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專家譏諷中國,4米的隧道挖了3年,德國專家卻對中國豎大拇指

2021-01-10 米莉說史

不知道自己無知,乃是雙倍的無知。—柏拉圖

在很久之前,我們國家就進行了大規模的義務教育,這種教育形式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徹底的掃除國家的文盲教育,它不僅僅能夠讓一個人有文化,更能讓一個人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

讓人們有自己內心的修養,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你會發現一個很神奇的事情,有的人即使受過很高的教育,甚至他有很高的地位,可他發表的言論卻完全違背認知,甚至在譁世取寵,他們發表的種種言論總能讓人捧腹大笑。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這句話並不是說說而已,每一個領域所研究的問題不同。如果你跨領域去發表言論,很有可能就會讓所有人都笑話你,一個外行人很難指揮內行人幹活。

如果你不了解一個領域,隨便發表了一些言論。最終會教你置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印度就曾經幹出過這樣的事情。印度一位著名專家說,中國人一條4米的隧道。就挖掘了三年。就這還敢號稱基建狂魔?

讓人爆笑的言論

說起幹一些譁世取寵的事情,他絕對要提及臺灣和印度,臺灣有很多人其實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夢想當中,臺灣一個非常著名的節目主持人,曾在節目當中公開向觀眾表示,內地的生活狀態一直都很不好,榨菜配茶葉蛋已經是很好的生活了,但是現實卻非常的打,不知道這位主持人在了解到真正的生活狀態的時候,他有沒有一絲羞愧。

除了這個主持人之外,印度的一名專家也曾公開發表過一個言論,眾所周知,我們國家號稱機械狂魔,只要是對我們有利的基礎建設,很多都拔地而起,並且以很快的速度建成交付使用。別看見得快,但是它的質量卻很好,能夠用很多年。

印度卻因為一件事質疑了我們基建狂魔的稱號,濟南黃河隧道是前些年剛動工的一個工程,你可是由於初期一些難題的困擾,花了三年僅向前挖掘了4米,印度專家揪著此事不放,並無情嘲諷道,動工這麼慢,還敢號稱基建狂魔?

濟南黃河隧道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在我們國家之內,有兩條河流。非常出名,他就是黃河和長江。我們完全可以說是因為這兩條河流才孕育了今天的中華民族,所以,黃河又被稱為我們的母親河。

但黃河它並不像一位母親非常的溫柔,相反它生性暴躁,為了治理長江和黃河,我們國家在近現代開展了多元化的方式。讓我們最熟知的就是三峽大壩工程,他成功地解決了長江流域的剛好問題。可是黃河流域他的智力卻遠要比長江拿很多黃河水之類含有大量的泥沙。讓人很難對他進行有效地防治,

治理黃河是一個大工程,有很多人一起在出主意,其中有人就注意到了一位專家提出來的建議,在人們固有思想裡,想要治理黃河,那麼肯定要興建水利設施,或者在黃河之上搭一個橋梁,方便人們的出行,可這位專家卻反其道而行之。

他向下進發,想要在黃河底下挖一條隧道封面方便車輛通過,他提出這件異常大的,當人們都認為這個建議不能夠得以實施的時候,在2017年,濟南黃河隧道工程開始公開的招標,這也就意味著這位專家的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認可並開始實施。

艱難的施工過程

在2017年8月時候,有關部門對這個工程經歷了多方面的審查。最終商議的結果,這個工程將以盾構法的形式來進行隧道的建造。隨後又經歷了四個月,在17年的12月初開始正式的動工。事實上,黃河底下挖隧道這一想法在2000年的時候就有人聽說過,可一直拖了十幾年才開始動工。

這個工程的難度是空前絕後的,因為人們首次在黃河鑽隧道施工異常的緩慢。三年才向前掘進了4米,也是為什麼印度專家嘲諷我們基建實力不行的原因。黃河的流速非常的快,而且它底下的巖土結構也很複雜,想要挖掘隧道並不是一朝一夕才能夠形成的。由於是在水底挖掘,所以黃河隧道要承受巨大的水土壓力,這對於操作盾構機的工人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你不能精確的操作,那麼還有可能導致整個隧道坍塌。

而且盾構機它的磨損要比其他地方的大很多,經常在挖掘的過程中,刀尺就已經損壞,沒辦法繼續向前挖掘,除此之外,這個工程還具有一定的危險程度。黃河水面的水壓很大,如果你不注意,就會造成黃河水倒灌,那個時候整條隧道很有可能都會被水淹沒。

新技術實施,建成有望

中華民族向來都不畏懼困難,越是困難,我們越要把工作而在這次施工的過程當中,顯然有著很多難題,我們目前無法解決,經過很長時間的創新,我們終於掌握了新型的盾構技術,建造了泰山號盾構機。運用新型的動物機,我們的施工速度大大提高,大概每天可以向前掘進十多米,在施工過程當中,我們面對著黃河巨大的水,壓制定了很多的應急預案,如果一旦發現黃河水倒灌的情況,應急閘門就會關閉,能夠給人們爭取很多逃跑的時間。

2020年初的時候,因為疫情的影響,這個工程被迫停工,現在全國正在陸續的復工工程的進度也能夠得以保障。目前在施工現場一共有四百多名工人在進行日常的施工,對他們的健康與施工單位也非常的重視,每日都在進行健康的篩查,根據有關部門向外公布的答覆來看,濟南黃河隧道預計在2021年年底建成通車。這條隧道的意義很重大,它能夠讓濟南的新城和主城之間更加的方便,讓人們通過黃河的時間縮短為5分鐘。

那個教授曾就濟南黃河隧道公開的嘲諷我們可到現在。我們給他上了一課,讓他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基建狂魔,不過這位教授的做法確實有些欠妥當,你是某一個領域的教授,是一個領域的頂尖人物,不應該發表出這樣有損於自己名譽的言論。

參考文獻《將近酒》

《師說》

相關焦點

  • 中國耗時修建一隧道,竟才挖了4米,德國豎起大拇指
    祖國的歷史有幾千年了,中間遇到過很多的問題,但是也不曾退縮過,經歷了很多個朝代,如今到現在的新中國,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到現在展現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一面。,我們用了三年時間,卻只修了4米,印度知道之後,便進行嘲諷,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印度與中國的差距有多大?印度專家:中國趕超印度起碼需要30年
    01正是因為如此,不論是在世界上,還是在中印兩國的官方民間都會下意識地把中國和印度拿來比較。那麼印度與中國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呢?一位印度專家曾表示:中國趕超印度起碼需要30年。▲印度專家照片古印度文明最早發源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發源於印度河流域,一度非常繁榮。
  • 最搞笑的逃犯,600人偷挖隧道一年,越獄時探頭一看,才知短了3米
    這個戰俘營叫做拉夫特3號戰俘營,是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為了關押被俘飛行員而建造的,裡面的俘虜大多是英國或者美國人。這些戰俘的生活還比較平靜,沒有受到虐待,每天還有放風活動,直到1943年一個名叫羅傑·布舍爾的飛行員來到了戰俘營,他向俘虜們提出了越獄行動。 雖然德軍對待俘虜們比較寬容,待遇也給他們最優,但自由才是每一個戰俘此刻最嚮往的。一行人一拍即合,於是他們開始了一個大膽的計劃——挖隧道。
  • 印度有了烈火5就敢對中國下手?俄專家:做夢,中國的優勢太誇張
    在印度成功試射烈火5飛彈後,印度媒體顯得十分機動,紛紛表示印度終於有了對抗中國的殺手鐧武器。然而近日俄專家卡申卻刊文表示,各界可能誇大了烈火5對中國的威脅,即便印度部署烈火5後,也只能對中國進行最小程度的核遏制,而中國的核武器與洲際飛彈更加強大。
  • 俄專家翹起大拇指:中國太棒了!
    放眼世界,如今能在航天領域與美俄並駕齊驅的,恐怕只有中國了。就在近日,中國"嫦娥5號"於 12月17日在內蒙古順利著陸,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關注。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稱,當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科研負責人列夫澤林內得知中國"嫦娥5號"返回地球之後,其第一反應是:"中國真太棒了!"按照俄專家澤林內的說法,"嫦娥5號"登月使命中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月球上軟著陸,將土壤樣品帶入軌道,中國探測器在月球上沒有留下任何垃圾。其實,美國原本可以成為航天領域的帶頭人,但現在中國似乎更有計劃地向目標邁進。
  • 專家:中國近海大部分海域地震產生海嘯可能性較小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陳顒26日下午在北京向媒體科普解讀地震海嘯災害時表示,中國近海大部分海域地震產生本地海嘯的可能性比較小,但中國沿海海拔4米以下地區GDP佔全國約四分之一,「小海嘯產生災害是可能的」,必須推進風險防治。
  • 九層妖塔重現於世,挖了兩層後停止!專家:絕對不能挖了
    專家:絕對不能挖了  在《鬼吹燈》的系列中曾經針對九層妖塔有這非常明確的描寫,所以一直以來很多人對這個地方存在著一種好奇。但是小說畢竟是小說,世界上怎麼會有九層妖塔這個地方,但是再很早之前真的被人們發現九層妖塔,所以說這開始對這座墓的好奇,到慢慢的對這座墓的恐懼。之後專家們針對九層妖塔進行了開挖,但是專家們也只挖到了兩層後,其餘的七層專家表示:絕對不能挖了。
  • 專家:疫情期間中國穩定的進口為日德帶來「驚喜」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專家:疫情期間中國穩定的進口為日德帶來「驚喜」【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記者 倪浩】中國市場正成為阻止日德出口下降的「中流砥柱」。根據日本財務省19日發布的數據,疫情期間的4-9月,日本出口同比下滑了19.2%,但面向中國的出口卻增長了3.5%。尤其是9月份,日本對中國的出口實現了兩位數的增幅,達到了14%。德國的情況類似。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10月8日發布的數據,德國8月對外出口下降了10.2%,但對中國的出口基本保持穩定,下降了1.1%。7月份,德國向中國的出口微降0.1%。
  • 中國連修8座水壩引起印度不安,事實的真相是這樣的
    他們還在西藏最複雜的山區挖了一條小隧道,全長32公裡.......」不看臺媒,我都不知道中國大陸原來這麼牛的嗎墨脫公路確實有,但這是國家為墨脫縣擺脫中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縣,專門修的。那條叫新關角的小隧道,確實長達32公裡,是世界第6長。問題來了。中國的墨脫水電站能不能關閘,旱死印度?這是否違反什麼國際法呢?
  • 蔡伯勵:中國香港曆法專家
    中國首富李嘉誠在拍下中環的地皮時,曾想建一座香港最高的建築,方能匹配他的地位。但是最終,這塊地皮上建成了一座只有283米的方形建築,比旁邊的中銀大廈矮的多。讓李嘉誠改變最初想法的,是著名的風水大師、中國香港曆法專家—蔡伯勵。1922年,蔡伯勵出生於順德龍江世埠的一個天文世家中。
  • 輝煌中國_金羊網新聞專題
    用226座隧道、396座橋梁實現穿越。  胡麻嶺隧道二號洞,被視為「鬼門關」。不到14公裡的隧道一挖就是八年,最艱難的時期,每天只能掘進半米。  還有最後的15米,蘭渝鐵路就將全線貫通。  【同期聲】胡麻嶺隧道 工程師 夏荔:給你講,不要挖,打管,換好片噴漿。
  • 在伊朗豎大拇指會被揍 出國時這些手勢別亂用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3月25日報導,出國旅遊語言不通怎麼辦?使用手勢!不過千萬不要隨便給別人比劃手勢,有的手勢在一些國家具有正面意義,在其他國家可能就代表不好的意思,用錯了手勢,你的好意就可能變成對別人的侮辱,說不定還會鬧出國際糾紛。快看看下面這些手勢代表的特殊意義吧。
  • 這座45萬人的福建海島,憑什麼掌握全國80%的隧道項目?
    據福建隧道業老闆、海晟建設前任董事長林能生回憶:「剛開始出外打隧道的平潭人是背著鐵榔頭開始的,揮著鐵鍬、推著板車幹出來的,挖進一米山洞,有時需要一個月。而現在,用挖掘機一天可以挖好幾米。」福建人做生意向來講究「抱團」。部分先行者在隧道工程賺到錢後,大量的平潭人經家族、親戚、朋友的介紹,紛紛扎進了隧道業,彼此勾連、相互協作。
  • 楊健:對手優秀表現刺激了我 值得給自己豎大拇指
    楊健、楊昊憑藉近乎完美的發揮以壓倒性優勢包攬男子10米臺冠亞軍。至此,中國跳水橫掃本屆大賽13枚金牌中的12枚。世界盃冠軍得主楊健、青奧會冠軍楊昊決賽中雙雙發揮穩定,分別獲得598.65分和585.75分的成績,其中楊昊在全場比賽共得到13個滿分,楊健也得到4個滿分。銅牌由俄羅斯選手邦達爾獲得,分數是541.05分。
  • 印度專家竟口出狂言:陣風擁有20年實戰經驗
    印度頂級專家竟然如此娛樂!把印度購買的第4代半中型的"陣風"戰機,對比中國第5代重型殲-20戰機,還號稱陣風更強!印度總共從法國的達索公司手中購買了36架陣風戰鬥機,合同總金額達到了接近90億美元,也就是說單價為2.5億美元左右。
  • 2019年中國松露十大事記
    2019年9月以後,唯利是圖的提前採挖開始了,中國松露由於天氣乾旱和極度地濫採爛挖,減產終成定局,價格不斷上揚,幾乎是歷史新高;中國松露科研機構捷報頻;1150克大松露剛剛減熱
  • 中國第二人!顏丙濤10-8奪冠,希金斯為其豎大拇指,女友扮演翻譯
    中國第二人!顏丙濤10-8奪冠,希金斯為其豎大拇指,女友扮演翻譯北京時間1月18日,2021斯諾克大師賽決賽,顏丙濤10-8擊敗希金斯奪冠,成為了首個00後大師賽冠軍,也是顏丙濤首次奪得三大賽的冠軍,相當神勇。
  • 中國通天路上屢建奇功--航天發射專家徐克俊(圖)
    他長期工作在發射場總體研究、建設、發射試驗等工程技術第一線,參加和參與組織指揮了中國上百次國家級航天發射試驗,主持排除故障百餘次,確保了14次返回式衛星和4次飛船連續成功發射,默默地為中國航天發射保駕護航。
  • 俄專家翹起大拇指:中國真太棒了
    2020年12月17日,嫦娥5號順利回家並在我國內蒙古著陸,同時將在月球採集的土壤樣本帶回了軌道,這標誌了我國探月工程嫦娥5號的任務獲得了圓滿的成功,同時俄羅斯方面的專家對中國的這次探月工程也表示「中國真的太棒了」。
  • 法專家直截了當:梟龍和印度LCA比不過是個笑話【2】
    下面的就交給專家評論吧。 LCA獲得比較小的反射面積,得益於它的外型。當LCA和 JF17迎頭接近的時候LCA將獲得很多優勢。 我的一個參與LCA設計的朋友(材料專家)告訴我說LCA擁有最小的雷達反射信號。不過我們需要為它安裝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哈哈哈! 對的,如果擁有AESA那LCA將變成一隻致命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