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蘇聯有多強大?
1965年3月18日,列昂諾夫深吸一口氣,打開了艙門,朝外面輕輕邁了一步。
此刻的天空前所未有的深邃。
「太安靜了,我甚至能聽到自己的心跳。」
萬物空寂無邊,他感覺不到自己在移動。儘管他正以飛機數倍的速度在高速穿越空間。
「我被群星環繞,感受不到束縛。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刻的感受。」
在列昂諾夫的腳下,陌生又熟悉的藍色星球,我們的家園正如畫卷一般展開。
「我對自己說,是的,地球絕對是圓形的,我相信。直到從太空看到地球,我才知道圓形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人類的第一次太空行走,時間記錄下此刻。
時間回到五十年前,1965年的蘇聯依然保持著太空競賽的領先地位。
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隻被送入太空的動物、第一次載人航天、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性,在蘇聯科學家科羅廖夫的率領下,蘇聯總是搶先一步。
無奈之下,美國選擇了彎道超車。
1962年9月12日,美國前總統甘迺迪在賴斯大學上發表演講:我們要登月!
巨量的資源向美國航天航空局湧入,美蘇太空競賽提速到前所未有的速度。
競賽的下一站:首次太空行走。
「沒有出艙活動技術,那麼要想開展任何嚴肅的太空項目或實驗都是難以想像的。」列昂諾夫說道。
在這個極具象徵意義和實用價值的太空項目,蘇聯人不願意落後。
1965年3月18日,·列昂諾夫和另一位太空人帕威爾·貝爾亞耶夫坐著飛船「上升2號」闖入茫茫太空。
這是一次賭博性的太空任務。
為了任務的萬無一失,蘇聯原本進行了一次實驗,發射了一艘無人飛船,用來收集太空中的各種數據,包括太陽輻射、高能量粒子流等,以衡量太空行走對飛行員的影響。
可沒想到無人飛船在返回的過程中突然自爆,隨之一切數據在爆炸中失去。
而此時,離預訂的太空行走已經不足一月,無法再發射無人飛船採集數據,而美國太空行走計劃正在步步緊逼。
蘇聯人不願意再等了,這關乎蘇聯的榮譽。
倉促之下,飛船騰空而起。
這是一次賭命式的升空,因為火箭跟飛船都不帶逃逸塔。這意味著,蘇聯已經放棄了任何退路。
不成功,則成仁。
幸運的是發射以及升空過程中,沒有發生任何異常。
飛船來到了距離地球五百公裡的軌道,這比原來預定的軌道高了兩百多公裡。
在繞地球一周後,列昂諾夫獲準出艙行走。
列昂諾夫邁出了走向太空的第一步。在他的身後,是一條16英尺的繩子,將他跟太空艙連在一起。
此時,地球人都在觀看著這一人類的盛舉。蘇聯人信心滿滿。在第一次把人類送到太空時,蘇聯直到確定加加林的安全,才向外界宣布了消息。
而這一次,他們準備直接展示蘇聯的太空技術。
也許是美國日夜開工的火箭流水線讓蘇聯感受到了壓力。
列昂諾夫飄浮在太空中,此時,他發現自己無法觸摸自己大腿上的快門開關,導致胸前的攝影頭並沒有如期開始工作。
這是一個不好的預兆,但列昂諾夫並沒有意識問題的嚴重。
他無暇顧及太多,他完全被太空的浩瀚震撼住了。
「眼前是難以形容的美麗」。列昂諾夫後面回憶道。 「我像海鷗張開雙翅,衝上了地球的高空。」
「該回來了。」列昂諾夫聽到了隊友的呼喚,帕威爾·貝爾亞耶夫正飛船裡控制著飛船。
「這時我才意識到我已經在太空漂浮了超過十分鐘。那一刻,我的心突然回到了童年,就像我的媽媽打開窗戶,衝著正在外面和朋友玩耍的我喊:『列昂,該進屋了。』」
列昂諾夫有些不情願,但他知道,該回來了,事後他才知道,自己這一次的太空漫步總共歷時12分鐘9秒。
目前為止,一切順利得不像真的。而問題終於出現了。
他自己沒有膨脹,他的太空衣膨脹了。
事實上,列昂諾夫無法觸摸自己大腿上的快門開關時,就已經給他預警。
在高壓下,他的太空服不知不覺變得膨脹、堅硬,任何肢體運動都變極為困難。
他無法打開自己腿上的開關,牽引他的繩索也怪異的彎曲著,更要命的是,他發現自己突然卡在了氣密艙門口。導致身後的艙門無法關閉。
「執行任務的尾聲,我意識到我的腳已經從鞋子裡拔出來了,我的手已經從手套上拉開了。我的整個太空衣都伸展得如此之大,以至於我的手腳似乎都萎縮了。」
這是以前沒有預料的情況。
事實上,列昂諾夫並沒有向地球匯報自己所經歷的危險,因為他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地球幫不上任何忙。
蘇聯倒很快意識到了不對,當即切換了頻道,把直播太空行走轉而向觀眾播放莫扎特的安魂曲。
但所有觀看節目的蘇聯人都知道,他們的太空人出問題了。
「如果我不能返回太空飛行器,我的頭盔上裝有一顆自殺藥。」列昂諾夫說道,他早就做了萬一回不來的打算。
而蘇聯太空計劃的負責人科羅廖夫曾經指示帕威爾,如果列昂諾夫太空行走失敗,無法返回飛船 ,你必須獨自將飛船開回來。
好在,列昂諾夫並沒有選擇服藥,帕威爾也沒有把飛船開走。
「即便犧牲自己的生命,我的戰友也不會讓我孤獨地留在太空。」列昂諾夫說道。
接下來,他要想到一個回到飛船的辦法。汗開始在列昂諾夫的頭上滲出,後面他才知道,這短短的數分鐘,他整整瘦了三斤。
這時候,列昂諾夫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
「在太空衣上打開一個小口,把太空衣裡的空氣釋放出來 ,這樣航行服縮小,就可以走進艙門了。」
可釋放氧氣會導致缺氧跟失壓。而且他只有一次嘗試的機會。不嘗試,會慢慢死去,嘗試失敗,會迅速死去。
列昂諾夫成功的機率領大概只百分之二十五。
「我感到手腳刺痛,好像有針在扎。」隨著氣體的排出,列昂諾夫開始出現減壓病的症狀。
幸運的是,在昏倒之前,他成功讓自己的太空衣瘦了下來,從而擠進了艙門,回到了飛船內。
但磨難並沒有結束。
剛關上氣閘艙門,飛船就發生了一次小小的爆炸,艙門被炸飛,好在乘員艙氣密性並沒有受到影響。
剛解決了這個問題,艙內的氧氣壓力又突然增大,只需要一點點火星,就會將太空船炸成一堆飄浮太空的垃圾。
經過七小時候的排查,氧氣巨增的問題解決了,但新的問題又來了,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那起小爆炸的影響,飛般的自動駕駛系統出現了故障是,太空艙開始不受控制的滾動。
列昂諾夫跟隊友帕威爾只好啟動手動控制。好不容易控制下來,新的問題再次出現。
「我們手動啟動發動機之後,我們能感受到兩艙分離時的一下震動,但是,有什麼東西不對勁!我們隨後感到一股向後拖拽的力量,於是我穿過頭朝舷窗外望去,發現一根通訊纜繩還將兩個艙段連接著!這樣一來,飛船就失去了控制,直直的朝著地球落下去!」
好在,與大氣摩擦產生的高溫燒斷了連接兩艙的通訊纜繩,返回艙終於擺脫了糾纏,減速降落傘打開了。
但飛船並沒有按照預定的地點降落,他們的降落點遠離原定著陸點一千多英裡。落到了冰天雪地裡的西伯利亞森林。
艙外的溫度在零度以下,他們不知道救援什麼時候會來。而唯一慶幸的是,狼並沒有在人之前找到他們。
「我們在荒無人煙的森林是挨過了兩個寒冷的夜晚。幸好我們沒有遭遇狼或者熊,但我們知道我們周圍有很多這類猛獸。當時正值春天,動物們正飢腸轆轆。再一次,我們真的很幸運!」
兩天後,救援隊找到了他們,只是叢林無法進行開進大型汽車,直升機也無法降落,他們只好踏著滑雪板,滑出了叢林。
列昂諾夫成為了繼加加林之後最為盛名的航天英雄。他原本有望做出超過加加林的航天功績:搶在美國人之前登上月球,只是因為蘇聯航天靈魂人物科羅廖夫去世,導致蘇聯研製的登月火箭N1屢屢無法投入使用,才讓美國人捷足先登。
但列昂諾夫的航天故事依然在繼續,
1975年,列昂諾夫重返太空,見證另一個偉大的時刻。
太空中,美國阿波羅18號飛船靠近蘇聯聯盟19號飛船,不過一會,兩隻飛船對接到了一起。
美國阿波羅飛船的指令長託馬斯·斯塔福德輕輕敲了敲對面的艙門。
列昂諾夫拉開了聯盟-19號飛船的艙門,熱情地伸出了自己的右手,握住了斯塔福德。
太空競賽的兩位對手在太空中完成了歷史性的握手。
談到這一次握手,列昂諾夫不無遺憾,它來得太晚,「如果我們能早點聚在一起,我們將已經在月球上建立了一個國際天文臺,我們現在將飛往火星。」
太空競賽可能是人類科技史上最為壯麗的競賽。參與其中的兩個對手,都展示了星辰大海般的雄心與超人的智慧。
儘管這場競賽由美國登月而勝出,但在登月之前的每一個環節,蘇聯都幾乎領先一步。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送動物進入太空:斯普特尼克2號
人類歷史上第一顆擺脫地球引力的宇宙探測器:月球1號
人類歷史上第一顆接觸撞擊其他星體:月球2號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看到月球背面:月球3號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人類送入太空:東方1號
人類歷史上第一名太空人:尤裡·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飛越其他行星:金星1號
人類歷史上第一飛越火星:火星1號
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女性:瓦蓮京娜·弗拉基米羅夫娜·捷列什科娃
當然,還有人類第一次進行太空行走:上升2號
人類第一次在另一顆行星上著陸:金星3號
人類第一次取回另一個星球的樣本:月球16號
人類上第一個宇宙空間站:禮炮1號
人類第一個載人空間站:聯盟11號
人類第一個進行太空人輪換的空間站:和平號(Мир/Mir)
人類第一次全自動無人駕駛的太空梭:暴風雪號
沙俄時代的俄羅斯還是一個農業社會,而就在短短幾十年,蘇聯就成為了這個世界強大的一級。
是什麼造就了蘇聯?
答案是教育。
1755年,乾隆二十年,莫斯科大學成立。
到蘇聯解體的今天,莫斯科大學的數學系依然是世界頂尖的存在。
俄羅斯人曾表示,莫斯科大學數學系是他們壓箱底的底牌,只要莫大的數學系還在,俄羅斯就是成了廢墟,也一定有再崛起的一天。
可以說,俄羅斯最恐怖的實力就在這座七十年的大樓裡。
莫斯科大學到底有多強?
數學界的最高獎叫菲爾茨獎,專門獎勵四十歲以下的數學家。
莫斯科大學就拿到了六個。中國目前還沒有拿到一個。
俄羅斯還有直接拒絕菲爾茨獎的。
比如俄羅斯有位數學大神佩雷爾曼。
2002年,他給一些數學同行發出了一封郵件:
【請允許我提醒您關注我在arXiv上發表的論文,該篇論文的編號是math.DG0211159。
摘要:本文中我們提出了一個Ricci流的單調表示,其不需要曲率假設,在所有維度中都成立。這可以被解釋為某個典型集合的熵。……
祝萬事如意!】
當同行閱讀完以後,才意識到這位神秘的俄羅斯數學家解決了極為重要的龐加萊猜想。
這個猜想如下:任一單連通的、封閉的三維流形與三維球面同胚。
這個證明有多重要呢?
數學家陶哲軒評價:在佩雷爾曼的論文中,第5頁就已經給出了Ricci流的全新解釋:它將Ricci流視為梯度流,看起來非常有潛力。在第7頁,他就用該解釋建立了一個關於Ricci流的精彩定理。雖然這個定理相距最終證明龐加萊猜想甚遠,但它本身就是一個新奇而有趣的結果,使得這個領域的專家迅速認定這篇論文有很多「好東西」。
麻省理工學院當場決定聘請他為終身教授。
佩雷爾曼拒絕了。
三年後,國際數學家聯盟決定將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頒給佩雷爾曼。
世界數學家聯盟主席約翰·博爾爵士親自到聖彼得堡勸說佩雷爾曼領獎。
佩雷爾曼很有禮貌的接待了約翰·博爾爵士,但表示不會領獎。
約翰·博爾爵士表示:你有權不領,但我們有權發獎。
於是,史上最奇怪的頒獎禮出現了,西班牙對著一張佩雷爾曼的照片頒獎,照片還選得極差,實在沒辦法,佩雷爾曼從來都沒有正裝過,要是不認識的人看到他,一定認為他是一個流浪漢。
雖然佩雷爾曼沒有出現,但他依然得到了全場的掌聲。
而此時,佩雷爾曼在自己家附近的樹林裡,跟母親一起採蘑菇。
「我對金錢或是名氣不感興趣,我不想像動物園裡的動物一樣展出,我也不是數學的英雄,我甚至不是那麼成功。」佩雷爾曼說道。
莫斯科大學的排名不高,只有九十多位,遠低於北大清華,俄羅斯的其它大學排名就更低了。
但俄羅斯大學的畢業生非常搶手。
任正非就說:「新西伯利亞大學連續六年拿到世界計算機競賽冠軍、亞軍,但是所有冠軍、亞軍都被Google用五、六倍的工資挖走了,從今年開始,我們要開出比Google更高的薪酬挖他們來,在俄羅斯的土地上創新,我們要和Google爭奪人才。」
華為的通訊技術就是一位俄羅斯數學家突破的,這個突破幫助華為迅速佔領了歐洲 市場。是華為通訊科技上關鍵的一步。
所以,華為才不惜重金到俄羅斯搶人才。
科技界的共識,俄羅斯的理工畢業生極為優質。
因為這些人都是俄羅斯超變態的精英模式培養出來的。
在小學階段,俄羅斯就開始尋找優秀學生。俄羅斯小學生畢業時,能夠在一本數學物理科普雜誌拿到一份試卷。做完後有專門的部分進行評分。
成績優秀,能夠得到一個口試的機會。通過口試,就可以進入專門中學。比如數學中學。在這個中學裡,會安排大學的教授來給中學生上課,保證這些優秀學生將來能夠進入莫斯科大學。
莫斯科大學就有柯爾莫哥洛夫中學。全國招收有天賦的學生,學費免費,貧困學生還有補助。而且這樣的特殊學校絕對不允放走後門的存在。
俄羅斯的大學是有開後門的,但都是二線大學,像莫斯科大學這樣的學校,絕不可能有走後門進去的。等於211可能,985不要想。
這些學生從中學起就開始培養。
中學生將花一半的時候去聽各種大師講課,講課的包括俄羅斯最偉大的數學家柯爾莫戈洛夫。而這些講課的內容都會整理成文稿在科普雜誌上發布,以供沒有機會進入的學生去學。這些科普雜誌在歐洲都很受歡迎。
前段時間有一位讀者就私信我,問有沒有那套俄羅斯人寫的科普書。
他沒有說書名,但我一聽就知道他說的是哪套。因為這個書太有名了,可以說俄羅斯人就是看這個書長大的。
這套書叫《俄羅斯大師科學叢書》,一共十本。是俄羅斯最有名的科普大牛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別萊利曼寫的。
他牛到什麼程度?
為了表彰他的成績,人類拍到的第一個月球環形山,名字就命名為「別萊利曼」環形山。
這套書一共有十本
可以說,理工類的基礎的一些知識,這套書全講到了。
這裡面的講解很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在一輛行進的火車上,有一個點卻是往後開的。這個點是什麼點呢?
還有怎麼不靠近樹來測量樹的高度。
這個書,說實話,不是一個隨便看看的書,不是那種漫畫類的科普書。它切入的點很淺,但會慢慢講到很深的知識。而且有一點偏奧賽,畢竟奧數這個東西就是蘇聯人發明的。
這個書比較合適小學高年級以及初中的孩子。孩子還需要一定的閱讀能力的。在孩子的學習中,可以看一些漫畫類的科普書,但最終一定要歸到這樣專業性的科普書上。
因為高考的時,題目就幾乎全是文字的。好多孩子連題都讀不完讀不懂,就是只看漫畫型的,不看文字型的。
看了他們俄羅斯的書,你才得懂俄羅斯為什麼這麼牛。
我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看看這套俄羅斯人寫書。對孩子提高科學認識,尤其是漲成績,很有效果。為什麼呢?
一是俄羅斯本身的教育是世界一流的。他們的教學方法很特別。
另外,俄羅斯的教學體系跟中國教育是無縫銜接的。因為中國的教育體系就是學蘇聯的啊。
最後,中國更容易理解俄羅斯的思維模式。大概大家還是有淵源的。
二來,我們引進英美的書多,但俄羅斯的引進的少,這意味著,一旦引進,就是這個類目最好的。
今天特地把這套書介紹給頭條的讀者,這套書一共十本,原價是301。社裡給到我們頭條的團購價是135。
這套書包括了數理化的各個層面,適合小學到初中的孩子,孩子看完後,對數理化就會有一個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這個書在頭條半個月已經賣出四萬多,庫存早就賣完,出版社正在緊急加印中。 昨天剛剛到貨一批。數量並不多。
大家點下面的橫條參團預訂,讓孩子接受俄羅斯的一流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