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枕骨大一點就被殺?魏徵之死,諸葛亮早就算計好了

2021-01-08 十方歷史說

魏延字文長,三國時代蜀國的大將。初隨劉備作戰,智勇雙全,勇冠三軍,深得劉備信任,劉備稱王后受封漢中太守。魏延為人孤高,深明大義,多立戰功,在後期尤其為諸葛亮所倚重。那為什麼後來諸葛亮想要殺掉魏延呢?

這就和諸葛亮學習的相人之術有關了。傳說魏延這個人,腦後有反骨,和司馬懿一樣,都是狼顧狷狂之相。那麼什麼是反骨呢?反骨指的就是枕骨,又名後山骨。同時,反骨也可以指額頭特別突出者,叫額前反骨,民間俗稱"錛兒頭"。

但其實這並不是諸葛亮殺死魏延的最重要的原因,而是因為魏延在投降劉備時殺掉了自己當時的上司韓玄。當時韓玄為長沙太守,黃忠和魏延都是其部下,關羽帶兵攻打長沙,黃忠認為關羽義氣,不想殺掉關羽。不料卻被韓玄認為是通敵,他就想殺掉黃忠。韓玄這個人十分不被魏延看好,他就帶兵殺了韓玄,救了黃忠,然後開城投降於關羽。

在這之後魏延見到了劉備,劉備是十分欣賞他的。但是諸葛亮本人認為魏延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三觀。這種不忠不義的行為,應該立刻處死他。劉備愛惜人才,對這件事不以為然。魏延隨後為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不過諸葛亮並沒有改變他的看法,還是給馬岱留下了錦囊殺掉了魏延.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諸葛亮能看到魏延的反骨,原來反骨是在這裡
    但是人家劉琮早就想投降曹操了,你魏延這樣做,眼裡根本就沒有我這個主公麼,劉琮就讓手下的大將軍去殺魏延,魏延害怕的逃跑了,跑到了太守那邊,這個太守這邊有一個老將軍叫黃忠。這個太守覺得黃忠年紀大了,而且打仗還不用心就想要殺他,魏延在這個太守這邊一直就做個小兵,讓他很生氣,氣到了頭上,他一衝動就把這個太守給殺了,然後帶著人全跑到了劉備那裡,想著能在劉備這邊混個大官做做,但是他卻碰到了諸葛亮。
  • 張郃奉司馬懿之命,追諸葛亮反被殺,是司馬懿陰謀嗎?諸葛亮咋想
    第三,諸葛亮主動撤退時,張郃建議劉備不要追擊蜀軍,但司馬懿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反而派他去追擊蜀軍,結果張郃中了諸葛亮的埋伏,右膝中箭身亡。張將軍張郃建議了三次,司馬懿拒絕了三次,特別是最後一次,明明知道諸葛亮撤退是絕對可行的,但他還是命令張郃追擊,導致張郃被射殺,所以司馬懿有疑慮,所以問題就來了,張郃的死,是司馬懿的陰謀嗎?
  • 諸葛亮臨終前為啥要殺魏延?難道因為魏延腦後有「反骨」嗎?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蜀漢名將魏延的慘死,無疑是很多蜀漢粉絲的心中的痛,在蜀漢第一代「五虎上將」都死去的時候,蜀漢能夠撐得起大局面的唯獨魏延一人而已,魏延之武藝不輸於「五虎」將,謀略更是過之而無不及,卻在諸葛亮死後卻慘遭殺害,在很多人看來這是諸葛亮設計的,那麼蜀漢名將魏延為什麼必死無疑?
  • 魏延之死真是「腦有反骨」?諸葛亮為何一定要除掉他,有何私心?
    魏延之死真是「腦有反骨」?諸葛亮為何一定要殺他,有沒有私心?提起《三國演義》中最為熟知的人,莫過於被後世譽為「多智近於妖」的諸葛亮,然而,諸葛亮身上卻也有抹不去的汙點,比如劉備死後六出祁山寸功未建、識人不明導致街亭失守、設計殺魏延致使蜀中無大將……其中,最為人所爭議的莫過於諸葛亮判斷「魏延腦有反骨,必反」而留錦囊妙計殺之。那麼,魏延被殺時反了嗎?
  • 明朝古墓發現將軍屍骸,枕骨砍斷證實清朝傳聞,大義之舉令人淚目
    古之英雄好漢最大之願望莫不過為國效力馳騁沙場。故而史書中也不乏英雄驍勇之將領。像嶽飛精忠報國之事便流傳至今,陸遊「位卑未敢忘憂國」,之志也令人千古傳頌。諸如此類之驍勇善戰者不在少數。明末之李洪基,英勇善戰足智多謀。發動農民起義且自封為王建國立業。崇德十七年御駕親徵,在經歷屠城後,連敗居庸關昌平直至陽和。其大軍氣勢激昂軍心振奮,李自成之軍隊便一路高歌猛進挺入了朝中腹地---紫禁城。
  • 諸葛亮天天說魏延有反骨,反骨到底是啥樣的?快看看你有沒有!
    到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後,趙雲又在家中病死,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魏延一直是蜀漢獨當一面的大將,並成為諸葛亮的得力助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於諸葛亮臨死前,依舊放不下魏延,留下了幾個錦囊,強勢地制定了「帶走」魏延的計劃 。雖然後來證明,諸葛亮死後魏延的確要造反,但是諸葛亮卻是在魏延從未表現出造反跡象時,毅然給他宣判了死刑。原因竟然是魏延有「反骨」。
  • 「螟蛉之子」劉封的悲劇,為什麼劉備和諸葛亮一定要置他於死地?
    劉備據荊州、攻益州時,劉封、諸葛亮等人"西流溯地";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劉恆隨之周旋驅策;"漢中之戰"獲勝後,劉封奉劉備之命,與孟達一起攻佔了三郡(西城、上庸、房陵),並駐守於此。《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話,關羽勸劉備將劉封之送到上庸,這是劉封的養老之地,也消滅了他對劉禪的威脅。
  • 諸葛亮要殺魏延真是因為他腦後生反骨嗎?原因沒有那麼簡單
    諸葛亮要殺魏延真是因為他腦後生反骨嗎?原因沒有那麼簡單大家都知道,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雖然呈現出魏、蜀、吳三足鼎立之勢,但國家與國家之間,始終存在著力量上的差距,而蜀漢,就其綜合實力而言,在三個國家當中,明顯不佔優勢,甚至可以毫不客氣地說, 蜀漢是三個國家當中力量最為薄弱的國家。
  • 魏延的反骨長哪兒,諸葛亮搞明白了嗎?
    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諾諾連聲而退。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這段描寫不會感到陌生。魏延後來果然造反,印證了諸葛亮的先見之明。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何要殺魏延?與腦後有反骨無關
    公元234年,諸葛亮經過三年勸農講武的準備,決意再度出兵北伐。在《三國演義》中,與司馬懿對峙於五丈原的諸葛亮夜觀星象,發現他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於是他打算以祈禳之法讓自己的星宿歸位,以救回自己的性命。當時諸葛亮設下七七四十九盞明燈,打算向天再借上二十年的壽命。
  • 西遊記魏徵斬涇河龍王?其實是他在作梗
    在西遊記中,魏徵夢中斬涇河龍王,這是眾人熟知的故事,在《西遊記》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講述一個術士袁守誠因能夠算出渭河水族的位置,讓漁翁張稍算定何時能打到魚,涇河龍王非常生氣也非常恐懼,就去長安城找袁守城的麻煩,讓他算下雨的時間點數。結果袁守城算對了。
  • 諸葛亮為啥到死都不信任魏延?難道真的是因為魏延長有反骨?
    居然不是認為諸葛亮要殺魏延的依據不合理,不合情,不合法,而是為了安定團結那些投降者!後來劉備東徵孫權,讓魏延防守漢中,卻又安排馬超,馬岱兄弟二人也一起來到漢中,協助魏延。讓一個軍銜,官職都比魏延大的軍官來協助而不是來接管防務,到底是誰在領導誰啊?這難道是信任?明明是劉備對誰都不信任嘛!由此可見劉備對待魏延,比諸葛亮對待魏延更為慎重縝密!更聽不進其他同志們的建議了!
  • 魏徵整天端著架子板著臉,唐太宗把一樣東西端上來,他馬上現了原形
    這道菜本來不算名貴,但因為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而載入史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魏徵為人嚴肅,不苟言笑。唐太宗對身邊的侍臣說:「山羊鼻子(唐太宗給魏徵起的外號)整天板著臉,真不知道什麼東西能讓他動心?」侍臣說:「魏徵喜歡吃醋芹,每次吃完以後都高興得直喊過癮,那時就是他的真情流露。」第二天,唐太宗請大臣們吃飯,上了三盤醋芹。魏徵見了,心裡高興,一個勁兒地夾醋芹。
  • 《三國殺移動版》哪位武將因後腦有反骨被諸葛亮視為不忠之士差點...
    導 讀 三國殺移動版9月17日每日一題:對於三國殺移動版手遊今天的微信答題已經更新了,哪位武將因後腦有反骨,被諸葛亮視為不忠之士,差點被諸葛亮斬首?
  • 被諸葛亮稱為腦後有反骨的魏延,他死的真的很冤嗎
    被諸葛亮稱為腦後有反骨的魏延,他死的真的很冤嗎在演義中,魏延剛剛投靠劉備的時候,諸葛亮說他腦後有反骨,以後很有可能會當叛徒。但是他一生跟隨劉備四處徵戰,劉備對他也非常器重,器重程度甚至超過了張飛。而且魏延也並沒有一絲一毫的反叛之心,他既沒有投靠曹魏也沒有投降東吳,但就是這樣一個武將,卻被馬岱殺死,還被滅了三族,堪稱是三國中死得最冤的武將了。魏延是河南人,河南這個地方自古以來都是民風剽悍之地,所以出身於河南的魏延自然也是一個好戰分子。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這件事在正史上並沒有記載,僅僅只是羅貫中杜撰出來的而已。那麼為什麼羅貫中會給編排出這樣一個橋段呢?
  • 諸葛亮「說」魏延有反骨,以貌取人真是古代用人的一條硬指標?
    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諾諾連聲而退。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這段描寫不會感到陌生。魏延後來果然造反,印證了諸葛亮的先見之明。
  • 魏延的反骨長哪兒,諸葛亮搞明白了嗎?原來看臉在古代竟是硬指標
    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諾諾連聲而退。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這段描寫不會感到陌生。魏延後來果然造反,印證了諸葛亮的先見之明。
  • 魏徵真實身份是誰,他為何能斬龍王?生死簿揭開秘密
    然而,隸屬天庭的龍王犯天條,卻沒有上誅仙臺,「明日午時三刻,該赴魏徵處聽斬」。魏徵是唐王李世民之臣,雖是上邦宰相,到底卻是人臣,如何能斬天庭神仙? 詭異的事發生了,魏徵一夢斬龍王。
  • 魏延真有反骨嗎,諸葛亮並不這樣認為,死前還給他留了後路
    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這次北伐,諸葛亮經過了幾年的準備。而且也是要打持久戰的。諸葛亮在佔領的地方實行屯田,在魏國境內與魏國百姓共同種糧自給自足,打算長期駐紮下去。不過沒多久就因為操勞過度而死。諸葛亮死後,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也死了,這個人就是魏延。
  • 諸葛亮為何處處謹小慎微
    諸葛亮小心謹慎首先是性格使然,做為一個滿腹經綸,胸懷大志、隱忍不發的絕世高人,他選擇了一條艱險旅途,這是古代知識分子特立獨行卓爾不群的真實心路歷程,當時荊州周圍藏龍臥虎、人才輩出,但凡與諸葛亮交好的幾個朋友最後都選擇了依附強大的曹魏,唯獨諸葛亮選擇了當時最不被人們看好的劉備,而且當時的劉備如喪家之犬,被曹操打得無容身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