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仲夏 連日的高溫炙熱難耐,羨慕南方的梅雨季節,這時候還能有涼風習習。終於我們也等來了陰雨天,高溫終於緩解了,淅淅瀝瀝的雨水仿佛讓人回到了春天。今日閒來無事,決定去山上的果園裡看看。陰雨天 ,路格外溼滑,一不小心腳下一滑,摔了個屁股開花。正準備起身卻意外看到了寶貝,這一跤摔得很值呀。大家不禁要問發現啥寶貝了,嘿嘿,發現了地菜皮!
地菜皮又叫地耳、地衣、地皮菌、地瓜皮等,因為形狀有點像泡軟的黑木耳所有被叫為地木耳。其實地菜皮是一種真菌和藻類的結合體,一般生長在陰暗潮溼的地方。由於片狀較小,分布比較分散,要被人注意真的不容易。夏雨連綿,是地菜皮生長的旺季。
地菜皮是一種營養價值很豐富的野生美味,它含蛋白質、糖類、礦物質、維生素、藍藻素及鈣、磷、鐵等各種營養成分。尤其含鈣特多,每500克含鈣2000多毫克,在蔬萊中極為少見;含蛋白質高於黃豆卜碳水化合物高於許多蔬菜,提供的熱量也相當可觀,1個成年人1天需熱量3000多卡,吃1公斤鮮地菜皮即可滿足需要。
在食用菌王國,地菜皮雖沒有黑木耳、銀耳那樣名貴,然而古往今來,它是人們特別是鄉間人喜愛的美食,堪稱席上奇饌。它味鮮,有特殊的香味。地耳入饌,可以涼拌、熱炒、熘燴、作湯、作餡,可葷可素,味道均佳。地菜皮以雞湯下食,滑脆鮮美,味佳甘香,為山蔬第一;以精豬肉烹炒,鮮透齒頰,滿口生香,尤其用雞湯汆之,更是味蓋參湯。著名的「陝西四色包子」,就是用豬肉、大油、白糖和地耳四種佐料作餡。歷來與天津狗不理包子;上海水煎包、揚州蟹黃包子並駕齊名的「陝西地軟包子」,裡面的餡,就是以地菜皮為主料,配以豆腐、大蔥、加香油、薑末、花椒及鹽、味精做成的。陝西傳統名菜「醪糟醅燴葛仙米」,就是用地菜皮與醪糟醅燴成的,它曾是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佳餚。
小時候每逢這個時節,家裡農活忙完了,媽媽都會去山上採地菜皮,拿回家裡做好吃的。新鮮的地菜皮撿回的時候就像泡發的木耳一樣,用清水將裡面的泥沙、碎草、雜物漂洗乾淨,就可以炒著吃啦,地皮菜和雞蛋稍微翻炒味道極鮮,不需要添加什麼佐料,放點鹽就能鮮香無比。
地菜皮窩窩頭也是媽媽的拿手好菜,讓人回味無窮。
你見過這種美食嗎?歡迎評論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