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分析再現灶神星幾十億年前「受創」史

2020-11-24 新華網客戶端

        作為太陽系小行星帶中「最亮的那顆星」,灶神星一直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它不僅個頭大,是小行星帶中的第二大行星,而且和地球一樣具有殼、幔和金屬核等圈層。科學家認為,對它的研究有助於揭開行星演化的奧秘。

        2011年7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黎明」號探測器抵達灶神星,發現其形狀十分奇特——它的南半球地殼異常厚,且南極存在兩個巨大的撞擊坑。最近,一個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重構了一段灶神星的演化歷史,認為是撞擊造就了灶神星奇特的形狀。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上。

        奇異外型源自兩次撞擊

        灶神星是一個發生過明顯分異的小行星,其南極附近有一個巨大的撞擊坑,叫做雷亞希爾維亞隕擊坑,直徑505公裡,接近灶神星全球直徑,幾乎貫穿整個南半球。

        那麼,灶神星南半球異常厚的原因是什麼?南極的巨大撞擊坑又是怎麼形成的?

        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上的研究認為,灶神星奇特的外型,是因為它已經分化成不同地殼、地幔和核心層之後,與另一顆小行星相撞,造成了北半球的大規模破壞。這次撞擊的碎片,由灶神星的全部三層組成,被粘在灶神星的南半球,這就解釋了為什麼NASA的「黎明」號宇宙飛船在灶神星南極探測到異常厚的外殼。

        「在距今45.2億年前,一顆約為灶神星十分之一大小的天體突然闖入,給灶神星的北半球『結實』地來了一下。」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蘇彥表示,「闖入者」造成的撞擊透過地殼、地幔,直達其金屬內核。大量的撞擊物向四周濺射,又在引力的作用下回歸母體,並大量堆積在灶神星的南半球,從而形成厚達80公裡的巨厚地殼。該撞擊還形成了一種新的隕石類型——中鐵隕石,即主要由未固化的鐵核和灶神星殼混合組成的巖石。

        在距今約一二億年前,灶神星再度遭受巨大撞擊,產生了許多碎片,留下了南半球的兩個「窟窿」,也就是最為著名的維納尼亞盆地和雷亞希爾維亞隕擊盆地。這次事件的一些碎片墜落到地球,成為地球上的HED族隕石,提供了有關灶神星的豐富信息。

        「小行星之間的相互碰撞概率比小行星撞擊大行星要小一些。」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趙海斌介紹,但類似灶神星這麼大的小行星發生碰撞的概率相對較大。兩次巨大的撞擊差點讓灶神星灰飛煙滅,也讓灶神星成了天體碰撞下的「幸運兒」。

        隕石分析提供撞擊線索

        灶神星那麼遙遠,科學家是如何判定其兩次被撞的經歷?專家表示,目前比較好的方法是通過同位素探測。在地球上發現的大部分HED族隕石和少部分中鐵隕石具有一致的氧同位素組成,證明它們可能起源於同一顆分異型小行星。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和美國「黎明」號軌道探測器的探測數據,與實驗室隕石樣品分析數據對比,證明灶神星可能是大部分HED族隕石和少部分中鐵隕石的母體。

        在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上述研究小組對被認為來源於灶神星的中鐵隕石進行了高精度的年代測定,認為在452539萬年前,發生了上述第一次撞擊過程,導致了灶神星的南極異常厚。

        而在兩億年前左右,即第二次的大碰撞中,不少灶神星碎片從母體逃逸,隨著宇宙運行軌道飛向了地球,它們就是目前地球上發現的HED族隕石。宇宙射線暴露年齡的測量顯示,多數的HED族隕石來自幾次不同的撞擊事件,且在太空中運行了600萬—7300萬年的漫長旅途才隕落到地球。

        通過對HED族隕石結構的研究,科學家發現灶神星的結構和地球很類似,具有金屬核,向外是橄欖巖石的幔和最外部的巖殼。「灶神星有相似於類地行星的核、幔、殼結構和早期演化史,可能是保存完好的原始行星。」蘇彥表示,灶神星相當於一個微縮版的地球,對灶神星的研究將有助於了解類地行星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等重大科學問題。

相關焦點

  • 發現灶神星,竟起源於一次宇宙「肇事逃逸」碰撞!
    灶神星是這條帶中第二大小行星,它為科學家們研究行星的起源和形成提供了一個絕佳機會。特別是灶神星保留了它的地殼、地幔和金屬內核,就像地球一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黎明號任務對灶神星的仔細測繪顯示,灶神星南極地殼異常厚。麥考瑞大學行星研究中心的賴益仁博士和麥考瑞地球分析中心的同事們在《自然地球科學》上發表了相關研究。
  • 科普:HED隕石揭示灶神星內部複雜地質過程
    鈣長輝長無球粒隕石切片三、灶神星灶神星(Vesta),是太陽系主小行星帶的一顆小行星,由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於1807年3月29日發現。也是人類發現的第四顆小行星,因此也稱為「第4號小行星」。美國的「黎明號」探測器於2011年7月到2012年9月對灶神星進行了探測,發現灶神星是一顆具有核-幔-殼結構俱全的小行星。HED隕石巖石學屬於玄武質(巖漿)無球粒隕石是完全熔融的產物,代表玄武質巖漿形成的火山巖和深成巖。它們通常被放在一起研究小行星玄武巖的成分。HED隕石通過大量科學分析與認為來自灶神星。因為灶神星不尋常的玄武巖成分,尤其是其光譜和HED隕石完全吻合。
  • 最易被忽略的小行星—灶神星
    因此,本命盤中灶神星的第一大作用就是可以看出我們最具有奉獻精神且甘願為其獻身的人生領域。例如,灶神星位於第五宮的人能真正做到為愛情捨棄一切,灶神星位於第九宮的人甘願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做出犧牲,而灶神星位於第十二宮的人都具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
  • 灶神星,地球可見的最亮小行星
    質量雖比智神星大但體積較小,是體積排行第三的小行星。 灶神星的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地形明顯不同。哈勃太空望遠鏡影像的初步光譜分析顯示: 灶神星的東半球有幾種高反射率的地區,伴隨著老年風化層的沉重坑穴高地地形,和深度足以探測火成巖地層的坑穴。
  • "黎明"號探測器揭開灶神星"面紗"
    新華網華盛頓5月10日電(記者任海軍)美國航天局10日宣布,通過分析「黎明」號探測器發回的最新數據,科學家對巨型小行星——灶神星的地貌特徵以及它與太陽系行星的關係等有了新認識。
  • "黎明"號探測器創歷史 灶神星神秘面紗終被揭開
    神秘的灶神星  灶神星直徑約為531公裡,是小行星帶中質量第二大的天體。在過去兩個世紀中,科學家通過地面以及太空望遠鏡拍攝了灶神星大量圖片,但對其表面詳細狀況卻知之甚少。雷蒙德說:「灶神星的許多隕石樣本都存放在我們的博物館和實驗室中,它們是碰撞中形成的灶神星碎片,與這座高聳山峰的形成物質相同。」  「黎明」號2007年9月發射升空,去年7月進入灶神星軌道,它將對灶神星進行為期一年的觀測,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太陽系的早期歷史。隨後,它將趕往穀神星,預計在2015年抵達目的地。如果不辱使命,「黎明」號將成為第一個環繞兩顆不同天體運行的無人探測器。
  • 仙后座A放射性同位素分布「重現」
    原標題:仙后座A放射性同位素分布「重現」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利用最新計算機模擬,成功再現了大約340年前爆發的超新星殘骸仙后座A中鈦和鎳的放射性同位素空間分布。由於這種分布能直接反映中子星爆炸的情況,有助於解開「超新星爆發」之謎。
  • 廈門灶神星隕石
    廈門灶神星隕石,為響應「健康中國2030」設「隕石緣」系列飲用水,中隕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3月,註冊地為北京市朝陽區。廈門灶神星隕石, 看看我的真橄欖隕鐵和騙子的橄欖隕石,哈哈。籤到排名:今日本吧第個籤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繼續來努力!
  • 黎明~灶神星上的「流星」
    黎明號  Dawn (spacecraft)作者:譚  巍編輯:曾躍鵬2018年11月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一直在小行星帶的灶神星(Vesta)和穀神星(Ceres)軌道上運行的「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因燃料耗盡而壽終正寢。
  • 明天看灶神星衝日
    今報訊(記者時海波)明天,被稱為「灶神」的一顆小行星將進行「衝日」表演,大家藉助雙目望遠鏡或小型天文望遠鏡,可目睹這一天文景觀。此後20天內,人們仍可覓其芳蹤。  「衝日」是一個天文學術語,它是指地球軌道之外的星體運轉到與太陽和地球成直線時的現象,也即「衝日」之時。
  • 灶神星帶來的親密關係|灶神星點燃性能量
    灶神星是一個人點燃生命之火的性能量。性能量互動,往往會帶來生命中重要的親密關係。當我們跟他人透過性能量溝通時,就像大家常說「來電」的感覺一樣,仿佛會有電流火花,連空氣都不一樣了。性能量的燃燒,讓我們完成各種人生中想要完成的事情。
  • 再說灶神星
    灶神星位於命盤第四宮的女性無疑是最顧家的,為家庭忙東忙西對於她們而言是一種常態,特別是當四宮內灶神星與火星產生相位時。2. 灶神星也代表生命之火,本命盤中若灶神星位於天蠍座(廟旺落座),不論男女,都會擁有較為強韌的生命能量,做事情更有幹勁。
  • 小行星——灶神星,穀神星,智神星
    灶神星落入十二宮 灶神星落入第一宮(命宮) 時不時的,你都必須從每個人和每件事中逃離出來,以便重新給自己休息和充電。如果灶神星離上升點很近的話,在你出生的時候很可能受到了一些阻力。
  • 我國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一塊1300克的珍貴灶神星隕石
    我國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一塊1300克的珍貴灶神星隕石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3-23 15:31 來源: 新華社我國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一塊1300克的珍貴灶神星隕石新華社上海3月23日電(記者 張建松)除月巖外,隕石是人類獲得的唯一地球外巖石樣品,堪稱「天外珍寶」。在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中,我國科考隊員在南極發現一塊1300克的隕石,經科學檢測為珍貴的灶神星隕石。
  • 灶神星擁有與地球類似鐵核更似迷你行星(圖)
    美國宇航局「黎明」號飛船拍攝的灶神星照片。這艘飛船於2011年7月進入灶神星軌道  2011年7月,「黎明」號飛船進入灶神星軌道,隨後拍攝了大量照片,其中包括展現哈勃太空望遠鏡首次發現的神秘隕坑的第一組照片。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黎明」號項目首席研究員卡羅爾-雷蒙德表示:「『黎明』號對灶神星的觀測發現證實了我們有關這顆巨型小行星歷史的一系列理論,能夠填補我們對灶神星的認識空白。
  • 關於你想知道的灶神星
    黎明號探測器對於灶神星上8個不同的撞擊坑拍下的照片顯示了上面彎曲的山壑和扇形沉積物。這8個撞擊坑都被認為是在過去的近幾億年內形成的,這對於這樣一顆45億歲的小行星來說算是非常年輕的傷疤了。        「大家並不是想要尋找灶神星上有液態水的證據——它的表面非常冷並且沒有大氣層,所以水在它的表面上會直接蒸發。」
  • 最新3D照片顯示灶神星南極有21000米高聳山脈
    在這張圖片中灶神星南極最高峰位於圖片中部,它比周圍地形平均高度高大約21000米(13英裡)。圖片右側是巨大的峭壁狀斜坡,黎明號探測器研究科學家認為該特徵可能是山崩滑體形成的。  這張三維照片形成於灶神星形狀模型,顯示灶神星南極區域地形的傾斜遠景圖像,該圖片的解析度為每像素300米。
  • 銀幣中的太陽系,紐埃2018年太陽系灶神星隕石鑲嵌銀幣
    紐埃自2015年開始發行太陽系隕石鑲嵌仿古銀幣,繼月球、水星、火星後,太陽系系列的第四枚隕石鑲嵌銀幣是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灶神星」。灶神星和灶神星銀幣「灶神星」銀幣的造型秉承著其他太陽系銀幣拱形幣的特徵,暗喻星球弧形的表面。
  • 中國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一塊1300克灶神星隕石 可研究類地行星起源
    根據礦物成分和氧同位素分析,排除來自火星和月球的可能,應來自灶神星,為鈣長輝長無球粒隕石,屬於灶神星隕石。」 圖為從不同角度拍攝的灶神星隕石(2014年3月20日攝)。除月巖外,隕石是人類獲得的唯一地球外巖石樣品,堪稱「天外珍寶」。
  • NASA宇宙飛船超低飛過灶神星 發現恐怖波紋表面
    據悉,美國宇航局拍攝的錄像顯示灶神星是一個分層的,類似地球的模塊構造,有著鐵元素組成的內核,並且和地球與月亮的形成方式相似。  這段錄像是「黎明號」2011年7月進入軌道後採集的圖像形成的,包括第一次更清楚看到由哈伯太空望遠鏡觀察到的神秘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