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灶神星上的「流星」

2021-01-14 湖南天協

黎明號  Dawn (spacecraft)

作者:譚  巍

編輯:曾躍鵬


2018年11月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一直在小行星帶的灶神星(Vesta)和穀神星(Ceres)軌道上運行的「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因燃料耗盡而壽終正寢。

無意中得知了黎明號終將逝去的消息,心中幾番感慨,翻箱倒櫃的將幾年前用Visa買回來的Vesta上的石頭找了出來,把玩幾番後,決定和大家一起緬懷下我的青春,我的信用卡,和這顆曾經Vesta上的黎明。


灶神星,圖源NASA


一切的故事大約在46億年前開始,太陽系混沌初開,寂寞 空虛 冷 的太空中各種小石頭開始抱團取暖,各大行星開始形成。當適時,太陽系內一片混亂,有互相看不順眼掐架的,有腦門子都被打反了個的,當然還有最霸道的那個行星裡的山大王同志——木星,為了不影響自己家門口看日出的風景,生生的拆碎了門前的那一堆難捨難分的星球崽子們,讓本該存在太陽系的一顆大行星再也見不到明天的太陽。



46億年後的某一天,偉大的人類科學家突然做出決定,向這些可憐的星球崽子們送送溫暖,將黎明帶給這些可愛的星球小朋友。

為什麼要向小行星帶發射一顆耗資3.57億刀的探測器?往大了說,我們想理解咱們太陽系的歷史和進化過程。往小的說,為了感謝小行星們千萬年來為我們送來的免費的焰火表演。當然往現實的說,那裡還有礦。


「黎明號」探測器的旅程可以描繪成多段霍曼轉移軌道和一段火星引力彈弓加速


今天,我們就先聊聊小的,那些來自小行星帶的焰火殘骸,特別是Vesta上的HED族的隕石


HED 隕石是三種無球粒隕石的總稱,分別是:奧長古銅無球粒隕石(Howardites),鈣長輝長無粒隕石(Eucrites),紫蘇輝長無球隕石(Diogenites)。她們都被認為是來自4號小行星灶神星的地殼,期間的差異只在於來自不同地質歷史的母巖石。由放射線同位素測定這些隕石結晶體的年齡都在44.3和45. 5億年之間。HED族隕石佔所有發現隕石的5%,並佔無球粒隕石的60%。


2016年一位萬惡的隕石販子將一顆十分漂亮的隕石發到了我的微信上,這是一顆新鮮的,具有玻璃質熔殼的高度定向隕石。這顆隕石於2015年9月2日墜落在土耳其的Bingol(賓格爾市)地區。國際命名Sariçiçek,隕石分類Howardite(奧長古銅無球粒)隕石,推測可能來自灶神星。這一天,開啟了當地居民的土豪之路,同時也開啟了我的吃土的生活。


奧長古銅無球粒隕石(Howardites),國際命名Sariçiçek


灶神星隕石無疑是神秘而美麗的,為了這些來自宇宙深處的精靈,我在世界各地尋找他們的身影,比如來自澳大利亞的鈣長輝長無球粒隕石Millbillillie與 Camel Donga,又比如來自突尼西亞的Tatahouine與西北非的NWA7831紫蘇輝長無球粒隕石。每當手握著這些來自灶神星的精靈,我不由的想像著曾經的一個夜晚,一顆巨大的火流星劃破地球的夜空,蒼茫的大地上又有幾人對著她許下了心中的願望?


鈣長輝長(右)與奧長古銅(左)無球粒隕石

鈣長輝長無球粒隕石Camel Donga

Tatahouine


四十六億年年來,廣闊的小行星帶裡,為我們地球帶來了無數珍貴的流星作為禮物。而今天,我們地球人終於也將一顆我們的禮物贈與了小行星帶上的星空,終有一天,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也將化為一顆「流星」墜落在小行星帶上最大的「天體」,穀神星的上空,只是那裡極為稀薄微弱的大氣層是否能為這顆探測器帶來最後一絲璀璨的火光?


更多隕石,歡迎蒞臨湖南省隕石科普館參觀欣賞。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大圍山星之營地-湖南省隕石科普館


Look,a shooting star!


投稿郵箱:hnstwxh@foxmail.com





微信號:hnsky2003

微博號:湖南天文協會

QQ 群:8584904

獲取更多天文資源

一起追逐美麗星空~


相關焦點

  • 灶神星上或曾有水
    灶神星表面的坑洞意味著曾有水從小行星的內部向外排出。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UCLA/MPS/DLR/IDA作為小行星帶中第二大的天體,灶神星曾被認為是極其乾燥的。然而美國宇航局(NASA)的「黎明」號探測器發現的證據表明,一些更小的、富含水的小行星曾把它們自己熔入了灶神星的表面。這些水被鎖定在水合礦物的內部,直到後來的天體碰撞產生了足夠的熱量,進而熔化了這些巖石,並將水分以氣體的形式揮發掉,最終在小行星表面留下了坑坑窪窪的洞穴。
  • 灶神星擁有與地球類似鐵核更似迷你行星(圖)
    美國宇航局「黎明」號飛船拍攝的灶神星照片。這艘飛船於2011年7月進入灶神星軌道  2011年7月,「黎明」號飛船進入灶神星軌道,隨後拍攝了大量照片,其中包括展現哈勃太空望遠鏡首次發現的神秘隕坑的第一組照片。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黎明」號項目首席研究員卡羅爾-雷蒙德表示:「『黎明』號對灶神星的觀測發現證實了我們有關這顆巨型小行星歷史的一系列理論,能夠填補我們對灶神星的認識空白。
  • "黎明"號探測器揭開灶神星"面紗"
    新華網華盛頓5月10日電(記者任海軍)美國航天局10日宣布,通過分析「黎明」號探測器發回的最新數據,科學家對巨型小行星——灶神星的地貌特徵以及它與太陽系行星的關係等有了新認識。
  • NASA宇宙飛船超低飛過灶神星 發現恐怖波紋表面
    「黎明」號的數據還表明灶神星是地球隕星的最大單一來源。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地球人很難想像飛越過小行星系的第二大天體——灶神星表面的感覺。那些隕星中的輝石(一種富含鐵和鎂的礦石)的特徵與灶神星表明巖石的特徵相似。  另外,「黎明」號的數據還表明灶神星是地球隕星的最大單一來源。這次發現同樣標誌著人類宇宙飛船第一次能夠訪問這些在地球上被確認身份的隕星的來源地。  科學家目前了解到灶神星表面的地形十分陡峭和複雜,它表面的一些大坑由一些非常陡峭的斜坡和甚至垂直的斜面構成,並伴隨頻繁發生的滑坡。
  • 美國「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進入灶神星軌道
    新華網華盛頓7月17日電 美國航天局17日宣布,「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顯示,該探測器已於16日被灶神星捕獲並進入其軌道,它也成為首個進入太陽系小行星帶主要小行星軌道的探測器。
  • 「黎明」號首次進入灶神星軌道 明年奔赴穀神星
    灶神星(資料圖片)據美國《大眾科學》7月17日的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已經歷史上首次進入太陽系的小行星帶,目前已被灶神星捕獲進入其軌道。藉助離子推進器,「黎明」號探測器在太陽系中已經飛行了4年。NASA科學家表示,它將圍繞灶神星運行1年,對這塊巨大的太空巖石進行拍攝研究。太陽系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其中存在大量種類各異的小行星。灶神星是與地球類似的巖狀天體,也有地核、地殼和地幔,是小行星帶中僅次於穀神星的第二大小行星。
  • 關於你想知道的灶神星
    黎明號探測器對於灶神星上8個不同的撞擊坑拍下的照片顯示了上面彎曲的山壑和扇形沉積物。這8個撞擊坑都被認為是在過去的近幾億年內形成的,這對於這樣一顆45億歲的小行星來說算是非常年輕的傷疤了。        「大家並不是想要尋找灶神星上有液態水的證據——它的表面非常冷並且沒有大氣層,所以水在它的表面上會直接蒸發。」
  • "黎明"號探測器創歷史 灶神星神秘面紗終被揭開
    神秘的灶神星  灶神星直徑約為531公裡,是小行星帶中質量第二大的天體。在過去兩個世紀中,科學家通過地面以及太空望遠鏡拍攝了灶神星大量圖片,但對其表面詳細狀況卻知之甚少。雷蒙德說:「灶神星的許多隕石樣本都存放在我們的博物館和實驗室中,它們是碰撞中形成的灶神星碎片,與這座高聳山峰的形成物質相同。」  「黎明」號2007年9月發射升空,去年7月進入灶神星軌道,它將對灶神星進行為期一年的觀測,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太陽系的早期歷史。隨後,它將趕往穀神星,預計在2015年抵達目的地。如果不辱使命,「黎明」號將成為第一個環繞兩顆不同天體運行的無人探測器。
  • NASA推出灶神星探索網頁工具
    據外媒報導,日前,NASA在Google Earth上推出了一個全新的網頁工具--Vesta Trek,用戶可在上邊探索灶神星。
  • 灶神星,地球可見的最亮小行星
    根據黎明號飛船的探測資料,可以推算出灶神星的內部結構:有一個經由金屬鐵鎳所組成的內核,直徑約為214~226km,佔總質量的18%,外面是橄欖巖石的幔和最外部的巖殼。 灶神星的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地形明顯不同。哈勃太空望遠鏡影像的初步光譜分析顯示: 灶神星的東半球有幾種高反射率的地區,伴隨著老年風化層的沉重坑穴高地地形,和深度足以探測火成巖地層的坑穴。 西半球的大片地區則是被認為是玄武巖的黑暗地質組織佔據的表面,類似於月海。
  • NASA探測器發現灶神星表面12英裡深巨大深溝
    灶神星上的巨大滑坡深溝  考慮到灶神星上的表面重力很低,僅為地球的百分之二,因此科學家相信該滑坡並不是一剎那發生的,發生時的速度應該非常緩慢。至今,灶神星上此處懸崖的起源仍然是個謎,但是美國宇航局的天文學家指出該懸崖旁出現的多處火山口,足以說明該懸崖的某些部分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據了解,灶神星是太陽系中最明亮的一顆行星,也是體積最大的行星之一,其直徑可以達到320英裡(約為51.49萬米)長。
  • NASA在Bennu上發現可能來自小行星灶神星的塊狀物
    在一個宇宙「CSI」的案例中, 研究人員已經追蹤到Bennu表面的一些明亮巨石的來源,是一顆名為灶神星的不同小行星。在對這些奇怪的巖石進行仔細調查後,研究人員發現了灶神星上出現的礦物輝石的跡象。在排除了其他可能形成輝石的方式後,研究小組認為灶神星很可能是罪魁禍首。這就像追蹤在犯罪現場發現的指紋一樣。 「我們的主要假設是,在一顆灶神星(來自灶神星的碎片)撞擊母體後,Bennu從母體小行星上繼承了這種材料,」NASA的Hannah Kaplan在周一的一份聲明中說。
  • NASA在小行星Bennu上發現可能來自小行星灶神星的塊狀物
    在一個宇宙「CSI」的案例中,研究人員已經追蹤到Bennu表面的一些明亮巨石的來源,是一顆名為灶神星的不同小行星。Osiris-Rex目前正在圍繞小行星Bennu運行,準備在10月進行一次大膽的樣本採集行動。這艘太空飛行器已經從這顆 "瓦礫堆 "小行星上發回了大量的圖像和數據,這顆小行星是由大量碰撞碎片形成的。
  • 廈門灶神星隕石
    廈門灶神星隕石,為響應「健康中國2030」設「隕石緣」系列飲用水,中隕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3月,註冊地為北京市朝陽區。廈門灶神星隕石, 看看我的真橄欖隕鐵和騙子的橄欖隕石,哈哈。籤到排名:今日本吧第個籤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繼續來努力!
  • 銀幣中的太陽系,紐埃2018年太陽系灶神星隕石鑲嵌銀幣
    灶神星和灶神星銀幣「灶神星」銀幣的造型秉承著其他太陽系銀幣拱形幣的特徵,暗喻星球弧形的表面。銀幣的反面(凸面)銀幣的反面(凸面)銀幣的反面(凸面)上展現的是灶神星上的撞擊坑灶神星以及有著明暗不一的斑塊,像極了月球。一顆NWA 4664灶神星隕石實體被鑲嵌在隕石坑裡。
  • 4號小行星表面,有座海拔21000米山峰,灶神星隕石來源之謎
    HED族隕石,是地球上目前發現最多的無球粒隕石,根據流星公報統計的公布數據,到文章發表前,共計記錄了2328條HED族隕石。大量的HED族,灶神星隕石被地球捕獲,表明了灶神星曾遭受過巨大而又密集的強烈撞擊,產生了大量的灶神星碎片被拋射到宇宙中。
  • 發現灶神星,竟起源於一次宇宙「肇事逃逸」碰撞!
    灶神星是這條帶中第二大小行星,它為科學家們研究行星的起源和形成提供了一個絕佳機會。特別是灶神星保留了它的地殼、地幔和金屬內核,就像地球一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黎明號任務對灶神星的仔細測繪顯示,灶神星南極地殼異常厚。麥考瑞大學行星研究中心的賴益仁博士和麥考瑞地球分析中心的同事們在《自然地球科學》上發表了相關研究。
  • 同位素分析再現灶神星幾十億年前「受創」史
    2011年7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黎明」號探測器抵達灶神星,發現其形狀十分奇特——它的南半球地殼異常厚,且南極存在兩個巨大的撞擊坑。最近,一個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重構了一段灶神星的演化歷史,認為是撞擊造就了灶神星奇特的形狀。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上。
  • 美「黎明」號探測器將先探灶神星再赴穀神星
    新華網華盛頓9月27日電(記者張忠霞)美國「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於該國東部時間27日早晨順利發射升空,它將遠赴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首先探測灶神星,此後再趕往穀神星繼續觀測,幫助專家尋找太陽系誕生的線索。
  • 灶神星和穀神星的隕石坑幫了大忙,揭示出重要線索
    羅馬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說,小行星帶中兩個最大的行星灶神星(Vesta)和穀神星(Ceres),可以幫助查明木星何時再早期太陽系的演化過程中開始形成。他們研究模型這兩個小行星的隕石坑歷史—據說兩個小行星是太陽系中最古老的隕石坑,表明隕石坑的類型和分布在木星發展的不同階段表現出明顯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