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這次北伐,諸葛亮經過了幾年的準備。而且也是要打持久戰的。諸葛亮在佔領的地方實行屯田,在魏國境內與魏國百姓共同種糧自給自足,打算長期駐紮下去。不過沒多久就因為操勞過度而死。諸葛亮死後,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也死了,這個人就是魏延。
關於魏延的死,很多人是認同《三國演義》裡的記載。說諸葛亮第一次見到魏延就想殺他,因為他有反骨。在諸葛亮死後,魏延想投降曹魏,所以被馬岱斬殺了。不過事實並不是這樣,魏延並沒有反骨,也沒有反心,這一點諸葛亮是比任何人都清楚的。而且諸葛亮在死前給魏延留了後路。
劉備入蜀的時候,魏延率領自己的部下協助劉備。之後因數有戰功,升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拔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鎮守漢中十年。諸葛亮北伐時,魏延拜涼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陽溪大破費瑤和郭淮。可以說,魏延對蜀漢集團來說功勞非常大,而且地位非常重要。而且魏延和關羽非常相像。比較有才,文武雙全,但是比較自負。這樣的一個人可以說很少會有反心的。他只會不服從其他人指揮,但如果說造反,可能性比較低。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魏延曾打算親率兵馬由子午道襲取關中,仿效韓信故事,與諸葛亮會師潼關。當然,沒有被採納。不過這可以看出為魏延擅長用兵,而且也是堅決反對曹魏政權的。所以諸葛亮之後,自己死後,如果要退兵的話,魏延肯定不會同意的。到時候他極有可能會留下來繼續北伐。諸葛亮在死前就和下面的人說,如果魏延要北伐的話就由他去吧,首要任務是把大軍安全撤回。可見,諸葛亮還是給魏延留了後路。不過後面事情的發展和諸葛亮認為的完全不一樣。
諸葛亮死後,姜維、楊儀、馬岱等人想要撤軍回去。而魏延反對,想要留下繼續北伐。由於魏延性格平時高傲、孤僻和大家不和。所以這時楊儀就想趁機除掉魏延,他和馬岱一起設計處死了魏延,並滅了他三族。可以說,魏延死得還是比較憋屈的。
總的來說,魏延是不可能反得。不過他即使回到蜀國的話,也不可能聽從楊儀、費禕、姜維等人的指揮。到時候矛盾還會激化,可能還會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可以說,他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並不是因為想造反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