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說過:「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相信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比之愛情之初,兩心相悅的熱烈,我們最難接納的,莫過於瑣碎婚姻的平淡。錢鍾書說:「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去,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那麼,世上有無不變的愛情?身處婚姻的圍城之內,人們又該如何把握那堵誘惑與道德共築的高牆?也許電影《畫皮》可以帶我們找到答案。
《畫皮》是導演陳嘉上於2008年執導的一部影片,改編自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則故事。該片在「多角戀」的情節設定下,為原本反封建的鬼怪題材披上了一層現代式言情的唯美,藉助傳統故事的現代化重構,生動再現了婚內夫妻普遍面臨的情感困局。
《畫皮》的故事背景定位於秦漢年間,主角小唯是一隻靠吃人心維持人形的九霄美狐,在一場事故中邂逅並愛上了英氣俊朗的都尉王生,可此時的王生已有妻室。三人自此展開了一場關於真愛的角逐與考驗。
在這部影片中,主人公王生(陳坤飾)和佩蓉(趙薇飾)是一對由戀愛自然過渡到婚姻的夫妻,象徵著最合情合法的普世婚姻。而作為第三者的小唯(周迅飾)在影片中則以妖的身份出現,一定程度上暗示著她和王生這段感情虛幻而不為常理所容。
這一版本《畫皮》的創新可貴之處在於,它既不烘託烏託邦式的完美愛情,也沒有採用童話故事的視角敘事,而是從生活本身出發,以人性的角度探索婚姻的質變和愛情的兩難。
擁有完美妻子的好男人王生,為何會「精神出軌」?
在影片的劇本設定中,王生不再是蒲松齡筆下的文弱書生,而是化身能文能武的軍中都尉。在一次前往西域的剿匪任務中,他從沙匪手中救下了受困的孤女小唯。只是王生不會想到,彼時的小唯是因為剛剛吞食了一顆人心,才得以維繫他看到的那張絕色容顏。
大漠黃沙裡,王生抱著衣不蔽體的小唯,幾進幾出,以一當十。英雄救美的豪情氣魄,讓小唯自那一刻起動了凡心。
因為憐惜,王生收留了這個無家可歸的孤女,將其帶回江都王府,以兄妹之誼相待。小唯稱其王大哥,日日服侍王生更衣遞茶,好不體貼。久而久之,王生對小唯生出了不一樣的情愫,妻子佩蓉也略有察覺。
自從小唯來到江都,此地屢屢發生百姓被挖心殘害的血腥事件,全城陷入恐慌。佩蓉疑心來路不明的小唯是妖,唯恐王生受害,為此找來昔日情人龐勇(甄子丹飾)相助,但是無論佩蓉如何證明,無論身邊有多少人被剜心受害,王生自始至終不願懷疑小唯是妖。
在王生的潛意識裡,他已經愛上了小唯。
影片通過刻畫王生的三段夢境,圖解了他對小唯這場不動聲色的「精神出軌」。在王生的夢境之內,他和小唯共赴雲雨,熱烈交歡;而夢境之外,當他醒來面對同床共枕的妻子,不禁大汗淋漓。
在江都一帶,王生是口碑最佳的將領,從戰場功績到生活作風,幾乎無可挑剔。在現代人眼中,功成名就的王生就是那個時代的社會精英。
為了維護這樣的社會地位和名聲,王生苦心經營多年,維持著作為道德標杆的「聖人」形象。因此,面對夢境中「縱慾」的自己,他比任何人都要慌亂惶恐。
那麼,這樣一個「好男人」為何仍然「精神出軌」?縱觀全片,王生對小唯的感情,其實無非就是從救她之初的憐憫,及至對青春之軀的性幻想,再無其他實質意義上的「內容」。
比起同他相互扶持,攜手走過多年的佩蓉,小唯不過是王生在平淡生活中渴望激情的一個幻想對象。王生貪戀小唯,是人性在誘惑面前的本能淪陷。
正因為做慣了世俗道德觀念強烈的社會精英,越是循規蹈矩如王生的人,內心其實越是渴望刺激去打破所謂的「規矩」,正如在影片結尾,王生向龐勇透露,自己也想浪跡天涯,這便是對王生內在渴望的一種暗示。
堅守婚姻道德的王生,對佩蓉的愛還剩幾分?
在影片中,王生自始至終沒有和小唯發生實質意義上的肉體關係。從這個層面上說,他具有一種現代人缺少的品質——忠誠。只不過,他在性格上的怯懦和優柔寡斷又讓這樣的忠誠帶著些許虛偽。
他一方面對佩蓉說著「不管她是人是妖,都迷不倒我」,「只有你能迷倒我」,另一面卻深陷小唯編織的情網無法自拔,直到臨死前才敢對小唯吐露心聲:「我愛你,但我已經有佩蓉了」。
影片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有一個困惑,這樣一個為道德而堅守婚姻的王生,對佩蓉的愛究竟還剩幾分?
通過影片的碎片化前情交代不難得知,佩蓉是王生多年前的初戀,她姿容姣好,性格溫馴體貼。兩人相愛之初,龐勇是軍隊的主將,而王生還只是追隨龐勇的一名副將。彼時的兩人都深愛著佩蓉。
但是相對於粗枝大葉、放蕩不羈的龐勇,佩蓉最終還是選擇了行事穩重、周到細膩的龐生。隨著龐勇因為情傷離去,王生取代他掌握了軍隊,龐家軍自此改名王家軍。在佩蓉多年的悉心扶持下,王生終成一方霸主。
可以這麼說,因為和佩蓉的這段感情,王生才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婚姻愛情、功名利祿,走上了人生巔峰。年少時期的王生,對佩蓉的愛同樣毋庸置疑。可是隨著多年婚姻過去,平淡瑣碎的生活淡漠了彼此初遇時的那份驚豔。因此,大漠黃沙,英雄救美的場面,反而喚醒了王生心中的年少愛意。
王生到底愛不愛佩蓉?只能說,愛過。
在王生那頭,他對小唯的感情是幻想中浪漫愛情,對佩蓉的堅守,卻更像世俗意義上的婚姻責任。由於所處的位置發生了變化,王生對佩蓉的感情便也摻雜了太多其他因素,不再純粹。
他深知佩蓉是妻子,更是外人眼裡的王夫人。這三個字是身份,更是標杆的束縛。
因此,當佩蓉問王生「你愛不愛她」時,他避而不答,只是說了句「王夫人只有一個」。這是對佩蓉妻子身份的肯定,也是他對無法逃避的內心欲望的承認。
自始至終,王生是個清醒的人,他清醒地看著自己在誘惑與情慾中沉淪;又清醒而自知地保持著最後的底線。這種堅守,是對結髮妻子的責任,也是身為一方守將,對秩序、對社會、對臣下的一種世俗道德交代。
當「婚外情」扯開婚姻的「遮羞布」,佩蓉還愛王生嗎?
佩蓉在影片中是一個清醒而自知的女人,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懂得取捨和妥協。因此,當她看出王生難抵小唯的誘惑時,便壓抑自我,主動提出讓丈夫納妾。她身上具有傳統女性的賢淑和對婚姻的隱忍特質,使之願意放下一切,去守護丈夫。
值得一提的是,當佩蓉懷疑小唯是妖,找到龐勇相助時,電影中出現了一個道具——玉佩。這塊玉佩是龐勇當年在出徵時送給佩蓉的。一直到佩蓉和王生結為夫妻,她都將這塊玉貼身佩戴。由此可見,面對瀟灑自在的龐勇,佩蓉並非沒有心動過。
但作為一個女子,佩蓉的骨子裡根植著相夫教子、追求安穩平淡的時代因子。而影片中的龐勇有著江湖中人的灑脫和不羈,不被權勢束縛,可這種不安定因素卻難給佩蓉想要的安全感。
相比之下,王生則是那個時代中更適合廝守終生的一個對象。他具有世俗意義上好男人的所有優點:容貌俊美,性格溫柔,文武雙全,擅長經營處事,能夠滿足一個女人對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期待。因此,本質上追求「現世安穩」的佩蓉最終放棄龐勇,選擇了王生。
這種選擇,不僅僅基於愛情,也基於佩蓉自己對樸素生活的一種理想。因此,王生發生「精神出軌」後,佩蓉的退讓,不僅僅是對婚姻的堅守,更是對理想的堅守。
在電影的最後,佩蓉為了王生能不受傷害,自願服下妖毒,承認自己是妖。看清小唯真正面目的王生決心贖罪,追隨佩蓉死去。而小唯頓悟了何為真愛,也放下心中的執念,散盡修為救了所有的人。
這樣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在倉促中神化了王生和佩蓉的婚姻,勉強圓回了這段「婚外情」。但也從通俗上揭示了婚姻和愛情的本質不同。
婚姻的維度比愛情更長、更廣,心動是愛情的必要因素,但是責任、堅守、包容卻是構成婚姻的額外要素。簡單來說,如果愛情是瞬間的怦然心動,那麼婚姻就是對這種心動持續不斷的加持和守護。
寫在最後:
十年前看這部片子,只覺得王生是個心口不一的「偽君子」。但是長大後再去看這部片子,發現王生反而是對現實男性最真實的影射。
在無數現實婚姻中,夫妻雙方之間,地位、成就更高的一方往往要承受更多來自外界的誘惑和考驗,這也就註定了弱勢一方的被動和卑微。正如影片中的蜥蜴精為追隨小唯,殺人行兇,惡事做盡,最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卻等不到小唯的一次回頭;龐勇對佩蓉餘情未了,為她赴湯蹈火,但是佩蓉心心念念的仍是王生的安危。
站在現代人的角度,《畫皮》從本質上表達了自由婚姻制度下,當愛情和婚姻發生衝突,人們的選擇和困境。故事中的王生從來就不是聖人,這個世界上本就是誘惑大於普通人從一而終的堅持。因此,一段婚姻之中,就看個人的精神道德是否足夠高尚,願意對既定的承諾履行終生。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王生是忠於婚姻的。但是他也在某種意義上欺騙了妻子。也許我們批判王生,不是批判他的社會道德,而是我們認為這對夫妻的感情沒有實現絕對的公平,同情佩蓉這樣一個過於忠誠的女子罷了。可是既然是感情,我們怎麼又如何能苛求絕對的公正呢?
導演在影片的最後為觀眾種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四海為家的龐勇選擇了同樣浪跡天涯的夏冰,成了這段「多角戀」當中最為完美的一對。這兩個同樣嫉惡如仇、心懷天下又無任何包袱的人最終走在了一起,這又何嘗不是導演對理想婚姻的一種美好願景?
世界上有無永不凋零的愛情?也許有吧。但是事實往往是,世間如佩蓉、王生這般只能坐等誘惑考驗的夫妻太多,而真正如龐勇、夏冰這般勢均力敵,最後又能走到一起的有情人,其實少之又少。
END.
在閱讀中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更多影視評論,文學解讀,歡迎關注我的帳號@曉讀夜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