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在方方面面,最常見的便是出自一些家裡的老人之口,這也是他的一種輩輩相傳的方式,突然之間也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隨著時間的沉澱這些,所以更加的擁有魅力和可信度,讓人們嚮往不已,當然農民們也會從生活中總結出一些經驗,這些經驗包含萬象,不僅是對於天氣的觀察和人文的變化,對為人處事也有一定的講究。
而這句「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首先說明,妖怪是古代人臆想出來的,這世上沒有妖怪,有的只是人嚇人,嚇死人,古人是這樣說這句話的,說一個寺廟要是太小的話,那麼是鎮壓不住妖怪的,這樣妖怪日後越來越厲害,整個寺廟就會顯得妖氣很重,撿這樣的寺廟是沒有用的。
如果用這句「廟小要風大」來說一些社會現象,就拿古代某個小縣城來說吧,縣城有衙門,衙門在一個偏遠的縣城可不是一般的待遇,但衙門的往往上頭髮工資,肯定是死工資,沒有其他收入,所以,他們會想辦法賺外快,但對自己的本職工作卻拖延,甚至不作為,對想辦事的人,卻又容不得他們有作為,只想大家一樣混日子,避免自己被人比下去,從而形成了一個拖沓、慵懶的工作作風。
至於這句「池淺王八多」,其實是一種視覺上的感官,當一個池子裡的水很少,那麼我們就很容易看到裡面的東西,就算裡面的小魚小蝦不多,在我們的眼裡也是很多,因為在水很深的時候,這些都沒見過。
比如一些小單位,往往地處偏僻,許多有才之士,基本不會到這樣的小單位。所以,這些二三流的所謂的人才,他們有些自暴自棄,在小單位養成了一家獨大,唯我獨尊的習氣。他們把自己的小單位看作一個只屬於自己的圈子,想法設法和上級部門對著幹,想辦法排斥想幹事的人,所以,和這樣的人相處,必須要有一定的耐受力,要受得住冷嘲熱諷,要坐得住冷板凳,然後有機會離開它。
不可否然「池淺王八多」,這種現象,有些地方還是有,但凡在這種地方能努力走下來,又不被汙染的人,往往是大器之人,是大有作為的人,他們有定力,也有冷靜的心理素質,辦事很有分寸,這樣人,往往是領導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