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被貶黃州的詩作,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卻蘊含了哲理和深情

2021-01-17 品詩賞詞

為人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僅孝順懂事,而且聰明又有本領。其實聰明是一種天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但也不是成就事業的唯一要素。

俗話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因為聰明就像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北宋的一位大文豪就深有感受,下面分享蘇軾被貶黃州的詩作,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卻蘊含了哲理和深情。

洗兒詩

宋代: 蘇軾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被貶黃州,讀者朋友都知道其中深刻的原因。蘇軾當時年輕氣盛,既敢於直言,也因此而半生漂泊。來到貶所,先生前思後想,感慨萬千。

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雖然年少之時就中了進士,曾任鳳翔判官、殿中丞等官,但最終還是因為自己太過優秀,而被眾人妒忌,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於是當侍妾朝云為自己生下一個男孩,蘇軾就拿定主意,只要孩子可以平安幸福,不在乎他是否聰明,想到這兒先生便寫下了這首《洗兒詩》。

這首詩的大意是,大家都希望孩子活潑聰明,而我卻因為聰明受盡了磨難。所以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愚笨粗魯,只要能夠無災無難地升職到三公九卿。

蘇軾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他希望孩子可以建功立業、大有作為,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轍,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這首詩語氣戲謔,基調反諷,「惟願」二字,表達了詩人的誠懇和擔憂;而一個「誤」字,又蘊含了多少無奈與辛酸。

大家也看出了先生的良苦用心,其實是希望孩子將來可以大智若愚,而不是如自己那樣喜歡鋒芒畢露。這實在是作者百般無奈情況下的肺腑之言,但可惜的是這個孩子過早地夭折了,讓蘇軾的願望落空,也使朝雲傷心欲絕。

但不同的時代和環境,人們的想法還是有很大差別。蘇軾所處的特定條件下,他一時心中怨憤,抒發心中感慨,讀者朋友都可以理解。但若是人人都心存機巧之心,為人處事總是遮遮掩掩,整個社會就缺少了一份真誠。

一個人若是在機巧之路上嘗到了甜頭,就會覺得人生本當如此,於是就會迷戀於這種人生態度。但若總是迷途不返,就像在追趕自己的影子,跑得越快,影子也毫不懈怠,就永遠也無法追上。真正的幸福就應該去除這種虛偽和猜忌,才能保持內心的寧靜和恬淡情懷。

詩仙李白曾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一首好詩如果只注意辭藻的堆砌,既沒有生活,也沒有情調,讀起來就會感到枯燥無味,仿佛無病呻吟。同樣,如果總是刻意包裝自己,掩蓋本真的東西,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別人的信任和真誠的友誼。

既然做人很難,不如做回真實的自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意見。如果蘇軾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長,相信飽含深情的先生也會修正自己的觀點,而不是狠心地讓其從小就失去童真和活潑本性。

相關焦點

  • 蘇軾被貶黃州,心情低落遊歷赤壁,隨手寫下一首詞,卻傳誦至今
    寫這首詞時,蘇軾已經45歲,他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是在遊歷古戰場赤壁時所作。說到赤壁,那就聊一聊赤壁之戰,它是一場很有名的戰爭,發生在三國時期。曹操率領著80萬大軍攻打東吳,東吳當時只有10萬兵馬,但吳國的大都督周瑜毫不畏懼,利用火攻以少勝多打敗了曹操。
  • 蘇軾被貶黃州後寫下此詞,告訴世人:真的勇士敢於面對生活的慘澹
    蘇軾在其散文《留侯論》裡有過一段真知灼見: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在蘇軾看來,真正的勇敢,不是與人針鋒相對,而是心中有大抱負,不因一時得失而亂了心智。蘇軾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烏臺詩案」之後,蘇軾的人生跌入低谷,幾乎喪命。
  • 佛門弟子蘇軾: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的思想孕育這篇土壤中,創作碩果纍纍,黃州時期是蘇軾作品高產的時期,由此入手去探析分析宗教意識和士人心態對其的影響。佛教思想自東漢傳入後在中國本土不斷發展,尤其是在魏晉南北朝以後,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已經不足以維護儒家在思想上的領導權,北宋政府也並不反對佛教的發展和寺廟的修建,佛教已經深入到人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 蘇軾最神奇的千古奇詩,普通人只能讀出三句,能讀出四句才是高手
    東坡生性豪放,敢說敢言,常常將對朝廷的不滿與對權貴的不屑瓢潑於字裡行間,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正如他總結自己的一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此三州是他被貶去的三個地方。蘇軾本就喜愛舞弄筆墨,而被貶之後的閒散生活更給了他充裕的時間去施展才華,於是他所到之處,皆瀰漫著醉人的詩意。
  • 蘇軾被貶黃州後有人巴結,蘇軾:給你講個閻王爺的故事
    蘇軾被押送到黃州來,算是朝廷發配來的一名罪人,交給黃州府管制。府裡有位長官,姓謝,動不動訓斥他,吹鬍子,瞪眼睛,還罵上幾句。蘇軾倒不在乎,心想自己變成了罪人,還有什麼好說的,碰上了只忍著,聽他訓去,聽他罵吧。
  • 蘇軾在經歷風雨後,留下了這樣一首詩作,教會人們逆境生存!
    蘇軾在經歷風雨後,留下了這樣一首詩作,教會人們逆境生存!文|執筆淺畫清秋生活中,每個人都想展現出自己光鮮亮麗的一面,但是很多時候,亮麗的背後,卻是風雨交加,電閃雷鳴。宋朝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蘇軾,他的優秀作品被後世所弘揚,但是他的背後,也曾經歷了太多的事情。蘇軾在經歷風雨後,留下了這樣一首詩作,教會人們逆境生存!這首詩是蘇軾當年和友人一起出去玩耍,忽然碰到颳風下雨,不巧的是,拿著雨具的人都已經走了。這時候,跟蘇軾一起淋雨的人狼狽不堪,根據當時的場景想像,肯定都是為了躲雨而焦急萬分。
  • 歷史上的今天——1037年1月8日,北宋文學家,著名吃貨蘇軾在四川出生
    提起蘇軾,你會想到什麼?是他顛沛流離的政治生涯,命運多舛的一生?還是《江城子》、《浣溪沙》和《水調歌頭》裡的深情與悲壯?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東坡肉這道菜,這道菜是道非常講究的江浙菜,看名字就不難看出,這道菜和蘇東坡一定有密切的關係。是的,相傳正是被貶至當地的蘇東坡創造了這道菜。在蘇軾的《燉肉歌》中提到:慢著火、少著水,柴火罨(yǎn)焰煙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這個做肉的方法正是與東坡肉的做法相近,所以後人多說,東坡肉就是蘇軾發明的,於是用他的名字做了菜名。
  • 蘇軾風雨中寫下一首詞,短短幾句道盡人生沉浮,林語堂讚不絕口
    這首詞中「莫聽穿林打葉聲」只是用「穿」和「打」兩個字就將當時的暴雨場景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麼同行的人會那麼狼狽的躲雨,但蘇軾卻十分從容的寫出了「莫聽」則是將自己的勇往直前的態度表明了出來,無論雨下得多大都不能夠阻擋我前行。
  • 同樣是被貶嶺海之地,蘇軾和韓愈對此卻有著不同的生活態度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轍、蘇軾、蘇洵、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這八位散文家。蘇軾與韓愈同屬唐宋八大家,也都有著曾被貶嶺海之地的經歷。蘇軾一生曾三次被貶,貶謫之地分別為黃州(今湖北黃岡)、惠州(今廣東惠陽)、儋州(今海南儋縣),而韓愈一生也曾被貶到陽山(今廣東陽山縣)和潮州。今天筆者想與大家談論一下蘇軾被貶惠州與韓愈被貶潮州後兩人對待生活的不同態度。
  • 蘇軾《洗兒詩》:希望我的孩子傻一點,無憂無慮過一生
    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在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年,蘇軾的侍妾朝云為他生下一子,小名乾兒。蘇軾很高興,便在孩子滿月舉行「洗兒禮」的時候,寫下了一首《洗兒詩》(又叫《洗兒戲作》)。  可讓所有人驚訝不已的是,這首《洗兒詩》可謂是對此前所有「洗兒詩」的顛覆。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 蘇軾在兒子滿月時寫下一首詩,罵遍滿朝權貴,沒文化還聽不出來
    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在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年,蘇軾的侍妾朝云為他生下一子,小名乾兒。蘇軾很高興,便在孩子滿月舉行「洗兒禮」的時候,寫下了一首《洗兒詩》(又叫《洗兒戲作》)。可讓所有人驚訝不已的是,這首《洗兒詩》可謂是對此前所有「洗兒詩」的顛覆。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天才蘇軾一生坎坷,每逢佳節倍思親,千古絕句,百讀不厭,精闢!
    北師大李山教授對此有一番妙語:「跟蘇軾一發生關係,豬肉,變成了東坡肉,變成了美味可口;西湖,變成了西子湖;三個標誌,變成了三潭印月,所以大家為何喜愛他?你不能不喜愛他,他就是這麼可愛。」「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黃州,日常生活困窘。愛吃的他,迅速發現了一個花非常少錢就能解饞的方式。黃州的肉豬很多,價格也划算。有錢人不稀罕吃,而窮人不容易烹調。
  • 蘇軾的一首詞,人生失意的時候讀三遍,讓人回味無窮
    和他偉大的文化成就相比,蘇東坡的一生卻是非常坎坷的,仕途不順,從26歲入仕到66歲去世,他一直在宦海中沉浮,大半輩子被貶謫到偏遠的地方做小官,遠離「廟堂」而居「江湖」。特別是一生中受到的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在45歲那年因「烏臺詩案」而下獄,出獄後被貶到黃州;第二次是在59歲時被貶往惠州,以及62歲時貶到儋州(在今海南省)。
  • 46歲的蘇軾為出生3天的兒子寫下一詩,盡顯別樣的父愛,令人感嘆
    蘇軾一生有四個兒子,長子蘇邁,為原配王弗所生;次子蘇迨,三子蘇過,是繼室王閏之所生;四子蘇遁,為小妾王朝雲所生。雖然堪稱文化界的奇才,但蘇軾的一生都很坎坷,尤其在他陷入「烏臺詩案」之後,更是開始了顛沛流離的後半生。他被一貶再貶,從黃州到惠州到儋州。他曾經很無奈地寫下這樣的詩句,「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 蘇軾最悲涼的一首詞,只是開頭兩句,便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但蘇軾的詞中,也有悲涼婉約的一面,這類詞更容易讓人久久不能忘懷。《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便是蘇軾最悲涼的一首詞。整首詞中,它主要就突出了一個「涼」字。無論是中秋團圓之夜清寒的涼風,還是獨月、孤燈等悽涼的意象,都是為了抒寫蘇軾人生之「悲涼」。並且蘇軾在詞的開頭兩句,就表達了他對現實人生的深沉思考,只是對人生短促、壯志難酬的無奈,惹人心疼。
  • 由一首《定風波》,尋覓蘇軾的嶺南足跡!
    蘇軾一生三起三落,最高曾官至杭州太守、吏部尚書,黃州、惠州、儋州正是他三次被貶的地方,可謂是他政治上最為失敗最為慘烈的地方。但正是在這三個地方成就了他文學的巔峰,偉大的人格和超然的人生境界。而這首被譚詠麟唱火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就是他45歲時被貶黃州時寫下。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蘇軾的名氣很大,才華也是無人能及,他不僅詩寫得好,詞更是一絕,另外在書畫方面還有著極高的造詣,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同時也是北宋最具有創造的大文豪,千百年來人們極為推崇蘇軾。除了他的文學成就,還有他高尚的品格,豐富的人生閱歷,那也是讓人感動不已,少年時代就出類拔萃,青年時代春風得意,中年又陷入了困境,一度被貶到偏遠的蠻荒之地,晚年依舊是顛沛流離,還被貶到了有著天涯海角之稱的儋州。
  • 倉央嘉措「深情款款」的一首詩,只有四句28個字,卻注入所有的愛
    後半句的意思,大概是指倉央嘉措一生過於多情,所以詩作並不適合女子們來讀。你是因為哪一句詩愛上倉央嘉措的?是「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還是「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亦或是「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閒事」?倉央嘉措一生都在情與佛之間糾結,但卻用一首首質樸卻又充滿感染力的詩句,給文壇帶來了一種別樣的美。
  • 傳說中的「廁神」要見蘇軾,蘇軾為她寫了一首詞,讓人笑的肚子疼
    因為「烏臺詩案」,蘇軾被貶黃州。彼時,蘇軾的名氣已經非常大了,大到了什麼程度呢?蘇軾在自己的《子姑神記》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元豐三年正月朔日,予始去京師來黃州,二月朔至郡。至之明年,進士潘丙謂予曰:『異哉!
  • 才子佳人相濡以沫 蘇軾稱她為「天女維摩」也寫了很多詩詞讚美她
    蘇軾娶過兩位妻子,彼此之間感情深厚,可惜都未能相攜以老。而作為蘇軾的侍妾,王朝雲卻是蘇軾為之寫詩最多的女人,她被蘇軾稱為「天女維摩」。欲把西湖比西子1071年,蘇軾在杭州擔任通判,負責刑獄和司法。在一次宴會上,他認識了王朝雲。朝雲是杭州錢塘人,1063年出生於貧寒之家,因有姿色,能歌善舞,精通樂器,後成為西湖歌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