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面紗》:原是高級交際花的她,為何最後變成獨立的漂亮寡婦

2021-01-08 陳清輕

有時候我常常會想,人的一生其實是有「成長節點」的,你遇上一些事情,那些事情使你一下子領悟到了人生到底該在意什麼、珍惜什麼。

而在這之前,好像生活在迷霧中,沒有信仰,找不到坐標,做選擇時並沒有什麼標準……有的只是浪漫幻想和空泛的熱情。

對於女人這種感性動物來說,尤其如此。

很多人知道《面紗》,或許是因為那個知名的句子:

我對你根本沒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勢利、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

這是一句非常有蠱惑性的話,多少人因為讀到這句話而去接受了一個人?

然而,現在再讀,才知毛姆想說的,遠不止這些。

《面紗》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01 面紗揭開之前

凱蒂是英國人,她的父親是王室的御用律師,母親是一位高貴優雅、善於鑽營的家庭主婦。她定期舉辦晚宴聚會,結交各路名流。

凱蒂的母親一直希望凱蒂跟自己妹妹多麗絲,能夠通過婚姻攀上高枝。凱蒂很漂亮,她有這個資本,也一直被母親寄予厚望。

這樣的家庭教養下,註定凱蒂是一個無知、膚淺、重視外表、沒有內涵的女人。

然而,眼看已經25歲了,近幾年跟自己求婚的人條件卻一年不如一年。而自己19歲的妹妹,長相平平,但一開始出來交際,就跟一位外科醫生的獨生子訂了婚。

凱蒂一氣之下,就嫁給了醫學博士、病菌專家瓦爾特——他孤僻木訥,凱蒂與他認識時間不長,且從沒多瞧幾眼。但瓦爾特對凱蒂,卻是深情專一的。

瓦爾特在香港工作,婚後不久,凱蒂就跟隨他前往香港。

在那裡,凱蒂很快認識了香港布政司唐生,他是一個英俊高大、風趣幽默的男人。兩個生性活潑的人,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

小說一開始,就是凱蒂跟唐生在家裡偷情,卻聽到了門把手轉動的聲音。

在這裡,慣用諷刺手法的毛姆,用了大量的動作和語言,來描述凱蒂和唐生兩人的慌張、驚嚇、混亂:

她的驚恐讓他緊張,鞋子又緊,顯得動作笨手笨腳的……她用梳子理了理自己凌亂的短髮。等她梳理好了,他才把第二隻鞋的帶子系好。

她嚇得面無血色,而他皮膚雖然黝黑,此時臉色卻也慘白如紙……接著她忍不住還是哭了。

這時候的凱蒂,是一個混亂脆弱、只知嬉鬧玩樂、滿足欲望的女人,世界在她面前,還未揭開面紗。

另外,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動作細節和語言細節裡,其實早就鮮明地刻畫出了兩人的性格特點,伏筆了後面的故事走向。草蛇灰線,伏脈千裡,且往下看。

02 面紗揭開之時

瓦爾特知道妻子偷情後,讓她做出選擇,如果唐生與她妻子離婚,並且馬上娶凱蒂,那他也成全他們。

如果事與願違,那兩人就一起去流行霍亂之地——湄潭府。

凱蒂急忙去找唐生,她單純地期待唐生能夠娶她,而結果顯而易見。凱蒂擦去眼淚,她終於見識到了唐生的虛榮自私、冷酷無情。

於是,傷心至極的凱蒂跟隨瓦爾特一起去往湄潭府。

在湄潭府,瓦爾特每天忙於研究霍亂,並不怎麼理睬她。

沃汀頓是那裡的助理專員,他每天忙完工作,會去看看凱蒂。後來在他的建議下,凱蒂去了修道院幫忙。

世界的面紗,即將在凱蒂面前徐徐揭開。

在修道院,凱蒂見到了出身法國名門世家的院長,雖然容顏已經蒼老,但是在她臉上依然能看出年輕時姣好的面容。

小說中有這樣一句話,表現了凱蒂內心慢慢地轉變:

端看修道院長,不由得猜想她年輕的時候必定是個美人兒,但轉念之間又頓悟——像修道院長這樣的女人,她的美來自她的品行,這種美會隨著年歲與日俱增。

凱蒂雖然愛笑愛玩、庸俗膚淺,但也單純善良,修道院裡安寧肅穆的氣氛,以及修道院長仁慈謙遜的品格,很快讓凱蒂的心得到了震顫。

後來,熱心的凱蒂又去修道院幫修女們照顧孤兒,在這個過程中,她看人、看世界的方式有了很大轉變,她在這裡瞥見了別樣的生活和人生觀,受到了啟迪,也從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以前,凱蒂看事物習慣流於表面,外觀往往比內在更為吸引她。她之所以喜歡高大英俊、幽默善談的唐生,不喜歡自己木訥孤僻、矮小卻品德高尚的丈夫,就是由她從小的看人、看世界的方式所決定的。

在修道院的日子,也讓凱蒂思量,自己以前狂熱地愛著唐生,簡直不可理喻:「他真是個一無是處的東西。自己過去真是出盡了洋相!如今平靜地思量起唐生,凱蒂納悶自己當初到底看上了他哪一點。」

當然,這並不是一個俗套的進了修道院受到感化就從良的故事。一個人的轉變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03 面紗揭開之後

原先自己看不上的丈夫,卻被高尚的修道院長和修女們屢次誇讚,從旁人嘴裡,凱蒂逐漸改變了對瓦爾特的看法。

可是悲哀的是,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

我們來看一段某天晚上,從修道院回家的凱蒂面對丈夫時的心理獨白:

瓦爾特相貌堂堂,為人誠實可靠,而且才華出眾,可就是無法捕獲她的芳心,多麼奇妙。她以後再也無需忍受瓦爾特的愛撫,她如釋重負。

有一件事情的發生,讓故事走向有了更大的曲折變化——凱蒂突然暈倒,發現自己懷孕了。

而這個孩子,她也不知道是瓦爾特的還是唐生的。並且,她如實告訴了瓦爾特。

瓦爾特建議凱蒂離開這裡,但是凱蒂並沒有同意,還是堅持在修道院工作。

不久之後,瓦爾特感染了霍亂,凱蒂匆匆跑去見他。她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要懇求瓦爾特原諒她,讓瓦爾特的靈魂更安心地離開人世。

瓦爾特什麼也沒說,聽到凱蒂叫他「親愛的」,更是流出了兩行眼淚——「親愛的」是凱蒂常用的字眼,但瓦爾特只聽到凱蒂用它來稱呼狗、嬰兒、汽車。

瓦爾特說完「死的卻是一條狗」後,就死去了。

瓦爾特下葬後,修道院長勸說她離開湄潭府,回英國。途中轉道香港,不得不暫時住在唐生家裡。

這一次,她信心滿滿絕對不會再受唐生的蠱惑和欺騙了。她不再是以前那個輕浮無知的少婦了。

但是,她錯估了唐生調情的能力。他輕而易舉掌控著交談,圓滑幽默,時不時逗得凱蒂發笑。外表依然乾淨利落、身材頎長、體態挺拔,嗓音也醇厚低沉、溫暖動人……

身體上的安頓,讓凱蒂的精神鬆弛了下來。兩人偶然一次獨處的機會,凱蒂又淪陷了。

事後,她撕心裂肺哭了起來。恥辱,這簡直就是恥辱!她恨他,也恨自己。她曾經以為自己回到香港後會冷靜自製,可她發現她只是個欲望的奴隸。

她打定主意快速買了船票,離開了香港。在船上,她收到了母親去世的消息,回到家後,一直被母親壓制的父親,想要離開倫敦。

而這時候,曾經過慣的二十幾年的聲色犬馬的生活,凱蒂也已經能夠跳脫出來回顧了。現在她願意追隨父親一起離開,為了彌補父親對這個家庭的付出,也為了渴求父親的愛。

她跟父親有了一次傾心交談,說到即將出生的孩子,她說:

當我回憶自己過去是個什麼樣的女孩,我對自己感到厭惡。但是我已經沒機會重來了。我要好好撫養我的女兒,讓她成為一個自由而且獨立自主的姑娘。我帶她來到這個世界,養育她,愛護她,把她帶大,絕不是為了將來某個男的特別想和她睡覺,甚至樂意抱養她一輩子。

經歷了一系列的混亂和迷茫,面對過死亡和恐懼、仁慈和欺騙,凱蒂最後終於成長了。

一開始,她的心沒有被錨定,所以極易面對誘惑不能自拔,沉迷於事物的表面。她沒有信仰,沒有做事的一定之規,因而左衝右突,找不到心靈的寧靜。

小說最後,毛姆給了她一個這樣的未來:

她不知道有什麼樣的未來在等著她,但是她能感覺到自己心中充滿勇氣,不管發生什麼事,她都會懷著一顆輕鬆的、朝氣蓬勃的心去面對。

至此,人生的迷霧被驅散,人生的面紗被揭開。

寫在最後

我想,毛姆讓人深感親切的原因,就是他把我們每個人那點小心思全都寫了出來。比如我們就是會喜歡一個一無是處、徒有其表的zha男,忘不了他;也比如我們以為自己足夠清醒冷靜了,但還是會一次次敗給欲望;我們聽過了很多好心人講的道理,但該掉的坑還是一頭栽進去……

好在,在這反覆曲折的路途中,只要你不停步,只要你反思,只要你的心足夠良善,你總能慢慢泅渡到你最終的目的地。

小說裡的凱蒂經歷了很多痛苦和歡樂,在不斷推翻、重建、質疑的過程中,她揭開了人生一層層神秘的面紗。

很多事情並不是大徹大悟、痛改前非的狗血劇情,而是幽微曲折、反反覆覆。所幸大家都如此脆弱懦弱,而又都嚮往美好和高尚。我們都走在同一條路上。

我喜歡這個小說的結尾,凱蒂坦然接受了自己的欲望、掙扎以及美好,不畏懼、不感傷、不眷戀、也不再自我譴責。

也許人生就是如此,欲望、罪惡與美好交織纏繞,只要你平靜又嶄新地看待它,它就不再控制你。揭開一層層的面紗,一切如舊,卻也宛若新生。這是真正通向心靈寧靜之路。

毛姆,被稱為最會講故事的小說家,他的小說除了情愛,落腳點在更高處。雖然通俗,但絕不是口水文學。他是張愛玲和村上春樹共同喜歡的作家,他還被中國的書迷戲稱為「英國張愛玲」。

他講故事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他的諷刺戲謔、揭露的人性幽微,都讓人在有趣的語言中感到心頭一震:原來我也如此,愚蠢脆弱的人不只我一個。

如果您想看看毛姆的書,請直接點擊下方連結,雙十一促銷,限時優惠價99元,包含4冊,全是毛姆經典代表作:《人性的枷鎖》、《面紗》、《刀鋒、《月亮與六便士》,精裝版。

在最會講故事的作家那裡,我們總能找到自己的某個人生段落,他都已經寫好了,靜待你的翻閱。

如果您想買單冊《面紗》,請直接點擊下方連結,限時優惠價36元。

相關焦點

  • 毛姆在《面紗》裡揭露的現實:女人的格局,取決於她見過的世面
    為了不讓妹妹比她早結婚,倉促間找了個男人嫁了。婚姻生活無趣她又出軌,還懷了情夫的孩子。這個不符合好女人標準的女人,就是英國小說巨匠毛姆在《面紗》裡塑造的女主人公凱蒂。你可能沒聽過《面紗》,但你肯定聽過《月亮與六便士》,它們都出自英國小說家W·薩默塞特·毛姆。毛姆是一位高產的作家,他一生寫過二十部長篇小說,一百多篇短篇小說,還有三十多部劇本。
  • 另類解讀《面紗》:女性覺醒的背後,藏著毛姆對生活的深刻洞察
    其中,有一本小說稍顯特殊,那就是毛姆的《面紗》。和前三者不同不同,《面紗》的主人公是一個容貌美麗的女性角色——凱蒂。漂亮卻又愛慕虛榮的凱蒂,在自己25歲那一年感受到了來自母親和自身年齡漸長的雙重壓力,倉促之下接受了細菌學家沃爾特的求婚。隨後,婚姻的無趣將凱蒂引向越界之路。她在一次宴會上邂逅了風趣迷人的有婦之夫查理,並迅速墜入愛河。
  • 讀完毛姆的《面紗》:女人,別太高估男人對你的愛
    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面紗》等讓讀者感覺到毛姆對女性最惡毒的作品《人性的枷鎖》出版於1915年,《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面紗》出版於1925年。這些作品都有一個不變的主旨——不幸的婚姻。因此,我們不得不問:1915年至1925年,毛姆究竟經歷了什麼。
  • 《面紗》:為何女人會在愛情裡受傷,毛姆早就說得清楚明白!
    很多人知道毛姆,是因為他的代表作《月亮和六便士》,然而我喜歡毛姆,是因為他的《面紗》。私以為,女孩最應該閱讀的書就是《面紗》,尤其是她們想要步入愛情的時候。這本書會告訴女孩們,一生最重要,最美好,也是最艱難的事就是學會愛,然後去愛人。而在此之前,女孩需要做好一些必要的準備。
  • 毛姆《面紗》:不管哪一種背叛,都不值得你義無反顧
    很多人知道毛姆,是因為他的代表作《月亮和六便士》,然而我喜歡毛姆,是因為他的《面紗》。我以為,女孩最應該閱讀的書就是《面紗》,尤其是她們想要步入愛情的時候。這本書會告訴女孩們,一生最重要,最美好,也是最艱難的事就是學會愛,然後去愛人。而在此之前,女孩需要做好一些必要的準備。如果沒有做好準備,一定不要輕易揭開愛情的這層面紗。
  • 毛姆的《面紗》:「死的那個是狗」,沃爾特最後想明白了嗎?
    英國小說家毛姆的作品《面紗》,男主角沃爾特臨終前最後一句話「死的是那條狗」,耐人尋味。為了尋求這句話的答案,讀者不禁會多讀幾遍這部小說,思考著男女主人公的人生與命運。 《面紗》的故事,從女主角凱蒂與查理偷情被她丈夫沃爾特發現開始。這樣的開頭,為整部小說打下了陰鬱、憤怒、不祥的底色。
  • 毛姆的《面紗》告訴我們:女人不工作,容易朝三暮四
    有人說,人的一生至少要讀一次毛姆的作品,才知道月亮和六便士哪個更值得追求。而我今天想講的,不是他最有名的《月亮與六便士》,而是《面紗》這本小說。知乎上有人評價說,《面紗》大概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差的一部。為什麼呢?買回來看了以後,發現它更像是一部言情影視劇。主角是一個已婚女人。其實它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 毛姆《面紗》:出軌後老公送我去死
    當然,毛姆筆下《面紗》的男主主人公瓦爾特可不是一般人。妻子出軌嘛,得治她,給她點顏色看看,叫她生不如死,最好送她見上帝。  4  《面紗》更多的是表現女性的覺醒和自我成長。這在當時的社會是個熱議的話題。
  • 《面紗》中隱藏的4大婚姻真相,毛姆說男人並沒有瘋狂愛上你
    娜奧米·沃茨主演,女主確實很漂亮小說名「面紗」的靈感來自雪萊詩歌《別揭開這華麗的面紗》:別揭開那些活著的人們稱之為生活的華麗面紗:儘管這都是些不真實的假象,但卻模仿著我們所相信的一切。但是此時的凱蒂經過在修道院的工作,讓她在思想上有了很大進步和成長。她不想欺騙瓦爾特,她如實回答,「我不知道。」「孩子有可能是查理的。」這對瓦爾特來說,最後那點殘留的希望都破滅了。對於瓦爾特的死,維丁頓有困惑,「他好像是自己在找死,因為他在拿自己做實驗。」毛姆對瓦爾特是殘忍的,這給我一種老實人被欺負的感覺。婚姻的底線究竟是什麼?
  • 讀毛姆《面紗》——愛得毫無保留,「死的卻是狗」
    據我所知,人們在愛上一個人卻得不到回報時,往往感到傷心失望,繼而變成憤怒和尖刻。我不是那樣。我從未奢望你來愛我,我從未設想你會有理由愛我,我也從未認為我自己惹人愛慕。對我來說能被賜予機會愛你就應心懷感激了。每當我想到你跟我在一起是愉悅的,每當我從你的眼睛裡看到歡樂,我都狂喜不已。我盡力將我的愛維持在不讓你厭煩的限度,否則我清楚那個後果我承受不了。
  • 《面紗》:撞見妻子偷腥,他做了這個決定,結果令人意外
    說到人性,不得不提起文學界的毒蛇大佬——毛姆大叔,而前面提到的這個場景,就是《面紗》這本書緊張刺激的開端。01 《面紗》講了什麼故事先來說說毛姆是個怎樣的人。毛姆不滿十歲,父母就先後去世,只能寄人籬下,加上身材矮小,又有點口吃,經常受到欺凌和折磨,所以他孤僻、敏感、內向。成年後,他學過會計,當過醫生,23歲時棄醫從文,此後始終活躍在文學一線長達50多年,直到91歲去世。
  • 共讀毛姆《面紗》
    毛姆(1874年一1965年),英國劇作家,小說家。在1925年以中國為背景寫了一部長篇小說《面紗》。女主角基蒂她的母親是極度在乎金錢和社會地位的婦人,將自己的丈夫和女兒都當作滿足自己欲望的工具。即使基蒂出軌,瓦爾特也只是對她說,可以離婚,給了她兩個選擇。一是基蒂的出軌對象查理需要跟自己的妻子離婚,並在一周內娶基蒂為妻。二是基蒂跟著瓦爾特一起去趟爆發了霍亂的湄潭府。愛情是最靠不住的,即使基蒂哀求查理,查理也希望基蒂能跟著瓦爾特去宛如地獄的湄潭府。在基蒂和瓦爾特的爭論中,瓦爾特說出了這樣的話。
  • 毛姆《面紗》:人到中年,我看透了這三個愛情真相
    毛姆是英國文學史上一個特別的存在,他考過外科醫師,在一戰時做過情報收集,喜歡到處遊歷,還靠寫作走上了人生巔峰。毛姆是一個高產且優秀的作家,他的寫作生涯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經歷了整整三代人。鑑於文學上的巨大成就,毛姆獲得了牛津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還被英國女王授予「榮譽團騎士」的稱號。
  • 毛姆《面紗》:掀開婚姻的面紗,永遠不要輕視你的伴侶
    《面紗》這部小說是毛姆先生寫作生涯裡,第一部寫了好幾年的作品。小說主要講述女主角吉蒂年輕時,仗著自己的美貌拒絕那些追求者,到25歲時迫於母親和年齡的壓力,匆忙嫁給沒有過多了解的中國細菌家。婚後的吉蒂,在香港有了婚外情,丈夫沃爾特發現後,為了懲罰她,帶她去了霍亂之地湄潭府,沃爾特在湄潭府不幸染上霍亂身亡,沃爾特至死都沒有得到吉蒂的愛。
  • 《面紗》:獨立,才是一個女人最好的活法
    今天,梅也為大家分享一本毛姆的經典長篇小說《面紗》。它以中國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女人從迷失、醒悟到自我救贖的過程。愛慕虛榮的英國女子凱蒂,迫於世俗與家庭的壓力,草率地嫁給了沉悶無趣的細菌學家瓦爾特。正如毛姆所說:或許她做過的所有錯事蠢事,所有她經受的磨難,並不全是毫無意義的——那將是一條通往安寧的路。這個親手毀掉婚姻和生活的女人,究竟該如何完成自我救贖呢?
  • 《面紗》:一部近乎完美的愛情小說,教給女人如何過好這一生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英國作家毛姆的長篇小說《面紗》。創作《面紗》時,毛姆將近50歲,正處於「我有一肚子故事,還超級會講」的時期。不過,這本小說寫得很不順利,毛姆花費了幾年時間才全部定稿。1924年,《面紗》先後在紐約和倫敦的雜誌上連載,1925年出版成書。
  • 毛姆《面紗》:成長,是一生的課題,需要不斷努力
    《面紗》是毛姆的代表作之一。他的小說總是在譏諷中,蘊藏對人性的憐憫。迷霧般的面紗揭開後,才能看清生活的真諦。《面紗》講述的是長相漂亮,且善於社交的凱蒂,在母親的安排下,不停參加舞會,以物色出類拔萃的丈夫。然而幾個社交季過去,凱蒂仍沒有遇到合適的人選。這麼蹉跎到二十五歲,凱蒂的母親開始氣惱,常常給凱蒂臉色看,並質問凱蒂,要讓父親養她多久。
  • 毛姆,一個兼職間諜、和自己女兒鬧遺產糾紛的作家
    毛姆因《月亮與六便士》、《人性的枷鎖》、《面紗》等等小說聞名於世,但除了知名作家的身份,毛姆還曾週遊世界、當過醫生、當過間諜。奉子成婚的毛姆青年時期的毛姆十分多產,而且與許多作家不同的是,他一「出道」就成了暢銷作家,本來打算成為醫生的毛姆於是成為了全職作家。二十多歲的他在法國當紅十字會志願者時遇到了後來將陪伴他多年的同性伴侶傑拉德,可是就在那之後不久,毛姆和一個有錢的寡婦發生關係,生下了女兒麗莎。
  • 毛姆《面紗》:母親的言傳身教,直接決定了女兒的人生格局
    毛姆的《面紗》,講敘的是關於一位女性自我意識覺醒和救贖的故事,小說女主角凱蒂是一位容貌姣好、內心卻空洞的妙齡女子,常年遊走於各種社交活動的她,一心只為覓得一位高富帥。父親在她眼裡只不過是維持體面生活的賺錢機器罷了,而關於擇偶的標準,也只是從社會地位、金錢的角度來衡量。
  • 《面紗》:不是錢,就是性?那些沉迷婚外情的女人,究竟享受什麼
    ——《面紗》《面紗》是英國作家毛姆的長篇小說,書名引自英國詩人雪萊的詩作《別揭開這華麗的面紗》,「別揭開那華麗的面紗,它被人們叫做生活。雖然它只是被隨便塗抹的顏色,但那是人們願意信以為真的東西」。《面紗》的創作靈感源於毛姆在一次義大利的旅行經歷中,從房東女兒那裡聽來的《神曲·煉獄篇》當中的一個故事:皮婭是錫耶納的一位貴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