向顧客介紹商品。本版圖片 通訊員 陳峰 攝
2015年6月,都市麗人服裝學院揭牌。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