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被貶黃州後寫下此詞,告訴世人:真的勇士敢於面對生活的慘澹

2021-01-09 伴生樹讀書

什麼才叫勇敢?蘇軾在其散文《留侯論》裡有過一段真知灼見: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在蘇軾看來,真正的勇敢,不是與人針鋒相對,而是心中有大抱負,不因一時得失而亂了心智。蘇軾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烏臺詩案」之後,蘇軾的人生跌入低谷,幾乎喪命。雖然在各方的救援下, 性命得意保存,但被貶黃州,做了一個有名無實的團練副使,過著被人監視的無奈生活,內心的苦悶是可想而知的。但是,蘇軾卻以達觀的態度面對著這一切,不得不讓人驚嘆,這就是真正的勇敢——明知道生活糟糕到了極點,仍然精神抖擻地努力生活。

蘇軾剛到黃州的時候,居住在一個叫「定慧院」的地方。每天,他都在內心掙扎。在幾經掙扎之後,他揮筆寫下了這首有名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軾在元豐三年(1080)被貶黃州,即現在的湖北黃岡。蘇軾在正月一日離開京城,二月一日到黃州,剛到黃州的時候,寓居在定慧院,後來在五月籤到了臨皋亭。定慧院,也叫定惠院,或定惠寺。

剛到黃州的蘇軾,內心肯定是十分痛苦的、孤獨的,在這首詞裡就有體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寫的是一個十分幽清的夜晚,一鉤殘月掛在稀疏的梧桐樹枝之間,漏壺的水已經流斷了,四周那嘈雜的聲音漸漸安靜。

在這兩句中,詞人選擇的幾個意向值得深思。月亮一向是古代詩人喜歡描繪的對象,她可以表達思念、高潔、孤獨、愁苦等情感。在這裡,我們的大詞人蘇軾也選擇了月亮,可是獨獨用了一個「缺」字。

也許有人說這沒有什麼,當時蘇軾看到的就是一鉤殘月。可是,表達月亮還未團圓的詞語有很多,比如「新月」,比如「明月」,甚至也可以像李煜說的「月如鉤」,都是可以,但蘇軾卻倔強地選擇了「缺月」這個詞語。

為什麼叫「缺月」呢?「缺」表達的意思是什麼?我們平常說「這張桌子缺了一個角」,說的就是這個桌子的四個角本來應該都有,而現在卻少了一個。所以,「缺」字其實表達就有原本應該怎麼樣,現在卻沒有這樣。月亮本來應該是要圓滿的,現在卻缺了另一半,不就像剛遭受人生磨難的蘇軾在喟嘆自己的人生嗎:我本該前途無限,現在卻像折翼的大鵬,未來已經殘缺了。

其次就是「疏桐」,梧桐是什麼?梧桐很早就進入了我國的文獻資料裡,在古詩文裡象徵高潔美好品格之意。《詩經·卷阿》有句云:「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莊子也在他的文章裡說:「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都可以告訴我們梧桐是一種很高貴的樹。

很顯然,蘇軾在這裡是以梧桐自比。蘇軾二十歲就中了進士,詩名滿天下,可以說是當時的青年才俊,他把自己當作梧桐,是很正常的。可是現在的梧桐怎麼樣了——他稀疏了。一片片繁茂的葉子,正迅速掉落。這不正是很像他自己嗎?曾經的青年才俊,現在卻變成了被人監視的人,不正像枝繁葉茂的梧桐逐漸凋零嗎?

所以,詞人在一開篇就奠定了整首詞的基調——感慨身世。

在四周寂靜無聲的夜晚,外面已經沒有什麼人了,可是蘇軾的內心是不安定的,他要思考人生。於是,他走出了舒適的房間,思考人生,思考自己這些年來的得與失。他說自己就像一個「幽人」一樣,獨自來往。「幽人」指的是幽囚之人,出自《周易·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貞吉。」他就像一隻縹緲的孤鴻一般,無人欣賞,無人關注。可是,即使是「孤鴻」,也是高潔的。

孤獨、寥落應該是此時的蘇軾內心最真實的狀態,沒有人理解,也沒有人撫慰。可是,他會因為這樣而向世俗低頭嗎?他會因為這樣而與世界和光同塵嗎?很顯然,蘇軾沒有這樣,他自有自己的選擇。即使「有恨無人省」,他也不願意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畢竟鳳凰安可與燕雀同伍!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他就像那隻孤獨的飛鴻,即使在寒冷的夜晚,面對那些不適合自己的樹枝,也是不肯委曲求全的。寧願受盡風雨的吹襲,寧可受盡世俗的冷落,也要保持自己高貴的身姿。

蘇軾是真的勇士,明知道在那個渾濁的社會想要獨善其身是很難的,他也絕不向現實低頭。在他心裡,還有更高遠的追求,當世人不懂,那就留給後世懂的人懂吧。因為這份勇敢,他才是真的蘇軾。

相關焦點

  • 蘇軾被貶黃州,心情低落遊歷赤壁,隨手寫下一首詞,卻傳誦至今
    寫這首詞時,蘇軾已經45歲,他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是在遊歷古戰場赤壁時所作。說到赤壁,那就聊一聊赤壁之戰,它是一場很有名的戰爭,發生在三國時期。曹操率領著80萬大軍攻打東吳,東吳當時只有10萬兵馬,但吳國的大都督周瑜毫不畏懼,利用火攻以少勝多打敗了曹操。
  • 蘇軾被貶黃州的詩作,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卻蘊含了哲理和深情
    北宋的一位大文豪就深有感受,下面分享蘇軾被貶黃州的詩作,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卻蘊含了哲理和深情。洗兒詩宋代: 蘇軾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被貶黃州,讀者朋友都知道其中深刻的原因。蘇軾當時年輕氣盛,既敢於直言,也因此而半生漂泊。來到貶所,先生前思後想,感慨萬千。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被世人稱之為「不食人間煙火」的佳作
    很多優秀的詩詞都是在作者鬱郁不得志之際提筆寫下,「文章憎命達」在坎坷的經歷,多舛的命運的磨練下,往往能令人發生蛻變。許多傳世詩篇的誕生都是產生在作者貶謫之後、離京路途中的,這給了許多詩人一種人生感悟,使他們在普通的風景中,尋求到了另一個領域。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 蘇軾被貶黃州後有人巴結,蘇軾:給你講個閻王爺的故事
    蘇軾被押送到黃州來,算是朝廷發配來的一名罪人,交給黃州府管制。府裡有位長官,姓謝,動不動訓斥他,吹鬍子,瞪眼睛,還罵上幾句。蘇軾倒不在乎,心想自己變成了罪人,還有什麼好說的,碰上了只忍著,聽他訓去,聽他罵吧。
  • 蘇軾酒後問友人小妾尷尬問題,她回8個字,蘇軾聽完寫下千古名句
    蘇軾酒後問友人小妾尷尬問題,她回8個字,蘇軾聽完寫下千古名句詩詞是一種藝術,是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的藝術,無論何時,在我們心中最美的文化,永遠都是詩詞。有些人認為,古典詩詞與我們的現代生活已經漸行漸遠了,但其實並非如此,無論《詩經》、《楚辭》,還是唐詩宋詞,無一不圍繞在我們身邊,詩詞的美,歷久彌新。
  • 蘇軾風雨中寫下一首詞,短短幾句道盡人生沉浮,林語堂讚不絕口
    這句話恰恰是蘇軾說人生沉浮就如同大自然一樣,有時陰有時晴但這些變化絲毫無法影響到蘇軾。這代表著蘇軾已經有超脫陰晴的境界,面對人生命運的變化也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謂真正的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這首詞短短幾句便道盡了人生沉浮,此詞的創作背景是蘇軾被貶黃州之時,在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同行之人皆是狼狽不堪,唯有蘇軾反而十分從容淡定。
  • 佛門弟子蘇軾: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的思想孕育這篇土壤中,創作碩果纍纍,黃州時期是蘇軾作品高產的時期,由此入手去探析分析宗教意識和士人心態對其的影響。佛教思想自東漢傳入後在中國本土不斷發展,尤其是在魏晉南北朝以後,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已經不足以維護儒家在思想上的領導權,北宋政府也並不反對佛教的發展和寺廟的修建,佛教已經深入到人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 蘇軾因詩獲罪,劫後重生寫下一首詩,痛罵小人卻不帶一個髒字
    作為宋代文壇的領軍人物,蘇軾的詩詞可以說是蓬勃大氣,縱橫恣肆,而其現實生活中卻是一生漂泊,被迫流浪放逐,望汴梁而遙遙無期,不過從另一方面講,也正是因為有這些挫折和磨難,讓蘇軾寫下了更多壯麗經典的詩篇,其筆下激昂的詩詞,讀起來實在是令人酣暢淋漓。
  • 同樣是被貶嶺海之地,蘇軾和韓愈對此卻有著不同的生活態度
    蘇軾一生曾三次被貶,貶謫之地分別為黃州(今湖北黃岡)、惠州(今廣東惠陽)、儋州(今海南儋縣),而韓愈一生也曾被貶到陽山(今廣東陽山縣)和潮州。今天筆者想與大家談論一下蘇軾被貶惠州與韓愈被貶潮州後兩人對待生活的不同態度。
  • 蘇軾為紀念新婚之夜,寫下一首詞,句句都誇妻子的好,讀完真肉麻
    蘇軾為紀念新婚之夜,寫下一首詞,句句都誇妻子的好,讀完真肉麻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古人留給了我們最璀璨的兩顆明珠「唐詩和宋詞」,而這些文化寶藏中不得不提及兩個人李白和蘇軾,有一句話說得好「唐有李白,宋有蘇軾」足以見得二人在詩詞文壇中的地位。
  • 蘇軾的一首詞,人生失意的時候讀三遍,讓人回味無窮
    特別是一生中受到的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在45歲那年因「烏臺詩案」而下獄,出獄後被貶到黃州;第二次是在59歲時被貶往惠州,以及62歲時貶到儋州(在今海南省)。當時的儋州還是蠻荒之地,「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
  • 蘇軾被貶,路遇一枝梅花,作下一首詞,表達了內心的寂寞之情
    蘇軾早年之間在京城非常得意,少年就中科舉還受到文壇大家歐陽修提攜。當時的他風流一時,但是烏臺案後蘇軾的人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就像王朝興衰一般,從此蘇軾的人生從頂點走向低谷。過去提攜自己的長輩們也都失去了權勢,自己還被放逐出京城從此在顛沛流離之間生存。在蘇軾流浪於各地期間,路遇一隻梅花,作下了一首詞《梅花二首》,表達內心的寂寞之情。
  • 由一首《定風波》,尋覓蘇軾的嶺南足跡!
    而這首被譚詠麟唱火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就是他45歲時被貶黃州時寫下。 王朝雲比蘇軾蘇東坡小25歲,卻是蘇軾一生的最愛,是他的靈魂伴侶,王朝雲對蘇軾不離不棄,在蘇軾被貶惠州時,她不懼生活艱苦,堅決要陪蘇軾一起南遷。
  • 蘇軾宴會上贈女子一首詞,讚美她的豁達開朗,最後一句話流傳千年
    最後,因為有國法「不殺士大夫」,以及王安石和高太后的求情,他得以免除一死,但活罪難逃,被貶黃州。這次文字獄一案,直接導致弟弟蘇轍被貶筠州(今江西),蘇門四才子也隨之消散,然而,受牽連的20多個罪犯中,唯有好友王鞏被貶的地方最遠且最偏——古人稱之為「蠻荒之地」的嶺南。朋友何其無辜受此貶謫,這使蘇軾內心十分愧疚,他說:「茲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
  • 蘇軾是詩的成就高,還是詞的成就高?
    他貶居黃州時與章惇以「朋友」相稱,他為主考官時,又曾親自以第一名取章惇兒子章援。有一次蘇東坡和章惇出遊,到一陡峭深澗邊,澗高有百尺,深流翻滾,上面只有一獨木橋,危險得很。章惇若無其事地走個來回,在對面巖石上題「蘇軾章惇遊此」。蘇東坡拍拍他說「終有一天你會殺人的」,原因很簡單:「敢於玩弄自己性命的人自然敢取別人性命。」
  • 蘇軾與王閏之的「七夕」,滿滿都是愛情的味道,感人至深
    九百多年前,宋代著名詩人、詞人、文學家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同年五月,蘇軾的妻子王閏之,在蘇軾之弟蘇轍的陪同之下,奔赴黃州。當王夫人到達黃州的時候,恰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蘇軾見到闊別已久的妻子,感慨萬千,提起筆來寫下兩首「七夕」詞,滿滿都是愛情的味道。菩薩蠻·新月畫簷初掛彎彎月,孤光未滿先憂缺。遙認玉簾鉤,天孫梳洗樓。佳人言語好,不願求新巧。
  • 蘇軾與辛棄疾十分詼諧的兩首詞
    想做將軍的辛棄疾面對這個造化弄人的世界,呼出一句「而今何事最相宜?」風流倜儻的蘇軾面對世態炎涼也只能來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然而,當辛棄疾與蘇軾相遇,兩個有趣的靈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我們這次從二人的一首小令中去瞧瞧。
  • 千年後,豬肉,把我與蘇軾連在了一起
    2000年,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熱播後,又相繼有《福星高照豬八戒》和《喜氣洋洋豬八戒》兩部電視劇熱播,這個《西遊記》裡的二師兄可謂風生水起,炙手可熱。進入2019年下半年,繼「春光」「福星」「喜氣」熱播劇後,「二師兄的肉」豬肉又以連續「暴漲」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有人戲稱:二師兄的肉比師傅唐僧的肉都貴了。這個二師兄有何能量竟令世人對他如此折腰,哪麼?
  • 蘇軾賦閒時一首詞,前面平淡到如同嚼蠟,最後一句卻一鳴驚人
    蘇軾是一個博學多能、舉世罕匹的文藝通才,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詩歌或者是散文,甚至是詞作都是有著其獨有的成就,可以說像哆啦a夢一樣無所不能。今天要說的是蘇軾的詞作,雖然他存世的詞作僅僅只有三百五十首,和他的詩文數量比起來不值一提,但是在詞作家裡面,依舊是遙遙領先。
  • 蘇軾自稱「我被聰明誤一生」,有人不服作首詩來懟他,都相當高明
    蘇軾被稱為最愛生活的文人,他愛生活、愛美食、愛美酒、愛詩詞,無論去到哪裡,他都能在當地混得風聲水起,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得美滋滋。但就是這樣的蘇軾,在官場卻幾度沉浮,多次被貶,這些困境因為他所作的那些流傳千古的詩詞,被後人認為是苦了他一人,卻令宋詞驚豔了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