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父母課堂】,獲取育兒的智慧!
方法:打開微信→添加朋友→搜號→fumuketang→關注!
新聞內容:中央臺新聞報導,一五歲男童因將零食包裡的乾燥劑小包拆開,把乾燥劑倒入瓶中並加入水玩耍,瞬間發生爆炸,眼睛因鹼性液體侵蝕,造成一眼失明!
平常只囑咐小朋友不能誤吃乾燥劑,沒想因與水混合後產生氫氧化鈣,會造成如此嚴重後果!
所以,務必請家長們及老師們做好預防功課!看到的,轉出去,功德無量!
方便麵、雪餅、牛肉乾、薯片、話梅……在這些孩子們喜歡的零食中,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包裝袋裡都放有幾包幹燥劑,不過,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小包裝乾燥劑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尤其是近日來網上爆出乾燥劑爆炸傷人事件。
那麼,食品乾燥劑遇水是否會發生爆炸?對此,我們不妨來做下實驗。
現場實驗為證
1、準備一包石灰乾燥劑和一個飲料瓶。
2、30多秒後開始有氣泡冒出,並產生白色氣體。
3、一分多鐘後,飲料瓶發熱膨脹變形,水變得濃稠。
用事實說話!
實驗:乾燥劑遇水輕微爆炸 塑料瓶變形
如上實驗,在商場中購買一包含有生石灰乾燥劑的雪餅,將包裝袋裡的乾燥劑撕開倒出,發現多是一些白色的粉末和顆粒物,氣味嗆人。把乾燥劑倒入一個透明飲料瓶中,並注入清水,隨之擰緊瓶蓋。
30多秒後,會發現瓶中開始有氣泡冒出,產生白色氣體,隨後,瓶子因高溫而開始扭曲變形,一分多鐘後只聽「嘭」的一聲悶響。這時發現,飲料瓶雖然沒有被炸破,但已經扭曲變形,顆粒狀的石灰則完全變成了粉末狀,瓶內的水也變得比較濃稠。用手碰碰塑料瓶,發現瓶身變得比較熱。
通過此實驗,可以發現食品乾燥劑遇水確實能發生輕微爆炸。
★專家觀點★
專家:系氧化鈣遇水化學反應瞬間放熱
對此,有專家指出,實驗所用的是一種石灰乾燥劑,而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鈣。氧化鈣在遇到水後會產生急劇的化學反應,瞬間釋放出大量的熱量。此實驗中瓶體沒炸破,主要是由於石灰的量比較少,「如果裝在塑料瓶內的石灰量比較大,化學反應產生的熱量會使塑料瓶迅速膨脹爆裂。」
據其介紹,目前市場上不同種類食品中的乾燥劑有所差異,常用的主要有石灰乾燥劑、矽膠乾燥劑、活性炭乾燥劑、礦物乾燥劑等,而使用最多的是石灰乾燥劑和矽膠乾燥劑兩種。
「矽膠乾燥劑的化學性質比較安全穩定,通常是透明的顆粒,無毒、無味、無腐蝕、無汙染,遇水會潮解變成黃色或藍色,但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尤其是遇水後顆粒會發生輕微炸裂。」而石灰乾燥劑,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鈣,遇到水後溶解很快,會放出大量的熱量,造成氣體膨脹和水體膨脹,當壓力達到一定的程度,可能會引發爆炸反應。
☆調查研究☆
調查:乾燥劑種類繁多,多以氧化鈣為原料
事實上,在各大商場,海苔、香米餅、鍋巴、牛肉乾等大多數開袋即食的小食品裡都有乾燥劑。
而乾燥劑上面的說明並不一致。在一個鍋巴包裝袋裡,乾燥劑上面寫著「不可食用」,而有的乾燥劑上面寫著「不可食用、不可浸水」,還有一些則標註「不可開袋,不可與水接觸,幼兒勿動」等字樣,還有一些只有英文標識。 而這些乾燥劑全是石灰乾燥劑。
「不同廠家使用不同的乾燥劑,主要考慮的因素是成本,其次是乾燥效果。」專家指出,「矽膠乾燥劑價格相對要高一些,而石灰乾燥劑價格相對比較便宜,造成目前市場上食品中的乾燥劑很大部分是以氧化鈣為原料。」
?溫馨提醒?
提醒:目前並無回收制度,乾燥劑應及時丟
現在很多市民都並不是很了解乾燥劑的危害性,以為乾燥劑可以循環利用,有的還會放在衣櫥或柜子裡來防潮。
那麼,市民是如何處理食品藥品包裝內的乾燥劑呢?大部分都是直接將包裝袋內的乾燥劑扔掉。
專家說,目前並沒有關於乾燥劑的回收制度,市民如果對乾燥劑了解不夠多或者判斷有誤,很容易發生意外,他建議市民在打開食品袋後將裡面的乾燥劑丟掉。
如果不慎將乾燥劑濺入眼睛,不能用水清洗,因為主要成份是石灰,遇水更嚴重,要用食用油擦掉。如果誤食了乾燥劑,要立即口服牛奶或水,但不可過量,稍微處理後,應立即到醫院救治。
陪伴寶寶快樂成長——父母課堂(微信號:fumuketang)。關注微信公眾號每天都可以獲取更多育兒知識、早教資源、教養智慧、親子閱讀,父母掌握一點,孩子受益一生。教子探討無止境,讓我們一路同行。父母課堂,會一直陪著你和寶寶一起快樂的成長。
打開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fumuketang」,獲取更多育兒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