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304L,316,316L這些,都叫做不鏽鋼的「牌號」。不同牌號的不鏽鋼,內部所含的物質比例不同——金屬性質也就不同。
這個題目中的問題我想分兩部分來回答:牌號中帶「L」和不帶「L」的區別;304和316的區別。
牌號中的「L」
首先我們要簡單了解一個名詞,叫做「晶間腐蝕」。指的是金屬在高溫焊接的過程中,析出碳化物。
碳化物析出後,會影響焊接的穩定性——更可怕的是,晶間腐蝕後無法從外觀分辨出來。
換句話說,普通金屬在焊接後,可能由於晶間腐蝕的存在,導致焊接不牢固。而且這種不牢固只有在受到外力導致焊接斷裂後才能看出來——斷裂後才發現,未免有點晚了!
為了防止晶間腐蝕的產生,我們必須對普通金屬再進行加工——即減少金屬內部碳化物的含量。含量少了,自然就不容易因為受熱析出了。
這種碳化物含量減少後的金屬,會在牌號後面加上一個「L」來表示——304L,就是304不鏽鋼減少碳化物後的產品,除了能夠防止晶間腐蝕以外,性能與304相同;316L也是一樣。
【減少碳化物後的金屬耐高溫能力更強,不僅僅是焊接時,在一些超高溫環境下使用的金屬,也需要用到「L」。】
304與316的區別
我們口語中的「不鏽鋼」,全稱叫做「不鏽耐酸鋼」——它不僅不生鏽,而且耐酸鹼腐蝕。所有的不鏽鋼都能不生鏽,但是耐腐蝕、耐機械強度的能力不同——根據這種能力,又分成了不同牌號,304和316就是其中的兩個。
304的耐腐蝕能力已經很強了,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東西,幾乎都很難奈何得了它。正因為如此,304不鏽鋼又被國標定為「食品級不鏽鋼」。
316的耐腐蝕能力還要更強,除了油鹽醬醋茶以外,各種強酸強鹼,它都可以抵擋。不僅如此,316不鏽鋼對環境的要求也更低——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影響316不鏽鋼的耐腐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