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最大無知,是對人生和生命的無知,歸根究底是對自心的無知

2021-01-10 歷史國學教堂

「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到哪裡去?」難道這只是哲學家的命題,而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弄清楚的問題嗎?

假如你能找到這個答案,也許真的不枉來人間一遭了。

我餓了。是「我」餓了,還是肚子餓了?如果兩者沒有區別,豈不是肚子成了「我」?「我」就是肚子?

我在哪裡?我是什麼?我為什麼活著?我又應該怎樣活著?這樣的一個問題,不少人卻回答不出來,一臉的茫然,一臉尷尬。有些人,還沒有弄清楚這個問題,他的一輩子就走過去了。人的最大無知,是對人生的無知,對生命的無知。歸根究底,是對自心的無知。

你要生存,你要行住坐臥,飲食男女,追求享受和物質的滿足,這沒有錯,因為你生活在自然(本我)的世界;你遵守利益原則,講利益最大化,懂得價值觀,計利求利,這沒有錯,因為你生活在功利(自我)的世界;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你舍已為人,仗義行事、光明磊落,正直無私,這沒有錯,因為你生活在道德(超我)的世界。這是一個客觀的現實的世界,是十分理性的。但是,還有一個更理性的心靈世界,即人的解脫(本覺、本真)的世界,這是人的內宇宙與外宇宙同體、同在同一的真如世界,你認識了嗎?

人要學會認知,尤其是認知人類自身更為重要。什麼叫認知?先說一個故事吧:

福特汽車公司要排除一臺發動機的故障,許多人束手無策。最後來了一位專家,他圍著機器轉了兩個圈,然後用粉筆在外上畫了一條線,說:就在這裡。問題果然迎刃而解。

故障排除了,他要一萬美元的報酬。畫一條線,也要一萬美元嗎?他說:畫一條線,只要一美元;而知道畫在哪裡,要9999美元。這就叫認知。

上面說的是機器的障礙。人的障礙也不少。人,如果能找到自身的障礙,並且說清障礙的源頭,主動排除障礙,這才是人對自身的認知。什麼人對著鏡子卻看不見自己?—那是盲人。執迷不悟的人同對著鏡子卻看不見自己的人有什麼區別?

人,最怕的是執迷不悟。更可怕的是執迷不悔。而執迷不悔正來自於執迷不悟。

當一個人左看不順眼、右看不稱心的時候,當一個人處處指責別人,要求世界都得服從他的時候,不是這個世界出了問題,而是他本人出了問題。他最大的障礙正是他自己。

人,為什麼會苦悶?為什麼會感覺孤獨、寂寞而又無助?為什麼會恐懼?為什麼會哭泣,總想跪下來哀求?為什麼感到自己太卑微?為什麼總想依賴別人,崇拜權威,低首於強者,以為真理都在別人的手裡?

原因很簡單由於人們只知外求,不知內求,不知自求,不知「反求諸己」也就是不識自心,不知自心的能量和智慧。

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價值,便不能認識自己生存的意義。偶有不順心、不如意、不滿足,往往陷於無奈、無助、無聊的噩夢狀態,那就可怕了。

對生命的價值茫然無知,這是某些人走向了可悲結局的開始。有的人,不願觀察自己,也不想了解自己、認知自己。比如身體出了毛病,腦子有了苦悶,不去研究身體不適的原因,以及腦子裡苦悶的來由,卻只想逃避。其實,有痛苦,逃避不了;有災難,也逃避不了。

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正視痛苦,觀察痛苦,找到原因,發現來由,找到解決的辦法,這樣,才能解決間題。這就是觀察自己、認知自己的好處一個人,不能觀察自己、認知自己,不知自己的身、心、行為從何而來,這就是不能自覺。

一個人不能自覺,就會處在迷茫、迷誤中。「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這多可怕!一切愚昧、無知,皆從不自覺而來。

一個人不要自戀,要自信;不要自卑,要自強;不要自高,要自省。自信者豁達,自強者上進,自省者自律。自信者不餒,自強者不息,自律者不息。自信、自強、自律,既是一種心靈的自我平衡,更是人生境界的自我修養。只有這樣,才能破除自我感覺良好的愚蠢迷障。

相關焦點

  • 比無知更可怕的,是一知半解
    但後面跟知識搭配起來,就成了「無知」和「未知」,意思完全變了,在感嘆漢語博大精深的同時,來看看這兩位夥伴。有這樣一句話:不喜歡和未知握手的人,無知就會常和他擁抱。因為未知,所以不確定,所以我們要做準備,所以要去努力奮鬥,為了更好,為了圖強。
  • 所有的苦難都是在為年少無知買單
    所有的苦難都是在為年少無知買單,回看這蒼白的一生,總有走不完的旅程,看不完的風景,帶不走的錢財,留不住的親人,和那和心底放不下的人,卻總是匆匆地來,緩緩地去。一生很短,總是傾訴不完,品過多少苦澀心酸,嘗過多少喜樂回甘,歷經過多少滄桑歲月,我想只有內心深處的自己最清楚不過了。
  • 米蘭·昆德拉《無知》:尤利西斯的回家主題
    《無知》中譯本米蘭·昆德拉是一位使用兩種語言創作的作家,包括捷克語和法語。他原籍捷克,後遷入法國國籍。《無知》是米蘭·昆德拉較為新穎的作品,完成於2000年,最先是在西班牙出版。這部小說以捷克20世紀的政治形勢變化為背景,描寫幾個流亡在外的捷克人回到故土後的遭遇和心境。刻畫社會動蕩對人物造成心靈上的創傷,這一點應該是較好理解的。但是,人物的性愛(男女主角約瑟夫與伊萊娜的「約炮」),特別是亂倫式的(女婿與丈母娘,即伊萊娜的丈夫和母親的激情),這就有點費解作者想表達的是什麼了,難道是想突出人類的寂寞空虛,通過這麼一種方式來釋放麼?
  • 年少無知,不諳世事的雙魚座,天真無邪,心無城府
    那麼在十二星座中的雙魚座,年少無知,不諳世事,心無城府,始終保持自己的單純美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仔細了解吧!年輕氣盛的他們,從來不把社會險惡放在眼裡,自認為能夠解決好一切問題,少不更事,年幼無知。對他們來說,日子難不難過,完全取決於自己內心的態度,不管是做什麼工作都有難處,不管是和誰相處,都可能產生摩擦。所以,他們儘量的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每天的生活,凡事都不去想太多,保持自己的天真無邪。
  • 性格無知又狂妄的星座 - 第一星座網
    無知不可怕,無知卻自以為是才是最可怕的,這個世界上最令人討厭的就是那些明明什麼都不知道,卻總是要去幹涉別人的事情的人,這樣的人會讓人覺得非常的反感,在十二星座中有這麼幾個星座的性格就是這樣,無知又狂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幾個吧!
  • 2月中旬,收起無知和莽撞,三星座溫情對待,愛值得愛的人
    誰都不是一生下來就成熟懂事,我們都要經歷漫長的人生歷練,才能摸索出做人做事的更好方式。2月中旬,收起無知和莽撞,三星座溫情對待,愛值得愛的人。射手座射手座的人,他們雖然在平日的生活裡邊喜歡一些新鮮的事物。
  • 太歲肉靈芝事件 電視臺並非無知那麼簡單
    憑心而論,又有多少人懂得那就是性用品,一般這些性用品只有某些嗜好的朋友才看得懂,西安電視臺的工作人員的無知表現也是在情理之中,畢竟他們沒接觸過這些東西。  但是西安電視臺想必也有審核的機制,只是他們沒有嚴謹地審核,莫非西安電視臺的工作人員統統無知?記者無知、攝影師無知、審核人員無知、主持人無知,一系列的無知而鬧出這樣的笑話。
  • 不要把自己的無知當作優越感,心若髒了,跳進酒精槽裡也洗不清
    人的炫耀和自以為是本質上都來源於無知。因為無知,所以才有恃無恐,對他人充滿惡意,仿佛世間萬物都在自己腳下。這篇文章就讓作者帶領大家一起挖掘人性的一個陰暗面——無知可以被當作榮耀。永遠不要試圖跟活在夢裡的人講道理,他們會怪你驚擾了他們的美夢,把自己的錯誤扣到你頭上。及時醒轉,為時不晚。
  • 靠「黑大陸」博眼球,某些臺灣人請收起無知與偏見
    【兩岸快評第175期】日前,臺灣的財經名嘴黃世聰在節目上先是斷言「大陸人連榨菜都吃不起」,後來又語出驚人「大陸人經濟不好,借酒消愁」。這是繼有些人認為。大陸「吃不起茶葉蛋言」論之後,又一次的對大陸的無知和偏見。
  • 深中學子|劉楚煜:打破無知之後,成就自我之前
    我不禁思考,無論是按照學習能力還是綜合能力的標準來看,都是中不溜秋的我,憑什麼認為自己的個人經歷有資格被人參考,予人啟迪?我覺得,持續努力而有天分的人在人群中大概佔有10%。在深中,這個比例會提高到50%,但平凡也許仍是大多數人的生命底色。
  • 懶惰是外因,無知才是根源,家長要重視
    ★ 對自己的無知大多數時候孩子們對自己的認識是模糊的,他們總是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去判斷自身的情況和能力。例如,如果一個孩子現在不想完成已經制定好的學習任務,他會告訴自己以後再做也一樣。這是一種由於缺乏認知而導致的自我高估。可見,「無知」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 佛前燒3炷香的真實含義,別再無知了!
    許多人每逢初一十五都有到寺院燒香的習慣,佛前燒香自古至今,這個傳統一直在傳承和流傳,但其實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燒香到底是在幹嘛?只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不知其內涵,甚至有的人認為如果到寺院不燒香,會「得罪」佛菩薩,對自己不好。這是迷信無知的想法。為什麼要燒香?要燒幾炷香?燒香的真實含義是什麼?
  • 二大爺|為什麼越無知越自信,還喜歡陰謀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二大爺Alex,ID:liuming457732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哲學家羅素名言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effect),說的是由於認知偏差,越愚蠢的人,越難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越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從而對其所掌握的錯誤結論產生過度自信的錯覺。
  • 俞灝明稱原諒我當年的年少無知 到底怎麼一回事
    俞灝明稱原諒我當年的年少無知 到底怎麼一回事時間:2020-05-20 23: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俞灝明稱原諒我當年的年少無知 到底怎麼一回事 今日份最強狗糧來自魏晨。 2020年5月20日13點14分,魏晨曬出結婚證與合影宣布了結婚的喜訊。
  • 「不能懷孕被虐致死」:對生育的無知,造成悲慘的結局!
    #23歲女子因不孕遭婆家虐待致死#萬萬沒想到,在2020年還能看到這樣的新聞:因無法懷孕,23歲女子被丈夫、公公、婆婆虐打致死……要不是上了兩條頭條熱搜和那5W+的新聞,大概很多人都不敢相信,這是現如今還會發生的事。真的是駭人聽聞!
  • 張檬直言「最後悔的事就是整容」:因為年少無知,我也付出了代價
    12月19日,在最新播出的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中,張檬首次談到自己整容的事情,「這個帶來的後果是葬送了我整個演藝生命。整容有兩個原因,一個是2012年演天龍八部王語嫣,受到網暴一度覺得自己是醜女;其二當年為愛整容,當時的男友說我醜。」
  • 陳奕迅9捧叱吒男歌手金獎 《年少無知》奪最愛歌曲
    陳奕迅連奪3個大獎,成為大贏家林保怡、陳豪與黃德斌演唱的《年少無知》揚威叱吒頒獎禮據香港媒體報導,踏入2013年,商臺在會展頒發第二張樂壇成績表《2012年度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昨晚共頒發50個獎項,大贏家為陳奕迅(Eason)與方大同,兩人均共奪3獎,Eason更9度奪得「男歌手金獎」及「我最喜愛男歌手」,還憑《重口味》奪「至尊歌曲大獎」;不過,一人一票則投選《年少無知》奪「我最喜愛歌曲大獎」。
  • 張力奮《牛津筆記》的生命敘事:讀書是為了徵服愚昧和無知
    《牛津筆記》以日記體的方式結構全篇,作者用直白的文字和黑白影像記錄其2017年在牛津大學客座一學期的所見所聞所感,其中穿插了作者中西方生活、採訪、觀察的經歷見聞。這是一本飽含溫情的書,它如同一艘歸港的航船,滿載欣喜與感動,無論是對遊子或是歸人,都飽含親切。這不僅是附在一位記者、一位學者身上的符號,也是生活的敘事、生命的敘事。
  • 無知惹刑罰!非法持有罌粟種子獲刑一年零二個月
    無知惹刑罰!長期以來,我國對種植和持有罌粟嚴加管控,超過一定數量即要被判處刑罰。本案中,孔某某認為用「大煙泡」(罌粟)種子煮水服用後可以治理胃病,而在家非法種植罌粟,收穫47個果實,經鑑定:果實內未經滅活的種子重量達160.05克,依照刑法相關規定:非法持有未經滅活罌粟種子50克以上,屬於數量較大,依法應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 6歲兒子突然倒地翻白眼,搶救3小時後,醫生怒斥家長無知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難免會有些無知的家長,在不懂事情嚴重性的情況下,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孩子本該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但是就是因為這樣的家長,出了大問題。剛剛是一個6歲的小孩,本來他應該和同齡人一樣,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但是卻因為家長的無知,對孩子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傷害,那就是年紀這麼小的剛剛就已經喝了好幾年的酒了,並且喝起酒來一點都不遜色大人,看起來非常的老練。為什麼剛剛會喜歡上喝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