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為了更好的物質生活,我成為一個理科生;為了享受業餘樂趣,我從小就鑽研歷史。
老成都們大概也不知道,為什麼春熙路叫春熙路,而不叫夏熙路或者冬熙路呢?牛王廟又是做什麼的,「廟」又去了哪裡?天涯成都裡「成都地名考」的帖子,就可以幫您解決這些疑惑。帖子中90個成都的橋、寺廟、街道等名字的來歷和解釋,足足90個,他好像知道的太多了……有人猜測發帖人肯定是一位成都老教授;也有人猜發帖人是成都的歷史學家。他,到底是何方神聖?
地名來歷榜引來網友熱捧
有人私信他請吃飯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王新路的實驗室,這位軟體工程師正在完成他的實驗項目。眼鏡、小平頭、靦腆緊張的表情,讓他顯得沉穩內向;而一身的藍色休閒服配上深色登山鞋,又為他增添了不少活力。他就是神秘的「發帖人」。
「我是1983年出生的,是不是沒想到?」王新路打趣地說,發帖後,網友們不但對成都的地名來歷來了興趣,對他這個人也十分好奇,有的網友甚至發私信要請他吃飯,但都被他回絕了。
王新路說,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的他,小時候並沒有受到更多的歷史文化的薰陶,僅僅因為家教嚴格,不能出去玩,他只好「鑽」進了四大名著裡,沒想到反而培養出了對歷史的興趣。記者問他:「為什麼不尊重自己的愛好選擇文科,而選擇去讀了理科?」「為了畢業後能找到好工作,那時聽說文科生畢業後不好找工作。」王新路答得很坦誠。
「現在還喜歡歷史嗎?」「整理成都地名來歷是一種突發而來的靈感,鑽研歷史一直是我從小以來的業餘愛好。」王新路從辦公桌抽屜裡拿出一本書說:「最近正在看這本書,裡面就有很多成都的文化歷史。」記者接過來一看——《成都魅力指引》。
「九如村」還是「九茹村」
引發90個地名來歷
「有一部分地名的來歷,確實是從這本書中了解到的。」王新路坦誠地回答,雖然他的父輩都不是「老成都」,但他從小就在九茹村長大,記憶力驚人的他,在與朋友、長輩和老成都們聊天時,就把他們所說的有關成都地名的來歷一一印在了腦海裡。
記者問:「是什麼原因讓你想到要去整理成都地名的來歷呢?」「因為和一個朋友爭論『九如村』的如字。」王新路說,在九如村長大的他,一直知道九如村的如字是沒有草字頭的,但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公交站牌上九如村的如變成了「茹」,但他也並沒有去在意。直到去年十月份,一個朋友寄東西給他,他用電腦發過去的「九如村」的地址,被朋友指責寫了錯別字。在與朋友的爭論中,他萌生了整理成都各地名的來歷和個中蘊意的想法。
就這樣,王新路把自己腦海中已知的地名都寫了出來,再通過上網查資料、查閱書籍等方式,才將這篇90條成都地名來歷的「歷史工程」完工,並引來網友圍觀。
專家考證:解釋都是正確的
昨日,記者諮詢了巴蜀文化歷史研究專家袁庭棟。袁庭棟說,帖中的解釋基本都是準確的,作為一個非史學專業的80後,王新路能收集到這90條已經實屬不易。袁庭棟特別提出,九如村的如字,確實是沒有草字頭的,一些公交站牌和地圖中的「九茹村」中的茹,都是錯誤的寫法。同時,袁庭棟還說,他曾寫過《成都街巷志》一書,通過70萬字的描述,把成都的地名、街名等來歷介紹的很詳細,對成都歷史文化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深入了解成都。
成都晚報見習記者 楊琳皓 攝影 王浩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