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廟小妖風大,下句同樣經典,做人的哲理蘊含其中

2021-01-13 思帆歷史趣聞

俗語:廟小妖風大,下句同樣經典,做人的哲理蘊含其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廟小妖風大」這句話,它的字面意思是說 ,如果一個寺廟很小的話,若是有出現幾個法力較高的妖怪的話,那麼這個寺廟就鎮壓不住它們,只能任由他們作怪。很多人可能看到妖,就覺得這句話是一種迷信思想,其實它只是打一個比方而已,它其實是想告訴我們,我們生活的圈子不能太小,否則就比較容易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當你處於學生時代的時候,若是你學習的圈子太小的話,那麼你進步的空間就比較小,彼此可以學習借鑑的人就比較少,這個圈子裡所謂的成績優異的同學,也僅僅是對你們這個小圈子而言,放大到全國的話,那麼這些優生也沒有任何的優勢。

就拿高考來說,可能你們平常的成績排名只局限於學校或者同個地區,可是當對於高考而言,那是全省乃至全國的競爭,所以一開始學習的圈子越大的話,越有助於自己取得進步。

慢慢地當你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特別是對於那些創業者而言,可能本地區確實有一些做得不錯的同行,但若是將目光一味地放在他們身上,想著怎麼去超越他們的話,那這個企業註定發展不起來,因為現在的競爭是面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我們對比和學習的圈子要儘可能地放大,這樣才能做到產品和服務滿足市場需求、創新能力才能提高。

再舉個現實的例子,越是小地方越容易滋生一些惡勢力圈子或者所謂的名門望族,由於參照物較少,所以一點小小的勢力就會被無限擴大,一點小小的財富就能讓人偷來羨慕的眼光,但若是放到更大的圈子中,這些人可能只是很不起眼的一員。

不過你們知道嗎?這句話還有個經典的下半句,那就是「池淺王八多」,它說的是,若是一個池子很深的話,那麼就算裡面有很多的王八,我們也看不清,而池子很淺的話,裡面的王八就清晰可見,我們在視覺上會產生王八數量很多的錯覺。

不過你們知道老祖宗們是想通過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嗎?無非就是3個做人的道理,我們來好好學習一下:

第一,做人不可鋒芒畢露,要懂得低調。有些人剛剛接觸的時候就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因為過於鋒芒畢露,做任何事情只想著怎麼展示個人,而不是怎麼和人更好地合作。

現在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心高氣傲,當他到了一個新單位的時候,看到一些落後的習慣時,就會打從心眼裡地看不起老同事,殊不知這裡面有很多是寶貴的經驗。所以低調是人很可貴的一種品質,低調的人才能更受歡迎。

第二,要學會厚積薄發。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就算是蓋高樓大廈也是先從地基打起,剛開始的不懂、沒經驗甚至是做錯都沒有關係,這是成長、成熟的一個必經之路,關鍵是看你有沒有及時改正和總結。正所謂滴水可以穿石,當你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那麼就能讓人對你的厚積薄發刮目相看。

第三,不要害怕競爭。不管你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都免不了競爭,而這些競爭是推動我們不斷進步的動力,若是你一開始就牴觸競爭,那麼最終只能是成為井底之蛙,原地踏步。

人這一生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但是做人的道理是必學的課程,它就相當於人生課堂的基礎課,只有基礎打好了,後面的學習才能一帆風順。

相關焦點

  • 俗語:「廟小妖風大」,下半句大多數人不知,教你四個做人的道理
    俗語是我國勞動人民根據多年的生活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種優秀的文化形式,俗語用簡單易懂的詞語揭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俗語不僅生動有趣,並且非常實用。有一句俗語「廟小妖風大」就是用於指導人際交往的俗語。首先,從字面的意思來看,這句俗語就是說,如果廟宇太小了,一些稍微有一點本領的妖怪就鎮不住了,廟裡的妖氣就會很大。引申到現在的職場中,一些小的單位,往往不良風氣會很嚴重。這是因為,在相對小的圈子裡,往往更容易引起勾心鬥角,為了一些很小的利益,都會爭得雞飛狗跳。一些大一些的單位,一些鼠肚雞腸的人反而不敢隨便造次,這是因為,一旦他們的陰謀詭計被人們拆穿,他就在單位就混不下去了。
  • 俗語:廟小妖風大,水淺王八多,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俗語「廟小妖風大,水淺王八多」,我們常常會聽到別人脫口而出這句話,通常是在什麼情況下呢?在比較憤怒的情況下。例如有人對某個公司領導說,你們這個公司真是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其實就是在埋怨這家公司內部管理混亂,人員情況複雜,正氣得不到弘揚,歪風邪氣滿天飛的狀況。那具體怎麼來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呢?中國是盛行佛教的國家,各種大大小小的寺廟遍地都是,但是寺廟一般都規模不大,且建在比較偏遠的山上或者郊區。
  • 古人言:「廟小妖風大」,下半句才是精華,暗藏為人處世之道
    古人言:「廟小妖風大」,下半句才是精華,暗藏為人處世之道我們在社會上生活與工作,每天都需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如果處理不好,那就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這一點,古人總結了很多很多經驗教訓,而這些經驗教訓很多都以俗語的形式流傳了下來,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廟小妖風大」,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它說的是如果一個廟比較小的話,那稍微出現幾個法力比較高的妖怪它就鎮不住了,結果就只能任由這些妖怪大刮妖風。
  • 老話說「廟小妖風不小」下半句少有人知道,三個道理教你如何做人
    很多人在生活中會提及到各種俗語,他們通常能夠說出俗語的上半句,卻不知道它還有下半句,俗語不僅能夠增加生活的樂趣,還能在為人處事上略指點一二,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這句,「廟小妖風不小」,下半句很多人不知道,這三個道理教你如何做人。
  • 俗語「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說的是啥意思?有何處世的道理?
    這其中,既有文化名流的努力付出,又不乏勞動人民的辛勤積累。這些勞動者通過日常的生活與勞作,為中國的文化貢獻了不一樣的智慧,民間文化的「俗語」,便是其中之一!俗語,大家並不陌生,就是那些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俗話說」、「古人言」之類的話語。但真正的俗語文化,可並不單單就我們常用的那麼幾句,幾千年來老祖宗總結並傳承的生活經驗,人生真理又何止千萬之多。
  • 俗語:「廟小妖風大」下一句才有用,卻很少人知道
    俗語在我們的生活中體現在方方面面,最常見的便是出自一些家裡的老人之口,這也是他的一種輩輩相傳的方式,突然之間也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隨著時間的沉澱這些,所以更加的擁有魅力和可信度,讓人們嚮往不已,當然農民們也會從生活中總結出一些經驗,這些經驗包含萬象,不僅是對於天氣的觀察和人文的變化,對為人處事也有一定的講究
  • 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說的是什麼意思?有解藥嗎?
    有句俗語叫「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它隱喻了一個道理,在小公司裡,人際關係可能會比較複雜,基層員工很容易碰到愛刁難自己的基層領導。前陣子有則頭條消息,說的是一家叫崑山世碩的電子廠,因為三個基層管理者的輕率舉動導致了員工的離職潮,同時遭到輿論猛烈的抨擊。他們三個做了什麼呢?在發員工工作證的時候,故意扔到地上,以彰顯自己的優越感。
  • 有句俗語:笑貧不笑娼,完整版卻鮮少人知,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
    有句俗語:笑貧不笑娼,完整版卻鮮少人知,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我們知道,古人流傳下來許多的經典名句。而這些話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有的確實是有著深刻的含義的。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將一個經典名句。
  • 俗語:「笑貧不笑娼」,下半句更經典,道透世態炎涼,卻鮮有人知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俗語,這些俗語大多是由古代人總結生活經驗所得,歷經千百年的口口相傳,已經逐漸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這句「笑貧不笑娼」,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笑貧不笑娼這句俗語在中國國內流傳甚廣,想必很多人也都聽說過,意思也很簡單,就是指人們看不起沒有錢的人,但是那些表面有錢,背地裡卻坐著骯髒齷齪的勾當的人我們卻沒有那麼討厭。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娼」並不僅僅是指娼妓,也是泛指一切用不正當手段謀取錢財的人。這種不在意錢的來源的價值觀顯然是錯誤的,可是這也是我們生活中最赤裸裸的人性。
  • 俗語:「臉上橫肉為兇者」,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識人術不可小覷
    俗語:「臉上橫肉為兇者」,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識人術不可小覷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和陌生人打交道在不知道對方性格的時候往往會先根據對方的面相來簡單猜測對方的內心。我們經常說面由心生,很多時候通過觀察一個人的面部表情和動作都能夠了解到一點對方的性格和為人。
  •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的就是各式各樣的俗語。俗語言簡意賅,別看寥寥數十字,都是還是很值得去品味的。俗語雖然簡潔粗糙但正所謂「瑕不掩瑜」,其蘊含的智慧卻是包羅萬象,無所不及,很多俗語還不乏大道理。流傳了上千年的俗語,依舊有很好的啟發意義,讓人受益良多。
  • 《菜根譚》蘊含人生哲理的10句經典名言,受用一輩子!
    《菜根譚》蘊含人生哲理的10句經典名言,受用一輩子!1、讓,懿行也,過則為足恭,為曲謹,多出機心。——明·洪應明《菜根譚》謙讓,是善行,但是如果過分謙讓就會變成卑躬屈膝、變成謹小慎微,反而給人有心機的感覺。2、值利害得失之會,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則起趨避之私。
  • 俗語:鷹鼻鷂眼不可交,下一句同樣經典,老祖宗的識人之道
    俗語:鷹鼻鷂眼不可交,下句同樣經典,老祖宗的識人之道我們華夏民族有著極為博大悠久的歷史,這是全世界人都認可了的,也是讓很多國家和民族都很羨慕的一點。在這諸多文化種類中,與人們平日生活最為貼合的文化莫屬於俗語文化了。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享一則老祖宗用來識人的俗語,要分享給各位的這句俗語就是:鷹鼻鷂眼不可交,矬子殺人不用刀。可能大部分人之前都沒有聽說過這句話,即使有人以前有聽說過這句話,那也都只聽說過前半句,知道整句俗語的人幾乎沒幾個。
  • 人人都知「英雄難過美人關」,卻不知下句也是經典,說出女人弱點
    中國傳統文化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和傳承,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國學經典,單獨拿出一門學科,都足夠讓人研究一生。比如四大名著,好多專家學者十數年如一日,深入解讀其中隱藏的情節,細細品讀還真是有理有據。相比這些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傳統文化來說,中國有一種諺語文化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
  • 二十句蘊含哲理的詩句,每一句都值得深思
    詩詞,仿佛浮在書頁上的一彎殘月,即使你合上書卷,也會在你內心灑下一道道似水光亮;詩詞,仿佛一方小軒窗,窗裡的人對鏡貼花黃,窗外的人早已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詩詞,仿佛一株雨後芭蕉,憂愁的雨滴滑落在黃昏,嘆息聲,隔窗點滴到天明。詩詞,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有些詩詞富含哲理,能夠啟迪人生。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二十句富含哲理的詩詞名句,每一句都值得深思。
  • 農村俗語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是老百姓在生活實踐申總結出來的,是智慧的結晶。往往以簡單的一句話,詮釋人生的哲理。像「直木先伐,甘井先竭"這句俗語,蘊含著為人處世的道理。一、從字面看「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說的是:顧名思義,直木就是挺直、優質的木材。
  • 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其實下句同樣經典,老祖宗的經驗
    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其實下一句同樣經典,老祖宗的經驗在我們和別人說話的時候,尤其是和一些老成的人說話的時候,大家沒有沒發現經常會聽到如「俗話說得好」這樣的字眼出現呢。這俗話也就是俗語,今天咱們就來一起研究研究這個俗語,小編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句俗語,一起來看看這句俗語到底給我們說出了什麼樣的道理和經驗。「半路夫妻硬如鐵」,這是句說夫妻之間關係的俗語,可不要真的當成是我們生活中能見到的鐵製品了。
  • 古人云「得饒人處且饒人」,精華在下半句,做人切忌「死心眼」
    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都具有一定教育意義,每一句俗語都有深刻的大道理。很多民間俗語雖然沒有記錄在冊,卻在人與人之間口口相傳中,逐漸理解其中的內涵,並教會人們為人處世的大道理。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做人要大度,不能斤斤計較或者得理不饒人。
  • 蘇軾被貶黃州的詩作,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卻蘊含了哲理和深情
    北宋的一位大文豪就深有感受,下面分享蘇軾被貶黃州的詩作,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卻蘊含了哲理和深情。洗兒詩宋代: 蘇軾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被貶黃州,讀者朋友都知道其中深刻的原因。蘇軾當時年輕氣盛,既敢於直言,也因此而半生漂泊。來到貶所,先生前思後想,感慨萬千。
  • 後半句同樣經典,長見識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成語文化更是蔚為大觀。我們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個成語:三長兩短,指的就是意外的災難或者事故,其實就是對死亡的一種委婉稱呼。而在我國俗語文化之中,也有這樣一句俗語「人怕三長兩短」,當成語文化和俗語文化相結合,裡面蘊含了無窮的智慧和學問。那麼有的朋友會問,「人怕三長兩短」這句老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究竟哪「三長」,哪「兩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