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中國南方長江三峽地區的一個採石場發現了5.5億年前的蠕蟲化石。
這塊5億年前的化石為考古學家提供了一項非常寶貴的內容:它記錄了蠕蟲活動的最後生命時刻。
這是一條形似麥穗的蠕蟲,它約七英寸長的身體被分成數段,並最終變成了化石。這塊最後的安息之地,完整地記錄了它走向死亡的全過程。
這塊化石比寒武紀大爆發至少早了1000萬年,比恐龍最早出現的時間提前了一倍多。
根據埃迪卡拉紀時期的標準,這種蠕蟲在當時已經屬於一種複雜的生物了:它是活動的,分節的,具有三葉蟲特性(每個身體部分由三個葉組成)和兩側對稱的。
愛丁堡大學的地球科學家蕾切爾·伍德說,此時植物還沒有在陸地上定居,只是會在「淡水湖泊邊緣產生一些黏糊糊的生物」。
《自然》(Nature)雜誌周三發表了一項以該種蠕蟲及其死亡過程的化石記錄為主題的研究。
研究認為該化石中的內容屬於一種動態實時記錄,「這就像在取證學中一樣。」「你發現了一個腳印,或許可以推斷出嫌疑人的一些情況,但如果嫌疑人的情況直接被攝像機記錄下來會更好。」
研究報告的作者指出,埃迪卡拉紀時期的另外幾種水下動物也表現出了這種蠕蟲生物的某些特徵,包括馬蹄形頭部的Spriggina,以及與其相似但「頭部呈半月狀」的Marywadea等。
但和三葉蟲一樣,它們都與今天地球上的生命沒有什麼緊密的聯繫。肖博士在研究小組的網站上指出,三葉蟲的骨骼堅硬,頭部、身體和尾巴各不相同,而這種蠕蟲「相當蟲化」,身體柔軟,形似帶子。
肖博士指出,這種蠕蟲「既不是最古老的分段動物,也不是最古老的活動動物,但它是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古老的能夠產生長而連續的足跡的生命。」
換句話說,它是最古老的生物,具有我們所認可的生命和運動的複雜性。伍德博士說,這種蠕蟲代表著「複雜性生物誕生的裡程碑」。
蠕蟲可能是以微生物群為食——眾所周知,它出現在池塘裡的浮渣中。它極有可能是被活埋而死的。
蠕蟲是由重複的、對稱的部分組成的,所以它更接近於進化成地球上大多數生命的形式,包括人類。
肖博士說,現代動物是「真正的推動者」,是一種「地質力量」,能夠建造白蟻丘或中國長城之類的建築。我們之所以有這種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是活動性的。
蟲狀運動也在影響機器人。今年8月,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工程師們宣布,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可磁操縱的線狀機器人」,其能夠通過大腦的動脈和血管系統移動。
《新科學家》稱這項發明為「蠕蟲機器人」。機器人有一個明顯的蟲狀頭部,當它遇到一個角落時,會左右扭動,就像一隻毛毛蟲爬到了樹葉的最頂端,尋找一條新的暢通無阻的道路。
這條蠕蟲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向我們揭示了地球上複雜生命爆發的最初跡象。
伍德博士說,它的發現意味著寒武紀時期將會變得更加神秘:「就像所有最前沿的科學知識一樣,它能解決一些問題,但它會引出更多更令人興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