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館藏精品丨定窯刻花蓮花紋白釉洗

2021-01-09 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

定窯刻花蓮花紋白釉洗,北宋,一級文物。1972 年漳縣汪家墳出土。高3.6 釐米,口徑14.8 釐米,足徑8.9 釐米。廣口,折腹,圈足,芒口。胎體潔白緻密,施白釉,釉色白中閃黃。內底刻複線蓮花,線條流暢。底足中豎刻「復古殿」三字,右側刻一「冬」字。由於採用覆燒法,所以口部無釉,呈芒口,外底、圈足滿釉。宋代是定窯的發展時期,產量大、質量及製作工藝精細。定窯白瓷一般無款,只有少數刻有「官」字,這種特殊的刻款極為罕見,所以尤為珍貴。現藏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省文物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甘肅省文物局,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yaoyanan@rmrbgg.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相關焦點

  • 定窯!
    不過,在唐宋粗瓷時代,定窯的地位是很高的,即使今日看來,定窯精品依舊散發著迷人的宋代氣息...... 如遇精美的定窯瓷器常常能拍得高價。 今天,小編特意整理了這篇定窯簡文和史上拍賣價格最高的定窯作品,以供廣大藏友欣賞、收藏和參考之用。
  • 讓宋仁宗大發雷霆,舉斧敲爛的定窯瓷器,究竟是什麼來頭?
    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宋代定窯瓷元朝劉祁在《歸潛志》中說:「定州花瓷甌,顏色天下白。」道出了定窯白瓷的知名度和普及度。定窯白瓷胎色潔白如玉,胎體薄而堅實,胎質細膩,透光性一般,施釉極薄,可以見胎,釉質晶瑩剔透,瑩潤光潔,釉色被形容為象牙白。定窯白釉由於獨特的燒制方法,而有許多獨有的特點。可以通過觀察「淚痕」鑑別定窯白釉。所謂淚痕,是指瓷器在燒造過程中出現的流釉的現象,瓷器的流釉形狀就像流下的淚珠,所以稱為淚痕。
  • 市場上這麼多贗品,你的定窯是其中之一嗎?告訴你如何一眼辨真假!
    今天咱們先從定窯說起,首先咱們來了解了解定窯的基本知識。 定窯是古代名窯之一,主要產地在現在的河北省保定市一帶,因該地區唐宋時屬於定州管轄,所以命名為定窯。
  • 民族文化宮館藏文物精品展民族瑰寶開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桂傑)由民族文化宮主辦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展」的首展「民族瑰寶——民族文化宮館藏文物精品展」日前在北京正式開展。本次展覽旨在通過挖掘館藏文物古籍背後所蘊含的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元素,宣傳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激發各族人民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熱情,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而貢獻力量。「讓文化說話,以文化人,各族文化交相輝映,中華文化歷久彌新,這是今天我們強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 「鳳華」原刻款定窯雙鳳盒驚豔歐洲 -沙家櫪
    「鳳華」原刻款定窯雙鳳盒驚豔歐洲 原創作品-沙家櫪《鷓鴣天 -詠五代風華款定窯捧盒》傳鳳華疑北宋宮,哪知五代定窯瞳。晚唐金器多華麗,北鎮白瓷效仿風。金貴重,土坯松,火爐融鑄藝巔峰。長安吳越婆娑曲,雙鳳翩翩舞影中。「鳳華」款據傳為北宋宮殿名?
  • 甘肅館藏精品丨吳門畫帖集覽冊
  • 民族文化宮曬館藏,70餘件「民族瑰寶」亮相北京
    子禾 8月15日,「民族瑰寶——民族文化宮館藏文物精品展」正式開展,70餘件精美的民族瑰寶聚集一處,其中不乏如孔雀羽金絲織錦長袍這樣的鎮館之寶,也有如冷水衝型十二芒銅鼓這樣獨具學術意義的罕見精品,令觀眾大飽眼福。此展由民族文化宮主辦,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展」首展。
  • 每天一件珍貴館藏
    面積廣,藏品豐富:秦始皇時代軍官用的虎符、保存完整的西漢木簡、鑲著金邊的白玉杯、明成化年間的瓷罐、晚明時代的大漆珍品…… 從考古文物到歷代傳世精品
  • 冬春遊甘肅丨去大河家,尋找臨津渡的前世今生
    遊客至此,不免感慨,在時光的浣洗中,只有它的象徵物才能存留下來。  臨津渡口因為黃河大橋的修建,早已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渡船也已無跡可尋,就剩兩墩石鎖還依然挺立在黃河的南北兩岸,一條胳膊粗細的鐵索垂向河水,激起層層浪花。  黃河北面高10餘米的石鎖尤為突出,黃河南面的石鎖,被一片同樣高度的青楊林所包圍。
  • 甘肅丨保障困難群眾基本殯葬需求,減輕困難群眾喪葬負擔
    《實施辦法》明確,惠民殯葬政策的免費對象是戶籍在甘肅省內且死亡後實施火化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困難的重點優撫對象,在甘肅省內實施火化的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有條件的地區可擴大到實施火化的低收入群眾。
  • 博物精品:武漢博物館藏明清藍釉瓷器賞析(下)
    器內壁及底足內施白釉,底書「大清光緒年制」楷書款。器四面分別以黃綠褐三彩繪仿古青銅器紋飾,並以金彩書名,分別為「周子孫卣」、「周文王鼎」、「漢王長子鐎尊」、「孟姜尊」。底足內書「大清光緒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楷書款。象耳方瓶是乾隆朝開始流行的一種瓶式,自燒造之時直至晚清歷代官窯都有生產,是清代官窯單色釉的標準器。因器形方正,瓶側飾象耳,故又有「太平有象」之吉祥含義。
  • 大放異彩的彩陶文化,甘肅彩陶紋飾及其演變
    2019-03-25 18:16:22 來源: 甘肅旅遊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