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鄭州未來十幾年城市發展總體框架,為城市發展確立戰略、為城市建設樹立綱領、為城市管理提供依據!今天(7月16日)上午,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啟動會召開,標誌著編制工作正式開始。全市80多個單位在接下來半個月的時間內將集中參與規劃編制的調研和資料搜集工作。
據悉,今年4月9日,住建部同意我市按照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試點要求,儘快啟動鄭州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今年6月29日,市規化委員會進一步確定了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編制的總體要求。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編制試點工作,加強統籌和協調,今日上午,市政府組織召開《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啟動會。副市長吳福民出席會議,市發改委、財政局等省、市相關部門,各縣(市)區、各開發區管委會、新聞媒體、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鄭州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共90多家單位人員參加了會議。
新一版總體規劃編制包括綜合交通規劃和軌道交通線網規劃
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將遵循「強優勢、補短板、挖潛力、提品質」的基本思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全球化和區域化為主線,內容主要包括「1+2+12」:編制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同步編制鄭州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個專項規劃,編制國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發展目標與指標體系研究、新一線城市競爭力與空間活力專題研究、鄉村振興戰略專題研究等12個專題研究。
本次規劃範圍為鄭州市行政轄區,總面積7446.2平方公裡。規劃期限為2018—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
規劃編制工作分五階段預計明年6月底完成
本次規劃工作分五個階段,包括前期準備、現場調研、初步方案、中期成果、完成成果。
目前前期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接下來由市規劃局帶隊、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鄭州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組成70人的聯合調研組,將在啟動會結束後,於2018年7月16日下午至8月1日赴各單位開展座談和現場調研工作。在17天的調研工作中,將召開六場重點部門座談會、16場縣(市)區、各開發區管委會座談會,走訪若干重點部門,調研組的足跡將踏遍鄭州7746平方公裡。
今年8月2日至12月31日,將開展現狀分析、專題研究、戰略思路、規劃編制等初步方案工作。明年1月1日至4月底,將完成文本編制、專家評審等中期成果。明年5月1日至6月底,完成規劃編制,並向省政府、國務院申請報批。
編制工作規格高要求嚴有可能涉及行政區劃調整
城市總體規劃是一個城市發展的總綱、建設的藍圖和管理的依據。中央新發展理念,為鄭州城市發展和建設指明了新的方向,也對城市總體規劃編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據了解,新版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將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建設工作的指示精神。這也是鄭州積極落實國家戰略部署,承擔區域職能和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動城市轉型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在要求。通過這次總規編制,為鄭州建設「具有創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態智慧、開放包容的國家中心城市」宏偉目標描繪未來近20年的發展藍圖。
據悉,這次規劃編制工作將包含行政區劃調整專題,並從四個大的方面反映鄭州未來城市發展要求。
提高站位,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從更大的區域範圍看待鄭州發展,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核心任務,跳出鄭州看鄭州,從「1+4」大都市區、中原城市群乃至全國、全球的角度,看待鄭州的發展,謀劃鄭州的未來。這樣更能準確把握城市定位,揚長補短,成為中原城市群的「領頭羊」,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一體化發展,並最終帶領中原城市群參與國際化競爭序列中,在支撐中部崛起和服務全國發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貢獻。
勇於創新
住建部將我市列入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試點。在貫徹落實國家、部委、省各項要求的基礎上,鄭州將力爭成為城鄉規劃改革的先行者。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積極探索構建「多規合一」規劃體系,完善城鄉規劃體系,切實發揮城市總體規劃的戰略引領作用和剛性控制作用。
以人民為中心
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規劃的根本目標,不能見物不見人,把以人為本作為本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的綱,把鄭州建設成為人性化的大都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提高城市承載力、宜居性和包容性,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過總規編制,營造良好的城市宜居環境,使鄭州成為人們嚮往的創業之都、宜居之城、幸福之家。
彰顯城市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一座城市的品質展現和魅力所在。鄭州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擁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蘊含著中華文明產生形成過程的重要文化信息,反映了中原地區的優秀傳統文化、社會歷史貢獻和精神文化特徵,是鄭州的寶貴文化資源。總規編制中,將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脈,彰顯城市歷史文化,豐富城市的文化元素。
新中國成立以來鄭州四次城市總體規劃簡介
01
1954年,為了適應國家計劃經濟投資建設的需要,鄭州市組織力量,編制了鄭州市第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城市總體規劃。當時城市規劃主要是學習蘇聯的理論和方法。在經過多次論證後,認為西區工程地質條件好,靠近鐵路,利於鋪設鐵路專線,並有賈魯河做城市水源,因而確定了西部為工業區,東部為行政區和文化區的功能分區。同時規劃還引入了楔形綠地理念。該方案於1956年2月23日經國家建委批准。審查意見定為鄭州市遠期人口發展規模控制在50萬人以內。
這是鄭州解放後經國家批准的第一個城市規劃。實踐證明,這個規劃方案基本上是合理的,對鄭州市的各項建設起了很好的指導作用,鄭州市的城市建設取得很大發展,到1958年中心城區面積已發展到59.5平方千米,中心城區人口49萬人。可以說,1954版的總體規劃確立了整個鄭州城市發展的基本框架,奠定了鄭州之後50年發展的基礎。
——1954版總體規劃
02
鄭州市政府從1979年開始根據改革開放以來新的發展形勢的要求,組成專門班子編制城市總體規劃,在總結經驗、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經過多次論證、修改完善,於1982年10月上報審批,l984年1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這是經國家批准的鄭州市第二個城市總體規劃。國務院在批覆中指出:鄭州市是河南省省會、重要鐵路交通樞紐和以輕紡工業為主的工業城市。要採取有力措施控制中心城區人口規模,1985年控制在85萬人,2000年不超過100萬人。
在1982版總體規劃的指導下,鄭州的城市發展很快,到1992年底,中心城區人口已發展到115萬人,建成區面積87.9平方千米。先後開闢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黃河度假區,同時還修建了新的國際民航機場、鄭汴洛高等級公路、京深公路。可以說1982版的總體規劃滿足了鄭州作為一個100萬人的大城市的基本空間布局。
——1982版總體規劃
03
為了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於「把鄭州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商貿城市」的指示精神,鄭州市在1991年又組織編制了新一輪總體規劃。1998年經國務院批准的正式規劃,中心城區總用地面積為189平方千米,城市人口規模為230萬人。國務院同時確定鄭州為河南省省會、隴海—蘭新地帶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著名商埠。中心城區空間由中心組團、北部花園口組團、西部須水組團、東部圃田組團和東南部小李莊組團組成,採取「多中心、組團式」布局,以中心組團為核心,各組團之間留有綠地系統分隔,形成相對獨立的城市發展區。規劃確定東西為主要發展方向。
1998版規劃可以說是鄭州十多年來城市空間發展和城市建設的最重要依據。
——1998版總體規劃
04
現行的《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年)》於2005年啟動編制工作,2008年總規綱要成果通過建設部審查,2010年8月獲國務院正式批覆實施。規劃確定了鄭州市城市性質、發展目標、發展規模、空間結構與布局、產業發展、綜合交通、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規劃等,是指導鄭州市城市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現行總規在鄭州將近10年時間的快速發展中,對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2010版總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