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爆發了韓戰,原本朝鮮軍隊已經將韓國軍隊打到了釜山,基本佔領了當時韓國百分之九十的地方。但在之後,以美國為主的聯合國軍也參與到了戰爭之中。美軍在當時越過三八線,並不斷逼向鴨綠江,這種行為嚴重的威脅到了我國人民的安全。於是在同年10年,我國為了保衛領土安全,再加上應朝鮮的請求,決定派兵同朝鮮一起作戰。就這樣一支名為志願軍的部隊由此誕生。
從1950年10月,進入朝鮮作戰開始算起,有將近240萬人先後加入到這支部隊之中。在這場世界矚目的戰鬥中,我國志願軍打出了國威軍威。最終在我國的努力之下,將戰線打到了三八線,1953年7月,戰爭結束。隨後,我國志願軍便分批回國,但在五年之後,也就是1958年的時候,最後一批志願軍才決定回到祖國,當時司令員楊勇將軍於1958年10月帶著部隊回到祖國,至此志願軍全部撤離。那麼,為何最後一批志願軍要等到五年之後才回來呢?在這五年的時間裡,他們又在朝鮮做什麼?
眾所周知,一場戰爭下來,必定會對一個國家造成很大的傷害。不僅帶來了生命的損失,還會很大程度上破壞這個國家的生態平衡、經濟等多方面。所以在韓戰結束之後,對當時的朝鮮可以說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再加上當時他們的綜合實力並不是很強,所以非常需要我們的幫助,於是志願軍方面便決定留下一支部隊幫助他們。
根據當時的記載,韓戰可以說對朝鮮的破壞十分嚴重,當時美軍可以說動用了各種武器,除了原子彈之外。僅僅在戰爭的初期,他們就動用了戰鬥機1100餘架、1000餘輛坦克、330餘輛裝甲車以及各種火炮6000餘門,這種級別的破壞力,使得朝鮮大部分公路、房屋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所以志願軍的戰士們留下了一部分人,他們幫助朝鮮人民一起建設家園,5年的時間裡,朝鮮的多條主要交通路線得以修建。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我國也考慮到,雖然籤訂了協議,但美軍隨時會再次發動戰爭。為了防止聯合國軍反悔,留在那裡的志願軍一方面幫助朝鮮重建家園,另一方面可以盯著美軍的動態,如果再次發生戰爭,也能第一時間投入進來。這一呆就是五年時間,1958年2月,我國和朝鮮對於最後一批志願軍發表了聲明,宣布在年底之前,會全部撤離。
1959年1月,志願軍司令部等建制全部撤銷。這支部隊在抗美援朝中的表現,讓世界重新認識了我們,也讓國家在世界上獲得了巨大的威望。