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易經》如何入手?

2021-01-10 衍易草堂

近年來,很多年輕朋友都問我:《易經》應該怎麼學?怎麼入手?我先學哪一門?是梅花易數,奇門遁甲,還是學大六壬,或者學習六爻?等等類似的問題。可喜的是,很多中國年輕人開始向傳統文化尋求智慧。但對於《易經》的學習,一定要講究入門的次第與方法。

NO.1 打好基礎

首先,我建議要先學習基礎,也就是陰陽五行和八卦,這是所有易經術類的基礎。可以先從八字和六十四卦入手,把這兩門學問先修得有一個基礎了,然後學習其他的術也就不是很難了。這類的書籍市面上也有很多,比如《滴天髓》、《淵海子平》、《易經六十四卦》等。

NO.2 進階分科

然後根據個人緣分和喜好,是學習奇門遁甲,還是六爻、梅花易數,或者是大六壬等都可以。

NO.3 學習提醒

學習的知識不在於多,不在雜,在於精。

比如奇門遁甲有很多門派:茅山派、袁天罡奇門、天師派等…還分年家、月家、日家、時家…還分轉盤,飛盤,還有陰盤和陽盤等。這些呢,都沒有真假對錯,重要的是你跟的師父教的是哪一個派別,那你就跟著他學習他的傳承就好。很多修養不是很深的師父就會分真假,對錯。但我不是很提倡這樣做。就比如去北京,你喜歡坐飛機,我喜歡坐高鐵,目的都是一樣的,沒有坐火車對還是坐飛機對這一說。

修術要修心,可以多讀讀《道德經》,多領悟一下道家思想。沒有道法,術也不會走得太遠。

相關焦點

  • 學習《易經》如何才能快速入門
    要想學習易經,首先,目的要明確。也就是說,你學習易經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是想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論水平,還是想著學習實戰技能,這一點很關鍵,因為關於《易經》的理論和實戰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因為學院派關於《易經》的理論是純哲學範疇的文字,和實戰沒有一丁點的聯繫。想用這些易經理論來斷卦,或者來勘查地理,百分之百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假如你學習《易經》的目的,是為了實戰,自己應用或者幫助朋友,也或者想以此作為一個賺錢謀生的門路。建議就找一些有關《易經》實戰方面的書籍來學習,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 學習易經選擇什麼版本最好?怎樣學習才最有效果呢?
    經常有朋友問:看哪個版本的易經效果最好,怎樣學習才有效果?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易經》?很多朋友並沒有搞清楚。以為易經=周易,這實際上是錯誤的。前面寫的一篇關於易經的文章,就有朋友下結論:基本上是胡說八道。
  • 我們應該如何學習易經?
    現代學習方式和多是象數義理混合的,而卜筮則流於江湖。所以,先刨除一切概念,混合一切宗派,不然沒開始學就糊塗了。從0開始的話,按照沒有文言文基礎,大概推薦一些基本的步驟和書籍以供參考。不可為要!一、泛了解易學著作及名家就太多了,不需贅述。因為易經現代的書籍也過於龐雜,入門的方向有很多,所以選擇一本合適的入門書籍非常重要。
  • 學習易經入門直接方法,是帶入人物設定,能快速入門記憶
    學習除了自己努力鑽研,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其實更重要。相信很多人在學習其它科目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的會研究過一些記憶的方法,比如記憶宮殿、數字記憶樁、定位樁、汽車樁、人物樁等等。任何一種方法,只要找對了切入點,都有利於我們的記憶。
  • 《易經》快速解讀法:八卦五行的學習,帶入人物設定有利記憶
    很多人對易經系統比較嚮往,也比較無奈。易經各學科因入門較難,所以難倒了很多潛在的易經命理愛好者。五行八卦的記憶,如果能帶入人物設定,相信比較容易記憶。易經的學習,在開始的時候比較枯燥乏味,加上難以記憶,很多人會半途而廢。作為一個中國人,希望能堅持學下去,基礎知識如八卦,要了解。
  • 學習《易經》終身受益
    《易經》對於很多人來說晦澀難懂,也有人覺得這是封建迷信。但它為什麼會被稱為群經之首?古人為什麼說不說易不足以為相,近現代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說《易經》是與每個人相關,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學問。《易經》在中國文化裡就是這樣一種謎一般的角色。
  • 學習《易經》對人有什麼好處?
    《易經》在古時候用於佔卜、測吉兇、行兵打仗,那我們現代人學習它又有什麼好處呢?唐太宗的宰相曾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孔子在《周易·文言傳》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 易經到底難不難學?學習易經有個捷徑,一般人不會告訴你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易經有太極生兩儀之說,而兩儀指的就是陰陽,這是構成易經整部書的核心思想。萬事萬物都有陰陽兩面性,有正反、高低、寬窄、生死之說,這些都很好地掌握。但是陰陽化成四象,進而又演變為八卦,就增加了一層難度。這種演變由內而外,體現的是事物的變化,研究起來很費腦筋。而八卦又成64卦,再加上十天幹、十二地支等元素,很容易讓我們學習起來一頭霧水。
  • 為什麼要學習易經?易經入門基礎知識
    《周易》是我們要終生學習的,絕對不能認為自己能夠全部弄懂《周易》,我們只要能懂《周易》的一點點,就很了不起了。但是這一點點對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很重要。周易學習如何入門說明周易重要性的第四句話,是「生命寶藏」。在歷史上,孔子對《易經》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還有很多人對《易經》也有很高的評價,像醫聖孫思邈就說:「不知易,無以言太醫。」一個醫生沒有學過《易經》,不懂《易經》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醫生的。 唐代的名相虞世南,他也說過一句話:「不知易,不可為將帥。」所以之後的統帥,基本上都是精通《易經》的。
  • 了解《易經》的基本概念,提高學習《易經》的效率
    文 | 無鬼老劉任何學習,先掌握基本常識非常關鍵。如何掛檔?......等等這些基本的概念。知道這些基本概念之後,您就可以慢慢的上手了,通過不斷地練習,不斷地提升技能,然後可以上路練習,只有在路上開車才能真正地掌握駕駛技能。理論上來講,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高手。所以,學習《易經》也是這樣。
  • 如何自學易經
    序卦歌也不難背,每天誦讀7次,最多連續14天應該就可以記下來了,說卦,繫辭等可以後續學習,不要貪多,一點一點積累,慢慢學習。其次,多看下面這些學習資料:1、曾仕強教授的《易經的智慧》,當成初學入門。2、南懷瑾先生的《易經雜說》 (很好的入門書籍,點到即止,但又確實面面俱到。) 3、網上傅佩榮的周易64卦講解視頻,多看幾次。
  • 易、易經、周易的區別以及怎樣學習易經
    首先要明白易學包括易經,易經包括《周易》。孔子說過一句「老而讀易知天命,恨其幼時不識易」可見易學的厲害之處,無論是老子、莊子、孔子、墨子還是孫子那是子子讀易啊,我們怎能不去學習下。易經主要包括擴《連山易》、《歸藏易》、《周易》,但是由於《連山易》和《歸藏易》失傳,因此現在所說的易經就泛指《周易》了(估計是《連山易》、《歸藏易》比較接近原始的「象法」,所以被儒家政治所不容吧,反正是失傳了,也是一個千古之謎。)
  • 易經適合什麼人學?這3種人最適合學習易經,看看你在其中嗎
    易經作為我國群經之首,歷代都被人們重視和研究。易經的智慧用「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8個字來概括,可以說是十分的恰當。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學習易經,最主要的目的無非就是試圖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感悟更多世間的智慧和道理,從而能讓我們的人生少走很多彎路。
  • 我們學習易經究竟是為了什麼?
    我們學習易經究竟是為了什麼?中天易張永紅整理在讀楊鳳琦先生的實踐範例之前,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學習易經究竟是為了什麼?易經是用來幹什麼的?易經和佛道有何聯繫?又有何不同?對於這些問題,很多朋友會說:這些間題還用考慮嗎?但是縱觀現今周易圈裡所反映出來的種種現象,個個就真的是在幫人趨吉避兇嗎?非也!
  • 人命由天定,天命可以改——學習易經心得
    庚寅年癸未月時,我師從西山易人學習易經,在學習和應用的過程中,自己的身心也時刻在經受著洗禮,內心被祖聖先賢深邃的智慧所折服,把這一年所學到的內容整理一下,因此再這個時節寫下的隨筆算是對天地、老師、祖聖先賢表達一份敬意和尊重。第一點:對世界的認識。
  • 學習「數字易經·中級課」你可以獲得什麼?
    前言  應廣大學員朋友們的要求,和各位家人們的支持,朔語文化教育諮詢有限公司額定於本月下旬開辦「數字易經·中級課」課程,幫助每一位受益的家人走出困局、收穫財富、和諧家庭~  前言    課程安排
  • 黃靖浩:為什麼職位越高的人越喜歡學習和研究易經?
    所以下面我將從八個方面來具體說明為什麼要學習易經,學習易經的價值和意義?1.易經可以快速培養我們的哲學思維易經是智慧中的智慧,哲學中的哲學,我們諸子百家的思想大都源於易經,特別是老子《道德經》裡的哲學思想是最具代表性的。
  • 現在學習易經算晚嗎,易經是怎麼來的,越早知道越好!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易經,不要求人人都成為研究易經的專家,從古到今,有幾個人能把易經都參透?我們懂得點皮毛的東西,也能指導我們的生活,比什麼也不懂強吧。《三字經》裡說讀書先要從六經讀起,首先就是讀《易經》。現代人讀《易經》不容易,因為都是古文,現在我們的書本是簡化字,有些生僻字連讀音都不知道,更別說是弄懂意思了。所以我們就用通俗易懂的話語來講解,大家都能看明白。
  • 易經學習筆記:傅佩榮詳解易經64卦第一集
    易經買了不少本,就是沒有搞通過一本。一方面是基本功不夠,還有一方面就是寫書的人沒有照顧我這種理工科學生。易經很難,主要是文辭古怪,有些道理難以理解。記得大學時選修易經,得了97分的高分,也不知道老師為何這麼給我面子。
  • 《易經》到底值不值得研究?對現代人來說,學習《易經》有什麼意義?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說明一個關鍵點,作為一個學習者,應該有這麼一個態度:學習任何東西之前,都應該先搞清楚為什麼而學,提升智慧?增長學問?學習技能?獲取知識?還是娛樂消遣?不同的目的對應不同的內容和方法。 《易經》是哲學之書,智慧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